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辆用车前后自检方法、智能车辆及其运营系统、车载计算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198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智能车辆用车前后自检方法、智能车辆及其运营系统、车载计算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智能车辆,特别是涉及关于车辆的自动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不难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是未来主要的交通方式。与所谓的“智慧”城市相对应,这种智能化发展将允许汽车-城市-用车人之间进行“交谈”,从而潜在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同样,由于所有车辆都可以潜在地自动运行,所以以前拥堵不堪的交通流量也将会因此而变得轻松自如。共享型的自动驾驶汽车或称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提供大多数的人类出行服务,私家车将不断被取代,而自动驾驶汽车的最佳部署方式将是通过统一管理的车队网络来进行。

然而,现阶段的车辆还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其中,无人驾驶汽车的调度方法以及与用车人的交互等方面的智能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专利CN105818810A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控制方法及智能设备,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驾驶习惯选取指令,获取与驾驶习惯选取指令对应的驾驶习惯信息,并基于驾驶习惯信息,控制无人驾驶汽车。但是该专利申请仅公开采集用车人驾驶习惯以及如何根据该驾驶习惯信息控制车辆的技术方案,没有涉及无人车的调度以及车辆的自检和自设定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车辆管理平台的用车分配,接收某一用户的用车任务;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在自身工作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以及在无后续用车任务的情况下,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车分配,接收某一用户的用车任务;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包括无线通信部件、传感器、计算装置,所述无线通信部件能够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无线通信;所述传感器能够感测用户用车前后车辆状态;以及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智能车辆,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运营系统,包括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和多辆智能车辆,其中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接收用车人的用车预约信息;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用车分配;被分配到用车任务的智能车辆应答;所述智能车辆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在自身工作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智能车辆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将账户预设信息传送给智能车辆,智能车辆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智能车辆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智能车辆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智能车辆自身或利用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以及智能车辆将自身恢复至节能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操作来执行下述操作: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能够操作来协助智能车辆执行用户用车前后的自检方法,所述自检方法包括: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操作来执行下述操作: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前物品状态;响应于用户上车就坐,获得来自传感器的车内的用车时物品状态;比较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确定相比于用车前来说用车时新放置物品的位置;响应于用户下车,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基于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以及基于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是否遗落了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落了物品的情况下,通知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包括根据上述车载计算装置、无线通信部件、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部件能够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无线通信,所述传感器能够感测用户用车前车辆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运营系统,包括多辆上述智能车辆和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其中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接收用车人的用车预约信息,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用车分配。

利用本发明,能够在用户将物品遗落在无人车上时车辆自动及时发现并通知用户,从而用户能近乎零成本地取回遗落物品,给用户友好的无人车用车体验,便利用户,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运营系统1000的配置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100的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300的总体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400的总体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用户信息定制车辆氛围的方法421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用于图4所示的步骤421。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用车后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的方法460的总体过程,该方法可以用于图4中的步骤460。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计算装置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方法700的总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介绍之前,解释一下有关术语在本文中的含义。

“智能车辆”,指如下车辆:能够与外部通信、根据用户用车任务自己进行路径规划或者接受外部的路径规划,基本无需驾驶员而自主驾驶,可以包含无人驾驶汽车(完全自主)、辅助驾驶汽车(较少时间需要驾驶员介入)、驾驶辅助汽车(多数时间为驾驶员驾驶)。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多以无人车作为智能车辆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是本发明特别具有优势的应用,也是智能驾驶的未来愿景,不过本发明显然可以无障碍地应用于其它智能车辆类。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运营系统1000的配置示意图。

如图1所示,智能车辆运营系统1000包括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和多辆智能车辆100。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通常在云端,由众多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协同配置,存储并管理众多用户的信息,以及存储并管理众多车辆的信息,调度并监控众多车辆。用户通过终端例如笔记本21、手机22或工作站23等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交互,通常在终端上安装有终端应用。终端应用帮助用户提交用车请求、与无人驾驶车交互实现用户的验证、并协助用户进行付费等。

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接收用车人通过终端——例如笔记本21、手机22或工作站23等——传递来的用车预约信息和用车人个人数据,并向平台10下的某一辆无人车100发送用车预约信息。无人车100向平台10反馈是否准备就绪,准备就绪后将根据路径规划进行接取乘客,送至目的地等动作。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100的配置示意图。为避免混淆要点,仅示出了车辆中和本发明密切相关的部分,而省略了其它无关部分。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100包括:计算装置110、各种传感器(例如图中例示了图像传感器121、压力传感器122和红外线传感器123)和无线通信适配器124。

经由无线通信适配器124,智能车辆100具有了与外界交流的能力,能够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例如图2的10)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接受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分配的用车任务、从智能管理平台下载用户信息和/或用户需要的数据、向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反馈自己的信息例如位置、状态等等。智能车辆可选地还可以经由无线通信部件例如与周围车辆或者行人进行通信。

计算装置110包括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4,存储器104上存储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计算装置110还包括输入/输出模块102和CAN总线103、磁盘105等。计算装置110当然可以包括其它部件,这里示出仅为示例,而非作为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里关心的传感器121-123重要用途在于感测用户用车前的车辆状态和用户用车后的车辆状态,以供计算装置110判断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本示例中,仅示出了图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不过这仅为示例,还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传感器,例如雷达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等等。

下面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车辆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300的总体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步骤310中,智能车辆100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具体地,通常智能车辆系统如下操作:例如,各个用户经由自己的用户终端,如手机、ipad或台式机等,提交用车请求;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管理各个车辆的状态信息,接收到用车请求后进行用车分配;接收到用车分配任务的智能车辆100可以检查自身工作状况,确认无故障后,可以向智能车辆管理平台10应答,表明以准备就绪接收。

在步骤320中,智能车辆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包括:检查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在一个示例中,后备箱内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座椅上的物品状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测;座椅前地上的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摄像头拍摄获得用户用车前车内相关部分的图像;压力传感器获得用户用车前座椅施加的压力;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感测物体释放的红外线,不同温度的物体释放的红外线的波长不同,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感测物体释放的红外线的波长,藉此能够区分不同的物体。

上述传感器的类型仅为示例,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等。上述传感器的布置情况仅为示例,可以视需要进行布置,例如不仅在车内座椅内布置压力传感器,而且在储物空间、后备箱等处都布置压力传感器。

在步骤330中,智能车辆自动驱车前去迎接用户,然后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用户送达任务应该做广义理解,包括运送乘客,也包括运送货物。

这里关于智能车辆需要沿规划的路径行驶,这可以由智能车辆自身进行,也可以由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此非本发明重点,这里不予详述。

在步骤340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智能车辆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可以是按下车上的下车按钮,用手机发出下车命令,或者发出下车的语音命令,做出打开车门的动作等等。

在一个示例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包括:检查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与前面类似,座椅上的物品状态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测;座椅前地上的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以及后备箱内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

需要说明的是,车内的物品状态并不局限于座椅上、座椅前地上和后备箱内的物品状态,可以包括其它位置的物品状态,例如如果车内设置有专门的置物空间,如挂衣物处,则可以感测相应位置的物品状态。

在步骤350中,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说明,这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可以由智能车辆自身执行,也可以由智能车辆联合外界来进行,这里外界可以为例如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不过也可以为其它计算资源等;这里的智能车辆联合外界,既包括智能车辆也执行部分计算或类似操作而其余计算或类似操作由外界进行,也包括计算或类似操作主要由外界进行,而智能车辆来进行有关数据的接收和发送的操作。优选地,为了车辆响应速度考虑,上述操作在智能车辆本地执行。

在一个示例中,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基于用车前后物品状态之间的差异,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并在确定遗失物品的情况下,通知用户。具体地,可以包括:比较用车前和用车后的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并确定相应位置是否有物品多出,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在所述相应位置遗失物品。

例如,对于摄像头感测的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可以分别以捕获的用车前图像和用车后图像来表征,则可以进行图像对比,比较两幅图像之间的差异,在确定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并定位出差异所在的位置。再例如,对于感测座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比较压力传感器感测的用车前压力和用车后压力,如果用车后压力明显大于用车前压力,则很可能用户在座椅上遗落了物品。再例如,对于红外线传感器的感测结果,可以比较感测的用车前的波长和用车后波长,如果两者明显不同,那么很可能用户在相应部位遗落了物品。

在一个示例中,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可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车辆自身发出警示音;车辆自身发出警示光;向用户的手持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比如,如果在预定时间范围内,例如10秒内,车辆自动发出警示,例如鸣笛或者给出语音提示如“王小明先生,您东西落在后备箱了”,乃至给客户手机发送短信,或者给客户手机打电话。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车前后状态自检、比较、发现用户遗失物品时警示,都是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完成的,例如警示在用户做出下车动作的数秒内做出,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尚未远离车辆(例如刚离开几步远)时,即得到通知,从而能够立刻回转车上将遗落物品取回。相对比地,传统的出租司机驾驶的出租车辆,经常发生用户遗失物品后,短时间内没有发现,待到发现时,需要查找出租车票,找到出租车票后,联系出租车公司,然后出租车公司联系出租司机,最后可能遗失物品已经无法找回,或者即便找回遗失物品也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车内设施是否损坏,并在确定车内设施损坏的情况下,通知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和/或用户。这样在出现车内设施可能因用户行为损坏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告知车辆管理平台和用户两者,以便后续进行诸如定损、赔偿等处理。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用户相关联的存储于车辆本地的数据资源是否清空,如果没有清空,则通知用车人,并根据用车人的指示来进行动作。例如,如果智能车辆确定用户相关联的数据资源没有清空,且在通知用户后,用户指示将所述数据资源上传到用户在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上的存储空间,则智能车辆自动将所述数据资源上传到用户在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上的存储空间,然后清除车辆本地用户相关联的数据资源。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合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400的总体流程图。用户用车方法400与图3所示的用户用车方法之间的不同在于多了步骤411、412、413、421和460,后面将重点描述这些步骤,至于其它步骤410、420、430、440、450,与图3的对应步骤310、320、330、340、350的功能和操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410中,响应于车辆管理平台的用车分配,接收某一用户的用车任务。

在步骤411中,智能车辆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例如发动机是否正常,刹车、油门是否正常,有关传感器是否正常等等。

在步骤412中,判断车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前进到步骤413,否则前进到步骤420。

在步骤413中,智能车辆返回至维修站点。

在步骤420中,在自身工作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智能车辆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在步骤421中,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用户信息定制车辆氛围的方法421的实施例,该方法可以用于图4所示的步骤421。

如图5所示,在步骤4211中,智能车辆读取用车人的账户预设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智能车辆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读取用车人的账户预设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账户预设信息包含用车人的姓名、ID、联系方式、年龄、健康状况、喜好等等,有关喜好,可以包括喜欢的车内温度、车内座椅模式、车内氛围如灯光等、驾驶/乘坐习惯、用车人所需数据资源,等等。用车人所需数据资源例如包含用车人喜爱的娱乐资源例如音乐、电影、浏览的网站等等。

在步骤4212中,智能车辆根据用车人信息来设定初始状态,包括调节车内温度43121、设置车内范围和座椅模式43122、加载驾车人驾驶/乘坐习惯43123、预下载用车人所需数据资源43124以及其他需要预设的的状态43125等。

在一个示例中,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包括:预测用户要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的数据;以及智能车辆根据所述预测结果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例如根据用户先前用车时所使用的数据资源的统计数据来进行预测。例如,对于经常在车上看电影的乘客,可以将某些类型的电影或者常看的电影或者近期的热门电影提前下载到本地车载计算装置的存储设备中,并推荐给用户,这样能够给用户更友好的用车体验。

回到图4,在步骤430中,智能车辆自动驾驶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在步骤440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在步骤450中,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

在步骤460中,在无后续用车任务的情况下,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

下面参考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用户用车后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的方法460的总体过程,该方法可以用于图4中的步骤460。

如图6所示,在步骤461,无人车通过用车前后状态比较。

在步骤462,判断是否有其它用车任务分配至本车,如果有,前进到步骤463,否则前进到步骤464-468。

在步骤463中,车辆进行用户用车前状况检查,也即与图4的步骤411类似,并重复图4所示的后续过程。

在步骤464-468中,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具体地在步骤464中,恢复至节能温度;在步骤465中,关闭预定电器;在步骤466中,进行充电或加油的准备;在步骤467中,调整太阳能充电板角度;在步骤468中,恢复其他需要恢复的状态。

回到图4,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后,过程结束。

根据结合图4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在用车前,检查车况,并且根据用户信息来设定车内氛围,以及在用户用车前后检查车辆内部的物品状态,以确定用户是否遗落物品与车上或者车上物品是否有损毁等,且在用户用车后车辆无后续用车任务时,设置车辆于节能状态,通过上述用车方法,能够给用户友好的无人车用车体验,便利用户,节省能源。

在前述实施例中,车辆利用自身的传感器检测了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根据两者差异进行相应处理。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检测用户上车后但下车前的用车时物品状态,这样能够获得用户携带的物品在车内的放置位置,从而后续在用户下车时,可以仅监控这些物品放置位置处是否恢复至未放置物品状态。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计算装置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方法700的总体流程图。车载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如图7所示,在步骤710中,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在步骤720中,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前物品状态。

在步骤730中,响应于用户上车就坐,获得来自传感器的车内的用车时物品状态。

在步骤740中,比较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确定相比于用车前来说用车时新放置物品的位置。

在步骤750中,响应于用户下车,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

在步骤760中,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基于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以及基于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是否遗落了物品。

在一个示例中,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比较该位置相关联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和用车时物品状态,确定该位置相关联的物品是否被取走。

在另一个示例中,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比较该位置相关联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确定该位置相关联的物品是否被取走。

在步骤770中,在确定用户遗落了物品的情况下,通知用户。然后,过程结束。

综合以上介绍,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结合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车辆管理平台的用车分配,接收某一用户的用车任务;

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

在自身工作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

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智能车辆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以及

在无后续用车任务的情况下,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

(2)、根据(1)的方法,其中,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包括下列操作的至少一项:

调节车内温度;

设置车内氛围模式;

调节座椅布置;

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使其处于用户随时可调用状态。

(3)、根据(2)的方法,所述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包括:

预测用户要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的数据;以及

智能车辆根据所述预测结果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

(4)、根据(1)的方法,

其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包括:

检查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

其中,所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包括:

比较用车前和用车后的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并确定相应位置是否有物品多出,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在所述相应位置遗失物品。

(5)、根据(1)的方法,所述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车辆自身发出警示音;

车辆自身发出警示光;

向用户的手持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6)、根据(1)的方法,其中所述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包括下述操作的至少一种:

恢复至节能温度;

关闭预定电器;

进行充电或加油的准备;

调整太阳能充电板角度。

(7)、根据(1)的方法,所述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通过下述传感器中至少之一来感测:

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

(8)、根据(7)的方法,其中,

座椅上的物品状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测;

座椅前地上的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以及

后备箱内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

(9)、一种智能车辆执行的用户用车前后自检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车分配,接收某一用户的用车任务;

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0)、根据(9)的方法,在驱车接到用户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

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

(11)、根据(9)的方法,所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

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并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通知用户;和/或

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车内设施是否损坏,并在确定车内设施损坏的情况下,通知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和/或用户。

(12)、根据(1)到(11)中任一项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用户下载于车辆本地的数据资源是否清空,如果没有清空,则通知用车人,并根据用车人的指示来进行动作。

(13)、一种智能车辆,包括无线通信部件、传感器、计算装置,

所述无线通信部件能够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传感器能够感测用户用车前后车辆状态;以及

所述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所述智能车辆,

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利用传感器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4)、根据(13)的智能车辆,

其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包括:

检查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

其中,所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包括:

比较用车前和用车后的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并确定相应位置是否有物品多出,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在所述相应位置遗失物品。

(15)、根据(13)的智能车辆,还包括,在智能车辆驱车接到用户之前:

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

响应于自身工作状况正常,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

(16)、根据(15)的智能车辆,其中,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包括下列操作的至少一项:

调节车内温度;

设置车内氛围模式;

调节座椅布置;

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使其处于用户随时可调用状态。

(17)、根据(16)的智能车辆,所述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包括:

预测用户要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的数据;以及

智能车辆根据所述预测结果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下载用户所需数据资源。

(18)、根据(13)的智能车辆,

其中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包括:

检查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

其中,所述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

比较用车前和用车后的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并确定相应位置是否有物品多出,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在所述相应位置遗失物品。

(19)、根据(18)的方法,所述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种:

车辆自身发出警示音;

车辆自身发出警示光;

向用户的手持移动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20)、根据(13)的智能车辆,在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之后,还包括:

将车辆恢复至节能状态,包括下述操作的至少一种:恢复至节能温度;关闭预定电器;进行充电或加油的准备;调整太阳能充电板角度。

(21)、根据(13)的智能车辆,所述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下车命令并打开车门的操作,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22)、根据(13)的智能车辆,所述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通过下述传感器中至少之一来感测:

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摄像头。

(23)、根据(22)的智能车辆,其中,

座椅上的物品状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测;

座椅前地上的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以及

后备箱内物品状态通过摄像头或红外传感器来感测。

(24)、一种智能车辆运营系统,包括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和多辆智能车辆,其中

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接收用车人的用车预约信息;

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用车分配;

被分配到用车任务的智能车辆应答;

所述智能车辆检查车辆自身的工作状况;

在自身工作状况正常的情况下,智能车辆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预设信息,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将账户预设信息传送给智能车辆,智能车辆根据所述账户预设信息,将车辆氛围定制至适于用户的舒适态;

智能车辆驱车接到用户,完成用户送达任务;

响应于用户下车的指令和/或操作,智能车辆检查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智能车辆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以及在确定用户遗失物品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以及

智能车辆将自身恢复至节能状态。

(25)、一种车载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操作来执行下述操作:

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6)、根据(25)的计算装置,

其中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

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

其中所述确定用户是否遗失物品包括:

比较用车前和用车后的后备箱、车内储物空间和座椅周围的物品状态,并确定相应位置是否有物品多出,从而确定用户是否在所述相应位置遗失物品。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能够操作来协助智能车辆执行用户用车前后的自检方法,所述自检方法包括:

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前物品状态;

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车后物品状态;

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前物品状态和用车后物品状态,并基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8)、一种车载计算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操作来执行下述操作:

经由无线通信部件接收来自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的用户用车预约信息;

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前物品状态;

响应于用户上车就坐,获得来自传感器的车内的用车时物品状态;

自身或结合外界比较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确定相比于用车前来说用车时新放置物品的位置;

响应于用户下车,获得来自车载传感器的自身内部的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

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基于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以及基于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是否遗落了物品,以及

在确定用户遗落了物品的情况下,通知用户。

(29)、根据(27)所述的车载计算装置,所述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基于用户用车后物品状态以及基于用车时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是否遗落了物品,包括:

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比较该位置相关联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和用车时物品状态,确定该位置相关联的物品是否被取走;或者

结合确定的用车时放置物品的位置,比较该位置相关联的用车后物品状态和用车前物品状态,确定该位置相关联的物品是否被取走。

(30)、一种智能车辆,包括根据(26)-(2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计算装置、无线通信部件、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部件能够与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无线通信,所述传感器能够感测用户用车前车辆状态。

(31)一种智能车辆运营系统,包括多辆根据(29)所述的智能车辆和智能车辆管理平台,其中智能车辆管理平台接收用车人的用车预约信息,智能车辆管理平台进行用车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描述各种方法时,按照附图中纸面所示的顺序进行了描述,不过应该清楚,除非逻辑上步骤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否则不同的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者以与图示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例如,图4的检测车内用车前物品状态的步骤420和根据用户信息定制车内氛围的步骤421之间可以并行执行或者先执行步骤421后执行步骤420;再例如,步骤420和步骤421可以在步骤430的执行期间执行。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