一种基于脚本控制的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6703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脚本控制的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脚本控制的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企业中,合作协同开发的形式日渐增多,数据的提交、提取方式主要是通过邮件,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发,达到合作双方数据信息同步,但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合作的双方会使用不同的应用层程序,这样产生的数据类型将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人工手动地从不同的程序出口提取多种数据,这样人为的错误很容易发生,极易出现数据的丢失,导致数据同步的错误,致使合作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尤其在国际合作中,由于时差、地域、网络等问题,这种人工同步的方式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在异地协同开发成为必然的前提下,需要提出一种方法,打破原有的单站点、单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同步部署方法,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脚本自动化控制的,跨站点、跨地域、跨时区、跨网络基础环境的自动数据同步机制,满足高实时性、高可靠性、低错误率的需求,实现国际合作中数据同步与通信的需求,支撑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脚本控制的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方法,隔离应用层,实现底层数据自动传输、导入、导出的功能,解决地域、时差、权限引起的数据不能实时同步的问题,支撑了异地多站点协同开发及国际合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步骤:

1)规范传输数据的编号规则,结合后台数据库,按照应用层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标识,实现传输数据序列化、传输的优先级设定和数据校验,同时规避网络不稳定性,避免数据重复传输或遗漏传输;

2)利用脚本“发送”控制机制,识别本地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并按照步骤1)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设置时间触发周期、传输路径、人员权限和加密信息并实时打包,然后自动传输到合作站点,其中所述传输路径包括数据源地址和数据目的地址;

3)利用脚本“接收”控制机制,设置与步骤2)相同的时间触发周期,并按照传输路径、人员权限和解密信息的层次化约束方法,解析数据,根据应用层标识类型不同,自动识别并分别导入不同应用层;

其中,所述控制机制通过定制数据实时同步时间、应用层标识、传输路径、人员权限而实现脚本定制,并实现自动加载本地机和远程机传输脚本,满足不同项目数据的定制化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发明已经成功应用于C919课题,解决了此课题国际间多站点数据自动传输同步的问题,打破国际合作中数据实时传输壁垒,为国际间协同开发提供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发送”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2是“接收”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3是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图1显示的是数据“发送”和“接收”控制流程的处理示意图,流程的人口、出口及处理方式可见,图2显 示的是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同步工作示意图,模拟两台远程终端机自动进行数据同步的处理流程。

使用本方法时,需要在每两台终端机上均设置数据“发送”和“接收”控制脚本,首先设置如图1的“发送”数据控制流程,在发送脚本中,定义传输数据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人员权限和加密信息等,识别出本地应用层产生的数据,规范传输数据的编号规则,实现传输数据序列化、传输的优先级设定和数据校验规则等,在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开始数据写入目标地址。

其次,设置如图2的“接收”数据控制流程,在接收脚本中,定义接收数据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开始对从源地址将数据读取到目的地址,数据循环读取完成后,按照数据规范化规则进行数据解码,并按照标识信息对数据进行不同应用层的分发,实现数据接收。

在本方法的使用中,如图2所示,需要在远程PC1上设置PC1-S 1发送脚本控制模块、PC1-R1接收脚本控制模块,在远程PC2上设置PC2-S1发送脚本控制模块、PC2-R1接收脚本控制模块,PC1-S1发送由PC2-R1接收,同理,PC2-S1发送由PC1-R1接收。

在数据交换、同步的双方,自动加载PC1-S 1、PC2-R1和PC2-S1、PC1-R1脚本控制模块,模块均采用计划任务,按照项目同步要求设置同步时间,按照时间触发的方式执行,可以达到异地数据自动传输、实时同步的目的。

此发明已经成功应用于C919课题,实现了国际间数据10分钟一同步,解决了此课题国际间多站点数据自动传输、实时同步的问题,打破国际合作中数据实时传输壁垒,为异地不同团队之间协同开发提供新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