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9521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学分银行”的概念,即模拟、借鉴银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学分积累、学分检索和学分兑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系统。“学分银行”是学习者获取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渠道,自学成才的新途径,获得评价和鼓励的新形式。

“学分银行”的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它通过对学习者先前学习成果的认定,支持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学分的互认与转换,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来鼓励和激励社会成员结合自身发展进行学习规划,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遵循一定规则的条件下,积累和转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效率地获取社会公认的学习成果价值证明。如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乃至学历文凭或学位证书等,因此,“学分银行”能够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重要支持。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地区开始着手建设学分转换系统或“学分银行”,促进学分的互认、转换与积累,为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包括用于社会公众用户通过以太网络进行访问的门户网站单元、用于个人学习者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访问的公众服务单元、用于工作人员进行访问的工作办理单元和用于存储学习数据的数据服务器单元,所述门户网站单元、所述公众服务单元和所述工作办理单元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用于包括完成对信息平台业务的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的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采用双机集群处理方式。

优选地,所述门户网站单元、所述公众服务单元、所述工作办理单元和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的服务器之间均采用存储局域网连接方式。

优选地,所述门户网站单元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一Apache服务器和与所述第一Apache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内容管理服务器,所述内容管理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Apache服务器和所述内容管理服务器均采用双机配置。

优选地,所述公众服务单元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二Apache服务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Apache服务器通信连接的ftp服务器和第一应用服务器,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Apache服务器、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双机配置。

优选地,所述工作办理单元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三Apache服务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Apache服务器通信连接的报表服务器和第二应用服务器,所述报表服务器和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Apache服务器、所述报表服务器和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均采用双机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通过设置采用存储局域网方式连接的所述门户网站单元、所述公众服务单元、所述工作办理单元和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并且将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多个服务器做双机配置,从而实现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能够顺利接管,且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因此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能够稳定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部署架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上下文另有特定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和组件,数量既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多个的形式存在,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可以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涉及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任何和所有可能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部署架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包括用于社会公众用户通过以太网络进行访问的门户网站单元10、用于个人学习者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访问的公众服务单元20、用于工作人员进行访问的工作办理单元30和用于存储学习数据的数据服务器单元40,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和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通信连接。

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面向社会公众用户,并可以使得所述社会公众用户通过以太网络进行对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访问。具体地,所述社会公众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计算机登录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从而实现对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访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一Apache服务器11和与所述第一Apache服务器11通信连接的内容管理服务器12,所述内容管理服务器12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Apache服务器11做双机配置,提供负载均衡服务,当一台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能够顺利接管,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而且,所述内容管理服务器12做双机配置,并提供外网门户的维护服务。

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面向个人学习者用户,并可以使得所述个人学习者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访问。具体地,所述个人学习者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从而实现对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访问。

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二Apache服务器21、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Apache服务器21通信连接的ftp服务器22和第一应用服务器23,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23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Apache服务器21做双机配置,提供负载均衡服务,当一台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能够顺利接管,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所述ftp服务器22可以在互联网上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服务的计算机,并依照FTP协议提供服务;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23做双机配置,提供应用解析服务,当一台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能够顺利接管,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

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面向学分银行工作人员,使得所述学分银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实现对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包括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三Apache服务器31、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Apache服务器31通信连接的报表服务器32和第二应用服务器33,所述报表服务器32和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33均与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Apache服务器31提供负载均衡服务,所述报表服务器32提供报表定制、生成等服务,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33提供应用解析服务。而且,所述第三Apache服务器31、所述报表服务器32和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33均做双机配置,从而可以保证当一台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能够顺利接管,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

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包括用于完成对信息平台业务的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的数据服务器,所述数据服务器采用双机集群处理方式。即,考虑到系统的故障恢复,建议系统配置预留一定的冗余空间,当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中某一台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能够顺利进行工作接管。

在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中,为了实现系统的高度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采用存储局域网方式构建系统。也就是说,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和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的服务器之间均采用存储局域网连接方式,从而保障系统的高性能和业务的持续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通过设置采用存储局域网方式连接的所述门户网站单元10、所述公众服务单元20、所述工作办理单元30和所述数据服务器单元40,并且将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的多个服务器做双机配置,从而实现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能够顺利接管,且在系统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服务器横向扩展来满足需求。因此所述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系统100具有高度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能够稳定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学习成果的认证、转换服务。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