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转接卡旋转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659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及转接卡旋转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转接卡旋转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且快速拆装扩充卡的转接卡旋转模块以及安装有此转接卡旋转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为了使计算机满足各式各样的功能需求,计算机的主板通常具有多个扩充插槽,用以安装一些如声卡、图形加速卡、网络卡等扩充卡来增强其额外的功能。然而,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扩充卡的尺寸也随之增加,在有限的空间中设置多张扩充卡将会相互干涉。此时,通常会先将转接卡(riser card)沿垂直主板的方向插设于主板上的扩充插槽,再将扩充卡沿平行主板的方向插设于转接卡上的转接插槽。由于计算机壳体中的操作空间有限,以平行主板的方向自转接卡拆装扩充卡的操作方式便会显得不甚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方便且快速拆装扩充卡的转接卡旋转模块以及安装有此转接卡旋转模块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转接卡旋转模块邻近一扩充插槽设置,且包含一导轨板、一固定板、一转接卡、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第二枢轴。导轨板具有一第一导轨以及一第二导轨,其中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互连通成T字形,第一导轨平行扩充插槽的插拔方向,且第二导轨垂直扩充插槽的插拔方向。转接卡固定于固定板上,且转接卡具有一电性接点。第一枢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且第一枢轴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上。第二枢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且第二枢轴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上。当转接卡的电性接点插设于扩充插槽中时,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位于第一导轨中且位于第二导轨的两侧。当固定板带动转接卡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而使电性接点脱离扩充插槽时,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沿第一导轨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枢轴移动至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交接处时,第二枢轴可自第一导轨移动进入第二导轨且带动第一枢轴沿第一导轨朝接近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以旋转转接卡。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一壳体、一主板以及一转接卡旋转模块。壳体具有一背板。主板设置于壳体中,且主板具有一扩充插槽。转接卡旋转模块设置于壳体中且邻近扩充插槽。转接卡旋转模块包含一导轨板、一固定板、一转接卡、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第二枢轴。导轨板固定于背板上。导轨板具有一第一导轨以及一第二导轨,其中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相互连通成T字形,第一导轨平行扩充插槽的插拔方向,且第二导轨垂直扩充插槽的插拔方向。导轨板位于固定板与背板之间。转接卡固定于固定板上,且转接卡具有一电性接点。第一枢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且第一枢轴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上。第二枢轴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上,且第二枢轴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上。当转接卡的电性接点插设于扩充插槽中时,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位于第一导轨中且位于第二导轨的两侧。当固定板带动转接卡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而使电性接点脱离扩充插槽时,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沿第一导轨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当第二枢轴移动至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交接处时,第二枢轴可自第一导轨移动进入第二导轨且带动第一枢轴沿第一导轨朝接近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以旋转转接卡。

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自转接卡拆装扩充卡时,使用者只需操作固定板带动转接卡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而使电性接点脱离扩充插槽,再操作固定板带动第二枢轴自第一导轨移动进入第二导轨且带动第一枢轴沿第一导轨朝接近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即可将转接卡自垂直主板的状态旋转为平行主板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以垂直主板的方向方便且快速地自转接卡拆装扩充卡。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的电子装置沿X-X线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的转接卡旋转模块与主板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的固定板沿第一导轨移动后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的固定板旋转过程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的固定板旋转九十度后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的固定板沿第二导轨移动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卡旋转模块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的固定板旋转九十度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电子装置

3 扩充卡

10 壳体

12 主板

14、14' 转接卡旋转模块

100 背板

120 扩充插槽

140 导轨板

142 固定板

144 转接卡

146 第一枢轴

148 第二枢轴

150 弹性件

1400 第一导轨

1402 第二导轨

1404、1424 固定部

1420 第一孔洞

1422 第二孔洞

1440 转接插槽

1460 第一螺丝

1462 第一垫片

1464 第一螺帽

1480 第二螺丝

1482 第二垫片

1484 第二螺帽

A、A1、A2、A3、A4、A5、A6 方向

X-X 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局部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1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的电子装置1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的电子装置1沿X-X线的剖面图,图5为图2中的转接卡旋转模块14与主板12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的固定板142沿第一导轨1400移动后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固定板142旋转过程的立体图,图8为图7中的固定板142旋转九十度后的立体图,图9为图8中的固定板142沿第二导轨1402移动后的立体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装置1包含一壳体10、一主板12以及一转接卡旋转模块14。需说明的是,图1至图3所绘示的壳体10仅为电子装置1的完整壳体的一部分,于实际应用中,电子装置1可为计算机、服务器或其它装设有主板12与转接卡旋转模块14的电子装置。

于此实施例中,壳体10具有一背板100。主板12设置于壳体10中,且主板12具有一扩充插槽120。转接卡旋转模块14设置于壳体10中且邻近扩充插槽120。转接卡旋转模块14包含一导轨板140、一固定板142、一转接卡144、一第一枢轴146以及一第二枢轴148。导轨板140固定于背板100上,且导轨板140具有一第一导轨1400以及一第二导轨1402,其中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相互连通成T字形,第一导轨1400平行扩充插槽120的插拔方向A,且第二导轨1402垂直扩充插槽120的插拔方向A,如图3所示。

第一枢轴146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142上,且第一枢轴146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140上。第二枢轴148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142上,且第二枢轴148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板140上。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枢轴146可包含一第一螺丝1460、一第一垫片1462以及一第一螺帽1464,且第二枢轴148可包含一第二螺丝1480、一第二垫片1482以及一第二螺帽1484。此外,固定板142可具有一第一孔洞1420以及一第二孔洞1422。于组装转接卡旋转模块14时,可将第一螺丝1460依序穿过第一导轨1400、第一垫片1462与第一孔洞1420,再将第一螺帽1464锁附于第一螺丝1460的螺纹端部,使得第一螺丝1460的颈部与第一螺帽1464将固定板142夹持固定,且第一螺丝1460的头部与第一垫片1462可在第一导轨1400的两侧滑动。同理,可将第二螺丝1480依序穿过第一导轨1400、第二垫片1482与第二孔洞1422,再将第二螺帽1484锁附于第二螺丝1480的螺纹端部,使得第二螺丝1480的颈部与第二螺帽1484将固定板142夹持固定,且第二螺丝1480的头部与第二垫片1482可在第一导轨1400的两侧滑动。

如图4所示,在将导轨板140固定于背板100上后,导轨板140位于固定板142与背板100之间。此外,转接卡144固定于固定板142上,且转接卡144具有一电性接点1440。于实际应用中,电性接点1440可为板边接点(edge connector),亦即俗称的金手指(gold finger),用以插设于主板12的扩充插槽120中,以产生电性连接。此外,如图1所示,转接卡144另具有转接插槽1440,用以插接扩充卡3,其中扩充卡3可为声卡、图形加速卡、网络卡等,视实际应用而定。需说明的是,转接卡144的转接插槽144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而决定。

如图5所示,当转接卡144的电性接点1440插设于扩充插槽120中时,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位于第一导轨1400中且位于第二导轨1402的两侧。此时,由于转接卡144被扩充插槽120固定住,因此,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无法沿第一导轨1400移动。当使用者欲自转接卡144拆下扩充卡3或将另一扩充卡(未显示)装设于转接卡144时,使用者可操作固定板142带动转接卡144朝远离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1(如图6所示)移动,以使电性接点1440脱离扩充插槽120。如图6所示,当固定板142带动转接卡144朝远离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1移动而使电性接点1440脱离扩充插槽120时,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即会同时沿第一导轨1400朝远离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1移动。

如图6与图7所示,当第二枢轴148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时,第二枢轴148即可自第一导轨1400朝方向A2移动进入第二导轨1402且带动第一枢轴146沿第一导轨1400朝接近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3移动,以朝方向A4旋转转接卡144。于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呈T字形,亦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相互垂直,因此,转接卡144可自垂直主板12的状态(如图6所示)旋转九十度为平行主板12的状态(如图8所示)。

当第二枢轴148沿第二导轨1402移动,使得第一枢轴146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时(如图8所示),第一枢轴146即可自第一导轨1400移动进入第二导轨1402。因此,当第一枢轴146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时,使用者可进一步操作固定板142带动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朝方向A2移动,使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皆位于第二导轨1402中,如图8与图9所示。由于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皆位于第二导轨1402中,因此,可限制固定板142在垂直主板12的方向不会有位移产生。此时,使用者即可以垂直主板12的方向方便且快速地自转接卡144拆下扩充卡3或将另一扩充卡(未显示)装设于转接卡144。

在自转接卡144拆下扩充卡3或将另一扩充卡(未显示)装设于转接卡144后,使用者可操作固定板142带动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朝方向A5移动,使得第一枢轴146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如图8与图9所示。当第一枢轴146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时,第一枢轴146即可沿第一导轨1400朝远离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1移动且带动第二枢轴148沿第二导轨1402朝方向A5移动,以朝方向A6旋转转接卡144,如图8与图7所示。当第二枢轴148沿第二导轨1402移动进入第一导轨1400时,使用者即可将固定板142朝接近扩充插槽120的方向A3推动,以使转接卡144的电性接点1440插设于扩充插槽120中,如图6与图5所示。由此,即可轻易地完成扩充卡的拆装。

请参阅图10以及图11,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接卡旋转模块14'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中的固定板142旋转九十度后的立体图。转接卡旋转模块14'与上述的转接卡旋转模块1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转接卡旋转模块14'还包含一弹性件150,其中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导轨板140的固定部1404与固定板142的固定部1424。于此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可为拉伸弹簧。当第一枢轴146与第二枢轴148位于第一导轨1400中时(如图5所示),弹性件150处于拉伸状态,如图10所示。当第二枢轴148移动至第一导轨1400与第二导轨1402的交接处时(如图6所示),弹性件150所产生的弹性力即会驱动第二枢轴148移动进入第二导轨1402,使得转接卡144旋转九十度为图11所示的状态。换言之,本发明可进一步通过弹性件150的辅助使转接卡144的旋转过程更为顺畅。

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自转接卡拆装扩充卡时,使用者只需操作固定板带动转接卡朝远离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而使电性接点脱离扩充插槽,再操作固定板带动第二枢轴自第一导轨移动进入第二导轨且带动第一枢轴沿第一导轨朝接近扩充插槽的方向移动,即可将转接卡自垂直主板的状态旋转为平行主板的状态。此时,使用者即可以垂直主板的方向方便且快速地自转接卡拆装扩充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