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7295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行李识别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航空行李标签在行李传输过程中的位置时可变的,任意的,行李标签的条码在1米*0.6米*0.6米的立体空间的不确定位置为条码信息识别带来困难。传统技术是采用最少6个远距离条形码扫描器,识别范围涵盖了1米*0.6米的6个面,每个面的扫描识别景深达到0.5米以上,属长焦距远距离识别,与行李之间距离最小超过1.5米。

这种鹰眼式条码识别器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识别装置造价极高,超过普通条码识别器造价的30倍以上;识别装置的体积很大;识别装置推广应用受到影响,不能推广到航空到港行李标签自动识别统计,影响航空服务。

因此,需要一种体积小,造价低,自动化程度高的条码识别装置,用于离港、到港行李标签的自动识别统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和设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条码识别装置,所述机架(100)包括入口传输带(1001)、出口传输带(1003)以及传输滚轴(1002),所述条码识别装置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上方,

所述条码识别装置内部分别设有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宽度光电测量装置(90)以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所述条码识读装置总成自动调整与行李(20)的间距,并扫描所述行李(20)的条码信息,并将信息上传到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

所述传输滚轴(1002)的末端连接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所述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分别连接回转传输带装置(120)、人工处理区(130)以及所述出口传输带(1003)。

进一步的,所述条码识读装置总成包括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左右两侧的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上方的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下方的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前方的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以及设于所述传输滚轴(1002)后方的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

更进一步的,所述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和所述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均包括固定座、角度传感器以及适配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与转动电机连接,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连杆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连接若干个条码读取器(1)。

更进一步的,所述条码读取器与所述行李的侧边距离为15-18cm。

更进一步的,所述条码读取器(1)至少为7个。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包括若干个电动传输轮(1101),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架设在电动传输轮支架(1103)上,并且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连接电动传输轮电源线(1102),所述电动传输轮支架(1103)下端与电动传输轮换向杆(1104)连接,相同一排的所述电动传输轮换向杆(1104)与同一传输控制器(1105)连接,所述传输控制器(1105)连接所述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

更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还包括上板(1106)和下板(1107),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设于所述上板(1106)和所述下板(1107)之间,并且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上端超出所述上板(1106)的上表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上端超出所述上板(1106)的上表面5-10mm。

更进一步的,横向或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动传输轮(1101)之间的间距为150-180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自动识别成功率高、造价低的优点,可用于离港行李标签识别及到港行李自动识别统计。还可以应用于快递物流业货物识别统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的识读特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李宽度光栅测量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行李高度光栅测量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较窄行李时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较窄行李时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较宽行李时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扫描较宽行李时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的分布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行李向左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行李向前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行李向右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换向传输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换向传输装置总成的侧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换向传输装置总成向左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换向传输装置总成向前传输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控制器向左传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控制器向前传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0、条码读取器;20、行李;30、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1、侧面固定座;302、侧面连杆;303、侧面适配器;304、侧面转动电机;305、侧面角度传感器;40、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1、上部固定座;402、上部连杆;403、上部适配器;404、上部转动电机;405、上部角度传感器;50、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60、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80、高度光电测量装置;90、宽度光电测量装置;100、机架;1001、入口传输带;1002、传输滚轴;1003、出口传输带;110、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1、电动传输轮;1102、电动传输轮电源线;1103、电动传输轮支架;1104、电动传输轮换向杆;1105、传输控制器;1106、上板;1107、下板;120、回转传输带装置;1201、第一级回转传输带;1202、第二级回转传输带;1203、第三级回转传输带;130、人工处理区;1301、滑道;140、条码识读数据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装置,包括机架100和设于机架100上的条码识别装置,机架100包括入口传输带1001、出口传输带1003以及传输滚轴1002,条码识别装置设于传输滚轴1002上方,条码识别装置内部分别设有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宽度光电测量装置90以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条码识读装置总成自动调整与行李20的间距,并扫描行李20的条码信息,并将信息上传到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传输滚轴1002的末端连接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分别连接回转传输带装置120、人工处理区130以及出口传输带1003。

人工处理区130与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之间通过滑道1301连接。回转传输带装置120包括第一级回转传输带1201、第二级回转传输带1202以及第三级回转传输带1203。

条码识读装置总成包括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以及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

如图2所示,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包括侧面固定座301、侧面角度传感器305以及侧面适配器303,侧面角度传感器305与侧面转动电机304连接,侧面转动电机304通过侧面连杆302与侧面固定座301连接,侧面固定座301上设有侧面适配器303,侧面适配器303连接7个条码读取器1。

同样的,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包括上部固定座401、上部角度传感器405以及上部适配器403,上部角度传感器405与上部转动电机404连接,上部转动电机404通过上部连杆402与上部固定座401连接,上部固定座401上设有上部适配器403,上部适配器403连接至少7个条码读取器1。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安装在条码识读装置的上方。

因为行李20的下面部分紧贴传输滚轴1002,与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距离不变,安装位置不用调整,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没有转动电机。

如图3所述,条码读取器1与行李20的侧边距离最佳距离为15~20厘米。本实施例中条码读取器1与行李20的侧边距离为15-18cm。多于7个条码读取器1组合在一起,识读宽度W大大增加,可以达到1米以上。侧面适配器303或上部适配器403与每个条码读取器1相连接,只要有一个条码读取器1读取到行李20的标签条码信息,侧面适配器303或上部适配器403的输出端会输出条码信息。

如图4-9所示,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宽度光电测量装置90分别测量行李20的大小。

行李20截住了从上到下的光栅部分的多少,即为行李20的宽度,图5中WF0~WF2为行李20左边的位置电压值,WF8~WF10光电接收器的输出为行李右边的位置电压值。

行李20截住了从左到右的光栅部分即为行李的高度,图6中HS0~HS3光电接收器输出为行李20高度的输出电压值。

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和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调整其与行李20之间的距离的过程中:

(1)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通过光栅开关信息处理器扫描行李20的大小,得到光栅测量输出电压,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将光栅测量输出电压发送到比较器;

(2)角度传感器测量分别测量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和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与行李20的角度信息,并得到角度测量输出电压,角度传感器将得到的角度测量输出电压发送到比较器;

(3)比较器比较两个输出电压,若两者相同,比较器输出为零,转动电机不转动,若两者不相同,比较器输出电压驱动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固定座和适配器转动;

(4)当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光栅测量输出电压一样时,比较器输出为零,转动电机停止转动,使得适配器和条码读取器与行李的侧边距离不变。

图6-7中,为宽度较窄,高度较低的小体积行李20,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自动调整位置,条码读取器1距行李20上部距离为15~18cm,左右两侧的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自动调整,条码读取器1距行李20的左、右两边距离为15~18cm,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和左右两侧的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与行李边缘的行李标签保持最佳条码识别距离。

图8-9中,为宽度、高度较大的大体积行李20,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和左右两侧的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自动调整条码读取器1的位置,与行李20上的标签保持15~18cm的最佳条码识别距离。

如图10-11所示,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设于传输滚轴1002左右两侧,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设于传输滚轴1002上方,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设于传输滚轴1002下方,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设于传输滚轴1002前方,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设于传输滚轴1002后方。

因为行李20在传输滚轴1002上的位置不确定性,行李20上的行李标签的方位也是随意的,在行李20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任一面。行李20首先通过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宽度光电测量装置90,获得的行李20高度电压和宽度电压。高度电压驱动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调整上部转动电机404,调整高度条码读取器1的位置,确保条码读取器1与行李20保持15~18cm,宽度电压驱动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调整侧面转动电机304带动左、右的条码读取器1改变位置,确保与行李20的左、右两侧边保持15~18cm距离,带动行李20前行的传输滚轴1002的间距为15~20cm,在相邻传输滚轴1002的空隙下方,15~18cm处安装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没有调整电机)。

当行李20前行时,行李的上、下、左、右的15~18cm识别宽度1米~0.6米的组合式条码读取器1,对行李的上、下、左、右4个边缘实施条码识读扫描,如果行李标签在行李20的上、下、左、右方位,行李标签上的条码可以被识读到。

条码识别装置的前方和后方安装了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和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调整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和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的高度,确保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和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可以扫描识读1米*1米的范围,确保在行李20前面,后面的行李标签上的条码被识读。

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条码读取器1信息输入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

如图12-14所示,由于行李在传输过程中的位置是随意的,可能会产生行李把手压住并阻挡了条码识别的“光路线”,致使未能成功识读,需要二次识读。在条码识别装置的出口处,安装了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

如图15-20所示,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包括若干个电动传输轮1101,电动传输轮1101架设在电动传输轮支架1103上,并且电动传输轮1101连接电动传输轮电源线1102,电动传输轮支架1103下端与电动传输轮换向杆1104连接,相同一排的电动传输轮换向杆1104与同一传输控制器1105连接,传输控制器1105连接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

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还包括上板1106和下板1107,电动传输轮1101设于上板1106和下板1107之间,并且电动传输轮1101上端超出上板1106的上表面5-10mm。横向或纵向相邻的两个电动传输轮1101之间的间距为150-180mm。

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包括了直行传输、左行传输和右行传输的过程。

直行传输:当行李标签被成功识读后,行李20输往出口传输带1003。

左行传输:行李20的标签条码未能识读到,条码识读数据中心140控制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的电动传输轮1101左向旋转,将行李20左向传输,行李20进入回转传输带装置120,经过第一级回转传输带1201、第二级回转传输带1202以及第三级回转传输带1203三次90度转向传输,再次回到条码识读装置的入口传输带1001,再次进入条码识读装置中,实施行李标签条码识读。由于行李20在传输中位置装态的变化与不确定性,与上次进入条码识读装置的位置不同,行李20把手不会压住行李标签,不会阻挡条码识读的光路线,二次识读获得成功。

右行传输:航空行李管理中常常会有特殊的行李20,如行李标签失去或损坏无法识读到行李条码信息,必须要人工处理;或者出于安全管理需求,需要截停某件行李20安全检查,要将指定的行李20分离出来,进入人工处理区130。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在外控信号指令下,电动传输轮1101换向为向右方向旋转,将行李20输往右向,通过滑道1301进入人工处理区130。

本实用新型进行航空行李标签信息识读的原理为:

(1)行李20通过入口传输带1001传输到条码识别装置中。

(2)条码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条码识读装置总成对行李20进行大小扫描和条码扫描。通过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和高度光电测量装置80扫描行李20的大小,并分别通过条码识别装置内的上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40、下部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50、前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60、后部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70以及两个侧面蜻蜓复眼组合式条码识读装置总成30扫描行李20的条码。

(3)若扫描没有成功读取,则通过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回传到入口传输带1001处重新进行扫描,若成功读取条码信息则余截取到的行李20的代码进行信息核对。

(4)若信息核对不成功,则通过通过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传送到人工处理区130,若信息核对成功,则通过换向传输装置总成110向前传送到出口传输带1003,供旅客提取。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离港行李自动识别统计,到港行李自动识别统计;也可以用于快递业物流业的货物自动识别与统计,实现自动收货与货物信息自动录入;或者用于仓储业,收货、出货自动识别统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①上、下、左、右采用蜻蜓复眼式组合条码识读器,比传统的鹰眼式远距离条码识读器降低设备成本50%以上;

②行李高度、宽度自动度量,控制条码识读器与行李标签距离保持15~18cm,处于最佳识别距离,条码识读成功率高;

③具有换向传输行李的功能,自动实施二次、三次条码识读,大大提高了航空行李识别成功率;

④因为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安装,解决了到港行李识别统计的需求;

⑤外控指令实施特殊行李从传输中分离出来,提高了航空行李、快递货物的安全管理水平。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