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323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装置,具体是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二维码的使用方便、包涵信息广、内容丰富,二维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打码、扫码装置也越来越多;二维码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便利。

在工厂中生产货物时一般都是提前将二维码打印好,等货物生产完成后对其进行粘贴,工厂中对二维码的检验流程都是抽检,抽取其中部分的二维码进行扫面检验,一一对应检查信息是否正确;但是抽检有着很大的弊端,提前生产好的二维码在设计、打印、储藏的时候后有可出现工作失误,造成二维码信息不全或者是扫描不了,对产品的出厂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由人工全检保证二维码的完整、准确,对生产效率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打码装置、货物轨道、限位块、扫码区、扫码装置滑轨、扫码装置构成;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墙体板内部,墙体板上设置打码装置,所述打码装置的右侧设置扫码装置,通过扫码装置对打码装置打上的二维码或者条码进行验证;所述装置本体设置货物轨道,所述货物轨道固定安装在地板的上方,货物轨道上设置限位块,与限位块对齐的墙体板位置设置扫码区,所述扫码区上设有扫码装置滑轨,所述扫码装置滑轨上设置扫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扫码装置主要是由主控单元、供电单元、扫描器、键盘、报警器、显示器、USB接口构成;所述扫码装置设置主控单元,通过主控单元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扫码装置设有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所述扫码装置设置扫码器、键盘和显示器,通过扫码器对货物进行扫码,通过键盘输入货物入库货物信息,所述扫码装置上还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主控单元连接,扫码装置验证失败时报警器报警;所述主控单元上设置USB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扫码装置滑轨上设置卡扣,所述卡扣均匀地分布在扫码装置滑轨上,通过卡扣将扫码装置的扫描器固定,扫码装置滑轨的顶端设有开口,通过开口可以添加或者减少扫码装置的扫描器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货物二维码的全检,保证了了二维码的完整性、准确性,还避免了人工全检所浪费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中扫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中:1-地板、2-墙体板、3-打码装置、4-货物轨道、5-限位块、6-扫码区、7-扫码装置滑轨、8-扫码装置、9-主控单元、10-供电单元、11-扫描器、12-键盘、13-报警器、14-显示器、15-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墙体板自动货物打码设备验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打码装置3、货物轨道4、限位块5、扫码区6、扫码装置滑轨7、扫码装置8构成;所述装置本体1设置在墙体板2内部,墙体板2上设置打码装置3,所述打码装置3的右侧设置扫码装置8,通过扫码装置8对打码装置3打上的二维码或者条码进行验证;所述装置本体设置货物轨道4,所述货物轨道4固定安装在地板1的上方,货物轨道4上设置限位块5,与限位块5对齐的墙体板2位置设置扫码区6,所述扫码区6上设有扫码装置滑轨7,所述扫码装置滑轨7上设置扫码装置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扫码装置8主要是由主控单元9、供电单元10、扫描器11、键盘12、报警器13、显示器14、USB接口15构成;所述扫码装置8设置主控单元9,通过主控单元9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扫码装置8设有供电单元10,所述供电单元10与主控单元9连接,所述扫码装置8设置扫码器11、键盘12和显示器14,通过扫码器11对货物进行扫码,通过键盘12输入货物入库货物信息,所述扫码装置8上还设有报警器13,所述报警器13与主控单元9连接,扫码装置8验证失败时报警器13报警;所述主控单元9上设置USB接口15。

所述主控单元9使用的是SOC单片机,所述供电单元10的电源是220V交流电。

所述扫码装置滑轨7上设置卡扣,所述卡扣均匀地分布在扫码装置滑轨7上,通过卡扣将扫码装置8的扫描器11固定,扫码装置滑轨7的顶端设有开口,通过开口可以添加或者减少扫码装置8的扫描器11的数量。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