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3201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感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产品中的触控操作方式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除了传统的触控功能,还通过在显示产品中设置压力感应单元实现了压力触控功能。压力感应单元通常为四端器件,包括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个压力感应单元连接的示意图,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并联在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上,图1中仅示意了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并未示意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出端,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出端连接于压力检测电路(图1中未示出),在压力触控过程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为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提供偏置电压,当用户按压显示面板时,面板会发生形变,从而使压力感应单元1输出的电压值发生变化,压力检测电路根据压力感应单元1输出的电压值判断用户按压的力度大小。

然而,如图2所示,图2为考虑走线电阻后图1对应的等效电路图,由于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至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时,每一段连接线都等效为一个电阻,对于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输入的电压具有分压,而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所能够提供的电压有限,因此,会导致每一个压力感应单元1最终获得的偏置电压值较小,而压力感应单元1输出的电压值是和其偏置电压值正相关的,偏置电压值越小,则压力感应单元1的灵敏度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并联的多个压力感应支路;

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支路对应的压力感应单元集合,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单元,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中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的输入端相互串联或并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上;

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支路对应的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串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上。

可选地,每个所述开关单元具有控制端;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

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指定移位寄存器,每个所述指定移位寄存器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开关单元;

所述指定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为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多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可选地,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仅包括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

可选地,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

在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中,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具有第一压力感应朝向,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具有第二压力感应朝向,所述第一压力感应朝向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朝向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层,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层,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层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层位于不同层。

可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单元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串联的多个压力感应支路;

与每个所述压力感应支路对应的压力感应单元集合,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单元,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两个输入端,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中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的输入端相互串联或并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上;

与所述多个压力感应支路分别对应的多个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开关单元与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并联。

可选地,每个所述开关单元具有控制端;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

所述多个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指定移位寄存器,每个所述指定移位寄存器对应一个或多个所述开关单元;

所述指定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为第一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对应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

或者,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周边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多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可选地,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仅包括一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

可选地,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

在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单元中,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串联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具有第一压力感应朝向,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具有第二压力感应朝向,所述第一压力感应朝向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朝向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层,所述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层,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层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层位于不同层。

可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单元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开关单元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所述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周期包括与每个开关单元集合的对应的压力感应阶段,所述方法包括:

在每个所述压力感应阶段中,控制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集合中的所述开关单元导通,且控制不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集合中的所述开关单元截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开关单元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所述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开关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所述压力感应周期包括与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压力感应阶段,所述方法包括:

在每个所述压力感应阶段中,控制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集合中的所述开关单元截止,且控制不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所述开关单元集合中的所述开关单元导通。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个压力感应单元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考虑走线电阻后图1对应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二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二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压力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压力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四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四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9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并联的多个压力感应支路3;与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对应的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每个压力感应单元1包括两个输入端,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中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相互串联或并联设置在对应的压力感应支路3上;与每个压力感应支路对应的开关单元5,开关单元5串联设置在对应的压力感应支路3上。

以下通过图4和图5中所示的结构为例,通过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压力感应单元1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和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其中,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作为第一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一开关单元s1串联在第一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作为第二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二开关单元s2串联在第二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作为第三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三开关单元s3串联在第三压力感应支路3上。

图4或图5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可以通过以下第一种方式进行控制,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例如,图4或图5中所示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三个开关单元集合,第一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1,第二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二开关单元s2,第三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三开关单元s3,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第一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与第二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二压力感应阶段以及与第三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三压力感应阶段,在第一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导通,第二开关单元s2和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检测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二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检测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三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检测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

另外,图4或图5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还可以通过以下第二种方式进行控制,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例如,图4或图5中所示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两个开关单元集合,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图4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二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二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第一开关单元集合5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第二开关单元集合52包括第三开关单元s3,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第一开关单元集合51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以及与第二开关单元集合52对应的第二压力感应阶段,在第一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检测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二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检测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

能够理解地,图4所示的结构中,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相互串联,图5所示的结构中,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相互并联。在考虑连接线上的电阻时,若某一个开关单元5导通,则相当于在对应的压力感应支路3上,图4中的两个压力感应单元1串联后再与连接线电阻串联,而图5中的两个压力感应单元1并联后再与连接线电阻串联,因此,图4与图5相比,图4中所示的结构中,压力感应单元1分压后得到的电压更大,使得压力感应单元1的灵敏度更高。另外,图4或图5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还可以通过除了上述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控制,只要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1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提供的偏置电压进行工作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9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每个开关单元5具有控制端;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电路6,栅极驱动电路6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多个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指定移位寄存器,每个指定移位寄存器对应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指定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开关单元5的控制端。

具体地,栅极驱动电路6用于为显示区域中的栅线提供扫描信号,以驱动在显示区域中与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显示功能,由于栅极驱动电路6中级联的各移位寄存器依次输出脉冲信号至各条栅线,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移位寄存器所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控制各开关单元5。其中,图8中所示意的结构对应上述第一种方式,其中,栅极驱动电路6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二移位寄存器62、第三移位寄存器63、第四移位寄存器64和第五移位寄存器65,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二个移位寄存器62和第四移位寄存器64为指定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6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开关单元s1的控制端,第二移位寄存器62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开关单元s2的控制端,第四移位寄存器6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开关单元s3的控制端,在栅极驱动电路6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首先输出导通电平(用于使显示区域中对应的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导通的电平),同时,该电平输出至第一开关单元s1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导通,而其他各移位寄存器均输出截止电平,即第二开关单元s2和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从而进入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之后,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三移位寄存器63、第四移位寄存器64和第五移位寄存器65输出截止电平,第二移位寄存器62输出导通电平,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进入第二压力感应阶段;之后,第三移位寄存器63输出导通电平,其他移位寄存器均输出截止电平,各开关单元5均截止;之后,第四移位寄存器64输出导通电平,其他移位寄存器输出截止电平,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进入第三压力感应阶段。因此,通过利用栅极驱动电路6可以直接实现开关单元5的控制,无需单独设置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节省了成本和空间占用。另外,图9中所示意的结构对应上述第二种方式,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的控制端,第四移位寄存器6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开关单元s3的控制端,具体通过栅极驱动电路6实现对各开关单元5的控制方式与图6中的控制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8或图9所示,开关单元5为第一薄膜晶体管。显示面板包括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图中未示出),每个子像素单元对应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于上述栅极驱动电路6,其中,每行子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栅线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6中的一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p型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0和位于显示区域10周边的非显示区域20;多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位于非显示区域20。以避免压力感应单元对于显示的影响。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仅包括一个压力感应单元1。图10中所示的结构,在压力检测的过程中,六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六个开关单元集合,即每个开关单元集合仅包括一个开关单元5,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六个开关单元5分别对应的六个压力感应阶段,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仅有对应的开关单元5导通,其他开关单元5均截止,这样,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一个压力感应单元1,即进一步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1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1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压力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在每个压力感应单元中,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串联于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串联于第二输入端in2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串联于第二输入端in2与第一输出端out1之间,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串联于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二输出端out2之间。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用于连接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通过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偏置电压,当各应变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时,会使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的电压值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输出的电压值并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触控压力的大小。

可选地,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和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具有第一压力感应朝向,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具有第二压力感应朝向,第一压力感应朝向与第二压力感应朝向不同。应变压力传感器具有一个压力感应朝向,在压力感应朝向这一方向上受到压力时,应变压力传感器会有最大程度的电阻变化,而在其他方向上受到压力时,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变化程度较小,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和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具有相同的压力感应朝向,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具有相同的压力感应朝向,即在显示面板受到按压时,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和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的电阻变化程度相同,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的电阻变化程度相同,这样,配合惠斯通电桥的结构,可以排除温度对压力感应单元的影响。

可选地,为了排除温度对压力感应单元的影响,除了通过将压力感应单元中的各应变压力传感器按照上述两个不同的压力感应朝向进行设置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将压力感应单元中的各应变压力传感器放置于不同的两层中,其中,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和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位于第一压力传感层,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层,第一压力传感层和第二压力传感层位于不同层。在显示面板受到按压时,不同层所承受的压力不同,因此,第一应变压力传感器m1和第二应变压力传感器m2的电阻变化程度相同,第三应变压力传感器m3和第四应变压力传感器m4的电阻变化程度相同,这样,配合惠斯通电桥的结构,可以排除温度对压力感应单元的影响。

可选地,除了上述的惠斯通电桥结构的压力感应单元外,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压力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感应单元还可以为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以为四边形结构,四条边分别与第一输入端in1、第二输入端in2、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相连接,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条边,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分别连接于相对的另外两条边。偏置电压输入电路分别与第一输入端in1和第二输入端in2连接,用于向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施加偏置电压,驱动芯片分别与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驱动芯片用于获取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应变电压差,当显示面板受到按压发生形变时,硅压阻式应力传感器的阻抗相应发生变化,致使其应变电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根据从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所获取的应变电压,可以判断显示面板所受到的触控压力的大小。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为利用例子注入工艺在硅片上形成应变电阻片后封装而成。与惠斯通电桥结构的压力感应单元相比,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抑制零点漂移效果更好。

如图3、图13和图14所示,图13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14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串联的多个压力感应支路3;与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对应的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包括一个或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每个压力感应单元1包括两个输入端,如图13所示,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中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相互串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上,或者,如图14所示,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中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的输入端相互串联或并联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压力感应支路上;与多个压力感应支路3分别对应的多个开关单元5,每个开关单元5与对应的压力感应支路3并联。

以下通过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结构为例,通过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如图3、图13和图14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压力感应单元1包括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和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其中,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作为第一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一开关单元s1并联在第一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作为第二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二开关单元s2并联在第二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作为第三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与第三开关单元s3并联在第三压力感应支路3上。

图13或图14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可以通过以下第三种方法进行控制,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例如,图13或图14中所示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三个开关单元集合,第一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1,第二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二开关单元s2,第三开关单元集合包括第三开关单元s3,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第一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与第二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二压力感应阶段以及与第三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第三压力感应阶段,在第一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截止,第二开干单元s2和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此时,只有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工作,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检测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二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检测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三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检测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

另外,图10或图11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还可以通过以下第四种方式进行控制,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例如,图10或图11中所示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两个开关单元集合,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15为图13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四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的开关单元按照第四种方式进行划分时的示意图,第一开关单元集合5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第二开关单元集合52包括第三开关单元s3,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第一开关单元集合51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以及与第二开关单元集合52对应的第二压力感应阶段,在第一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检测两个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两个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一压力感应单元r1和第二压力感应单元r2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在第二压力感应阶段,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此时,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检测两个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输出的电压值,以此来判断第三压力感应单元r3位置处的显示面板受到的按压力度大小。

能够理解地,图13所示的结构中,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相互串联,图14所示的结构中,每个压力感应支路3上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相互并联。在考虑连接线上的电阻时,若某一个开关单元5截止,则相当于在对应的压力感应支路3上,图13中的两个压力感应单元1串联后再与连接线电阻串联,而图14中的两个压力感应单元1并联后再与连接线电阻串联,因此,图13与图14相比,图13中所示的结构中,压力感应单元1分压后得到的电压更大,使得压力感应单元1的灵敏度更高。另外,图13或图14中所示的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还可以通过除了上述第三种方式和第四种方式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控制,只需要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1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1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提供的偏置电压进行工作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可选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图18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每个开关单元5具有控制端;显示面板包括栅极驱动电路6,栅极驱动电路6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多个移位寄存器包括多个指定移位寄存器,每个指定移位寄存器对应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指定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开关单元5的控制端。

具体地,栅极驱动电路6用于为显示区域中的栅线提供扫描信号,以驱动在显示区域中与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或截止,以实现显示功能,由于栅极驱动电路6中级联的各移位寄存器依次输出脉冲信号至各条栅线,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移位寄存器所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控制各开关单元5。其中,图17中所示意的结构对应上述第三种方式,其中,栅极驱动电路6包括依次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二移位寄存器62、第三移位寄存器63、第四移位寄存器64和第五移位寄存器65,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二个移位寄存器62和第四移位寄存器64为指定移位寄存器,第一移位寄存器6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开关单元s1的控制端,第二移位寄存器62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二开关单元s2的控制端,第四移位寄存器6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开关单元s3的控制端,在栅极驱动电路6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首先输出第一电平(用于使显示区域中与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导通的电平),同时,该电平输出至第一开关单元s1的控制端,控制第一开关单元s1截止,而其他各移位寄存器均输出第二电平,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和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从而进入第一压力感应阶段;之后,第一移位寄存器61、第三移位寄存器63、第四移位寄存器64和第五移位寄存器65输出第二电平,第二移位寄存器62输出第一电平,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截止,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三开关单元s3导通,进入第二压力感应阶段;之后,第三移位寄存器63输出第二电平,其他移位寄存器均输出第一电平,各开关单元5均导通;之后,第四移位寄存器64输出第二电平,其他移位寄存器输出第一电平,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截止,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导通,进入第三压力感应阶段。因此,通过利用栅极驱动电路6可以直接实现开关单元5的控制,无需单独设置相应的控制电路,从而节省了成本和空间占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平为使开关单元5导通的电平,同时第一电平为使显示区域中与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截止的电平,第二电平为使开关单元5截止的电平,同时第二电平为使显示区域中与栅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导通的电平。另外,图18中所示意的结构对应上述第四种方式,其中,第一移位寄存器6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开关单元s1和第二开关单元s2的控制端,第四移位寄存器64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对应的第三开关单元s3的控制端,具体通过栅极驱动电路6实现对各开关单元5的控制方式与图17中的控制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17或图18所示,开关单元5为第一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显示面板包括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单元(图中未示出),每个子像素单元对应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6,其中,每行子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通过栅线电连接于栅极驱动电路6中的一个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第一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或者,第一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

可选地,如图19所示,图19为图3中部分压力感应单元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每个压力感应单元集合4仅包括一个压力感应单元1。图19中所示的结构,在压力检测的过程中,六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六个开关单元集合,即每个开关单元集合仅包括一个开关单元5,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依次包括与六个开关单元5分别对应的六个压力感应阶段,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仅有对应的开关单元5截止,其他开关单元5均导通,这样,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偏置电压输入电路2只需要提供电压给一个压力感应单元1,即进一步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1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1的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压力感应单元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图4至图10任意一幅中所示的连接结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包括与每个开关单元集合的对应的压力感应阶段,该方法包括: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中,控制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开关单元集合中的开关单元5导通,且控制不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开关单元集合中的开关单元5截止。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方法在上述显示面板控制方式中的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中已有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控制方法,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图13至图19任意一幅中所示的连接结构,多个开关单元5划分为多个开关单元集合,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单元5,显示面板工作于多个压力感应周期,每个压力感应周期包括与每个开关单元集合对应的压力感应阶段,该方法包括:在每个压力感应阶段中,控制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开关单元集合中的开关单元5截止,且控制不与该压力感应阶段对应的开关单元集合中的开关单元5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方法在上述显示面板控制方式中的第三种方式和第四种方式中已有详细描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控制方法,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

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触摸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设置有与压力感应单元对应的开关单元,将压力感应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通过开关单元的控制,使多个压力感应单元实现对输入电压的分时复用,每个阶段仅有部分压力感应单元获得偏置电压输入电路提供的偏置电压以进行工作,而现有技术中,偏置电压输入电路需要在同一时刻提供偏置电压至所有的压力感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每个压力感应单元在工作时所得到的偏置电压,从而提高了压力感应单元的灵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