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106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工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企业面临的环保统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新环保法的执行,更是要求企业环保统计管理从力度上的加强到粒度上的加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环保管理工作量的加大带来的是环保统计工作量的激增,但是目前企业环保统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环保统计信息化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各类环保系统虽然应运而生,但无法减轻企业环保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企业现有环保信息平台中存在环保数据来源广且核算复杂的现状,加大环保数据挖掘利用的难度。为此,建立一个基于环保统计的适用范围广、可扩展性强、集成便捷的统计模型,将各类环保数据建立在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之上,将有效的保证各类环保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并为环保数据的统计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以实现将石化企业各类环保数据都建立在统一规范标准的模型体系上,从而为企业环保管理、环保统计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撑。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环保体系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其包括核算单元模块、核算属性模块和环保指标模块;

所述核算单元模块依据企业管理需求,对企业建立不同层级的单元模型;

所述核算属性模块依据报表中涉及到环保指标的上报频率,上报流程,建立映射到环保指标模块的特征属性,如各类报表的汇总规则,各类数据的录入方式以及根据石化企业环保管理需要的汇总口径;

所述环保指标模块依据企业日常环保统计需要,建立污染源、用排水、废气、固废、环保费用、总量控制、综合利用等各类详细环保数据,并将各类数据放入相应的核算单元模块上进行录入和汇总。

其中,所述核算单元模块进一步分为基础核算单元模块和复合核算单元模块。

其中,所述基础核算单元模块用于核算属性到环保指标的映射,主要包括排放点、污染源、环保治理设施以及直管区等单元模块;

所述复核核算单元模块基于企业行政管理层次,用于关联各个基本核算单元的单元模块,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组织机构等。

本申请还提供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建模系统进行指标体系建模的方法,具体包括建立石化企业环保指标,然后维护核算属性并将环保指标与具体核算属性相结合,最后建立核算单元并将环保指标映射到核算单元上的一套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方法。

其中,所述指标体系建模方法更进一步具体包括:

第一步,在环保指标模块中拆分环保技术指标;

第二步,在核算属性模块上确定核算属性;

第三步,在核算单元模块上建立核算单元;

第四步,将环保数据和核算属性配置到核算单元上。

其中,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具体为在环保指标模块上将各类环保数据进行拆分,将不同拆分后的环保数据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环保数据。

其中,每种环保数据可以拆分成污染介质、污染因子和监测项目。

其中,所述第二步中所述核算属性模块映射特征属性包括企业环保数据各种核算口径、录入方式、汇总规则等。

其中,所述第三步中核算单元模块包括基本核算单元模块和复核核算单元模块。

其中,所述第四步中根据每个核算单元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污染介质和管理归口部门,进而选择此类介质下的环保指标进行配置,同时根据管理归口部门设置环保指标的核算口径和汇总规则。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和建模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首次基于环保管理提出并建立环保指标体系模型,为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适用范围广、可扩展性强、集成便捷的统一的标准化模型。

2)从源头上规范了环保数据,为环保数据融合并充分挖掘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录入工作,极大减轻了环保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图1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环保体系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其包括核算单元模块、核算属性模块和环保指标模块;

所述核算单元模块依据企业管理需求,对企业建立不同层级的单元模型;

所述核算属性模块依据报表中涉及到环保指标的上报频率,上报流程,建立映射到环保指标模块的特征属性,如各类报表的汇总规则,各类数据的录入方式以及根据石化企业环保管理需要的汇总口径;

所述环保指标模块依据企业日常环保统计需要,建立污染源、用排水、废气、固废、环保费用、总量控制、综合利用等各类详细环保数据,并将各类数据放入相应的核算单元模块上进行录入和汇总。

所述核算单元模块进一步分为基础核算单元模块和复合核算单元模块。

所述基础核算单元模块用于核算属性到环保指标的映射,主要包括排放点、污染源、环保治理设施以及直管区等单元模块。

所述复核核算单元模块基于企业行政管理层次,用于关联各个基本核算单元的单元模块,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组织机构等。

所述企业各类设施包括生产装置、污染治理设施、装卸台、罐区、仓库等。

本申请还提供采用上述指标体系建模系统进行指标体系建模的方法,具体包括:

第一步,在环保指标模块中拆分环保技术指标;

第二步,在核算属性模块上确定核算属性;

第三步,在核算单元模块上建立核算单元;

第四步,将环保数据和核算属性配置到核算单元上。

完成以上步骤,环保指标体系的建模完成。

根据环保体系模型中对各模块的定义,即可进行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建模。

所述第一步进一步具体为在环保指标模块上将各类环保数据进行拆分,将不同拆分后的环保数据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环保数据。

每种环保数据可以拆分成污染介质、污染因子和监测项目。

所述污染介质包括实际污染介质和虚拟污染介质,实际介质指具体监测项目的载体,例如含盐废水、燃烧废气、原油等。虚拟介质是对于没有具体监测项目的环保数据设置的载体,便于对环保数据进行归类,比如环保费用。污染介质以介质名称、介质id、介质编码、介质简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的污染介质。

所述污染因子是将环境监测中涉及的检测污染物定为污染因子,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污染因子id、污染因子编码、污染因子名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污染因子项目。

所述监测项目是指监测中各类统计的参数值归为监测项目,比如排放量,综合利用率等。以监测项目id、监测项目编码、监测项目名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监测项目。

现有统计类管理系统大多以报表为主,不同部门的报表需要单独配置,相同指标会出现重复配置的情况,由于工作习惯的不同,对于同一种指标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名称。若单纯以各部门各口径出现的名称来建立环保数据,容易出现相同数据不同名称的现象。比如“燃烧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这项环保数据,可能会出现“燃烧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或者“燃烧废气so2排放值”等不同名称,不利于数据的查询分析。依据所述环保数据拆分方式,环保数据可以写成:污染介质+污染因子+监测项目的形式,比如上述“燃烧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即分解成燃烧废气(污染介质)+二氧化硫(污染因子)+排放量(监测项目),其他几个相似名称也可以分解成相同的污染介质、污染因子以及监测项目,根据污染介质、污染因子以及监测项目的id和编码,系统即可判断这几个环保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项目。

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来说,增加新的环保类控制指标更加灵活,只需要调用系统中已有的污染介质、污染因子以及监测项目进行组合即可完成指标配置,如燃烧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配置,调用已有的燃烧废气(污染介质)、排放量(监测项目),新增氮氧化物(污染因子)进行组合完成指标配置,减少了维护指标的工作量。

所述第二步中所述核算属性模块映射特征属性包括企业环保数据各种核算口径、录入方式、汇总规则等。根据不同的报表类型,可以设置不同分类的核算属性。

除了上述环保指标模块根据日常环保管理的分类外,根据管理归口口径不同,环保数据又可以分为:股份、资产、油田、炼油、化工、销售、矿(社)区等大类数据。

环保数据主要是靠企业环保统计人员手工录入,对于部分根据生产类指标计算所得的环保类数据,在建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与生产系统结合,对于生产系统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关联取数,比如原油加工量等生产类数据,环保统计人员对这类数据不做重复录入,切实减少环保统计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对于各类报表的横向汇总规则以加和和加权平均为主。

所述第三步中核算单元模块包括基本核算单元模块和复核核算单元模块,基本核算单元模块用于环保数据的映射,主要包括排放点、污染源、环保治理设施以及直管区等。复核核算单元模块用于关联各个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组织机构等。基本核算单元映射到相应的复核核算单元上形成企业完整的核算单元。

所述排放点定义为将污染源所产生污染物排放给其他污染源或者外环境的一类对象,每个排放点都归属于一个具体的污染源,一个污染源往往存在多个排放点。排放点类型包括排放点、入口点、汇集点三种类型;排放点分为内排点和外排点;以排放点的排放点编号、排放点名称、排放点别名、排放点类型、.排放标志、所属污染源、污染介质、排放类型、排放规律等信息建立节点模型,同时将各排放点的污染介质和污染物信息纳入到节点模型中,以便核算不同排放点污染物产排情况。

所述污染源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内部产生污染物一类对象,污染监控以污染源为基本对象,每个污染源的归属地为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罐区、装卸台等)及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将污染治理设施按照一类特殊的污染源进行管理。以污染源的污染源编码、污染源名称、污染源别名、所属组织机构等信息建立模型。

所述环保治理设施主要指接收其他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并进行污染物处理的设施;环保治理设施既是污染物的处理设施,同时也是一种污染源;以污染治理设施的设施名称、设施种类、设施分类、工艺方法、技术来源、主要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设施投产日期、设施拆除日期、设施内处理设施、设施主要工段、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简图等信息建立模型。

由于部分环保类指标存在无法映射到一个具体的生产装置(或污染治理设施、罐区等)的情况,所以衍生出直管区这种特殊区域。通过污染源中的虚拟标志属性来区分直管区。

所述第四步中根据每个核算单元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污染介质和管理归口部门,进而选择此类介质下的环保指标进行配置,同时根据管理归口部门设置环保指标的核算口径和汇总规则。

以下采用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环保管理的指标体系系统,包括核算单元模块、核算属性模块和环保指标模块。所述核算单元模块依据企业管理需求,对企业建立不同层级的单元模型,包括企业各级组织机构、企业各类设施(包括生产装置、污染治理设施、装卸台、罐区、仓库等)、企业各类排放口以及企业虚拟排放区。所述核算属性模块核算的口径包含企业环保数据各种统计口径、汇总规则等。所述环保指标模块依据企业日常环保统计需要,建立污染源、用排水、废气、固废、环保费用、总量控制、综合利用等各类详细环保数据,并将各类数据放入相应的核算单元上。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指标体系建模系统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如下:

1)拆分环保指标

将各类环保数据进行拆分,每种环保数据都可以拆分为污染介质、污染因子、监测项目三部分。将不同的污染介质、污染因子和监测项目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环保数据。

污染介质:包括实际污染介质和虚拟污染介质,实际介质指具体监测项目的载体,例如含盐废水、燃烧废气、原油等。虚拟介质是对于没有具体监测项目的环保数据设置的载体,便于对环保数据进行归类,比如环保费用。污染介质以介质名称、介质id、介质编码、介质简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的污染介质。

污染因子:将环境监测中涉及的检测污染物定为污染因子,如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污染因子id、污染因子编码、污染因子名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污染因子项目。

监测项目:监测中各类统计的参数值归为监测项目,比如排放量,综合利用率等。以监测项目id、监测项目编码、监测项目名称、启用标识等信息建立具体监测项目。

现有环保数据都可以写成:污染介质+污染因子+监测项目的形式,比如燃烧废气二氧化硫排放量,即燃烧废气(污染介质)+二氧化硫(污染因子)+排放量(监测项目)。对于系统来说,增加新的环保类控制指标更加灵活,只需要配置好合适的污染介质、污染因子、监测项目即可,减少了维护指标的工作量。

2)确定核算属性

核算属性决定了各类报表的汇总规则,各类数据的录入方式以及根据管理需要的汇总口径。根据不同的报表类型,设置不同分类的核算属性。

根据日常环保管理的需要,环保数据分为:原燃料产品及工况类、用排水类、废气类、固废类、污染源类、污染治理设施类、环境监测类、综合利用类、总量控制类、环保费用类等共10大类。

根据管理口径不同,环保数据又可以分为:油田、炼油、化工、销售、矿(社)区等大类数据。

环保统计类数据主要是靠企业环保统计人员手工录入,对于部分根据生产类指标计算所得的环保类数据,在建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与生产系统结合,对于生产系统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关联取数,比如原油加工量等生产类数据,环保统计人员对这类数据不做重复录入,切实减少环保统计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对于各类报表的横向汇总规则以加和和加权平均为主。

3)建立核算单元

核算单元包括基本核算单元和复核核算单元,基本核算单元用于环保数据的映射,主要包括排放点、污染源、环保治理设施以及直管区等。复核核算单元用于关联各个基本核算单元,主要包括企业的环保组织机构等。基本核算单元映射到相应的复核核算单元上形成企业完整的核算单元。

排放点:定义为将污染源所产生污染物排放给其他污染源或者外环境的一类对象,每个排放点都归属于一个具体的污染源,一个污染源往往存在多个排放点。排放点类型包括排放点、入口点、汇集点三种类型;排放点分为内排点和外排点;以排放点的排放点编号、排放点名称、排放点别名、排放点类型、排放标志、所属污染源、污染介质、排放类型、排放规律等信息建立节点模型,同时将各排放点的污染介质和污染物信息纳入到节点模型中,以便核算不同排放点污染物产排情况。

污染源: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内部产生污染物一类对象,污染监控以污染源为基本对象,每个污染源的归属地为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罐区、装卸台等)及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将污染治理设施按照一类特殊的污染源进行管理。以污染源的污染源编码、污染源名称、污染源别名、所属组织机构等信息建立模型。

环保治理设施:主要指接收其他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并进行污染物处理的设施;环保治理设施既是污染物的处理设施,同时也是一种污染源;以污染治理设施的设施名称、设施种类、设施分类、工艺方法、技术来源、主要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设施投产日期、设施拆除日期、设施内处理设施、设施主要工段、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简图等信息建立模型。

直管区:由于部分环保类指标存在无法映射到一个具体的生产装置(或污染治理设施、罐区等)的情况,所以衍生出直管区这种特殊区域。通过污染源中的虚拟标志属性来区分直管区。

4)将环保数据和核算属性配置到核算单元上

根据每个核算单元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污染介质和管理归口部门,进而选择此类介质下的环保指标进行配置,同时根据管理归口部门设置环保指标的核算口径和汇总规则。

完成以上步骤,环保指标体系的建模完成。

根据环保体系模型中对各模型的定义,即可进行数据库建模。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