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176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对课堂“低头族”的智能督导管理,尤其涉及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的普及高校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同学上课玩手机、PAD等“低头族”情况,而且已经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质量,这与当前大学第一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因此,改善第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革新现有的教学生态环境,是目前大学第一课堂教育的当务之急。运用对移动终端本身进行监管的手段加强学生在第一课堂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的统计并且展示给用户,是全面改善第一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不仅对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为教师给学生打平时分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武汉七成大学生曾在课堂手机上网称课堂太枯燥

新华网3月22日电“老师讲课太无聊,幸好我有手机能上网。”自从上个月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武昌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就把自己的QQ签名给改了。“现在课堂上看闲书的人少了,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拿手机上网,我有好多同学都是这样。”他说。记者在华中师大、中南财政大等武汉6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千余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曾经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而其中超过一半人是在网上聊天。

案例二:因寂寞无聊四川八成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大学课堂上少闻“沙沙”写字声,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记者获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师生们近日就此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该份调查报告中看到,此次调查在省内近10所高校抽样进行,有网络问卷及传统问卷两种方式,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34.2%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开着手机,而65.7%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把手机关了,因为这样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案例三:高校教室挂手机收纳袋

现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群体日益庞大,为了让“低头族”抬起头,很多高校可谓奇招迭出。最近,宁波工程学院就为课堂配上了手机收纳袋。每次上课前,学生将手机放进收纳袋,课后再领回手机。

以上三个案例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过分依赖移动终端带来的课上“低头族”现象与课下“手机伴侣”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课堂“低头族”现象和带来的教学管理问题,从技术层面提供了一种通过智能督导移动终端本身的方法,实现有效解决当下大学课堂智能手机等泛滥,“低头族”成灾,教师教学开展艰难的问题。从而督导学生,帮助同学合理管理上课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老师创造一个新的课堂管理模式,解放教务人员的部分工作,开启一个新的课堂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堂督导的:

1)学生在移动终端上登录课堂智能督导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通过同步学生教务系统,获得该生本学期的课时安排和选课情况;

2)所述应用程序根据获得的本学期课时安排,智能判别学生上课区间段,课前智能提醒学生上课时间地点;

3)课堂期间,所述应用程序通过手机定位功能,智能判断学生出勤情况,进行课上行为管理,当监督到有使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浏览网页等情况,则自动静音自动警告提醒并关闭相应应用程序进程,选择屏蔽短信和电话功能,改善低头现象;

4)下课时间到,则自动解除对学生的课堂智能督导行为;

5)课下根据学生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强相关的课程学习资料。

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课堂智能督导方法可以根据课时安排统计各年级、各专业班级学生某时间段内,如学期或者学年内课堂出勤和低头情况,得出学生沉迷度报告,超过一定程度则自动短信通知教学督导员或家长,及时督促学生学业情况。

作为有益结果也减少了教学督导人员的部分督导工作。

作为优选,本课堂智能督导方法,自动识别同步的学生课时安排和选课情况,实现上课、考试等信息的智能提醒,提醒学生按时上课、及时复习,不做裸考准备,也减少临时抱佛脚的心理,根据识别的本学期课程情况,课下智能推送强相关的学习资料。进一步为了将从技术层面督导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将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时间进行监测,并将相应数据传入后台进行统计,同时数据也会上传给教师,教师能以此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参考,引导学生主动改善今后课堂使用智能终端情况,来提高今后课程的平时成绩。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针对大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沉迷智能终端导致课堂“低头族”现象,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系列结果提出来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给出同类的解决方案,本发明方法智能督导学生课堂行为并加以引导,最终实现帮助同学合理管理上课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帮助老师创造一个新的课堂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启一个新的课堂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总体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和图2所述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移动终端的课堂智能督导方法的工作流程和总体架构示意图,学生注册、登录智能终端从教务系统同步个人课时安排和选课情况,据此通过对移动终端的智能督导,实现对学生课堂低头现象的改善,包括课上行为管理、课前课程时间地点提醒和课下资料推送三大组织结构和功能;最终,通过“互联网+”思维,实现课堂督导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实现进一步将督导结果与教师学期平时打分及学生管理的有机结合。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