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6517阅读:1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中数据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



背景技术:

Weblogic是一种基于J2E架构的中间件,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的Java应用服务器,是目前商业市场上主要的J2EE应用服务器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当用户需要使用Weblogic时,首先下载Weblogic安装程序,其次通过Weblogic安装脚本将其安装于用户终端,安装完成后,再创建Weblogic域,即可使用。

现有Weblogic安装脚本实现Weblogic安装程序的安装,即Weblogic安装过程包括:(1) 打开WebLogic安装程序;(2) 进入WebLogic安装的欢迎界面,单击“下一步”按钮;(3)选择中间件主目录, 单击“下一步”按钮;(4) 注册安全更新, 单击“下一步”按钮;(5) 选择安装类型, 单击“下一步”按钮;(6) 选择产品安装目录, 单击“下一步”按钮; (7)选择快捷方式位置, 单击“完成”按钮,安装完成后,创建Weblogic域: (1)进入配置向导,选择“创建新的WebLogic域”;(2) 选择安装域源;(3)指定域的名称和位置; (4)配置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 (5) 配置服务器启动模式和JDK; (6)选择是否进行高级配置(7)配置管理服务器 (8)配置受管理服务器 配置集群配置计算机;(9)检查WebLogic域配置,Weblogic安装、创建完成,即可使用。

显而易见的,上述Weblogic安装过程以及Weblogic域创建过程步骤繁复,尤其是在集群环境下,当存在多台服务器时,每台服务器都需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安装,工作量巨大,耗费大量工作时间;且每步均设置“下一步”按钮,即未完成当前步骤无法进入下一步骤,安装脚本自主性差。创建Weblogic域各步骤中,需要人工手动逐步输入对应配置信息,创建时间长,耗费工作时间,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实现了下Weblogic集群自动安装,步骤简洁,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无需人工手动逐步输入对应配置信息,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包括:

(1)获取Weblogic安装压缩包;

(2)创建Weblogic安装目录;

(3)解压所述Weblogic安装压缩包,获取Weblogic安装包;

(4)打开操作系统管理控制台,接收用户输入参数,所述用户输入数据包括安weblogic管理控制台密码、weblogic域名称、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的多个主机名host、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相应的多个IP地址、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所在的集群名称,所述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IP地址;

(5)初始化配置文件;

(6)执行weblogic安装;

(7)创建weblogic域;

(8)启动weblogic服务;

(9)配置weblogic域;

(10)打包weblogic域信息,将上述配置好的域配置封装打包成domain.Jar,供集群中的其他主机使用;

(11)拷贝域信息,将上一步中打包好的domain.Jar拷贝至集群中的其他的主机,并运行domain.Jar,使其他主机完成域配置,完成集群配置

(12)重新启动weblogic服务;

(13)验证集群版weblogic安装及域创建是否成功。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输入参数中安装的虚拟机为3个,其对应的虚拟机IP地址为3个IP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化域配置文件包括以下步骤:

(1)判断域配置文件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删除;

(2)创建域配置文件,提取所述用户输入参数,写入创建的域配置文件中,形成新的域配置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执行weblogic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安装路径;

(2)创建并配置虚拟内存;

(3)安装weblogic依赖环境JDK;

(4)配置系统host;

(5)识别weblogic安装版本,若版本不符则提示版本错误,需要更新安装包版本;

(6)配置并验证环境变量;

(7)以静默安装模式运行weblogic安装包,指定静默安装所需的配置文件silent_xml;

(8)初始化用户组、用户及密码,设置相应权限;

(9)验证用户及相应的权限是否配置正确。

进一步的:所述创建weblogic域,包括以下步骤:

(1)识别操作系统类型;

(2)根据操作系统类型引用对应的域配置文件domain.cfg;

(3)读取域配置文件domain.cfg中的域名称、模版路径、管理密码等信息并根据该些信息创建域。

进一步的:所述配置weblogic域,包括以下步骤:

(1)验证weblogic服务是否启动完成;

(2)启用产品模式;

(3)配置域根目录、端口、域名称、密码、对应主机名称及主机IP等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包括:获取Weblogic安装压缩包;创建Weblogi安装目录;解压Weblogic安装压缩包,获取Weblogic安装包;运行auto_install.sh脚本;确定主机,并在所述主机上配置集群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了下Weblogic集群自动安装,步骤简洁,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本发明无需人工手动逐步输入对应配置信息,普通的人工的集群安装单台安装Weblogic时间为90分钟,而本发明一件部署安装只需要65分钟,单台安装效率提高了27.78%,同时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如图1所示,

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包括:

101、获取Weblogic安装压缩包;

102、创建Weblogic安装目录;

103、解压所述Weblogic安装压缩包,获取Weblogic安装包;

104、打开操作系统管理控制台,接收用户输入参数,所述用户输入数据包括安weblogic管理控制台密码、weblogic域名称、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的多个主机名host、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相应的多个IP地址、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所在的集群名称,所述安装weblogic的虚拟机IP地址;

105、初始化配置文件;

106、执行weblogic安装;

107、创建weblogic域;

108、启动weblogic服务;

109、配置weblogic域;

110、打包weblogic域信息,将上述配置好的域配置封装打包成domain.Jar,供集群中的其他主机使用;

111、拷贝域信息,将上述打包好的domain.jar拷贝至集群中的其他主机,并运行domain.jar,使其他主机完成域配置,完成集群配置;

112、重新启动weblogic服务;

113、验证集群版weblogic安装及域创建是否成功。

所述用户输入参数中安装的虚拟机为3个,其对应的虚拟机IP地址为192.168.1.101、192.168.1.102、192.168.1.103。

所述初始化域配置文件包括以下步骤:

(1)判断域配置文件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删除;

(2)创建域配置文件,提取所述用户输入参数,写入创建的域配置文件中,形成新的域配置文件。

所述执行weblogic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安装路径;

(2)创建并配置虚拟内存;

(3)安装weblogic依赖环境JDK;

(4)配置系统host;

(5)识别weblogic安装版本,若版本不符则提示版本错误,需要更新安装包版本;

(6)配置并验证环境变量;

(7)以静默安装模式运行weblogic安装包,指定静默安装所需的配置文件silent_xml;

(8)初始化用户组、用户及密码,设置相应权限;

(9)验证用户及相应的权限是否配置正确。

所述创建weblogic域,包括以下步骤:

(1)识别操作系统类型;

(2)根据操作系统类型引用对应的域配置文件domain.cfg;

(3)读取域配置文件domain.cfg中的域名称、模版路径、管理密码等信息并根据该些信息创建域。

所述配置weblogic域,包括以下步骤:

(1)验证weblogic服务是否启动完成;

(2)启用产品模式;

(3)配置域根目录、端口、域名称、密码、对应主机名称及主机IP等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Weblogic集群一键自动部署方法,包括:获取Weblogic安装压缩包;创建Weblogi安装目录;解压Weblogic安装压缩包,获取Weblogic安装包;运行auto_install.sh脚本;确定主机,并在所述主机上配置集群信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了下Weblogic集群自动安装,步骤简洁,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无需人工手动逐步输入对应配置信息,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