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3867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甲骨文从一八九九年发现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深入研究却经历了三个迥然不同的时代,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前两个时代(1899年-1949年)占了五十年,研究的学者300余人,国外60余人,国内230余人,以各种形式发表、出版论著700余篇。新中国成立后,除老一辈学者继续从事著述外,党和政府培养了一批新的研究工作者,他们在前辈学者的指导下,努力运用新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甲骨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纵观一百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它仍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大量的甲骨文字正等待我们去释读、考证,许多重大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前人虽然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比起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毕竟只占少数。胡厚宣在“八十年来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时谈到:“真正科学的甲骨文研究,至多是刚刚开始,也许还尚待起头。”

甲骨文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为世人所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的重要学科,识字、通读、著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没有甲骨文的著录,甲骨文的传播就无从谈起。

甲骨文的著录历来有三种形式:

①、拓本著录:拓本亦称墨本,是我国传统著录古器物及其铭文的方法。好的拓本可以清楚、准确的反映实物的原貌、文字的结构和风格。

②、照片著录:照片亦称影本,是以实物的照片著录甲骨文,由于以前的摄影设备及技术不够先进,影像清晰度不高,所以,以照片著录甲骨文的书籍极其少见,仅见《殷墟书契菁华》。

③摹本著录:摹本亦称写本,采用加拿大人明义士创举的,以摹本的形式著录甲骨文卜辞出版的的书籍照片

加拿大人明义士,1917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著录甲骨2300余片。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不需借助他人(拓工、摄影师),也毋需多耗时日,只要有笔墨纸砚即可为之。这种形式被中外甲骨文研究者广泛采用,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加拿大人明义士的一种创举。近百年来,出版著录书籍二、三十种,著录甲骨好几万片,至今,这种著录形式依然被中外甲骨文研究者广泛采用。作为一位外国人,他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水平、学力和创造性如此之高,令人赞叹,作为国人,我们不得不对这位外国学者的学识而肃然起敬。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我在学习、研读和考释甲骨文刻辞时,颇感明义士创举的这种摹本著录甲骨文刻辞的方式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这种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摹本著录甲骨文的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1.对甲骨文片的形状不能临摹的绝对准确;

2.字形也无法临摹的准确无误;

3.无法辨认骨质属性;

4.没有对单片甲骨做全面详细地介绍(名称、年代、尺寸、重量、字数);

5.刊发、出版时,刻字、编辑和制版相对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采用电子排版,操作简单;资料完整,一目了然;图文并举,减少误差;修改容易,便于更正;见图如画,更适合没有实物的研究者参考;提升了甲骨文研究和阅读者的审美情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除垢:用比较柔软的毛刷,一手拿骨片,一手拿毛刷,仔细而又轻轻地刷去骨片正反两面的泥土类污垢;

S2、洁面:用平布片一块(不能用毛巾),用洁净水打湿,将水拧干,把平布块平整的紧紧缠在食指上,一只手拿起甲骨文片,另一只缠有平布块的食指在甲骨文片表面轻轻擦拭,擦拭时不能用力过大,不能将水浸入刻骨文字的字沟内,需反复多次擦拭,以甲骨文片上的刻字清晰可辨为准;

S3、完成甲骨文片缀合,反复核对确认后用胶水粘接定型;

S4、电子扫描:将缀合好的甲骨文片,平整的放置在佳能DR-6010C电子扫描仪上,用一块黑色的平布覆盖严实,保证底色为黑色,确保密不透光后方可扫描;

S5、图片整理:将电子扫描后清晰的甲骨文影像图片,选用光影魔术手软件进行裁剪、美化并选择需要的尺寸保存;

S6、从甲骨文片上截取甲骨文单字,利用工具书(《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典》、《新编甲骨文字典》)查找比对,确定汉字后再利用甲骨文字体软件进行反复查询、验证;

S7、甲骨文电子模板著录前的准备:

S71、完成甲骨文刻辞的命名;命名的方法很多,有用部位骨头的名称命名的,如“牛·肋骨甲骨文刻辞”、“牛·肩胛骨甲骨文刻辞”、“貘·下颌骨甲骨文刻辞”;有用刻辞的人物名称命名的,如“武丁·甲骨文刻辞”、“盘庚·甲骨文刻辞”;还有用刻辞记录的事件命名的,如“农事·甲骨文刻辞”、“气象·甲骨文刻辞”、“生育·甲骨文刻辞”等等。我在电子模板著录甲骨文片时,选用了以部位骨头的名称命名,如“貘·下颌骨甲骨文刻辞”。

S72、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该骨片的长、宽尺寸。

S73、对骨片做重量测定;

S74、统计骨片上的甲骨文刻辞字数;

S8、根据需要进行框格的绘制,在框格框内输入文字,包括资料说明,并根据甲骨文刻辞的文法、释读的格式将考释的文字内容填写在各对应框格内,适当调整框格的长短和位置,以适应文字和排版的需要,同时兼顾整个页面的美观与协调;

S9、在页面需要的位置,粘贴步骤S5所得的图片,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图片的位置和大小的调整。

优选地,所述框格的绘制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新建word文档,在顶部菜单栏找到“表格”选项,选择子菜单下的“绘制表格”项,点击“绘制表格”图标,在页面光标位置拖动鼠标绘制出所需竖条形、长条形的矩形框格,框格的尺寸大小、位置均可任意调整。

优选地,所述框格的绘制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使用开始菜单里“插入”→“图片”→“自选图形”中的“基本形状”和“箭头总汇”,插入适合或喜欢的图形,并可以在页面上任意移动。

优选地,所述步骤S3需满足以下基本原则:甲或骨的部位要非常一致,自然折缝一定要密合无间隙;文例、事类要一致;书体、风格要协调;缀合甲骨文片必须符合这三条原则,缺一不可。

优选地,所述步骤S8中的资料说明至少包括属性、年代、尺寸、重量、字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电子排版,操作简单;资料完整,一目了然;图文并举,减少误差;修改容易,便于更正;见图如画,更适合没有实物的研究者参考;提升了甲骨文研究和阅读者的审美情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所绘制的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除垢:用比较柔软的毛刷,一手拿骨片,一手拿毛刷,仔细而又轻轻地刷去骨片正反两面的泥土类污垢;

S2、洁面:用平布片一块(不能用毛巾),用洁净水打湿,将水拧干,把平布块平整的紧紧缠在食指上,一只手拿起甲骨文片,另一只缠有平布块的食指在甲骨文片表面轻轻擦拭,擦拭时不能用力过大,不能将水浸入刻骨文字的字沟内,需反复多次擦拭,以甲骨文片上的刻字清晰可辨为准;

S3、完成甲骨文片缀合,反复核对确认后用胶水粘接定型;

S4、电子扫描:将缀合好的甲骨文片,平整的放置在佳能DR-6010C电子扫描仪上,用一块黑色的平布覆盖严实,保证底色为黑色,确保密不透光后方可扫描;

S5、图片整理:将电子扫描后清晰的甲骨文影像图片,选用光影魔术手软件进行裁剪、美化并选择需要的尺寸保存;

S6、从甲骨文片上截取甲骨文单字,利用工具书(《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典》、《新编甲骨文字典》)查找比对,确定汉字后再利用甲骨文字体软件进行反复查询、验证;

S7、甲骨文电子模板著录前的准备:

S71、完成甲骨文刻辞的命名;命名的方法很多,有用部位骨头的名称命名的,如“牛·肋骨甲骨文刻辞”、“牛·肩胛骨甲骨文刻辞”、“貘·下颌骨甲骨文刻辞”;有用刻辞的人物名称命名的,如“武丁·甲骨文刻辞”、“盘庚·甲骨文刻辞”;还有用刻辞记录的事件命名的,如“农事·甲骨文刻辞”、“气象·甲骨文刻辞”、“生育·甲骨文刻辞”等等。我在电子模板著录甲骨文片时,选用了以部位骨头的名称命名,如“貘·下颌骨甲骨文刻辞”。

S72、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该骨片的长、宽尺寸;

S73、对骨片做重量测定;

S74、统计骨片上的甲骨文刻辞字数;

S8、根据需要进行框格的绘制,在框格内输入文字,包括资料说明,并根据甲骨文刻辞的文法、释读的格式将考释的文字内容填写在各对应框格内,适当调整框格的长短和位置,以适应文字和排版的需要,同时兼顾整个页面的美观与协调;

S9、在页面需要的位置,粘贴步骤S5所得的图片,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图片的位置和大小的调整。

所述框格的绘制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新建word文档,在顶部菜单栏找到“表格”选项,选择子菜单下的“绘制表格”项,点击“绘制表格”图标,在页面光标位置拖动鼠标绘制出所需竖条形、长条形的矩形框格,框格的尺寸大小、位置均可任意调整;所述框格的绘制还通过以下步骤完成:使用开始菜单里“插入”→“图片”→“自选图形”中的“基本形状”和“箭头总汇”,插入适合或喜欢的图形,并可以在页面上任意移动。

所述步骤S3需满足以下基本原则:甲或骨的部位要非常一致,自然折缝一定要密合无间隙;文例、事类要一致;书体、风格要协调;缀合甲骨文片必须符合这三条原则,缺一不可。

所述步骤S8中的资料说明至少包括属性、年代、尺寸、重量、字数。

如图1所示,为通过本发明构建的甲骨文刻辞电子著录模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