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699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学影像数字输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

基于医用胶片及医学影像报告在数字医学影像系统的重要性,大部分医院、医疗机构因打印量大、对医用胶片及医学影像报告的高质量要求,基本自行配置医学影像的输出设备。但是一些检查量小的社区医院、乡镇医院、体检站等基层医疗机构负担不起输出设备的高成本,使用分辨率低、色彩失真的打印机打印医学报告,这种医学影像的输出方式无法满足医学诊断的需求,也不能作为病历资料,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些许不便。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仅解决了上述检查量小的医疗机构的成本、医学影像的质量问题,还解决了实际操作中多家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在集中输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影像排版问题、电子胶片、地域问题等。

该方法既能降低检查量小的医疗机构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的成本,又能满足医生的医学诊断及患者对医学影像的高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在满足多家医疗机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及时、高质量的打印医学影像,还突破了医学影像输出的地域限制。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其包括:

接收工作站接收医学影像打印作业,对打印作业分类打包并标识;

上传至云储存单元并分配一个访问地址,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推送至相应终端输出工作站;

终端输出工作站对打印作业进行输出前的预处理,并发送至输出设备;

输出的打印作业根据医疗机构要求进行寄送。

优选地,所述打印作业为打印的胶片或者医学影像报告。

优选地,所述分类标识一般通过设备来源、影像类型、患者信息进行分类标识,其中患者信息包括医院备注的取片方式、邮寄地址、其他输出要求等。

优选地,所述的预先设定的规则是指依照实际需求制定的,包括但不限于区域、规格、输出要求。

优选地,所述终端输出工作站的预处理,包括医学图像的排版拼版、输出流水号、云端电子影像访问入口信息的标识,其中云端电子影像访问入口信息是指将上述访问地址转换为二维码或条形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降低了检查量小的医疗机构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的成本;

(2)在满足多家医疗机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及时、高质量的打印胶片/医学影像报告;

(3)突破了医学影像输出的地域限制;

(4)满足了医生的医学诊断及患者对医学影像的高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其步骤包括:

步骤一:接收待打印的胶片/报告打印作业。其中,待打印胶片来源于拍片设备拍取的dicom数据;待打印的医用报告来源于报告医师电脑上的虚拟打印机。

步骤二:打印作业接收工作站收到打印作业后,根据检查号或患者号将影像胶片与报告匹配分类并打包成待打印作业。并将该患者检查登记时备注的取片方式、邮寄地址、其他打印输出要求等备注信息作为标识附加在上述打包好的打印作业文件中。

步骤三:将标识过信息的图像或报告上传至云端的存储单元,并分配一个外部可以访问的地址。

步骤四:将步骤三收到的打印作业,按预设好的规则推送至特定的终端输出工作站。其中推送规则是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的,可以分为有很多种。比如,某地区的图像和报告都推送至位于该地区的一个终端输出工作站a;比如,特殊规格、特殊输出要求的图像和报告推送至终端输出工作站b;比如,某份打印作业因为患者或医院需要,在终端工作站a和终端工作站b都输出。

步骤五:终端输出工作站接收步骤四所述推送的打印作业后,对该作业进行图像预处理,如按dicom文件中的拼版标识进行图像拼版,将多张图像拼成一张胶片。同时,将步骤三所分配的该作业的访问地址转换成二维码或条码添加到胶片或报告的图版面中。另外根据患者和医院的要求,将输出流水号或其他需要附加的信息做拼版处理添加在待输出的打印作业上。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处理好的打印作业发送至连接好的输出设备,输出的打印作业并根据医疗机构要求进行寄送,可以直接邮寄给患者,或者统一配送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影像区域集中输出控制方法,其方法包括:接收工作站接收医学影像打印作业,对打印作业分类打包并标识;上传至云储存单元并分配一个访问地址,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推送至相应终端输出工作站;终端输出工作站对打印作业进行输出前的预处理,并发送至输出设备;输出的打印作业根据医疗机构要求进行寄送。该方法在满足多家医疗机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及时、高质量的打印胶片/医学影像报告;还突破了医学影像输出的地域限制;降低了检查量小的医疗机构使用医学影像输出设备的成本;满足了医生的医学诊断及患者对医学影像的高质量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程国华;代汉章;温婷;李雨扬;季红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8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