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1978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流程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的财务审批流程管理都被认为非常重要工作,对其自身发展极具战略性。财务审批流程管理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以及资源统筹、费用管控。现有财务审批流程管理系统一般可分为固定流程与弹性流程两大类。固定流程即通过在系统内配置流程流转规则,由信息化系统将审批单据按照预置的规则进行自动流转审批。固定流的优点在于:使用者无须记住复杂的审批流程制度,管理者对流程的控制相对严格、可有效防止员工越级审批。但固定流的缺点也相对明显:流程固定,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实际工作需要;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工作,若出现配置错误,极有可能导致审批环节出现死循环。而弹性流程恰恰相反,它是通过每级审批人或者提交人来指定下一审批人来达到流程推进的。弹性审批的优点在于:流程流转方式灵活,可适应多变的业务环境;流程无需复杂的配置,即开即用。但其缺点在于:审批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关心其前面的流程是否正确,并且需要在每次审批后指定下一级审批人是谁;此外,若员工选择了错误的审批者,在弹性流程中难以被系统所检测到,需要靠人工进行核实,也进一步加大了管理成本。一般来讲,固定流程适合于体量大、审批事项多的中大型企业。弹性流程适合于体量轻、业务多变的小微型企业。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随着时间从小型走向大型的。在这个过程中,从弹性流程切换到固定流程只能通过替换审批系统来完成,而且这个过程中,流程管理模式缺乏连续性与继承性。

本发明为了提高财务审批的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结合固定流与弹性流的优势,提出了一套可以从小微一直支持到中大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平滑过渡的流程管理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创建流程配置单元,通过流程定制单元进行系统信息配置;

步骤二、创建流程应用单元,通过流程展示单元进行展示流程图、工作标准要求等流程说明信息,同时完成流程的流转与流程环节的处理;

步骤三、创建流程监控单元,通过流程应用单元完成流程环节的处理,记录工作日志。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一中,所述流程定制单元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选择流程创建功能,生成流程编号,录入流程名称、指定哪些类型的单据执行该审批流;

步骤b、创建流程起始节点,输入节点名称;

步骤c、配置节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允许跳过:若允许跳过,则该审批节点可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跳过;是否允许加签,该节点的审批人是否可在该节点之后进行加签操作,加签即在流程中插入一个临时的审批节点;指定审批人,默认情况下,节点指定的审批人为任意,即企业中任何成员均可成为该环节的审批人,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配置指定到某个或某几个人、或者通过输入参数动态计算出审批人,在指定审批人的情况下,流程实际流转过程中,各经办人依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修改实际的审批人。

步骤d、添加出纳节点,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重复步骤c;

步骤e、输入流程全部节点信息后,添加出纳节点以完成流程的配置;

步骤f、完成以上节点和路由定义后,通过流程图上传功能将流程图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端;

步骤g,完成一条流程在系统中的定义,用户可以登录系统开始使用该流程。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c,所述一定条件包括该节点之前的审批人手动跳过了该节点,或者流程配置单元配置了该节点在满足某些条件后可自动跳过。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流程中的节点可以自由增减,节点数量可以为0,此时所有提交的单据都直接发到出纳节点,出纳节点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单据进入该节点意味着审批通过,并开始执行支付工作流。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二所述流程应用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审批单据提交时,自动应用最新的审批流配置生成一份流程实例,并与该待审批单据进行绑定;

步骤b、读取流程配置,匹配第一位审批人。若流程配置中指定了多个审批人或者无法输出有效的审批人,则要求提交人手动指定一位审批人以保证流程可向前流转;

步骤c、将流程实例以及匹配到的各环节审批人呈现给提交人查看确认,此时提交人可以自由修改各环节审批人或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跳过某些节点;

步骤d、确认无误,提交单据进入审批流第一个非跳过的审批节点,开始审批;

步骤e、第一个审批节点的审批人收到待审批单据,进行审批操作。在此过程中,审批人可自由修改各环节审批人或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跳过某些节点,也可以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在第一个节点后增加加签节点并指定加签审批人。

步骤f、第一个审批人审批完成,若流程向前推进,则进入下一个非跳过的审批节点;

步骤g、重复之前两步,直到单据审批通过。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三所述流程监控单元包括:

在流程使用单元推进过程中,提交人或审批人执行的一切操作都将被流程监控单元记录并留档备查;

若提交人或审批人修改了某个节点上的审批人且新的审批人不在流程配置单元预先设定的指定审批人范围内,则将此视为风险点向之后各级经办人提出警告;

若提交人提交的某个类型的单据a通过了审批,在之后提交人再次提交此类型的单据b并使用了同一审批流程配置生成实例,在某个审批环节,之前单据a时指定了甲为审批人,此次单据b指定了乙为审批人,若甲、乙均在流程配置单元预先设定的指定审批人范围内,依然会被认为是一个风险点,并向各级经办人提出警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拥有更高的配置弹性,可根据各个节点上的审批人指定规则的不同,充分适应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同时,不同于传统固定流程,该套流程系统可随着企业发展、业务变化而从弹性变成刚性,或从刚性变成弹性,对同一流程里的不同的审批节点,本身就存在使用环境的差异性,在流程过程中,经办人可以针对流程进行修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财务工作审批流程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流程定制单元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创建流程配置单元,通过流程定制单元进行系统信息配置;

步骤二、创建流程应用单元,通过流程展示单元进行展示流程图、工作标准要求等流程说明信息,同时完成流程的流转与流程环节的处理;

步骤三、创建流程监控单元,通过流程应用单元完成流程环节的处理,记录工作日志。

根据步骤一中,所述流程定制单元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选择流程创建功能,生成流程编号,录入流程名称、指定哪些类型的单据执行该审批流;

步骤b、创建流程起始节点,输入节点名称;

步骤c、配置节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允许跳过:若允许跳过,则该审批节点可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跳过;是否允许加签,该节点的审批人是否可在该节点之后进行加签操作,加签即在流程中插入一个临时的审批节点;指定审批人,默认情况下,节点指定的审批人为任意,即企业中任何成员均可成为该环节的审批人,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配置指定到某个或某几个人、或者通过输入参数动态计算出审批人,在指定审批人的情况下,流程实际流转过程中,各经办人依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修改实际的审批人,所述一定条件包括该节点之前的审批人手动跳过了该节点,或者流程配置单元配置了该节点在满足某些条件后可自动跳过,所述流程中的节点可以自由增减,节点数量可以为0,此时所有提交的单据都直接发到出纳节点,出纳节点是一个特殊的环节,单据进入该节点意味着审批通过,并开始执行支付工作流。

步骤d、添加出纳节点,进行下一步,否则继续重复步骤c;

步骤e、输入流程全部节点信息后,添加出纳节点以完成流程的配置;

步骤f、完成以上节点和路由定义后,通过流程图上传功能将流程图上传到应用服务器端;

步骤g,完成一条流程在系统中的定义,用户可以登录系统开始使用该流程。

根据步骤二所述流程应用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审批单据提交时,自动应用最新的审批流配置生成一份流程实例,并与该待审批单据进行绑定;

步骤b、读取流程配置,匹配第一位审批人。若流程配置中指定了多个审批人或者无法输出有效的审批人,则要求提交人手动指定一位审批人以保证流程可向前流转;

步骤c、将流程实例以及匹配到的各环节审批人呈现给提交人查看确认,此时提交人可以自由修改各环节审批人或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跳过某些节点;

步骤d、确认无误,提交单据进入审批流第一个非跳过的审批节点,开始审批;

步骤e、第一个审批节点的审批人收到待审批单据,进行审批操作。在此过程中,审批人可自由修改各环节审批人或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跳过某些节点,也可以根据流程配置的能力选择在第一个节点后增加加签节点并指定加签审批人。

步骤f、第一个审批人审批完成,若流程向前推进,则进入下一个非跳过的审批节点;

步骤g、重复之前两步,直到单据审批通过。

根据步骤三所述流程监控单元包括:

在流程使用单元推进过程中,提交人或审批人执行的一切操作都将被流程监控单元记录并留档备查;

若提交人或审批人修改了某个节点上的审批人且新的审批人不在流程配置单元预先设定的指定审批人范围内,则将此视为风险点向之后各级经办人提出警告;

若提交人提交的某个类型的单据a通过了审批,在之后提交人再次提交此类型的单据b并使用了同一审批流程配置生成实例,在某个审批环节,之前单据a时指定了甲为审批人,此次单据b指定了乙为审批人,若甲、乙均在流程配置单元预先设定的指定审批人范围内,依然会被认为是一个风险点,并向各级经办人提出警告。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拥有更高的配置弹性,可根据各个节点上的审批人指定规则的不同,充分适应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同时,不同于传统固定流程,该套流程系统可随着企业发展、业务变化而从弹性变成刚性,或从刚性变成弹性。例如,某企业在创业初期人数较少、沟通成本较低,因此在审批流配置上不指定任何节点上的审批人。随着企业从小做大,人员增加,企业对流程的管理加强,需要让员工提交给合适的审批人,此时企业可以在各个流程上进行审批人可选范围的约束。例如某个节点为主管审批节点,企业可在此节点上配置可选审批人需含有部门主管标签。再之后,随着企业进一步扩张,中层干部增加,主管审批节点的审批人需要由系统确定给出。那么这时企业可在此节点上配置指定审批人为提交人所在部门的部门主管,从而达到从自由流程到固定流程的无缝衔接与平滑过渡。

对同一流程里的不同的审批节点,本身就存在使用环境的差异性。例如项目型公司的主管审批节点,可能由于项目变化较频繁,该节点的审批人也频繁变化。而财务复核节点或者出纳审批节点的审批人则相对固定。因此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业务场景,充分利用该审批流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定制出最适合自身的流程。比如上述例子中,该企业可将主管审批节点置为不指定审批人,而交由一线业务人员自由选择;将后续的财务复核、出纳支付节点指定到公司的财务、出纳。从而实现在同一流程里的不同控制力度。

在流程过程中,经办人可以针对流程进行修改。由于一线业务可能产生预期计划外的情况,而固定审批流的配置要求管理者在配置、设计流程时就要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业务场景,这显然是很困难甚至不可能的。而该套流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使用流程时,可由流程使用者包括提交人与审批人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编辑、修改审批流程。例如,企业预先设置的流程为“主管审批>总经理签批>财务复核”,但实际业务中发现该审批涉及到另一分公司领导的管辖业务,那么提交人就可以在合适的位置添加给该分公司领导审批的审批节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