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3740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配电网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直接面向用户,也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本年改革的主要方向。针对低压配电网的需求侧管理和改革,基于电力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则成为评价其改革的主要标准之一,且国务院发布的“电改9号文”提出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不同的电力公司加入到配售电业务,使得竞争加剧。但是由于没有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容易造成不同供电公司所建设的智能配电网之间存在不兼容现象。电力用户的不同需求决定了其对用电体验的评价存在明显的主观差异。如图1所示,现今的电力用户不仅仅是电力的使用者,还可以是发电端的参与者,他们也可以作为发电企业参与到低压配电网的运行中。故而,如今的电力用户不仅关注用电的可靠性、经济型,更加注重用电的优质性和用能服务。这就促使供电公司,不得不考虑电力用户对电能的不同需求,使其经营理念从“管理客户”向“服务客户”转变,并要求电力公司能够对供电服务品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供电服务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电力公司的服务能力。许多学者在智能配电网评价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中,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神经网络法具有较多的应用,但是他们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在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中,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构造具有随意性(不满足可加性),取大取小的运算中易损失大批中间值的信息,因此会出现分级不清、结果不合理的问题;并且最大隶属度原则又往往不适用于有序评价集的识别。对于神经网络模型而言,由于需要人为地设计网络参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多次实验尝试才能确定网络层数及各层神经元数目;另外,学习参数也需要反复调试,甚至影响学习参数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还需要重新训练。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及装置,可以较为全面和精确地得出单台区或是多台区的评价结果,无需电力用户拥有专业知识即可以实现,比较人性化。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所述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的全部评价指标;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步骤中通过g1专家赋权法获取主观权重;和/或通过熵权法获取客观权重。可选地,所述g1专家赋值法包括以下步骤:由多位专家对全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按照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进行排序;计算相邻评价指标之间权重比值的大小;根据权重之和为1的原则获取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述多位专家对每项评价指标的打分,计算每项评价指标权重的平均值,以得到该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可选地,所述熵权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数据确定评价矩阵;对所述评价矩阵进行处理以获取标准化矩阵;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以及差异系数;根据所述熵与差异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权即每项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可选地,所述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的步骤还包括:利用距离函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距离以获取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根据主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客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包括: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需求评价指标的语言评价等级以获取有序分割类;根据所述有序分割类以及每项评价指标的优劣程度确定分类标准矩阵;根据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构成属性测度区间矩阵;通过加权运算得到每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区间;设置置信度以获取评价指标属于有序分割类中的等级。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所述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包括:评价指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的全部评价指标;主客观权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实际权重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综合评价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可选地,所述主客观权重获取模块通过g1专家赋权法获取主观权重包括:由多位专家对全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按照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进行排序;计算相邻评价指标之间权重比值的大小;根据权重之和为1的原则获取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述多位专家对每项评价指标的打分,计算每项评价指标权重的平均值,以得到该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或通过熵权法获取客观权重包括:根据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数据确定评价矩阵;对所述评价矩阵进行处理以获取标准化矩阵;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以及差异系数;根据所述熵与差异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权即每项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可选地,所述实际权重获取模块通过以下步骤获取实际权重包括:利用距离函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距离以获取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根据主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客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可选地,所述综合评价模块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每项评述指标的等级包括: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需求评价指标的语言评价等级以获取有序分割类;根据所述有序分割类以及每项评价指标的优劣程度确定分类标准矩阵;根据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构成属性测度区间矩阵;通过加权运算得到每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区间;设置置信度以获取评价指标属于有序分割类中的等级。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根据智能低压配电网的涵义、特征以及国家对需求侧管理和改革的愈加重视情况,基于此现状,通过分析、梳理已有的低压配电网相关指标,构建了基于用户需求的低压配电台区评价指标体系。兼顾专家的经验偏好和指标的客观信息,并依据主客观距离函数的变化程度和分配系数波动的关系取等的原则,获取实际权重。同时考虑了实际系统运行数据的波动性,用指标数据的区间值代替传统的数据点值,能更真实的反应低压配电网实际运行特征。本发明可以较为全面和精确地得出单台区或是多台区的评价结果。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电力用户与电网公司的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配电台区评价指标体系示意图;图4是低压配电台区用电构成情况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际应用中,在对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电力用户并不像专家一样熟悉大多技术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加上自身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以及各自需求的不同,电力用户对评价等级很难有一个定量的判断,有时甚至难以给出相应的评价信息。电力用户希望使用符合形象思维以及完整性描述的方式对配电台区进行评价。因此发明人认为利用语言评价信息是符合电力用户对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述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包括:s1、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的全部评价指标;s2、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s3、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s4、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理论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本发明通过根据电力用户的不同用电需求确定全部评价指标以及每项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与实际权重,考虑到每个电力用户习惯以及低压配电台区运行数据的波动性,采用评价指标来代替传统的运行数据;通过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据理论对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本发明的评价结果简单明确,方便电力用户使用。为体现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的优越性,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各步骤作进一步说明。首先,介绍s1、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的全部评价指标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可靠性、优质性、经济性和用能服务四方面构建了低压电力用户配电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后期评价需要,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各评价指标划分为效益型评价指标、中间型评价指标和成本型评价指标,其中评价指标越大越好的定义为效益型评价指标,最优值在中间某个数值的定义为中间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越小越好的定义为成本型评价指标。一、如图3所示,对于可靠性评价指标包括供电可靠性rs-1、供电可靠性rs-2、供电可靠性rs-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和用户平均故障时间等。1)供电可靠性包括供电可靠性rs-1、供电可靠性rs-2、供电可靠性rs-3,三个评价指标均为效益型评价指标。其中供电可靠性rs-1统计的是非停电时间占比,供电可靠性rs-2统计的是去除外部影响的非停电时间占比,供电可靠性rs-3统计的是去除限电的非停电时间占比。外部影响指非本企业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电网及设施,其故障停电属外部影响的有:外力破坏、自然灾害、市政建设等。表征供电可靠性的三个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分别为: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为: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以及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都是以小为优即它们为成本型评价指标。二、电力用户对优质性的需求包括对电能质量、供电服务的要求。如图3所示,电能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电压合格率、频率合格率、闪变合格率、电压不平衡度合格率和电压总谐波畸变率等;对于供电服务要求的评价指标包括智能电表覆盖率、电表信息采集率和95598门户网站覆盖率。(1)电压合格率,获取各个监测点的电压合格率,网格内电力用户电压合格率为各监测点电压合格率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2)由于频率偏差过大会对异步电动机以及电子设备造成影响,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频率合格率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3)电压闪变会对用电负荷造成伤害。例如引起照明灯闪烁,引起电动机转速不稳定等。闪变合格率计算公式为:(4)电压不平衡会引起感应电动机、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本发明该评价指标为成本型评价指标,国标规定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接于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引起该点电压不允许度为1.3%。本发明中所取的电压不平衡度为台区单元内所有测点测量仪器所测的电压三相不平衡度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5)对用户来说,谐波过高会造成电能计量错误、缩短电机使用寿命等问题,还会影响通信系统,产生电磁干扰,使电信质量下降。本评价指标为成本类评价指标,国标规定380v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限值为5%,10kv电压总谐波畸变率限值为4%。本发明中所取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为配电台区内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总畸变率。三、电力用户对经济性的需求主要为电价方面,目前以北京地区为例,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而对非居民用电实行峰谷分时销售电价政策,另外,随着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会对用电经济性产生影响。对于一个低压配电台区的用电构成情况大致可由图4表示。根据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年用自发电量占年总用电量之比、年尖峰时段用电量占年总市电用电量之比和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年总发电量之比等几个评价指标。(1)年用自发电量占年总用电量之比为:(2)年尖峰时段用电量占年总市电用电量之比为:需要说明的是,尖峰时段对电网来说是负荷最大的时间段,电价最高,在不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减少该时段所用电量,本评价指标为成本型评价指标。(3)年上网电量占年总发电量之比指台区内新能源年发电量占年总发电量的比,其计算公式为:本评价指标越高表示用户对自发电能利用率越高,为效益型评价指标。四、用能服务包括智能电表覆盖率、实行动态电价用户用电量比例、95588供电服务系统覆盖率和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系统覆盖率等。(1)智能电表覆盖率。智能电表可保证用户随时查看用电信息等。该评价指标反映智能电表占总用户电表的安装情况,本评价指标为效益型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2)实行动态电价用户用电量比例。合理的动态电价机制可以激励用户节约用电、提高能效,提高用电负荷率。本发明中使用每年实行动态电价的用户用电量比例作为评价动态电量的评价指标,相对于使用实行动态电价的用户数比例更加客观、准确,能反映由于动态电价引起的需求侧响应对配电网运行产生的影响。本评价指标为效益型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为:(3)95598门户网站覆盖率。95598门户网站中可查询各用户的用电信息,定义95598门户网站覆盖率评价指标以反映可通过网站实现与用户互动的情况。本评价指标中系统覆盖的用户数指的是系统中可查询信息的用户数量,其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4)95598供电服务系统覆盖率。95598供电服务系统通过语音服务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互动功能,本发明中定义95598供电服务系统覆盖率来反映该语音服务系统的应用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5)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系统覆盖率。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系统,可为营业厅客户自助购电(交费)、充值及客户用电信息查询提供便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定义其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对用户来说,95598门户网站、95595供电服务系统以及自助用电服务终端系统,都是可以提高对用户服务的优质性,该评价指标为效益型评价指标。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了上述各项评价指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力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同样可以应用到本方法中,本发明不作限定。其次,介绍s2、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步骤。一、获取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为兼顾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和主观意愿,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主观打分的形式来反映电力客户的意见,直观性强且计算方式相对简单,选择的余地较大。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g1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本发明实施例中g1法是一种依据先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排序,再对相邻评价指标进行重要性比值判断,最后再进行定量计算的主观赋权法。g1法的优势在于无需构建判断矩阵,也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构造ahp(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相比计算量成倍减少,并且在应用中对方案个数没有限制。应用g1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可操作性强,便于应用。例如,电力用户通过邀请电力公司、供电局和政府部门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打分,根据专家打分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做出判断,给出重要性排序;然后综合多位专家的经验意见,对评价指标重要性度的比值给以恰当的赋值,最后通过加权计算,得出一个能兼顾多位专家意愿的权重。1)以某位专家打分获得权重为例,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某位专家对评价指标打分某位专家对评价指标打分,打分为1~10之间数值,评价指标越重要所打分值应越高。打分表设计如表1所示。表1专家打分表评价指标x1x2…xm分值(2)确定评价指标重要程度排序将评价指标记为x1,x2,…,xm,根据专家所打分数,将评价指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若评价指标xi的重要性程度大于(或不小于)评价指标xj则记为:xi>xj。设根据某位专家打分评价指标的重要度排序为:x1>x2>…>xm(19)(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首先根据专家给出的评价指标打分情况,计算出相邻评价指标间权重大小的比值,评价指标wk-1与wk权重之比记为:再根据相邻评价指标权重比值,以及各权重之和为1的原则,计算出各评价指标wm的权重:其他评价指标的权重可通过递推式求得:wk-1=rkwk,k=m,m-1,m-2,...,3,2(22)2)多位专家打分确定最终权重设共有j位专家学者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打分,则评价指标m所得权重记为ωm1~wmj,为了客观地综合专家经验和主观意愿,对其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评价指标最终权重。二、获取全部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熵权法确定全部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即熵权法是基于熵原理得出的权重确定方法,依据各评价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少判断权重的客观赋权法。评价指标的熵越小,所提供的信息越多;评价指标越重要,对应的权重也越大。当待评价对象有m个,每个对象有n个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1)根据原始数据确定评价矩阵b=(bij)m×n,i=1,2,…,m;j=1,2,…,n,其中b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值。矩阵形式如下式:(2)对评价矩阵进行一致化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s=(sij)m×n,消除评价指标不可公度。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如下:(3)各评价指标的熵为:当sij=0时,令sijlnsij=0。(4)定义第j个评价指标的差异系数为:αj=1-ej(j=1,2,…,n)(26)(5)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为:熵权vj体现了评价指标所含信息量的多少,同时反映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即评价指标的熵权值越大表示该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再次,介绍s3、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的步骤。实际应用中,主观赋权法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好,难以摆脱人为因素,而客观赋权法根据评价指标实际信息构成决策矩阵,通过客观运算形成权重。为了同时兼顾专家的经验偏好和评价指标的客观信息,本发明使用组合赋权法综合主观和客观赋权的优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采用基于专家打分的g1法确定主观权重,客观赋权法使用熵权法。设基于专家打分的g1法确定的主观权重为u=(u1,u2,…,un),使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求出的权重为v=(v1,v2,…,vn),设两者的距离函数为d(u,v),表达式为:设主客观综合权重为w,表达式如下:w=αu+βv,α+β=1(29)公式(29)中α、β分别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为了同时考虑主观经验和偏好以及客观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本发明采取使主客观距离函数的变化程度和分配系数波动的关系取等的原则,来保证不同权重之间的差异程度和分配系数间的差异程度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其表达式如下:d(u,v)2=(α-β)2(30)结合公式(23)(27),即可得到主客观综合的权重值,记为:w=(w1,w2,…,wm)(31)最后,介绍s4、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理论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属性数学从思维的角度把属性作为集合,提出了属性集、属性空间和属性可测空间的概念,属性数学能很好地解决具有多个评价指标、多个模糊属性的综合评估问题。其具体的评价实现步骤如下:(1)基于用户需求属性评价的区间分割假设f为x上某类属性空间,结合本发明的评价对象,则f={低压配电台区运行状态},x={各指标各时段的监测数据}。c1,c2,…,ck是属性空间f中的k个属性区间集,当且则(c1,c2,…,ck)是属性测度空间的一个分割类,且满足c1<c2<…<ck或c1>c2>…>ck,那么,由属性组成的k个等级构成空间的评估集合(c1,c2,…,ck)是属性测度空间的一个有序分割类,在本发明的综合评估中认为评估结果越大越“强”:即取c1<c2<…<ck。由于一般的电力用户并不像专家一样熟悉大多技术性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加上自身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以及各自需求的不同,用户对评价等级很难有一个定量的判断,有时甚至难以给出相应的评价信息。因此,利用语言评价信息对低压配电台区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是符合一般用户的直接有效方式。本发明中将用户对电能需求评价指标的语言评价分为5个基本等级:优、良、中、较差、差。则k=5,c1={差}、c2={较差}、c3={中},c4={良}和c5={优}。(2)有序分割类的确定结合本发明中的研究对象,ck是低压配电台区运行状态的有序分割类,在综合评估中认为评估结果越大越“强”,即c1<c2<…<ck。依据配电台区运行状态的优先级顺序,本发明将低压配电台区状态的有序分割类排序为{差,较差,中,良,优}。相应的每个状态评价指标im也可以按照ck进行分割,形成描述m个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优劣程度的分类标准矩阵,如下所示:分类标准矩阵中,某时段内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据范围[ajk,bjk]为ij在属性区间f上的第k个分割区间,满足ajk≤bjk,k=1,2,…,k。(3)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的确定对每一个运行样本测量m个评价指标为i1、i2、…、im,设由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构成的属性测度区间矩阵为[μi],则m个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矩阵如下:式中,[μik,]为评价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ij在有序分割ck的属性测度,μik为下界属性测度,为上界属性测度。设aj1<aj2<…<ajk,bj1<bj2<…<bjk,计算xij在有序分割ck上的各属性测度区间:由此可以得到评价对象的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构成的属性测度区间矩阵。(4)综合属性测度区间的确定根据步骤s3计算出的组合权重,并结合上式所得的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通过加权运算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属性测度区间。(33),得到具体的表达式如下:再者,对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取平均值处理,记为则最终的综合属性测度向量为:(5)置信度准则识别设置信度为λ,λ一般取0.6或0.7,本发明取λ=0.65,计算如下公式,当c1<c2<…<ck时,当c1>c2>…>ck时,则可以辨识出所评价的对象具体属于第ck等级。为了不仅能够实现对单个低压配电台区的评价,有时候还需要得到多个低压配电台区的等级排名及同业对标情况。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为了实现多个台区行业对标时,在应用属性测度和置信度准则辨识出等级类别后,可能会存在多个对象属于同一等级的情况,无法得出更为客观和精确的评价结果。为此,本发明采用专家评分法,设等级ck对应的分数为sk,则评价对象ti的得分记为pi:通过等级和评分计算,可以更为全面和精确地得出单台区或是多台区的评价结果。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属性数学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包括:评价指标获取模块m1,用于获取低压配电台区的全部评价指标;主客观权重获取模块m2,用于获取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实际权重获取模块m3,用于根据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综合评价模块m4,用于利用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结合属性数学对所述低压配电台区进行综合评价。可选地,所述主客观权重获取模块m2通过g1专家赋权法获取主观权重包括:由多位专家对全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按照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进行排序;计算相邻评价指标之间权重比值的大小;根据权重之和为1的原则获取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所述多位对每项评价指标的打分,计算每项评价指标权重的平均值,以得到该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或通过熵权法获取客观权重包括:根据所述全部评价指标的数据确定评价矩阵;对所述评价矩阵进行处理以获取标准化矩阵;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以及差异系数;根据所述熵与差异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熵权即每项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可选地,所述实际权重获取模块m3通过以下步骤获取实际权重包括:利用距离函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距离以获取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分配系数;根据主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客观权重及其分配系数获取每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权重。可选地,所述综合评价模块m4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每项评述指标的等级包括:根据用户需求确定需求评价指标的语言评价等级以获取有序分割类;根据所述有序分割类以及每项评价指标的优劣程度确定分类标准矩阵;根据单项评价指标属性测度区间构成属性测度区间矩阵;通过加权运算得到每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区间;设置置信度以获取评价指标属于有序分割类中的等级。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装置基于上文提供的低压配电台区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因而可以与方法一样,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