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5325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



背景技术:

监狱是惩罚犯罪,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收押罪犯的主要场所。由于监狱的改造功能是指监狱依据刑罚目的转变罪犯的犯罪思想,培养罪犯成为遵纪守法和接受教育场所。所以有些罪犯没有认真改造,经常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实施越狱计划。

罪犯的越狱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造机会混淆视听,使得狱警放松警惕,从而乘机越狱;另一种是,与探监者合谋,制造越狱机会。故而,为了防止罪犯越狱,对于罪犯的监控和对于探监者的防范缺一不可。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设监禁目标在不同时间段的许可活动范围;

S2、获取监禁目标实时定位信息,并与对应时间段的许可活动范围进行对比;

S3、根据对比结果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S4、收集监禁目标亲友信息,建立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

S5、获取探监者身份信息,并与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进行对比;

S6、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探监者是否异常;

S7、当监禁目标异常,或者探监者异常,则对监禁目标进行重点监控。

优选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设置越限时间阈值;

S32、对监禁目标越限活动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与越限时间阈值比较;

S33、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优选地,步骤S3中,还根据定位信息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优选地,步骤S3中,根据定位信息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的具体方式为:将定位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与越限时间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优选地,步骤S4中建立的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均附有危险系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采集探监者证件信息和身体特征信息,并进行对比;

S52、对比结果不一致,判断探监者异常;对比结果一致,则将探监者与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进行匹配,获得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

S53、将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与预设的危险阈值比较。

优选地,步骤S52中,当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没有与探监者相匹配的目标,则根据探监者身份信息对其进行联网检索,获得探监者信息并评定危险系数。

优选地,步骤S52还包括,将探监者信息和危险系数补录到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

优选地,步骤S7中,对监禁目标进行重点监控的方式为:对监禁目标启动视频跟踪监控。

优选地,步骤S7中,当探监者异常,对探监者进行视频跟踪监控。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通过预设监禁目标在不同时间段的许可活动范围,根据时间对监禁目标可出现的活动范围进行划分,以便在不同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活动范围限制对监禁目标进行监控,使得对监禁目标的监控更加细致、精确、安全。本发明中,通过对监禁目标进行定位,确定其当前位置是否超出当前许可活动范围,实现了智能监控。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通过预设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对探监者进行身份监控和筛选,提高了对探监者身份的掌控力度,通过预设危险系数,可根据危险系数对不同危险程度的探监者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监活动监控,从而避免外来因素导致的监禁目标异常。

本发明,通过对监禁目标活动范围的监控与探监者监控相结合,对监禁目标异常进行双重防控,有利于提高监禁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保证监禁次序与纪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体地双向防越狱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防越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设监禁目标在不同时间段的许可活动范围。

以监禁、监管所为例,为了便于管理,监禁目标的活动场所都是有限制的。例如,监禁目标的就餐、住宿、劳动、学习等都有特定的场所。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时间对监禁目标可出现的活动范围进行划分,使得对监禁目标的监控更加细致、精确、安全。

S2、获取监禁目标实时定位信息,并与对应时间段的许可活动范围进行对比。本步骤中,根据定位信息获取监禁目标当前活动位置,然后获取监禁目标当前时间段对应的许可活动范围,然后,判断当前活动位置是否超出当前时间段对应的许可活动范围。

S31、设置越限时间阈值。

S32、对监禁目标越限活动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与越限时间阈值比较。

本步骤中,监禁目标越限活动持续时间即为监禁目标活动位置超出对应时间段许可活动范围的行为的持续时间。

S33、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并根据定位信息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本步骤中,当监禁目标越限活动持续时间大于越限时间阈值,则判断监禁目标异常。

本步骤中,根据定位信息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的具体方式为:将定位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与越限时间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监禁目标是否异常。

S4、收集监禁目标亲友信息,建立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本步骤中建立的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均附有危险系数,以便根据危险系数对探监者的探监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范,防止外力导致的监禁目标异常。

S51、采集探监者证件信息和身体特征信息,并进行对比。身体特征信息可以是图像或者指纹或者瞳孔。

S52、对比结果不一致,判断探监者异常;对比结果一致,则将探监者与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进行匹配,获得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当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没有与探监者相匹配的目标,则根据探监者身份信息对其进行联网检索,获得探监者信息并评定危险系数。

本步骤,对于监禁目标中不存在的探监者,检索到探监者身份信息后,将探监者信息和危险系数补录到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

S53、将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与预设的危险阈值比较。

S6、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探监者是否异常。具体地,当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大于危险阈值,则判断探监者异常。

S7、当监禁目标异常,或者探监者异常,则对监禁目标进行重点监控。对监禁目标进行重点监控的方式为:对监禁目标启动视频跟踪监控。且,当探监者异常,对探监者进行视频跟踪监控。

本步骤中,探监者异常,可能是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大于危险阈值,也可能是步骤S52中判断出的探监者证件信息和身体特征信息不符。

以下,结合一种具体地双向防越狱系统对以上双向防越狱方法进行解释。

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提出的双向防越狱系统,包括:随身终端、活动限制模块、跟踪模块、身份信息采集模块、探监限制模块、身份追踪模块、警报模块、信息录入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

随身终端由监禁目标随身佩戴,其可对监禁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具体地,随身终端通过预装的GPS对监禁目标进行定位。且,通过对随身终端进行编号,且将随身终端编号与监禁目标绑定,可便于随身终端发送监禁目标定位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随身终端上安装有可对佩戴者进行摄像的摄像装置,以便确认随身终端是否由监禁目标佩戴。

活动限制模块中预设有监禁目标在不同时间段可出现的活动范围。监禁过程中,监禁目标的就餐、住宿、劳动、学习等都有特定的场所。该活动限制模块中,根据时间对监禁目标可出现的活动范围进行划分,使得对监禁目标的监控更加细致、精确、安全。

跟踪模块设有休眠状态和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下,跟踪模块与随身终端无线连接,其获取随身终端定位信息并对监禁目标进行追踪。具体地,跟踪模块进入工作状态后,其根据随身终端的定位信息对监禁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并绘制监禁目标的运动轨迹。

随身终端、摄像装置、活动限制模块、跟踪模块和警报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控制模块获取随身终端的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与活动限制模块中存储的对应时间的活动范围进行比较,判断监禁目标是否越范围活动。控制处理模块内预设有越限时间阈值,控制处理模块根据随身终端实时采集的定位信息对监禁目标越范围活动的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当时间统计结果达到越限时间阈值,控制处理模块控制摄像装置工作,控制模块获取摄像信息并进行判断。

当摄像信息异常,控制处理模块控制跟踪模块和警报模块工作。本实施方式中,摄像信息异常可以是,控制处理模块获取摄像信息后与其内部预存的监禁目标图像不一致,即随身终端的佩戴者与监禁目标不一致,此时,控制处理模块控制警报模块报警对监禁目标进行追踪,并通过跟踪模块对随身终端佩戴者进行跟踪。

当摄像信息正常,即随身终端的佩戴者与监禁目标一致,控制处理模块控制警报模块报警提醒监禁目标的异常活动以便防范,并通过跟踪模块对监禁目标进行跟踪。

并将时间统计结果与越限时间阈值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摄像装置和跟踪模块工作。

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探监者身份信息,身份信息包括证件信息和身体特征信息。身份采集模块将身体特征信息与证件信息对比,判断探监者身份是否正常。具体地,当探监者身体特征信息与证件信息不一致,则判断探监者身份异常。身体特征信息包括图像、指纹、瞳孔中的一项或多项。

探监限制模块中预存储有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并存储有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的身份信息,且为各人物对象设置危险系数。危险系数的设置,有利于针对探监者进行重点防范,避免探监者协助监禁目标越狱或者造成监禁目标其他异常的风险。

身份追踪模块用于对目标人物进行身份追踪,具体地,身份追踪模块可通过授权访问官方公民资料库,通过联网检索目标社会活动,对目标人物身份进行确认,并评估目标人物危险系数。

控制处理模块中预设有危险阈值,身份信息采集模块、探监限制模块、信息录入模块和身份追踪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当身份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的探监者身体特征信息与证件信息一致,控制处理模块将探监者与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各人物对象进行比对获得探监者对应的危险系数,并根据危险系数与危险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警报模块和身份追踪模块进行工作。

如果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没有与探监者匹配信息,控制处理模块控制身份追踪模块对探监者进行身份追踪,并根据获得的探监者信息赋予探监者危险系数,然后根据危险系数与危险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警报模块和身份追踪模块进行工作。且,控制处理模块还控制信息录入模块连接探监限制模块模块,用于对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补充,即将新的探监者信息录入探监限制模块模块的监禁目标社会关系网络中。

如果,身份采集模块采集到的的探监者身体特征信息与证件信息不一致,控制处理模块控制警报模块工作,提醒工作人员对探监者进行监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