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641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预防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控制技术及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科学
技术领域
,特别是提出一种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电焊工尘肺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等工作。
背景技术
:根据国内近年来多地报告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尘肺病仍位居职业病首位。在矽肺、煤工尘肺等传统常见尘肺病发病的同时,由于行业结构特点的变化,电焊工尘肺某些地区呈现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成为报告尘肺病的主要病种,且呈现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的特点,电焊工尘肺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目前国际上健康风险分析技术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流行病学及健康风险评价成为尘肺病监测与预警的有效技术依据,是目前预防控制尘肺病等重大职业病的重要途径。我国在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技术应用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使用专门的模型和方法来量化可能的暴露及其造成的健康风险,至今未被实际应用于电焊烟尘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检测、职业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方法。一种针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法的程序以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段法的步骤进行分析,即风险辨识、暴露评价、剂量-反应评价和风险表征;同时在具体的步骤中开发研究了具体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风险辨识: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及潜在风险进行辨识,收集相关数据;(2)暴露评价:基于电焊烟尘浓度进行现场检测的数据,利用软件SPSS对此进行统计分布检验,得到接尘浓度的概率分布;如附图1所示;(3)剂量-反应评价:选择logistic模型作为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利用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得到用于评价电焊烟尘暴露致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如附图2所示;(4)风险表征:将电焊烟尘预测浓度代入剂量-反应模型计算,求解不同工龄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采用水晶球软件进行致癌风险值的蒙特卡洛模拟,对电焊烟尘暴露人群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所导致电焊工尘肺的风险进行表征。风险辨识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职业史、暴露人群数量、性别、年龄分布、暴露方式、暴露时间、工人防护条件、电焊烟尘健康影响和人群流行病学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0的非线性回归拟合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参数;将影响电焊工尘肺的危害因素作为自变量,电焊工尘肺患病率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表达式为:P=exp[βi0+βi1ln(ab)]1+exp[βi0+βi1ln(ab)];]]>式中:P为不同接尘浓度、接尘工龄的电焊工尘肺发病率;βi0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常数项;βi1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a为接尘浓度(mg/m3);b为接尘工龄(年)。本发明的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方法,基于电焊烟尘浓度进行现场检测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此进行统计分布检验,得到接尘浓度的概率分布;选择logistic模型作为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利用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确定模型参数,得到用于评价电焊烟尘暴露致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采用水晶球软件进行致癌风险值的蒙特卡洛模拟,对电焊烟尘暴露人群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所导致电焊工尘肺的风险进行表征。本发明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工作场所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技术。应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电焊工尘肺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等工作。附图说明图1:电焊烟尘职业暴露评价技术路线图;图2: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剂量-反应评价技术路线图;图3: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技术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项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电焊工尘肺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等工作。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分析技术内容及方法实施步骤见附图3。电焊烟尘职业暴露导致电焊工尘肺风险案例分析1、风险辨识(1)职业危害因素及暴露途径某大型农机设备公司投资新建工程机械项目,该作业场所主要生产6吨以下四轮驱动装载机、30吨以下履带式挖掘机和四轮挖掘机,生产规模为年产2850台。生产区包括机加工工序、焊接工序、打磨工序、前处理工序、喷涂工序、烘干工序、补漆工序、装配工序、测试工序等。其中焊接工序拟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半自动焊接工艺。电焊烟尘在生产环境中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2)电焊烟尘暴露的健康危害焊接烟尘可沉积在肺内,造成以慢性肺组织纤维增生为主的职业损害,形成电焊工尘肺。电焊烟尘已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尘肺病(电焊工尘肺)已列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根据职业流行病学资料,电焊工尘肺是焊接作业工人发生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作业工人长期从事焊接作业,长期吸入电焊烟尘可引起作业工人慢性健康危害,严重者可导致电焊工尘肺。2、暴露评价(1)电焊烟尘现场检测结果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相关要求对该作业场所焊接工序的电焊烟尘进行现场采样,并按照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进行实验室测定。该车间在初次对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进行的预检测后,对该生产车间焊接区域的通风设施进行了三次改造,并于每次改造后进行了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检测,共四次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表4所示。表1预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检测结果表2第一次改造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结果表3第二次改造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结果表4第三次改造后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结果(2)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分布利用SPSS19.0.0对该车间焊接工位的电焊烟尘三次改造检测结果采用Shapiro-Wilk(W检验),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经检验,P=0.331>0.05,可以认为电焊烟尘浓度服从均值为5.55,标准差为2.714的正态分布。表5焊接工位电焊烟尘浓度的正态性检验3、剂量-反应评价通过收集已发布的国内典型行业电焊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各调查实例中的电焊烟尘暴露水平和电焊工尘肺发病率数据,拟合logistic模型中的参数值。主要收集并采用了以下电焊工尘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见表6。表6电焊工尘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表6中电焊烟尘职业暴露浓度与电焊烟尘发病率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利用SPSS19.0.0的logistic非线性回归对收集的电焊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得到logistic模型中的参数值βi0=-11.814、βi1=1.526,R2=0.897。通过检验,可以认为接尘浓度与接尘工龄的乘积,即累积接尘量与发病率相关。则电焊工尘肺的剂量-反应模型为:P=exp[-11.814+1.526ln(ab)]1+exp[-11.814+1.526ln(ab)]]]>式中:a为接尘浓度,即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b为接尘工龄(年)。4、风险表征将暴露评价中得到的电焊烟尘检测结果代入已建立的剂量-反应模型,求解工人在此环境下不佩戴防尘口罩的条件下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值。利用水晶球软件可以得到接尘工龄为5年、10年、20年、30年时各分位数对应的风险值、发生电焊工尘肺风险的概率分布及各分位数所对应的电焊工尘肺风险,如表7、表8。表7预测不同接尘工龄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统计分析结果表8预测不同接尘工龄各分位数对应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5、风险评价结论由风险表征结果可以看出,假设该焊接作业场所电焊工人不佩戴防尘口罩,暴露于该作业场所的电焊烟尘浓度5年和10年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在10-3-10-2,暴露20年和30年发生电焊工尘肺的风险在10-2-10-1。针对电焊烟尘的职业病危害高风险,根据风险优先权应首先完善工程技术控制措施,结合四次电焊烟尘的检测结果,分析目前采取的通风形式不能起到将电焊烟尘及砂轮磨尘等粉尘全面排出的效果,应通过合理有效的全面及局部通风的方式进行控制;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加强焊接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为工人配备防尘口罩,并指导和监督工人正确佩戴;加强对作业工人进行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的培训和教育,要求操作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使其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以及良好的通风除尘效果;经常性地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且需要对电焊烟尘的高风险进行日常监测等组织管理措施控制并降低风险。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