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949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数量与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设备为人们提供了方面的人机交互功能,但是这些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中,对于一些精密可编程的测绘设备,如GPS设备等,需要简单的代码调试,笔记本电脑虽能完成任务,但是携带并不方便,且部分野外调试,编程并不复杂,给野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人们带来一定的不便。

串口信息传递较为普及,通过简易的串口调试参数设置,即可实现对设备的可编程,其次,本发明可通过USB接口实现对系统数据更新,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及方法,用于采用ARM微控制器实现设备的调试以及实时在线更新。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该装置包括RS232串口(1)、电平转换器(2)、USB接口(3)、微控制器(4)、噪声处理器(5)、蜂鸣器(6),电源(7)。

其中电平转换器(2)与微控制器(4)连接;噪声处理器(5)与微控制器(4)连接;USB接口(3)与微控制器(4)连接;蜂鸣器(7)与微控制器(4)连接;RS232串口(1)与电平转换器(2)连接;噪声处理器(5)与电源(6)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微控制器通过U盘进行指令更新及参数设置。

RS232串口将接收操作设备的串口信息,微控制器进行信息提取与加工处理,微控制器根据操作者需求发送指令,实现对操作设备的编程及参数设置。

蜂鸣器根据设备握手,指令发送完毕,校验无误三种状态发出不同声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先进ARM系列的STM32F105R8作为主控制芯片的微控制器为控制器,解决的问题在野外环境下对串口设备进行编程与参数调整,为野外设备的串口编程、调试与信息更新提供了便捷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组成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串口信息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使用新型。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如图1 所示为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示意图,包括RS232串口(1)、电平转换器(2)、USB接口(3)、微控制器(4)、噪声处理器(5)、电源(6)、蜂鸣器(7)。其中微控制器(4)经过电平转换器(2)与RS-232串口(1)相连,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3)与U盘连接,微控制器(4)通过GPIO端口与蜂鸣器(7)连接,电源(6)经过噪声处理器(5)为微控制器(4)提供电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针对串口信息处理的便携式装置控制器,单片机完成数据的存储与读取,信息的实时处理以及蜂鸣器的提示功能。数据的存储与读取功能由基于CH376控制的U盘来完成。蜂鸣器将实时提示信息处理过程。本系统采用STM32F105R8芯片驱动板,其具备功能完善的各种外设,二次开发较强。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操作者将U盘将相应的数据存储于本控制器。采用先进ARM系列的STM32F105R8微控制器将通过RS232串口接收设备发出的串口信息,然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处理,最后处理过的信息将再次通过RS-232传送给设备,实现设备的可编程。此外,蜂鸣器将根据设备握手,指令发送完毕,校验无误等三种状态发出不同的声音。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针对串口信息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USB接口(3)连接U盘实现对微控制器(4)的参数、指令等新的更新。

步骤202:微控制器(4)各功能模块初始化。

步骤203:RS-232串口(1)接收操作设备的串口信息,微控制器(4)对信息完成提取、加工处理等操作。

步骤204:微控制器(4)完成指令代码的发送,实现对操作设备的编程。

步骤205:蜂鸣器(7)根据设备已连接、信息开始传递、信息传输完毕等三种状态发出不同的声音。

步骤206:根据对应端口的功能模块接收操作设备发回的信息作出相关动作或返回数据信息,微控制器(4)将判断编程、调试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则查找原因,调整参数,执行步骤2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