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和其噪声干扰改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1437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触控装置和其噪声干扰改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和其噪声干扰改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行动通信和信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以及为了达到携带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操作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装置(touchdevice),包含应用于显示器,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touchpanel),以及基板上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板(touchpad)作为输入装置。目前,触控装置主要可分电阻式、电容式、声波式、光学式等。其中,目前尤以电容式触控装置为发展的主流。

电容式触控屏幕的感应原理是将电压作用在触碰感应区以形成固定电场,当使用者以手指或是导电物体接近或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电容式触控面板上的电容值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电容式触控面板利用这样的电容值变化来进行触控位置的感测以及计算。电容式触控面板虽具有灵敏度相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但其也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导致无法正确地反应使用者的触控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和其噪声干扰改善方法,可不增加人力成本而有效地改善触控装置受到噪声干扰所导致的触控位置误判的情形。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驱动电路、感测电路以及控制电路。触控面板具有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感测线,扫描线与感测线形成触控区域。驱动电路耦接扫描线,于扫描线的感测期间驱动扫描线。感测电路耦接感测线,取样感测线上的电压以产生多个触控感测值。控制电路耦接驱动电路与感测电路,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触控区域上至少一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以及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并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电路还控制感测电路停止取样虚拟区域的感测线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电路依据触控点的面积大小、触控持续时间以及触控位置的位移变化值至少其一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装置为触控显示器,触控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面板内栅极驱动器,其配置于触控区域旁且与感测线平行,面板内栅极驱动器驱动该触控显示面板接收显示数据以显示影像画面,控制电路还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邻近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感测线是否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并将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为电容式触控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触控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感测线,扫描线与感测线形成触控区域,包括下列步骤。于扫描线的感测期间驱动扫描线。取样感测线上的电压以产生多个触控感测值。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触控区域上至少一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以及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还包括,停止取样虚拟区域的感测线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判断至少一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的步骤包括,依据触控点的面积大小、触控持续时间以及触控位置的位移变化值至少其一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装置为触控显示器,触控显示器的面板内栅极驱动器配置于触控区域旁且与感测线平行,包括下列步骤。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邻近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感测线是否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将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装置为电容式触控装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依据取样感测线上的电压所得到的触控感测值来判断触控区域上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并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值造成触控位置的误判断,而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形下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使用品质。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2:触控面板;

104:驱动电路;

106:感测电路;

108:控制电路;

a1:虚拟区域;

tx:扫描线;

rx:感测线;

p1、p2:触控点;

p3:虚拟触控点;

202:触控显示面板;

204:面板内栅极驱动器;

s302-s312:触控装置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102、驱动电路104、感测电路106以及控制电路108,触控面板102可例如为电容式触控面板,其具有多条扫描线tx以及多条感测线rx,扫描线tx与感测线rx形成触控区域以接收触控操作。进一步来说扫描线tx可例如图1所示沿纵轴平行排列,而感测线rx则延横轴平行排列,扫描线tx与感测线rx的交叉处可形成触控感测点。扫描线tx与感测线rx分别耦接驱动电路104与感测电路106,驱动电路104可于扫描线tx的感测期间驱动驱动扫描线tx(例如依序地驱动扫描线tx,但不以此为限),而感测电路106则取样感测线rx上的电压以产生多个触控感测值。此外,控制电路108耦接驱动电路104与感测电路106,依据感测电路106所产生的触控感测值来判断触控区域上的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以及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噪声干扰,若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受到噪声干扰,则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并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触控点的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

其中,控制电路108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噪声干扰的方式可例如为依据触控点的面积大小、触控持续时间以及触控位置的位移变化值至少其一来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噪声干扰,由于一般触控操作皆会具有相当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以及连续的位移变化,因此控制电路108可例如借由触控点的面积是否大于预设面积、触控时间是否长于预设时间,以及触控点的位移变化值是否超出预设值来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噪声干扰,例如若在一定的时间内触控点为持续随机地出现、消失,且触控面积很小,则可判定为噪声干扰。另外,控制电路108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的方式可例如以插值运算(如内插运算或外插运算)来获得。举例来说,假设控制电路108在图1中判断出触控区域具有虚拟区域a1,控制电路108可依据与虚拟区域a1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点p1与触控点p2以内插运算来获得虚拟区域上的虚拟触控位置,即虚拟触控点p3的触控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所举例的虚拟区域虽仅对应一条感测线rx,但实际应用上虚拟区域可能包括多条感测线rx,此些感测线rx上的虚拟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也可以类似的方式获得,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部分实施例中,在控制电路108判断出感测线rx受到干扰后,控制电路108可控制感测电路106停止取样虚拟区域的感测线rx的电压。

如此依据感测电路106取样感测线rx的电压所得到的触控感测值来判断触控区域上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并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上的虚拟触控位置,可避免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值造成触控位置的误判断,而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情形下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使用品质。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为触控显示器,与图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2在本实施例中被更换为触控显示面板202,触控显示面板202包括面板内栅极(gate-in-panel,gip)驱动器204,分别配置于扫描线tx与感测线rx所形成的触控区域的两侧且与感测线rx平行,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可驱动触控显示面板202接收显示数据以显示影像画面。类似地,控制电路108可依据感测电路106所产生的触控感测值判断邻近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的感测线rx是否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的噪声干扰,并将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的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而后再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触控点的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如此通过控制电路108自动地设定虚拟区域,并计算虚拟触控点的位置,除了可避免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值造成触控位置的误判断,而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使用品质外,还可避免以人工的方式来对触控面板的设定(如虚拟区域的设定)进行调整,而大幅地减低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实施例中,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也可仅配置在触控区域的一侧并与感测线rx平行,而不以图2实施例为限。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3。其中触控装置可例如为电容式触控装置,但不以此为限,触控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tx以及多条感测线rx,其中扫描线tx与感测线rx形成触控区域。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触控装置的噪声干扰改善方法可至少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扫描线的感测期间驱动扫描线tx(步骤s302)。接着,取样感测线上的电压以产生多个触控感测值(步骤s304)。然后,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触控区域上至少一触控点的触控位置以及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步骤s306)。其中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的方式可例如为依据触控点的面积大小、触控持续时间以及触控位置的位移变化值至少其一来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例如判断触控点的面积是否大于预设面积、触控时间是否长于预设时间,以及触控点的位移变化值是否超出预设值来判断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若感测线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步骤s308)。举例来说,假设触控装置为触控显示器,触控显示器的面板内栅极驱动器配置于触控区域旁且与感测线平行,可依据触控感测值判断邻近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感测线是否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若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可将受到面板内栅极驱动器的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然后,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点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步骤s310)。在部分实施例中,步骤s306还可包括停止取样虚拟区域的感测线的电压。如此便可有效地避免受到噪声干扰(例如面板内栅极驱动器204的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值造成触控位置的误判断,而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使用品质。此外,若感测线没有受到噪声干扰,则可输出触控点的触控位置(步骤s31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依据取样感测线上的电压所得到的触控感测值来判断触控区域上触控点对应的感测线是否受到噪声干扰,将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rx所对应的触控区域设为虚拟区域,并依据与虚拟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控位置计算虚拟区域的虚拟触控位置,如此便可避免受到噪声干扰的感测线所提供的触控感测值造成触控位置的误判断,而有效改善触控装置的使用品质,此外还可避免以人工的方式来对触控面板的设定(如虚拟区域的设定)进行调整,而大幅地减低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