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6134发布日期:2018-06-14 23: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立体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摄影原理,是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匹配是立体视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立体匹配的关键就是找出不同图像中的对应点,获得二维图像中的深度信息。凡是在需要三维重建的场景中,都需要首先进行立体匹配。立体匹配在医疗,航空,军事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立体匹配方法的核心问题是代价聚合。近年来,许多新式的立体匹配方法被提出。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在匹配窗口方面的改进和匹配权值的改进。树型滤波方法就是应用了数据结构的知识,将整幅图像作为一个图结构,在图结构中构造最小生成树结构,然后按照树结构的流向进行聚合,这种聚合方法只有周边的节点参与聚合,但是利用视差传感技术,将整幅图像都变成匹配窗口,速度很快,精度也很高。但是这种方法由于采用树结构,在分配匹配权值的时候,只和相邻接的节点连接,失去了距离信息,所以在某些特殊区域的匹配权值分配错误,影响最终结果。总的来说,窗口和权值是立体匹配方法的重点,选择合适的窗口和分配正确的权值,对于匹配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树结构立体匹配方法权值分配方法的不足,引入外极线距离变换,构造新的树结构,重新分配权值,弥补原始算法只有单一元素参与权值计算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1、计算输入图像初始代价矩阵2、获取颜色分割图像3、获取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4、构造生成树结构5、树型滤波6、视差初始及后处理。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计算输入图像初始代价矩阵。具体是针对每一个像素点p的每一个视差距离d,通过计算其于对应图像中的点p'颜色信息的代价值和梯度信息的代价值获得初始代价C(p,d),具体公式如下:C(p,d)=ρ·Ccolor(p,d)+(1-ρ)·Cgrad(p,d)其中ρ是一个预定义的参数,用于调节颜色代价和梯度代价的占比。Ccolor(p,d)和Cgrad(p,d)分别是颜色信息的代价值与梯度信息上的代价值。得到对应点在对应视差距离上的代价值后,存入初始代价矩阵。步骤(2)、获取颜色分割图像。本发明方法采用一种新式的图像分割方法,即在预构建生成树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分割约束,公式如下:we≤min<((max(wTp)+τ/|Tp|),(max(wTq)+τ/|Tq|))]]>其中,we是待处理的边的权重。表示含p节点的子树的边集,表示包含q节点的子树的边集合,τ是一个预定义的值,用于平衡每个区域的大小,|Tp|与|Tq|是子树的大小。将整幅图像分割成多个子树结构,然后为每个子树结构随机分配一个颜色,即获得颜色分割图像。步骤(3)、获取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颜色分割图像的每一个分割基本符合图像外极线的分布情况。所以,利用颜色分割图像可以简单的获得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像素点p的外极线距离DEDT(p)的计算公式如下:DEDT(p)=|Ol(p)-p|Dl(p)]]>其中,Dl(p)是像素点p所在的极线的长度,Ol(p)是p所在的极线的起点位置,|Ol(p)-p|即p到极线起点的距离。在得到像素点的外极线距离后,将一个对应的灰度值赋予对应的像素点。步骤(4)、构造生成树结构。本发明方法利用生成树结构模拟图像的结构,将图像视作一幅图G=(V,E),V是图像的点集,即像素点,E则是图的边集,边的权值即图像中相邻像素点之间的关系。首先将边集按照升序排序,权值最小的边即对应的两个相邻节点最相近,然后从权值小的边开始连接节点,直到所有的节点都完成连接,最小生成树的构建完成。本发明方法利用原图和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共同构造生成树,计算边的权值。步骤(5)、树型滤波聚合。树型滤波聚合是按照生成树结构流向执行的滤波算法,即滤波从根节点一直向叶子节点进行,然后再从叶子节点返回根节点。经过这样的两次滤波,每个节点只和相邻节点直接聚合,但是实际上利用视差传感技术,节点的支持窗口却是整幅图像。步骤(6)、视差初始及后处理。视差初始是利用WTA(winnertakeall)方法,从经过聚合的代价矩阵中筛选出每个像素点p代价值最低的最佳视差d,具体公式如下:Dinit(p)=argmind∈disprangeC(p,d)]]>其中Dinit(p)即像素点p的初始视差值。disprange是视差值d的取值范围。在获得初始视差结果之后,再根据左右一致性检测筛选出视差图中的遮挡点以及误匹配点,将这些点的代价值清零,然后引入全新的代价,进行新一轮的代价聚合,获得最新的视差。新的代价公式如下:C(p,d)=|d-Dinit(p)|0,else]]>获得新的代价矩阵之后,再一次执行树型滤波及WTA,获得改进后的稠密视差图,从而完成立体匹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方法系统速度快,树型滤波算法是一种快速的立体匹配方法,相比于一些复杂的方法优势明显;(2)、本发明方法引入了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用于构造生成树结构,弥补了树结构方法只有颜色信息计算权值的缺点;(3)、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无人车导航等方面的实用,相比于现有的一些简单的算法,精度更高,导航结果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本发明的颜色分割图像结果示例;图3示出本发明的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示例;图4示出本发明方法树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树型滤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外极线距离变换的树型滤波立体匹配方法具体步骤是:步骤(1)、计算输入图像初始代价矩阵。具体是针对每一个像素点p的每一个视差距离d,通过计算其于对应图像中的点p'颜色信息的代价值和梯度信息的代价值获得初始代价,具体公式如下:C(p,d)=ρ·Ccolor(p,d)+(1-ρ)·Cgrad(p,d)其中ρ是一个预定义的参数,用于调节颜色代价和梯度代价的占比。Ccolor(p,d)和Cgrad(p,d)分别是颜色信息的代价值与梯度信息上的代价值。得到对应点在对应视差距离上的代价值后,存入初始代价矩阵。步骤(2)、获取颜色分割图像。本发明方法采用一种新式的图像分割方法,即在预构建生成树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分割约束,公式如下:we≤min<((max(wTp)+τ/|Tp|),(max(wTq)+τ/|Tq|))]]>其中,we是待处理的边的权重。表示含p节点的子树的边集,表示包含q节点的子树的边集合,τ是一个预定义的值,用于平衡每个区域的大小,|Tp|与|Tq|是子树的大小。将整幅图像分割成多个子树结构,然后为每个子树结构随机分配一个颜色,即获得颜色分割图像。颜色分割示例图像如图2所示。步骤(3)、获取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颜色分割图像的每一个分割基本符合图像外极线的分布情况。所以,利用颜色分割图像可以简单的获得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像素点p的外极线距离DEDT(p)的计算公式如下:DEDT(p)=|Ol(p)-p|Dl(p)]]>其中,Dl(p)是像素点p所在的极线的长度,Ol(p)是p所在的极线的起点位置,|Ol(p)-p|即p到极线起点的距离。在得到像素点的外极线距离后,将一个对应的灰度值赋予对应的像素点。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的示例图像如图3所示。步骤(4)、构造生成树结构。本发明方法利用生成树结构模拟图像的结构,将图像视作一幅图G=(V,E),V是图像的点集,即像素点,E则是图的边集,边的权值即图像中相邻像素点之间的关系。首先将边集按照升序排序,权值最小的边即对应的两个相邻节点最相近,然后从权值小的边开始连接节点,直到所有的节点都完成连接,最小生成树的构建完成。本发明方法利用原图和外极线距离变换图像共同构造生成树,计算边的权值。生成树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图G=(V,E)中的任一点到另一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路径,且这条路径的权值最小。步骤(5)、树型滤波聚合方法。树型滤波聚合方法是按照生成树结构流向执行的滤波算法。树型滤波如图5所示,滤波分为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与从叶子节点到根节点两种。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滤波中,代价值从根向下传播;从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滤波中,代价值从叶子节点方向向上传播。生成树结构上的每个节点只和相邻节点直接聚合,但是利用视差传感技术,经过两次滤波之后,节点的支持窗口却是整幅图像,即每一个像素都对图像上的任一像素的代价值做出贡献。步骤(6)、视差初始及后处理。视差初始是利用WTA(winnertakeall)方法,从经过聚合的代价矩阵中筛选出每个像素点p代价值最低的最佳视差d,具体公式如下:Dinit(p)=argmind∈disprangeC(p,d)]]>其中Dinit(p)即像素点p的初始视差值。disprange是视差值d的取值范围。在获得初始视差结果之后,我们再根据左右一致性检测筛选出视差图中的遮挡点以及误匹配点,将这些点的代价值清零,然后引入全新的代价,进行新一轮的代价聚合,获得最新的视差。新的代价公式如下:C(p,d)=|d-Dinit(p)|0,else]]>获得新的代价矩阵之后,再一次执行树型滤波及WTA,获得改进后的稠密视差图,从而完成立体匹配。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