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3256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系统。



背景技术:

食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的行政执法监管部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如何满足日常行政执法机关日常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痕迹化建设和风险分级监管要求,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系统,包括数据库、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第二数据存储模块、第一数据提取模块、第二数据提取模块、用户单元、监管单元、第一权限识别模块、第二权限识别模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第二数据存储模块、第一数据提取模块、第二数据提取模块均与数据库通信连接;第一数据存储模块与用户单元通信连接,其用于将用户单元内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内;第一数据提取模块与用户单元连接,其用于将数据库内的信息提取出来,并输出到用户单元;第一终端与用户单元连接,其用于从用户单元下载数据;

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与监管单元通信连接,其用于将监管单元内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内;第二数据提取模块与监管单元连接,其用于将数据库内的信息提取出来,并输出到监管单元;第二终端与监管单元连接,其用于从监管单元下载数据。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权限识别模块和第二权限识别模块,第一权限识别模块与第一终端通信连接,其用于对第一终端的权限进行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权限限制第一终端从用户单元下载数据;第二权限识别模块与第二终端通信连接,其用于对第二终端的权限进行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权限限制第二终端从监管单元下载数据。

优选的,监管单元包括基础应用模块、日常监管模块、任务通知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日常监管模块与数据库连接,其用于记录日常检查工作内容,基础应用模块与数据库通信连接,上传、下载或在线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文件;任务通知模块与数据库、第二终端连接,其用于将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应急处置模块与数据库、任务通知模块、第二终端连接,其用于将第二终端输入的应急预案、事故初报、事故续报和事故终报传输到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发送到第一终端;互动交流模块与数据库连接。

优选的,用户单元包括基础模块、信息通知模块和日常检查模块;基础模块与数据库、第一终端连接,其用于通过第一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内获取信息或将第一数据终端录入的信息通过第一数据存储模块存入到数据库;信息通知模块与数据库、第一终端连接,其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通知信息,并发送到第一终端。

优选的,日常监管模块中,日常监管记录如有存在需要服务对象整改的问题,系统会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在需要整改事项中一一列出并明确整改时限要求;该整改事项会实时传输到相应的第一终端上,第一终端可通过该模块提交整改报告并发送第二终端。

优选的,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服务对象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联系人名称、手机、有关许可证及资质、主要生产经营类别信息。

优选的,监管单元还包括风险评估模块和提示模块,风险评估模块根据录入的数据将服务对象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设置有与之相应的标识。

优选的,A等级为绿色,风险较低、管理较好,每年监督检查一次;B等级为蓝色,风险一般、管理较好,或风险较低但管理较差每年监督检查二次;C等级为黄色,风险较高、管理较好,或风险一般但管理较差每年监督检查三次;D等级为红色风险高或可能会进行处罚,每年监督检查四次。

优选的,监管模块根据风险等级的频次要求,对相应的服务对象制定工作计划,并通过数据库发送至对应的第一终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APP,所述的AAP安装在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上,且所述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均安装有RFID定位系统、Wi-Fi定位系统、GPS 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的系统,通过用户单元、监管单元。行政执法人员通过第二终端填写的日常记录、下达的责令整改等数据同时传输到第一终端,服务对象用户可在第一终端上通过该系统可上报整改记录,监管人员可通过第二终端对该整改情况进行确认。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数据库、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第二数据存储模块、第一数据提取模块、第二数据提取模块、用户单元、监管单元、第一权限识别模块、第二权限识别模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第一数据存储模块、第二数据存储模块、第一数据提取模块、第二数据提取模块均与数据库通信连接;第一数据存储模块与用户单元通信连接,其用于将用户单元内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内;第一数据提取模块与用户单元连接,其用于将数据库内的信息提取出来,并输出到用户单元;第一终端与用户单元连接,其用于从用户单元下载数据;具体实施时,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包括服务对象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注册号、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联系人名称、手机、有关许可证及资质、主要生产经营类别信息。

第二数据存储模块与监管单元通信连接,其用于将监管单元内的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内;第二数据提取模块与监管单元连接,其用于将数据库内的信息提取出来,并输出到监管单元;第二终端与监管单元连接,其用于从监管单元下载数据。

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权限识别模块和第二权限识别模块,第一权限识别模块与第一终端通信连接,其用于对第一终端的权限进行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权限限制第一终端从用户单元下载数据;第二权限识别模块与第二终端通信连接,其用于对第二终端的权限进行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权限限制第二终端从监管单元下载数据。如此,通过第二终端可将所需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存储在云端,监管执法人员和服务对象可直接通过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下载使用,不仅满足执法人员日常监管学习需要,而且更是有利于服务对象学习并遵守。

具体实施时,监管单元包括基础应用模块、日常监管模块、任务通知模块、应急处置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日常监管模块与数据库连接,其用于记录日常检查工作内容,基础应用模块与数据库通信连接,上传、下载或在线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等文件;任务通知模块与数据库、第二终端连接,其用于将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应急处置模块与数据库、任务通知模块、第二终端连接,其用于将第二终端输入的应急预案、事故初报、事故续报和事故终报传输到数据库,并通过数据库发送到第一终端;互动交流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户单元包括基础模块、信息通知模块和日常检查模块;基础模块与数据库、第一终端连接,其用于通过第一数据提取模块从数据库内获取信息或将第一数据终端录入的信息通过第一数据存储模块存入到数据库;信息通知模块与数据库、第一终端连接,其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通知信息,并发送到第一终端。如此,监管人员对该用户的日常检查情况同时更新到该模块,服务对象可通过该系统及APP及时上传整改落实情况,监管部门也可将有关通知信息及时发布到服务对象手中。

具体实施时,日常监管模块中,日常监管记录如有存在需要服务对象整改的问题,系统会自动生成问题清单,在需要整改事项中一一列出并明确整改时限要求;该整改事项会实时传输到相应的第一终端上,第一终端可通过该模块提交整改报告并发送第二终端。如此,监管执法人员可在网络上直接查看,如整改达到要求,则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反之则不予以通过,服务对象还需要继续整改。当整改期限快到期时,系统会同时提醒执法人员和服务对象,有即将整改到期的任务没有完成。当整改期限已经超限,整改仍然没有完成,系统会以提示框、短信、红色警示等方式进行提醒,直到该整改任务完成。

本实施方式中,监管单元还包括风险评估模块和提示模块,风险评估模块根据录入的数据将服务对象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设置有与之相应的标识。A等级为绿色,风险较低、管理较好,每年监督检查一次;B等级为蓝色,风险一般、管理较好,或风险较低但管理较差每年监督检查二次;C等级为黄色,风险较高、管理较好,或风险一般但管理较差每年监督检查三次;D等级为红色风险高或可能会进行处罚,每年监督检查四次。如此,可针对风险较大的服务对象做重点监管,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具体实施时,监管模块根据风险等级的频次要求,对相应的服务对象制定工作计划,并通过数据库发送至对应的第一终端。如D级企业每年4次,系统会自动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每个月,在该企业名称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对话框,显示应该检查4次,已经检查x次,检查时间设置为第一季度x月x日、第二季度x月x日、、第三季度x月x日、、第四季度x月x日、;并且在每个季度的第1天,系统会自动提示,在任务状态栏显示有X个日常监督任务待完成。当本次检查在设定的时间未完成时,系统会在任务状态栏不断闪示有X个日常监督任务未完成,通过这样一个标识来提醒日常检查监督人员有未完成日常监督检查任务,同时也让上级管理员能够了解到下级的工作情况,主动提示督促下级人员及时完成任务。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APP,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AP安装在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上,且所述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上均安装有RFID定位系统、Wi-Fi 定位系统、GPS 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系统。对服务对象在百度等地图上进行实时定位,实现对监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定位跟踪。使领导层能够真正掌握基层监管情况,对基层监管人员什么时候进行监管、监管的内容进行实时察看,有效防止监管员虚假填报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