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硬盘的交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9025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交握方法,尤其涉及复合式硬盘的交握方法。
背景技术
:参阅图1a,为现有技术的资料存取示意图。本
技术领域
中的技术人员皆知,当一主机1(例如计算机)要读取一硬盘2中的数据,或是要将数据写入该硬盘2中时,除了实际的数据传输时间以外,还必须计算该主机1与该硬盘2进行交握(handshaking)的交握时间。以现今最泛用的串行高技术配置(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sata)总线接口为例,sata所能提供的总线速度约为6gbps,然而sata的实际效能为:﹝资料传输时间/(资料传输时间加交握时间)﹞×总线速度,一般约仅为540-560mb/s。参阅图1b,为现有技术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图1b将以传输一指令(例如读取指令或写入指令)中的第一个封包来举例说明。当该主机1要传送该封包时,首先传送一准备传输信号(transmissiondataready,x_rdyp),并且该硬盘2可在第一个总线延迟时间(busdelay)经过后接收该准备传输信号。接着该硬盘2回复一准备接收信号(receiverready,r_rdyp),并且该主机1可在第二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接收信号,并接着传输一封包数据(data)。该硬盘2可在第三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封包数据,并回复一数据接收中信号(receptioninprogress,r_ipp)。当该封包数据传输完毕后,该主机1传输一等待结束信号(waitforframetermination,wtrmp)。该硬盘2可在第四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等待结束信号,并回复一无错误信号(receptionwithnoerror,r_okp)。该主机1可在第五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无错误信号,并发出一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yncp)(图未标示)。该硬盘2可在第六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结束此封包的传输动作。由图1b可看出,该封包的传输时间为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个总线延迟时间再加上该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第三个总线延迟时间与该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重叠,因此不计算在内),也就是说该封包的交握时间为至少五个总线延迟时间。具体地,该主机1与该硬盘2不一定随时处在可以接收封包的状态,因此实际的交握时间可能超过五个总线延迟时间。参阅图2,为相关技术的复合式硬盘示意图。有鉴于传统硬盘的访问速度已跟不上总线接口(例如sata)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近年来市场上提出一种复合式硬盘3,包括一桥接单元31及多个储存单元32。其中,该多个储存单元32可例如为一挥发性内存(例如dram)321及一硬盘322的组合。当该主机1连接该复合式硬盘3并进行数据读取/数据写入时,该桥接单元31可依数据的位置、大小或类型等,判断要存取该挥发性内存321或该硬盘322。借此,可借由该挥发性内存321来优化该复合式硬盘3整体的数据访问速度。然而,由于多了该桥接单元31的控制,因此该复合式硬盘3与该主机1的交握时间会比上述该硬盘2与该主机1的交握时间来得更长。参阅图3,为相关技术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如图3所示,该桥接单元31包括与该主机1进行沟通的一桥接单元装置侧311及与各该储存单元32进行沟通的一桥接单元主机侧312。图3将以该主机1传输一指令中的第一个封包至其中一个该储存单元32来举例说明。当该主机1要传送该封包时,首先传送一准备传输信号,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可在第一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传输信号。该综合延迟时间为该主机1传送信号至该桥接单元31的总线延迟时间加上该桥接单元31本身的延迟时间。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接着传送该准备传输信号,并且该储存单元32可于第一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传输信号。接着该储存单元32回复一准备接收信号,该桥接单元装置侧311可在第二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接收信号。该桥接单元装置侧311接着传送该准备接收信号,并且该主机1可在第二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接收信号,并接着传输封包数据。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可在第三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封包数据,并且接着传送该封包数据,借此该储存单元32可在第三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封包数据,并回复一数据接收中信号。同样地,该桥接单元装置侧311可接收该数据接收中信号,并传送至该主机1。但是,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送与接收并不影响该封包的传输,因此不需计算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输时间。当该封包数据传输完毕后,该主机1传输一等待结束信号,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可在第四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等待结束信号。接着,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传送该等待结束信号,并且该储存单元32可在第四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等待结束信号,并回复一无错误信号。该桥接单元装置侧311可在第五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无错误信号,并接着传送该无错误信号。该主机1可在第五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无错误信号,并发出一同步信号(图未标示)。该桥接单元装置侧311可在第六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完成与该主机1的沟通。该桥接单元主机侧312可在第六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接着传送该同步信号。该储存单元32可在第七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结束此封包的传输动作。由图3可看出,该封包的传输时间为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总线延迟时间加上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个综合延迟时间再加上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第三个总线延迟时间以及第三个综合延迟时间与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重叠,因此不计算在内)。也就是说,该封包的交握时间为六个总线延迟时间加上五个综合延迟时间。由上述说明可看出,现有技术所采用的复合式硬盘实需花费很长的交握时间。对于长度较短的读写命令来说(例如用于读写一堆分散档案的命令),交握时间会占据命令的总传输时间中很高的比例,因此交握时间越长,其传输效能越低。有鉴于此,若能有效降低交握时间,则对于分散档案的传输效能将会有明显的提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硬盘的交握方法,可不必等待主机或储存装置的发起而预先进行交握动作,借以缩短交握的时间。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式硬盘的交握方法,该复合式硬盘连接一主机并且包括一桥接单元及多个储存装置,该桥接单元包括与该主机沟通的一桥接单元装置侧及与该多个储存装置中的一目标储存装置沟通的一桥接单元主机侧,该交握方法包括:a)判断一总线接口是否闲置,其中该复合式硬盘通过该总线接口与该主机连接;b)于该总线接口闲置时,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预先传送一准备传输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c)该步骤b后,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准备接收信号;d)判断是否接收该主机发出的一指令中的一封包中的该准备传输信号;e)于接收该主机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后,直接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回复该准备接收信号至该主机;f)该步骤e后,接收该主机传送的该封包的一封包数据;g)该步骤f后,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传送该封包数据至该目标储存装置;h)于该封包数据传送完毕后,接收该主机传送的该封包的一等待结束信号,并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传送该等待结束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i)该步骤h后,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的一无错误信号,并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传送该无错误信号至该主机;j)该步骤i后,接收该主机传送的一同步信号,并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传送该同步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以结束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如上所述,其中该步骤d后还包括以下步骤:k)于未接收该主机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前,重复执行该步骤b与该步骤c。如上所述,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l)该步骤g后,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数据接收中信号;及m)该步骤l后,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传送该数据接收中信号至该主机。如上所述,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m)该步骤g后,判断该封包数据是否传送完毕;及o)于该封包数据传送完毕前,重复执行该步骤f及该步骤g。如上所述,其中该步骤f后还包括以下步骤:p)依据该封包数据的内容确认该指令的型态,并依据该指令的型态预测后续传输的该指令的复数封包的传输方向。如上所述,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q)该步骤j后,依据该步骤p中预测的下一个封包的传输方向,预先传送下一个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至该主机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及r)接收该主机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该准备接收信号。如上所述,其中还包括下列步骤:s)该步骤r后,判断是否接收该主机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发出的该指令的下一个封包中的该准备传输信号;t)于未接收该主机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前,重复执行该步骤q与该步骤r;及u)于接收该主机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后,直接通过回复该准备接收信号以开始下一个封包的传输动作。如上所述,其中该指令为一写入指令,该复数封包依序包括由该主机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wr_cmd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rcv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start封包、由该主机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写入数据封包及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end封包。如上所述,其中该指令为一读取指令,该复数封包依序包括由该主机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rd_cmd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rcv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start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读取数据封包及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的一cmd_end封包。如上所述,其中该多个储存装置选自磁盘硬盘、固态硬盘及挥发性内存构成的群组。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在于,桥接单元可在来源终端(主机或储存装置)正式发起封包的传输动作前,预先代替来源终端传输封包中的第一个信号至目的终端(主机或储存装置),并预先接收目的终端的回应。如此一来,当来源终端正式发起封包的传输动作后,可迅速完成信号的传输,借此缩短交握程序所需的时间,进而缩短封包整体的传输时间。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技术的资料存取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技术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图2为相关技术的复合式硬盘示意图;图3为相关技术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复合式硬盘方块图;图5a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交握流程图;图5b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二交握流程图;图5c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三交握流程图;图6a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写入指令的封包传输顺序图;图6b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读取指令的封包传输顺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复合式硬盘串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机;2…硬盘;3…复合式硬盘;31…桥接单元;311…桥接单元装置侧;312…桥接单元主机侧;32…储存单元;321…挥发性内存;322…硬盘;4…复合式硬盘;40…总线;41…桥接单元;411…桥接单元装置侧;412…桥接单元主机侧;42…储存装置;421…第一储存装置;422…第二储存装置;43…中央处理单元;5…第一复合式硬盘;51…第一桥接单元;52…第一储存单元;6…第二复合式硬盘;61…第二桥接单元;62…第二储存单元;7…第三复合式硬盘;71…第三桥接单元;72…第三储存单元;8…第四复合式硬盘;81…第四桥接单元;82…第四储存单元;9…第五复合式硬盘;91…第五桥接单元;92…第五储存单元;10…第六复合式硬盘;101…第六桥接单元;102…第六储存单元;11…第七复合式硬盘;111…第七桥接单元;112…第七储存单元;s10-s52…传输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首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复合式硬盘方块图。本发明揭露一种交握(handshaking)方法,运用于一复合式硬盘4。该复合式硬盘4主要通过一总线40连接一主机1,与该主机1进行交握并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该总线40较佳为串行高技术配置(serialadvancedtechnologyattachment,sata)总线接口,但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该复合式硬盘4主要具有一桥接单元41、复数储存装置42及一中央处理单元43。本实施例中,该桥接单元41及该中央处理单元43可以整合于单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中,但不加以限定。于一实施例中,该桥接单元41通过一第一内部总线来连接该第一储存装置421,并通过一第二内部总线来连接该第二储存装置422,并且该第一内部总线与该第二内部总线可为与该总线40相同的总线接口(较佳为sata总线接口)。该桥接单元41较佳为一跨越sata桥接单元(crosssatabridge,csb)。该复数储存装置42主要包括一第一储存装置421及一第二储存装置42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储存装置421可例如为由多个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oubledatarate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drsdram)组成的挥发性储存装置,该第二储存装置422可例如为磁盘硬盘(hard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非挥发性储存装置。惟,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但不以此为限。该复合式硬盘4还具有连接该第一储存装置421的一控制器(图未标示),用于对与该第一储存装置421相关的数据与指令进行翻译(transform),以使该第一储存装置421可处理该些数据与指令。同样地,该控制器可与该桥接单元41、该中央处理单元43整合于同一ic中。该中央处理单元43主要用于将各种数据的地址告知该桥接单元41。借此,当该桥接单元41接收该主机1经由该总线40传送的数据或指令时,可以判断要将所接收的数据储存至该第一储存装置421或是该第二储存装置422,以及判断要依据所接收的指令读取该第一储存装置421或是该第二储存装置422。参阅图5a、图5b及图5c,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第一交握流程图、第二交握流程图及第三交握流程图。于图5a至图5c的实施例中,将以该主机1与该复数储存装置421、422中的一目标储存装置进行沟通来举例说明。其中,该桥接单元41可依据功能性区分为与该主机1沟通的一桥接单元装置侧及与该目标储存装置沟通的一桥接单元主机侧(如图7所示的桥接单元装置侧411及桥接单元主机侧412)。首先,该桥接单元41判断该总线40是否闲置(步骤s10),其中,上述的闲置指的是先前收到的命令都已经执行完毕,目前没有任何正在执行中的命令。若该总线40并非闲置,则该桥接单元41处理该总线40传输的数据与指令。若该总线40闲置,表示下一个信号的传输方向一定是由该主机1传送至该复合式硬盘4,因此,该桥接单元41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预先传送一准备传输信号(transmissiondataready,x_rdyp)至该目标储存装置(步骤s12),并且,预先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准备接收信号(receiverready,r_rdyp)(步骤s14)。该步骤s14后,该桥接单元41判断是否接收该主机1发出的一指令中的一封包中的该准备传输信号(步骤s16)。本实施例中,该指令主要为读取指令或写入指令,该指令由复数封包所组成,并且步骤s16中所指的该封包为该指令中的第一个封包。若该桥接单元41没有接收该主机1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则重复执行该步骤s12及该步骤s14。若该桥接单元41确实接收到该主机1发出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则因为该桥接单元41已经预先与该目标储存装置传输过该准备传输信号及该准备接收信号,因此该桥接单元41会直接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回复该准备接收信号至该主机1(步骤s18)。如此一来,该主机1可在发起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后立刻接收该准备接收信号,借此省下经由该桥接单元41将该准备传输信号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时间、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该准备接收信号的时间以及经由该桥接单元41将该准备接收信号回传至该主机1的时间。该步骤s18后,该桥接单元41接着接收该主机1传送的该封包的一封包数据(data)(步骤s20),并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将该封包数据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步骤s22)。值得一提的是,该指令的第一个封包(headerpacket)的该封包数据中主要记录了该指令的格式与型态,故本实施例中,该桥接单元41可在接收该主机1传送的该封包的该封包数据后,依据该封包数据的内容确认该指令的型态(例如为该读取指令或该写入指令),进而依据该指令的型态预测后续传输的该指令的复数封包的传输方向(步骤s24)。上述该步骤s22与该步骤s24并没有执行上的顺序关系,该桥接单元41可先执行该步骤s22,亦可先执行该步骤24,不加以限定。接着如图5b所示,在该目标储存装置接收了该封包资料后,该桥接单元41就可以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数据接收中信号(receptioninprogress,r_ipp)(步骤s26)。并且,该桥接单元41接着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传送该数据接收中信号至该主机1(步骤s28)。值得一提的是,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输与接收并不影响该封包整体的传输动作,因此该步骤s26与该步骤s28可不被执行。并且,即使执行该步骤s26与该步骤s28,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输时间也可不被计算在该封包的传输时间中。该桥接单元41接收该封包数据后,判断该封包数据是否传送完毕(步骤s30),并且于该封包数据传送完毕前,持续传输该封包数据(步骤s32)。更具体地,该步骤s32是持续由该主机1接收该封包数据,并持续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传送该封包数据至该目标储存装置。于该封包数据传送完毕后,该桥接单元41接收该主机1传送的该封包的一等待结束信号(waitforframetermination,wtrmp)(步骤s34),并且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传送该等待结束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步骤s36)。该目标储存装置接收到该等待结束信号后,该桥接单元41可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无错误信号(receptionwithnoerror,r_okp)(步骤s38)。该步骤s38后,该桥接单元41再借由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传送该无错误信号至该主机1(步骤s40)。该主机1接收到该无错误信号后,该桥接单元41可接收该主机1传送的一同步信号(步骤s42),并且再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传送该同步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步骤s44),以结束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同步信号仅用以表示该封包的传输已完成,但该同步信号并不是该封包的一部分。接着如图5c所示,该封包(例如该指令的第一个封包)传输完成后,该桥接单元41可依据于该步骤s24中预测的下一个封包(例如该指令的第二个封包)的传输方向,预先传送下一个封包的一准备传输信号至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步骤s46),并且预先接收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一准备接收信号(步骤s48)。请同时参阅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写入指令的封包传输顺序图与读取指令的封包传输顺序图。如图6a所示,一写入指令具有复数封包,该复数封包依序包括由该主机1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wr_cmd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rcv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start封包、由该主机1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写入数据封包及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end封包。如图6b所示,一读取指令具有复数封包,该复数封包依序包括由该主机1传送至该目标储存装置的一rd_cmd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rcv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start封包、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读取数据封包及由该目标储存装置传送至该主机1的一cmd_end封包。本实施例中,该桥接单元41预先记录该写入指令及该读取指令的该复数封包的传输顺序及传输方向。因此,当该桥接单元41于该步骤s24中确定了该指令为该写入指令或该读取指令后,即可预测后续传输的该复数封包为何,并可得知该复数封包的传输方向。举例来说,若目前传输的该封包为该写入指令的该wr_cmd封包,则于该步骤44后,该桥接单元41可代替该目标储存装置预先传送该指令的下一个封包(即,该cmd_rcv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至该主机1,并预先接收该主机1回复的该准备接收信号。借此,当该目标储存装置发起该cmd_rcv封包的传输动作时,可立刻接收对应的该准备接收信号,而有效缩短该cmd_rcv封包的传输时间。再例如,若目前传输的该封包为该写入指令的该cmd_start封包,则于该步骤44后,该桥接单元41可代替该主机1预先传送该指令的下一个封包(即,该写入数据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并预先接收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的该准备接收信号。借此,当该主机发起该写入数据封包的传输动作时,可立刻接收对应的该准备接收信号,而有效缩短该写入数据封包的传输时间。回到图5c,该步骤s48后,该桥接单元41判断是否接收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即,下一个封包的发起者)发出的该指令的下一个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步骤s50)。若该桥接单元41没有接收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发出的下一个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则重复执行该步骤s46及该步骤s48。若该桥接单元41确实接收到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发出的下一个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则该桥接单元41直接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或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回复对应的该准备接收信号至该主机1或该目标储存装置,以开始下一个封包的传输动作(步骤s52)。通过图5a、图5b与图5c揭示的交握流程,该桥接单元41可预先发起各个封包的传输动作,进而有效缩短各个封包的传输时间(即,缩短交握时间)。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封包传输时序图。图7的实施例中,以该主机1传送该写入指令中的该wr_cmd封包(第一个封包)至该目标储存装置为例,举例说明。如图7所示,在该主机1发起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前,该总线40为闲置,因此该桥接单元41可以确定下一笔信号一定是由该主机1所发出。有鉴于此,于该总线40闲置时,该桥接单元41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预先发出一准备传输信号(x_rdyp)至该目标储存装置,并且该目标储存装置可于第一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准备传输信号。接着,该目标储存装置回复对应的一准备接收信号(r_rdyp)。由于此时该主机1还没有发起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因此该准备传输信号及该准备接收信号的传输时间不会被计算在该封包的传输时间内。当该主机1发起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后,会传送该封包的该准备传输信号(x_rdyp)至该桥接单元41,而该桥接单元41可在第二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主机1传送的该准备传输信号。接着,该桥接单元41直接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回复该准备接收信号(r_rdyp)至该主机1,并且该主机1可在第三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到该准备接收信号。该主机1接收该准备接收信号后,即接着传输该封包的一封包数据(data)至该桥接单元41,并且该桥接单元41可在第一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封包数据。本实施例中,该综合延迟时间为该主机1传送信号至该桥接单元41的总线延迟时间加上该桥接单元41本身的延迟时间。该桥接单元41接收该封包数据后,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传送该封包数据至该目标储存装置,并且该目标储存装置可在第四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到该封包数据。该目标储存装置接收到该封包数据后,即回复对应的一数据接收中信号(r_ipp)至该桥接单元41。该桥接单元41接收该数据接收中信号后,再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传送该数据接收中信号至该主机1。但是,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送与接收并不影响该封包的传输,因此不需计算该数据接收中信号的传输时间。当该封包数据传输完毕后,该主机1接着传送该封包的一等待结束信号(wtrmp)至该桥接单元41,并且该桥接单元41可在第二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到该等待结束信号。该桥接单元41接着通过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传送该等待结束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并且该目标储存装置可在第五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到该等待结束信号。该目标储存装置接收该等待结束信号后,即回复一无错误信号(r_okp)至该桥接单元41,并且该桥接单元41可在第三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无错误信号。该桥接单元41接着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传送该无错误信号至该主机1,并且该主机1可在第六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到该无错误信号。该主机1接收该无错误信号后,即发出一同步信号(图未标示)至该桥接单元41。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可在第七个汇排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完成与该主机1的沟通。进一步,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可在第四个综合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传送该同步信号至该目标储存装置。该目标储存装置可在第八个总线延迟时间经过后接收该同步信号,并结束该封包的传输动作。本实施例中,第一个总线延迟时间是在该主机1正式发起该封包的传输动作前发生,因此不计算在该封包的传输时间内,而第一个综合延迟时间与第四个总线时间与该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重叠,因此也不计算在该封包的传输时间内。综此,该封包的总传输时间为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总线延迟时间加上第二、第三、第四个综合延迟时间再加上该封包数据的传输时间。也就是说,该封包的交握时间仅为六个总线延迟时间加上三个综合延迟时间,比图3所示的相关技术所采用的交握方法所需的交握时间来得更短。具体地,经过本案发明人的实际测试,通过本发明的交握方法进行数据的读取与写入,可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数据大小/读写模式无桥接单元有桥接单元比例512byte/读取265kiops200kiops0.754717512byte/写入210kiops174kiops0.8285714kbyte/读取101kiops90.5kiops0.896044kbyte/写入92kiops84.8kiops0.92173932kbyte/读取548mb/s530mb/s0.96715332kbyte/写入524mb/s505mb/s0.96374128kbyte/读取565mb/s552mb/s0.976991128kbyte/写入540mb/s525mb/s0.972222由上表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交握方法,则在小数据的读写上,该复合式硬盘4最少可达到单颗硬盘(即,无桥接单元)的读写速度的0.75倍。并且,在大数据的读写上,该复合式硬盘4更可达到单颗硬盘的读写速度的0.97倍,与正常读写单颗硬盘的速度几乎相同。并且,一般来说,当该wr_cmd封包传输完成后,该目标储存装置会经过一小段时间才会发起该cmd_rcv封包的传输动作,因此会产生一小段的总线空闲时间,进而延长整个指令的处理时间。如前文中所述,本发明中该桥接单元41可依据该wr_cmd封包中的该封包数据来判断该指令是写入指令,进而预测后续的多个封包的传输方向。因此,如图7所示,当该同步信号传输完成后,该桥接单元41可直接通过该桥接单元装置侧411预先传送下一个封包(本实施例中为该cmd_rcv封包)的一准备传输信号至该主机1,并且接收该主机1回复的一准备接收信号。如此一来,当该目标储存装置正式发起该cmd_rcv封包的传输动作后,可立刻接收该桥接单元主机侧412回复的该准备接收信号,进而缩短该cmd_rcv封包的传输时间。并且,图7以写入指令中的wr_cmd封包及cmd_rcv封包为例,然而本发明的交握方法实可适用于写入指令及读取指令中的所有封包。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复合式硬盘串接示意图。本发明中,该复合式硬盘4还可具备一扩充接口(图未标示),该复合式硬盘4可借由该扩充接口连接一扩充总线,并通过该扩充总线连接另一复合式硬盘。如此一来,可扩充硬盘的总容量。如图8所示,一第一复合式硬盘5包括一第一桥接单元51及与该第一桥接单元51连接的一第一储存单元52,并且该第一复合式硬盘5通过该第一桥接单元51连接该主机1。该第一复合式硬盘5可借由其上的扩充总线连接一第二复合式硬盘6及一第三复合式硬盘7。该第二复合式硬盘6具有一第二桥接单元61及一第二储存单元62,该第三复合式硬盘7具有一第三桥接单元71及一第三储存单元72。该第二复合式硬盘6可借由其上的扩充总线连接一第四复合式硬盘8及一第五复合式硬盘9,而该第三复合式硬盘7可借由其上的扩充总线连接一第六复合式硬盘10及一第七复合式硬盘11。该第四复合式硬盘8具有一第四桥接单元81及一第四储存单元82,该第五复合式硬盘9具有一第五桥接单元91及一第五储存单元92,该第六复合式硬盘10具有一第六桥接单元101及一第六储存单元102,该第七复合式硬盘11具有一第七桥接单元111及一第七储存单元112。本实施例中,该主机1连接该第一复合式硬盘5后,即可得到一硬盘数组,其中该硬盘数组的容量为各该储存单元52、62、72、82、92、102、112的容量总合。当该主机1读/写该硬盘数组时,各该桥接单元51、61、71、81、91、101、111皆可通过本发明的交握方法来与该主机1及各该储存单元52、62、72、82、92、102、112沟通。若以前述最低的0.75倍来计算,该主机1存取该硬盘数组时,平均可以得到(1+2×0.75+4×0.75×0.75)/7=0.67倍的读/写速率,远比传统的硬盘数组来得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