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3752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



背景技术:

计算机电源线,在笔记本使用过程中叫做笔记本充电器,也就是笔记本电脑的充电器。传统笔记本充电器只能输出单一的电压给一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充电,行业里称这种传统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为单波段笔记本充电器。

目前笔记本市场非常广阔,品牌众多,我们在使用笔记本的过程中离不开电源线,电源线根据笔记本品牌不同分为多种不同口径大小,不同输出电压的充电器,笔记本电源线的通用性差,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研制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以克服现有的计算机电源线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主要包括电源线本体、电源输入线、充电器、电压调节钮、电源输出线、接头、发光条和散热片,所述电源线本体主要包括电源输入线、充电器、电源输出线和接头,所述电源输入线与充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器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线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线的另一端与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接头分别与接头一、接头二和接头三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充电器上设置有电压调节钮,所述电压调节钮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发光条,所述充电器的下侧面设置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电压调节钮与置于充电器内部的变压器连接,其输入为v,输出为v-v。

优选的,所述发光条为黄色氚气发光条。

优选的,所述接头一为外径2.5mm的普通口。

优选的,所述接头二为外径1.7mm的小口。

优选的,所述接头三为外径3mm的大口。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通用计算机电源线,通过在充电器上的电压调节钮的两侧设置黄色氚气发光条,有利于提高充电器的醒目程度,便于寻找;根据笔记本的品牌、型号,找到匹配的接头,通过调节电压调节钮,调节到所需的电压值,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通过在充电器的一侧面设置散热片,有效降低充电器在工作时的温度,安全也增加充电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对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通用性强,使用安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源线本体、2电源输入线、3充电器、4电压调节钮、5电源输出线、6接头、61接头一、62接头二、63接头三、7发光条、8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通用计算机电源线,主要包括电源线本体1、电源输入线2、充电器3、电压调节钮4、电源输出线5、接头6、发光条7和散热片8,所述电源线本体1主要包括电源输入线2、充电器3、电源输出线5和接头6,所述电源输入线2与充电器3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器3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线5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线5的另一端与接头6固定连接,所述接头6分别与接头一61、接头二61和接头三63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充电器3上设置有电压调节钮4,所述电压调节钮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发光条7,所述充电器3的下侧面设置有散热片8。

进一步,所述电压调节钮4与置于充电器3内部的变压器连接,其输入为220v,输出为20v-0v。

进一步,所述发光条7为黄色氚气发光条。

进一步,所述接头一61为外径2.5mm的普通口。

进一步,所述接头二62为外径1.7mm的小口。

进一步,所述接头三63为外径3mm的大口。

工作原理:该通用计算机电源线,通过在充电器3上的电压调节钮4的两侧设置黄色氚气发光条7,有利于提高充电器3的醒目程度,便于寻找;根据笔记本的品牌、型号,找到匹配的接头6,通过调节电压调节钮4,调节到所需的电压值,对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通过在充电器3的一侧面设置散热片8,有效降低充电器在工作时的温度,安全也增加充电器3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对不同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充电,通用性强,使用安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