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5878阅读:1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的工业厂房对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需求量很大。目前的钢结构设计中,大跨度的网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大空间结构应用较多,跨度较大的钢框架厂房结构,由于荷载较大,结构比较笨重,在工程施工安装期间,容易产生难就位、不好安装的问题,甚至可能发生倒塌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大跨度框架的结构笨重、施工难、安全系数低、经济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内力包络图,对横梁进行区段划分,确定各区段截面样式;

S2、根据横梁的长度,初步设定各横梁构件的拼接点位置;

S3、根据截面样式、拼接点位置建立初步钢框架模型,设定横梁载荷并对模型进行初步运算;

S4、根据初步运算结果,对比内力包络图和各项参数变化,优化钢框架模型再行计算,得到理想的钢框架模型。

优选地,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

S5、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和施工建议对理想的钢框架模型再做优化计算,得到最终钢框架模型。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各区段截面样式具体为:

横梁根部至其最近反弯点之间的区段设为变截面;

两相邻反弯点之间的区段设为等截面或者鱼腹式截面。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确定各区段截面样式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梁根部的梁高以及反弯点位置的梁高。

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横梁构件为直线段形式,长度不超过12m,且在所述横梁构件为十字或T字形式时,减小横梁构件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内力包络图、钢框架模型均通过钢结构软件STS建立和计算。

优选地,在步骤S4中,所述各项参数变化包括应力比、长细比、挠度、位移。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合理的框架截面设计,根据结构的经济型采用变截面梁,此外,根据钢结构的施工特点,设计合理的组装方案,合理设计构件的长度,方便构件的运输和吊装,优化设计拼接点位置,使施工组装时更加安全可靠。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用常规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构件截面型式来实现大跨度钢框架厂房结构的设计,具有易加工,自重较轻、容易运输和组装、施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钢框架的包络力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包络力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层梁、墙柱节点输入及楼面荷载平面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配筋包络和钢结构应力比图;

图6是图2中A部分的理想的钢框架模型;

图7是本发明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8是图2中A部分的最终的钢框架模型;

图9是图8所示部分钢框架模型的参数评价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某一厂房项目为例,本项目建筑面积为7931m2,平面尺寸为122m*36m,共二层二跨,每跨为18米,柱距为8米,楼面设计活荷载为4KN/M2,楼面采用叠合楼板。

该项目设计主要程序依次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优化)设计→施工图审查。

本发明实施例中18米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也是遵循上述的流程,重点强调了前期计算分析、施工图优化设计这两个环节。首先进行初步建模分析,大致定出结构截面、拼接点位置及结构的支撑系统,接着就是施工图(优化)设计,通过反复计算、细致分析和不断优化,最终得出合理的结果,使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更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内力包络图,对横梁进行截面区段划分,确定各区段截面样式;

在步骤S1中,根据大跨度钢框架结构受力及厂房楼面荷载较大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框架中横梁截面。

更具体的,在步骤S1中,通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钢结构软件STS对钢框架结构建立构件内力包络图,对构件进行截面区段划分,结果如图2所示,以图2中截取出的A部分为本发明的分析对象,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梁端根部部位弯矩很大,随着离根部距离的加大,弯矩很快变小,大约在1/4跨度处,弯矩变为零,称作反弯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梁根部至其最近反弯点之间的区段设为变截面;

此外,梁两个反弯点大约1/2梁跨范围内,从反弯点开始底部弯矩逐渐增大,在梁中部附近达到最大值,中部区段考虑到施工方便,将两相邻反弯点之间的区段设为等截面,宽度较大时,也可以采用鱼腹式截面。

最后,梁根部的梁高根据计算需要确定,反弯点位置的梁高可以根据梁中部区段的梁高协调设计。

S2、根据横梁的长度,初步设定各横梁构件的拼接点位置;

在步骤S2中,根据杆件的几何长度,对构件进行拼接点位置初步设定。钢结构构件是在工厂加工后运送到现场进行拼接组装。拼接点数量多构件长度小,便于运输但拼接点耗材多;拼接点数量少构件长度大,运输困难但拼接点耗材少。合理选择拼接的数量和位置,既要使拼接点数量较少,减少耗材,又要使构件的长度不太大且比较均衡,便于运输和安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构件以直线段形式为宜,长度不宜超过12m;当采用必须采用十字、T字等形式时,应减小构件的长度和宽度。

在步骤S2中,根据钢结构的施工特点,合理设计构件的长度,方便构件的运输和吊装;优化设计拼接点位置,设计合理的组装方案,使施工组装时更加安全可靠。

S3、根据截面样式、拼接点位置建立初步钢框架模型,设定横梁载荷并对模型进行初步运算;

在步骤S3中,通过钢结构软件STS对单品钢框架建模试算,在确定梁柱构件的截面大小和拼接点的位置后,输入荷载进行计算,对构件截面和拼接点进行优化,以图3为对象,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为层梁、墙柱节点输入及楼面荷载平面图。

S4、根据初步运算结果,对比内力包络图和各项参数变化,优化钢框架模型再行计算,得到理想的钢框架模型。

在步骤S3中,进行了构件截面和拼接点的优化后,重新计算,会发现原来满足要求的参数(如应力比、长细比、挠度、位移等)可能不再满足要求。这就要求对步骤S3中的模型进行修改,重新计算,如此反复几次,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因此,在步骤S4中,以图4内容为对象,将步骤S3的运算结果,对比内力包络图和各项参数(如应力比、长细比、挠度、位移等)变化,如图5所示,对优化的构件截面和拼接点再行计算优化,主以控制构件应力比>0.80且<1.0,拼接点设置在反弯点或者弯矩较小处,最终得到理想的钢框架模型,如图6所示(对应图2中A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进行初步建模分析,大致定出结构截面、拼接点位置及结构的支撑柱,最后对钢框架模型重复计算、修改,得到理想的钢框架模型,使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结合实际施工需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上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

S5、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和施工建议对理想的钢框架模型再做优化计算,得到最终钢框架模型。

在步骤S5中,以图6位对象,初绘钢框架立面图,得到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型后,绘出框架立面图,结合项目组讨论意见和建议,再优化模型计算,得到最终模型,详细绘出框架施工图,如图8所示。这样,经过反复计算、优化、完善,本发明实施例中完美的钢框架施工图就出来了。

对最终模型进行参数评价,如图9所示,从图9中可以看出,按本发明设计出来的大跨度钢框架结构,比一般设计方法可以节省钢材15%,可给建设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不仅满足了建设单位对空间的要求,并且在后期的施工中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易施工性、结构的合理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