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326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老领域,尤其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养老”的智能服务体系,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目前广大的农村以及城市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目前,养老领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养老资源供给与老年市场需求难以精准对接,供给侧结构调整应对多样化、碎片化市场需求缺少信息、技术和机制的系统支撑。各方群体缺少多边融合、跨界创新的互联互通平台,思想、技术、机制、模式创新的内生驱动力不足。

二是老年产品和服务种类繁多、功能类似、质量芜杂,缺少准入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整合集成,产品成本高昂、企业产能过剩,定制化、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仍局限于各自行业和单独领域。

三是政府在老年群体监测、资源统筹调配、养老服务评估方面缺少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模式进行精益管理和精准投送。政府有关部门的系统平台尚未有效整合,难以进行多部门信息联动和协同指挥。

四是家庭单元式互助养老,特别是农村地区互助养老缺少关键性技术条件和科学运行模式,网遇随组、近域集成、以强带弱、分布管控的自助+互助养老新格局难以形成。

五是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生活进行全程监护、全面关爱、全方位评估因缺少相应的技术平台和运作机制而难以一体化。

六是对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县级以下农村老人就医、治疗、康复、养护、慰藉等方面远程智能监护、自动对接服务远远不足。

七是对老年人突发状况应急反应和现场支援缺少敏捷高效的联动机制和技术方案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它包括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社区级服务保障层以及用户级终端功能层;

所述的用户级终端功能层采集用户健康基础数据,并且发送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所述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接收来自用户级终端功能层的用户健康基础数据,所述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与社区级服务保障层进行通信,接收社区综合服务保障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社区养老资源配置信息、社区老年活动信息、家政服务需求信息、用户家庭生活社交信息和来自社区健康一体机检测的用户生理健康数据),根据前述信息建立用户数据库(包括健康、生活、社交档案),并且生成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以及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将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发送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将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发送至社区级服务保障层;

所述的社区级服务保障层根据区域级中心管控层下发的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指派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保障,并向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回传服务保障效果评估信息(包括:用户的评价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用户的评估);

所述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根据区域中心管控层上报的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以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对体系总体运行状态、核心数据安全、产品服务质量、老年群体需求和社会资源调配等进行监管和统筹协调),并向区域中心管控层发送相关决策、指令;

所述的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主要由政府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系统、线上准入审核过滤系统组成,所述的线上准入审核过滤系统接收企业和社会组织报送的产品服务准入资格申请,并且进行相应的审核过滤。

本发明的用户级终端功能层包括无线/有线通信网络链接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数据机,所述的数据机用于采集用户的健康基础数据(包括生理健康数据、位置、姿态以及生活习性数据),所述的手机、电脑和电视用于接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用户专属健康报告、养护方案(根据用户数据库生成)和预警提示(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用户生理、姿态、行为和地理位置数据信息实时判定用户健康安全级别)。

本发明的数据机包括身份识别验证信息存储模块、姿态位置传感模块、传感器通讯模块、调制加密模块、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所述的身份识别验证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数据机设备ID,在数据机采集用户的生理健康数据后,合并用户身份信息和设备ID,进行上传;所述的传感器通讯模块用于与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传感器进行通讯,获取用户的生理健康数据,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对应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姿态位置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的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与区域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能够发送用户的生理健康、姿态、行为和地理位置数据信息。

本发明的数据机所述的数据机为可穿戴设备,能够采用手环设备或脚环设备;该数据机还包括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和计步模块,所述的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和计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相连,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包含体温、心率采集传感器;该数据机还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LBS服务模块,用于向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其他服务。

本发明的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便携式血尿生化分析仪、血氧仪、B超、血压计、尿液分析仪和脂肪秤等,前述设备均能够与数据机进行连接,上传相关数据;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传感器置入微芯片,前述微芯片具有传感设备信息编码存储、数据格式转换和近距数据通信功能,微芯片对传感器检测的用户生理数据进行标准格式转换,同时合并传感设备编码信息,由近距数据通信接口传送至数据机。

本发明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包括远程收发装置、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信息分发系统和数据库,所述的远程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级终端功能层的户健康基础数据,并传输至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分级分类建立用户健康档案,并且存储至用户数据库。(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自主对用户实时生理健康数据以及位置、姿态、生活习性等信息进行分析,对用户当前总体状况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研判,并评估分级:一级为危险级,二级为关注级,其余为正常用户。明确用户各类需求的实时属性、种类和优先级,结合当前区域养老资源供给情况生成精准执行方案,通过信息分发系统按级应需分发至社区级服务保障层)。

本发明的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包括社区养老社会综合服务机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以及工作人员配置的专用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和救助服务设备包,当社区级养老服务保障层接收到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执行方案和指令信息后,指派工作人员按照指令携带相应的设备对用户进行救助。所述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用于采集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全面生理健康数据,并且通过网络专线加密传输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对用户健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本发明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包括内置数据机和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所述的内置数据机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扫描识别用户的数据机,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合并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生理数据,通过调制加密模块转化为标准化加密数据信息,由网络专线传输至区域中心管控层,对用户数据库进行更新。

本发明的当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用户健康基础数据判定需要提供紧急救助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向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发送救助指令,由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外派社区工作人员至用户所在地进行救助。(社区工作人员向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回救助现场信息,并且接收来自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的现场救助指导,前述现场救助指导由签约急救专家、家庭医生团队提供)

本发明的体系还包括: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专用系统,医患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系统、医疗资源分类匹配系统以及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系统;

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是指经过审核、具有准入资格,并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签约,提供诊疗服务项目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卫生站以及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

签约家庭医生是指经过审核、具有准入资格,并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签约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机构注册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

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是指由签约家庭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所组成的服务团队,签约家庭医生负责本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

本发明的体系还包括:

老年产业协会:区域中心管控层还能够与养老产业机构进行通信,所述的养老产业机构包括从事老年产业的养老服务、医疗康复、金融保险、生产制造、产品流通、科研教学、护理培训、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行业的专家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老年产业协会设置养老产业资源优先级评估及调配信息服务系统,并与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联通。

养老机构:在各类养老机构设置综合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系统、养老机构信息分发系统、数据机、微芯片及内部移动通信接收装置,并与机构内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联通。

产品服务提供商:经审核获得准入资格的老年用品、食品、旅游、学习、理财、家政、慰藉、维权等产品服务提供商,进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APP\PC)的分类信息页面,发布广告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用户可在线浏览、购买、定制相关服务产品,并通过用户评分机制对服务产品进行评价打分。对无法使用线上服务的用户,提供24小时电话代购代办服务。系统支持和保护B2B/B2C/C2C(商家与商家、商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与多边合作。为有效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商经用户同意向区域中心管控层发送用户身份验证请求,调用用户健康、生活社交有关资料的,或用户以B2C、C2C形式进行在线支付、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时涉及到敏感信息的,由区域级中心管控层配合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进行合法的后台监管,并适当介入干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设置投诉\求助功能,当用户在平台中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进行投诉\求助,系统工作人员限时对事件进行协调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养老”的智能服务体系,具有数据标准化、结构网络化、体系自衍化、运营去中介化和信息安全度高等特性。体系总体由政府主导和监管,通过管制与开放并行的双体运作模式,使养老资源、信息和服务更加对等、更加透明、更加优化。体系的核心专注于为居家老年用户提供便捷、安全、智能、周到的健康生活一体化服务,并在政府的管理监督下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医疗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产品服务提供商等分散的群体建立开放的模块化合作,实现宏观管控与精益管理、规模运作与分工协作、柔性生产与个性订制、自助养老与邻里互助等方面的优化整合,使参与各方都能拥有更大赋权,为养老事业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本发明的体系主要由扁平化闭环核心架构、节点式网状合作平台共同构成。政府多部门指挥监控端(以下简称指控端)、用户功能终端(以下简称用户端)、区域管控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成闭环核心架构,并通过智慧养老平台系统与医疗机构、协会组织、产品服务提供商等建立网状节点式模块化合作。

本发明的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政府多部门协同、高效、扁平、精准、中立的运作。政府多部门联合指挥监控机构,作为相对独立于任何一边的体系定位,以公平、透明、科学的准入标准和筛选机制,保证进入体系内的产品和服务均具有优良的质量。并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化技术手段对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发展进行引导、统筹和监管,对核心组织架构和外部资源配置进行精益管控。

2、实现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政府、用户、社区、协会组织、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利用通用平台系统发布、共享信息数据,享有对等话语权并依靠市场需求驱动开展不同类型、规模的模块化远程协作,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资源投送错位和产能浪费等问题,实现柔性化、定制化生产与碎片化、个性化需求的快速精准对接,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增强产品技术快速迭代,使互联网市场微小品牌、跨界研发、社群营销等优势功能得到凸显,保持市场竞争活力。

3、实现多种功能设备的接入标准化。数据机对各类型传感器检测数据进行统一调制,有效降低了硬件设备的接入门槛,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设备功能的冗余性,使种类繁多、功能类似的产品都能根据需要方便简易组合,满足用户对不同品牌、功能、价位产品设备的个性化需求。

4、实现单元化、互助式城乡居家养老模式创新。利用数据机对传感器、社区一体机、养老机构设备设施的检测数据进行统一调制,各方能够共享养老资源和信息,为家庭单元式互助养老特别是农村地区互助养老提供了关键条件,形成网遇随组、近域集成、以强带弱、分布管控的互助养老新格局。

5、实现对用户身心健康全程动态关爱。体系为用户提供实时生理监控、远程预警提示、线上方案解决、线下辅助实施等专业级呵护,并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平台整合医疗卫生、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协会组织、企业商家等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为用户在线上、线下提供全方位点对点服务。

6、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现场支援。垂直、稳定的核心架构,能够提供用户危急状态自动报警、紧急救助人员快速反应、现场同步数据\画面分发、远程应急协助方案支援、医疗救护资源调度等关键环节无缝对接服务功能。

7、实现安全自由的去中介化商业运作。基于准入安全的点对点网络社交形式成为平台服务的主要功能,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提供商的APP等线上服务功能使用不受限制,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电话直接与提供商进行沟通,双方/多方可在线上和线下进行营销、支付和体验,平台则成为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第三方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分布式生态智联养老服务体系,它包括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社区级服务保障层以及用户级终端功能层;

所述的用户级终端功能层采集用户健康基础数据,并且发送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所述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接收来自用户级终端功能层的用户健康基础数据,所述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与社区级服务保障层进行通信,接收社区综合服务保障资源配置信息(包括:社区养老资源配置信息、社区老年活动信息、家政服务需求信息、用户家庭生活社交信息和来自社区健康一体机的用户生理健康数据),根据前述信息建立用户数据库(包括健康、生活、社交档案),并且生成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以及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将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发送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将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发送至社区级服务保障层;

所述的社区级服务保障层根据区域级中心管控层下发的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指派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保障,并向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回传服务保障效果评估信息(包括:用户的评价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用户的评估);

所述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根据区域中心管控层上报的区域用户群组健康、生活、社交综合分析报告,以及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损耗数据报表(对体系总体运行状态、核心数据安全、产品服务质量、老年群体需求和社会资源调配等进行监管和统筹协调),并向区域中心管控层发送相关决策、指令。

本发明的用户级终端功能层包括无线/有线通信网络链接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数据机,所述的数据机用于采集用户的健康基础数据(包括生理健康数据、位置、姿态以及生活习性数据),所述的手机、电脑和电视用于接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用户专属健康报告、养护方案(根据用户数据库生成)和预警提示(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用户健康基础数据实时判定)。

本发明的数据机包括身份识别验证信息存储模块、姿态位置传感模块、传感器通讯模块、调制加密模块、微处理器和移动通信模块,所述的身份识别验证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数据机设备ID,在数据机采集用户的生理健康数据后,合并用户身份信息和设备ID,进行上传;所述的传感器通讯模块用于与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传感器进行通讯,获取用户的生理健康数据,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对应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姿态位置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其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相连,所述的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与区域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能够发送用户的生理健康信息,并接收来自区域中心管控层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的数据机所述的数据机为可穿戴设备,能够采用手环设备或脚环设备;该数据机还包括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和计步模块,所述的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和计步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微处理器相连,基本体征数据采集模块包含体温、心率采集传感器;该数据机还包括与处理器连接的LBS服务模块,用于向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其他服务。

本发明的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采集传感器包括便携式血尿生化分析仪、血氧仪、B超、血压计、尿液分析仪和脂肪秤等,前述设备均能够与数据机进行连接,上传相关数据;外部的生理健康数据传感器置入微芯片,前述微芯片具有传感设备信息编码存储、数据格式转换和近距数据通信功能,微芯片对传感器检测的用户生理数据进行标准格式转换,同时合并传感设备编码信息,由近距数据通信接口传送至数据机。

本发明的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包括远程收发装置、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信息分发系统和数据库,所述的远程收发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级终端功能层的户健康基础数据,并传输至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分级分类建立用户健康档案,并且存储至用户数据库。(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自主对用户实时生理健康数据以及位置、姿态、生活习性等信息进行分析,对用户当前状况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研判,明确各类需求的实时属性、种类和优先级,结合当前区域养老资源供给情况生成精准执行方案,通过信息分发系统按级应需分发至社区级服务保障层)。

本发明的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包括社区养老社会综合服务机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以及工作人员配置的专用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和救助服务设备包,所述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用于采集用户身份信息和用户全面生理健康数据,并且通过网络专线加密传输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对用户健康档案进行实时更新,当社区级养老服务保障层接收到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指令信息后,指派工作人员按照指令携带相应的设备对用户进行救助。

本发明的社区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包括内置数据机和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所述的内置数据机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扫描识别用户的数据机,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合并各类专业健康检测设备所采集到的生理数据,通过调制加密模块转化为标准化加密数据信息,由网络专线传输至区域中心管控层,对用户数据库进行更新。

本发明的当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用户健康基础数据判定需要提供紧急救助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向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发送救助指令,由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外派社区工作人员至用户所在地进行救助。(社区工作人员向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回救助现场信息,并且接收来自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的现场救助指导,前述现场救助指导由签约急救专家、家庭医生团队提供)

本发明的体系还包括: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专用系统,医患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系统、医疗资源分类匹配系统以及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系统;

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是指经过审核、具有准入资格,并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签约,提供诊疗服务项目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卫生站以及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

签约家庭医生包括经过审核、具有准入资格,并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签约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机构注册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

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是指由签约家庭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所组成的服务团队,签约家庭医生负责本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

(在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的内部,以及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个人移动通信终端上设置医患信息发布应答平台系统,该平台与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相连,由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实施后台监管和维护;

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能够通过该应答平台系统发布医疗服务信息,实时接收用户医疗求助信息,并选择、确认是否对用户求助信息进行应答。

用户及监护人通过设置在个人移动通信终端上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用户专用系统接收实时医疗服务信息,发布个人医疗求助信息,并对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回复的应答信息进行选择、确认;

应答信息经用户与签约医疗机构共同确认成功后,用户前去该机构就医就诊可直接享受约定的诊疗服务,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用户专用系统将主动与签约医疗机构自身的信息服务系统对接,用户及监护人可进行网上预约、挂号、交费、送药等一键式服务。

应答信息经用户与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共同确认成功后,用户可通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用户专用系统与签约家庭医生团队专用系统链接,直接与团队成员进行点对点联系,享受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

用户发布的医疗求助信息若无应答或用户难以选择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主动为用户筛选推荐符合要求的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并向用户发送就诊时间、地点、路线等辅助服务信息。用户对系统筛选推荐信息进行选择并确认后,由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负责与签约医疗机构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对接协调,保证用户能够方便、快捷、放心就医。)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通过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主动对用户生理健康状况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分级分类统计用户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分类匹配系统根据签约医疗机构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医疗资源供给信息,结合资源分布位置及辐射能力,建立区域诊断、检验、治疗资源共享数据库,并与用户医疗需求信息、医患应答信息进行智能匹配,形成区域医疗资源供需情况分析报告和调配建议、用户就医就诊指导方案,上报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并且接收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的决策、指令。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向用户、签约医疗机构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分发用户就医就诊指导方案,以及相关决策、指令。用户及监护人通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用户专用系统接收就医就诊指导方案并对服务满意度进行打分。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接收和执行区域中心管控层信息分发系统发送的指导方案和相关决策、指令,并反馈方案执行情况报告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区域中心管控层设置签约服务评价考核指标系统,根据签约医疗机构和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资源数量与构成、指导方案执行情况反馈、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用户满意度打分、医药费用控制、用户基层就诊比例等指标数据,生成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报表发送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控层,为政府部门提供签约服务评价考核依据。

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根据区域医疗资源供需情况分析报告和调配建议、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报表,结合区域诊断、检验、治疗资源共享数据库,形成按区域划分的老年人(用户)分级诊疗资源调配指令,由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分发至各级各类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执行。

本发明的签约医疗机构、签约家庭医生团队装设用户就医智能服务终端,它包括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器)用于与用户所携带的数据机进行连接,识别用户身份编码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向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用户身份验证请求,验证通过后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的数据库获取用户健康档案和病史资料,用于辅助诊疗。在诊疗结束后,回传此次诊疗数据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用户数据库,更新用户病史资料信息。

本发明的体系还包括:

老年产业协会:区域中心管控层还能够与养老产业机构进行通信,所述的养老产业机构包括从事老年产业的养老服务、医疗康复、金融保险、生产制造、产品流通、科研教学、护理培训、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行业的专家自愿组成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老年产业协会设置养老产业资源优先级评估及调配信息服务系统,并与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联通。

上述涉老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将各自的生产服务、项目运营等资源类供给数据信息发送至该系统,系统根据自设定的养老产业资源分类供给优先级原则,生成资源类供给排序表发送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根据资源类供给排序表数据,结合资源需求属性、种类和优先级别数据信息,对各级各类资源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智能分析,生成养老资源分配计划、维持消耗预测、待命需求排序综合报表,发送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和老年产业协会。

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根据养老资源分配计划、维持消耗预测、待命需求排序综合报表,向老年产业协会发送跨区域的行业资源调配、产能控制相关指令、决策。

养老产业协会根据指令、决策,结合养老资源分配计划、维持消耗预测、待命需求排序综合报表,向涉老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发布详细的供给调整信息,实现跨区域、点对点远程指导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的生产运营,并将执行效果反馈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

养老服务动态跟踪评估系统。该系统与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联通。该系统根据国家《老年人能力评估》行业标准及涉老产品、技能和服务的行业鉴定标准,结合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用户健康、生活、社交信息综合分析报告,形成用户的能力等级、护理关爱等级和服务保障标准综合评估报表,发送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综合评估报表为用户定制个性化养老服务保障评估标准,与前述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执行方案合并,分发至社区级服务保障层、用户终端功能层。

社区级服务保障层执行用户养老服务保障方案并对执行效果、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反馈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用户可通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用户专用系统进行服务保障项目的评估标准对照查询,根据评估标准对所接受的服务保障进行满意度打分,并反馈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养老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对养老服务保障方案执行期间的用户能力变化和满意度反馈进行持续分析评估,及时对方案及评估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综合信息智能分析系统,对区域用户群能力情况、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形成区域用户群的能力分析报告和区域养老服务保障效能评估报告,上报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和老年产业协会。

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根据区域用户群相关分析、评估报告向老年产业协会发送相关决策、指令。老年产业协会根据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决策、指令,以及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数据信息,在职责范围内对提供和参与养老服务保障及实地评估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进行指导和监管。

养老机构:在各类养老机构设置综合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系统、养老机构信息分发系统、数据机、微芯片及内部移动通信接收装置,并与机构内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联通。

养老机构内部所有传感设备设施均植入微芯片,微芯片具有传感设备设施工作日志和信息编码存储、数据格式转换、近距数据通信功能。

微芯片对传感设备设施检测的机构用户生理、姿态、行为数据信息进行标准格式转换,同时合并传感设备设施工作日志、信息编码,由近距数据通信接口传送至数据机;微芯片还可直接将传感设备设施检测的机构用户数据信息传送至内部移动通信接收装置。近距数据通信接口包括蓝牙、WIFI、红外等无线方式或USB、串口等有线方式。

数据机通过移动通信模块与区域级中心管控层进行通信,能够发送机构用户的生理、姿态、行为、位置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与数据机工作流程相同)

养老机构综合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与内部移动通信接收装置相连,根据用户生理、姿态、行为、位置数据信息,建立动态的养老机构用户健康生活档案数据库,实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监测、评估和分级,智能判定机构用户的安全状态、等级并向养老机构进行预警。

养老机构综合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系统与机构内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联通,可将数据信息分析结果链接至该机构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内部管控功能智能化和一体化。

养老机构综合数据信息智能分析系统根据传感设备设施工作日志、信息编码和用户健康生活档案数据,生成机构用户群体健康生活分析报表、机构养老资源供需报告通过养老机构信息分发系统发送至老年产业协会、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老年产业协会产业资源优先级评估及调配信息服务系统、动态跟踪评估系统,根据养老机构信息分发系统发送的机构用户群体健康生活分析报表、机构养老资源供需报告以及机构属性(公办、民营)、资质等级、资源类型(公共、准公共、私人)和服务类别(自理型、助养型、养护型)等综合信息,对养老机构进行审核评估,形成养老机构审核评估报告、引导养老机构资源参与服务保障建议,分发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和养老机构。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养老机构的审核评估报告,结合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以及前述用户能力等级、护理关爱等级和服务保障标准综合评估报表,综合判断并划分对机构养老有需求的用户类型(用户类型包括: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用户和有特殊困难的自理用户;b有一定经济能力但经济能力不足的失能、半失能用户和有特殊困难的自理用户;c有经济能力的用户),并设定统一的用户入住养老机构评估标准;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用户入住养老机构评估标准,结合用户健康、生活、社交档案以及前述机构养老资源供需报告、引导养老机构资源参与服务保障建议,智能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为有需求的用户精准拟定居家用户使用养老机构资源计划表、用户入住养老机构分配计划表,按级按需分发至用户及监护人、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和养老机构进行三方核查校验,校验结果回传区域级中心管控层。

区域级中心管控层根据养老机构属性和校验结果,形成指令性或指导性居家用户使用养老机构资源方案、用户入住养老机构方案,分发至用户及监护人、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和养老机构。实现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在资源、管理、服务等方面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指导性方案由社区级服务保障层配合民营养老机构实施;指令性方案由社区级服务保障层和公办养老机构共同执行。社区级服务保障层、相关养老机构分别将方案实施情况回传至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形成区域机构养老供需分析报告和资源调配方案,上报至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

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根据前述引导养老机构资源参与服务保障建议、养老机构审核评估结果,对养老机构进行分类监管;接收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的区域机构养老供需分析报告和资源调配方案,向老年产业协会、区域级中心管控层发送相关管理调控的指令、决策。

产品服务提供商:经审核获得准入资格的老年用品、食品、旅游、学习、理财、家政、慰藉、维权等产品服务提供商,进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APP\PC)的分类信息页面,发布广告信息、提供相关服务。用户可在线浏览、购买、定制相关服务产品,并通过用户评分机制对服务产品进行评价打分。对无法使用线上服务的用户,提供24小时电话代购代办服务。系统支持和保护B2B/B2C/C2C(商家与商家、商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与多边合作。为有效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商经用户同意向区域中心管控层发送用户身份验证请求,调用用户健康、生活社交有关资料的,或用户以B2C、C2C形式进行在线支付、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时涉及到敏感信息的,由区域级中心管控层配合政府级多部门联合指挥监管层进行合法的后台监管,并适当介入干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系统设置投诉\求助功能,当用户在平台中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进行投诉\求助,系统工作人员限时对事件进行协调处理。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