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307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架构,特别是一种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传输系统一般采用网络架构,外系统与内系统直接相连,中间通过网闸、网关或防火墙进行网络安全防御,由于外系统的网络状态无法保障,病毒或者恶意控制程序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外系统,侵入内系统,安全隐患大;也有的数据传输系统,为了保障安全,将系统间的网络连接断开,使用移动介质或媒介承载拷贝数据,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介质本身依然存在着携带病毒程序的风险。

传统架构的传输系统,采用的是一对一式单独链路设计,当多个系统之间需要交互时,系统流程冗余,效率低下,维护复杂。随着高清、超高清技术的发展,数据文件的容量大小呈指数级增长,跨系统交互应用需求增加,系统安全性要求提高,传统的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已不能满足大数据安全传输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速度高,维护方便,系统可扩展、文件交互效率高的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包括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所述的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分别设有2个以的以太网接口、存储器接口和PCI-E接口,所述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的PCI-E接口分别通过PCI-E铜缆连接,所述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设有同一个冗余电源。

前述的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所述的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PCI-E接口、PCI-E铜缆、冗余电源均设于同一个机箱内,所述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分别设有3个以太网接口、3个存储器接口和3个PCI-E接口,所述的以太网接口和存储器接口设于机箱前面板上。

前述的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所述的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分别设于一个机箱内,所述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分别设有3个以太网接口、3个存储器接口和3个PCI-E接口,所述的以太网接口和存储器接口设于机箱前面板上。

前述的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所述的以太网接口为10G接口,所述的存储器接口为16G FC接口。

前述的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所述的数据输入主板、数据输出主板均设有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数据输入主板通过不同的PCI-E接口将数据传输给数据输出主板,数据输出主板通过以太网接口或者存储器接口与内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使用了点对点PCI-E传输数据;(2)传输速度高,维护方便;(3)系统可扩展、文件交互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数据输入主板,2-数据输出主板,3-以太网接口,4-存储器接口,5- PCI-E接口,6- PCI-E铜缆,7-冗余电源,8-观察窗,9-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包括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分别设有3个以太网接口3、3个存储器接口4、3个PCI-E接口5,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的3个PCI-E接口5分别采用PCI-E铜缆6连接,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设有同一个冗余电源7;

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PCI-E接口5、PCI-E铜缆6、冗余电源7均设于同一个机箱8内,以太网接口3、存储器接口4设于机箱8前面板上;

以太网接口3为10G接口,存储器接口4为16G FC接口;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均设有CPU 散热器9。

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基于PCI-E矩阵式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架构,包括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分别设有3个以太网接口3、3个存储器接口4、3个PCI-E接口5,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的3个PCI-E接口5分别采用PCI-E铜缆6连接,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设有同一个冗余电源7;

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分别设于一个机箱8内,以太网接口3、存储器接口4均设于机箱8前面板上;

以太网接口3为10G接口,存储器接口4为16G FC接口;数据输入主板1、数据输出主板2均设有CPU 散热器9。

具体使用过程是,外系统数据经过数据输入主板1上的以太网接口3或者存储器接口4进入本装置,数据输入主板1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通过不同的PCI-E接口5将数据传输给数据输出主板2,数据输出主板2通过以太网接口3或者存储器接口4与内系统实现数据交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