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435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在软件应用中又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如软件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对环境和用户霈求的适应性等。传统的结构化方法(Structure Method)在开发系统时,将数据与功能相分离,整个系统是各个功能块的串联,很难实现以上这些要求。而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其优良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辅助开发工具、面向对象的方法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提高软件开发的重复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领域分析:在给定的领域中,通过分析找出对所有应用程序来说都共同的类和对象;

步骤二,需求分析:捕获所有有效的需求,给出一个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理想系统;

步骤三,框架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通过框架的架构设计为领域框架选择一个适应于该领域的体系结构,通过框架的详细设计描述在体系结构设计中抽象出来的类,并进行精确定义;

步骤四,框架实现:根据步骤三框架设计对框架的类的方法和属性用执行语言描述出来,实现在设计阶段中确认的对象、关系和它们的相互合作;

步骤五,框架测试:验证建立的框架是否能满足领域分析中的要求,然后验证系统是否能正确工作;

步骤六,框架应用,在完成步骤四和步骤五后进行框架的实际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辅助开发工具、面向对象的方法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提高软件开发的重复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软件质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领域分析:在给定的领域中,通过分析找出对所有应用程序来说都共同的类和对象;

步骤二,需求分析:捕获所有有效的需求,给出一个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理想系统;

步骤三,框架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通过框架的架构设计为领域框架选择一个适应于该领域的体系结构,通过框架的详细设计描述在体系结构设计中抽象出来的类,并进行精确定义;

步骤四,框架实现:根据步骤三框架设计对框架的类的方法和属性用执行语言描述出来,实现在设计阶段中确认的对象、关系和它们的相互合作;

步骤五,框架测试:验证建立的框架是否能满足领域分析中的要求,然后验证系统是否能正确工作;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单元是指某个操作、类或包含多个类的模块、甚至整个框架,单元测试又分为结构测试和功能测试。结构测试需要熟悉该单元的内部结构,对单元的代码和分支结构进行测试,主要是验证单元的可靠性;而功能测试则不关心该单元的内部结构,主要渕试单元对特定输入的响应,检査是否符合该单元的功能需求。集成测试则测试这些软件单元集成在一起,是否满足整个程序的功能要求。

步骤六,框架应用,在完成步骤四和步骤五后进行框架的实际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