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6208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货币能否发挥其成效,技术路线、风险防控手段及安全保障措施固然是基础,但应用才是关键。只有被公众和市场接受的、好用的法定数字货币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对传统货币的补充甚至是替代。虽然纯数字货币系统可以不与银行账户关联,但由于我国的货币发行遵循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而且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开展,如可以借助银行账户体系,充分利用银行现有成熟的it基础设施以及应用和服务体系,将大大降低数字货币推广门槛,提高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最广大的客户群体使用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在融入现有的应用基础之上将拓展出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场景,数字货币的自身服务能力和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借助账户体系,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是扩展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接入范围。目前,商业银行和一些其他金融机构以央行存款形式持有的中央银行求偿权已经数字化。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银行账户扩展数字货币钱包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数字货币钱包来实现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至今还没有提出安全靠性高的操作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和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存款时安全靠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包括:账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接收用户的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中包含用户数字签名以及兑换金额;账户行应用系统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转换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并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数字货币转移请求的完整性信息,在验证通过之后,完成数字货币转移,再将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转移成功信息发送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向账户行应用系统发送兑换转移成功信息;账户行应用系统根据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兑换入账请求;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

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向账户行应用系统发送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数字货币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然后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发送认证通过信息。

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账户行应用系统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并且在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与通过身份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一致。

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转移成功信息后,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账户行的数字货币记录在账户行的银行库中,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用户的数字货币记录在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中。

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之前,还包括: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用金额不低于兑换金额,验证通过后在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上添加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数字签名。

可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之后,方法还包括:账户行应用系统接收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的入账成功信息,并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发送兑换成功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位于账户行,系统包括: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以及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其中,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用于接收用户的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中包含用户数字签名以及兑换金额;账户行应用系统用于在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的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并根据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兑换入账请求;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转换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并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在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通过数字货币转移请求的完整性信息并完成数字货币转移之后,接收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送的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兑换转移成功信息;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用于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还用于:在数字货币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接收数字货币钱包发送的认证通过信息。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应用系统还用于:在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以及,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与通过身份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一致。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转移成功信息后,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账户行的数字货币记录在账户行的银行库中,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用户的数字货币记录在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中。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还用于: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用金额不低于兑换金额,验证通过后在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上添加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数字签名。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还用于:在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之后,接收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的入账成功信息,并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发送兑换成功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在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扩展,用户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认证来登录数字货币系统,再通过认证对应的数字货币钱包来向其绑定的银行账户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时安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在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过程中提高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本方案在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进行扩展而不改变现有银行账户的体系,实现用户安全可靠的利用数字货币钱包来实现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对数字货币进行管理时,为了缓冲单独设立数字货币体系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商业银行现有的系统投资,在数字货币体系的具体设计上,可考虑在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上,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实现一个账户下既可以管理现有电子货币,也可以管理数字货币。电子货币管理与数字货币管理有其共性,如账号使用、身份认证、资金转移等,但也存在差异。数字货币管理应符合央行有关数字货币钱包设计标准,数字货币钱包类似保管箱的概念,不参与日终计提等业务,银行将根据与客户的约定权限管理保管箱(比如必须有客户和银行两把钥匙才能打开等等约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沿用了货币发行二元体系的做法,数字货币属于m0范畴,是发钞行的负债,在账户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由于账户行依然还在实质性管理客户与账户,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被通道化或者边缘化。不同于以往的圈存现金,数字货币不完全依赖银行账户,可以通过发钞行直接确权,利用客户端的数字货币钱包实现点对点的现金交易。数字货币的确权依托发钞行,将传统账户与数字货币结合,可以极大地增强银行kyc(knowyourcustomer,充分了解你的客户)与aml(anti-moneylaundering,反洗钱)的能力。

在对数字货币进行管理时,数字货币的发钞行可以是央行,也可以是央行授权的发钞机构(例如港币发行模式)。具体选择哪种发行方式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在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数字货币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银行库中的数字货币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客户账户中的数字货币则属于客户的资产,中央银行的负债。客户之间点对点交易数字货币,由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系统进行交易确认与管理,央行承担交易责任;交易电子货币,则和现有流程一致,通过央行跨行支付系统、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完成。

在央行授权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银行库中的数字货币属于商业银行的资产,发钞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客户账户中的数字货币则属于客户的资产,发钞行的负债(发钞行不一定是账户行)。客户之间点对点交易数字货币,由法定数字货币发钞行进行交易确认与管理(谁发行谁管理),央行承担监管责任;交易电子货币,则和现有流程一致,通过央行跨行支付系统、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完成。

在数字货币钱包设计上,所有的数字货币钱包需符合央行提供的规范。银行端的数字货币钱包较轻,仅提供安全管控以及账户层相关的必要属性,侧重于数字货币的管理;应用服务商提供的客户端的钱包较重,其功能会延伸至展示层与应用层。

下面以逐级下发补贴款为例,对在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中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的好处进行说明:

某部委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专项补贴款,逐级下发至获取补贴款的企业或个人。依托数字货币的可跟踪的特性,辅助一定的智能合约权限管理,部委就可以不依赖其他业务参与方,直通式掌握各级补贴发放情况,避免下级机构挪用补贴的风险,实现专款专用。但是如果不在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中植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势必要各级机构、各补贴受益人开通和使用数字货币钱包,不仅需要考虑数字货币钱包物理载体的选择,而且还涉及众多参与方,央行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推广难度大。而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引入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应用部分在商业银行后台即可改造解决。对各级终端用户来说,利用现有账户,通过银行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有渠道和习惯的操作方式就可以完成该项服务。

通过在商业银行账户体系中新增数字货币属性,法定数字货币不仅可以有机融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复用现有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此种处理因特殊考虑了数字m0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安身立命”问题,既可使之独立开来,又可分层并用。发钞行只需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账户行承担实际的业务,应用开发商落实具体的实现,各司其职、边界清晰,若辅之以其他手段(比如可以酌情收取保管费,实质上等同于负利率),可降低狭义银行出现的可能性。

下面对数字货币钱包的总体架构设计进行说明:

数字货币钱包的设计包括数字货币钱包的申请、绑定、解绑定、支付、查询、存款兑换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兑换存款以及注销等流程,构建的数字货币钱包系统包括账户行系统和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不直接面向用户。账户行系统包括:账户行访问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银行账户访问认证系统、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和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访问系统直接面向用户,用来提供用户基于web(worldwideweb,万维网)或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前端访问或应用服务商基于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访问;这里的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账户行应用系统用来提供账户和钱包的服务功能。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用来处理用户银行账户记账、交易等。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管理账户行银行库、用户钱包以及负责用户钱包开通ca(certificationauthority,是电子商务认证授权中心)签发等,调用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完成最终数字货币的底层功能,例如:钱包开通、注销、数字货币转移等。

账户行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两个访问数字货币钱包的认证渠道:第一种是通过账户行银行账户访问认证系统进行认证;该认证方式是缺省、也是主要渠道,这种方式认证相当于用户通过登录银行账户的访问认证系统来访问钱包功能,是一种现有银行账户访问认证系统扩展的访问模式)。另一种是通过账户行钱包访问认证系统进行认证;这种方式认证相当于钱包有独立的认证入口,将钱包功能访问与账户功能访问分离,由数字货币钱包提供独立的api接口来为用户应用服务提供支撑。后续对数字货币钱包的管理流程中,同一个数字货币钱包访问的操作也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渠道。数字货币钱包申请的时候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认证,其它都可以采用两种渠道。

上述两种方式下,用户请求处理路径略有不同,通过银行账户访问认证系统认证,账户行应用系统既可以访问账户核心系统也可以访问数字货币系统。通过钱包访问认证系统认证,账户行应用系统只能访问数字货币系统,在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存款的时候也可以调用账户核心系统进行入账。

通过账户行银行账户认证方式开通的数字货币钱包,缺省将银行账户与该数字货币钱包进行绑定。将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进行绑定时,可使用银行基本户或者i类银行账户绑定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实现可以为:通过在i类账户中存放钱包标识,同时在数字货币钱包中也保存了关联的账户标识。银行账户绑定钱包后:通过银行账户访问认证系统认证可以访问数字货币钱包,但通过钱包服务认证系统认证不可以访问账户。数字货币钱包内数字货币与存款的兑换通过绑定的银行账户进行。因此,本发明利用数字货币钱包认证来进行用数字货币兑换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接收用户的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本步骤主要是用户通过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向账户行发起存款兑换,但由于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现有的货币查询流程无法适用于数字货币,通过在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扩展数字货币钱包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查询访问用户的数字货币钱包。当用户在请求存款兑换操作时,还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在本发明中是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然后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发送认证通过信息。具体的,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中包含用户数字签名以及兑换金额。

步骤s102:账户行应用系统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在通过用户的身份认证以及用户数字签名验证之后,就可以将用户的存款兑换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在账户行应用系统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还需要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然后再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与通过身份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一致。只有当上述数字货币钱包验证一致时才能确认用户进行兑换的操作是符合系统预置规定的,防止用户误对其他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操作。

步骤s103: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转换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并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在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之前,还需要统验证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用金额不低于兑换金额,验证通过后在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上添加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数字签名。

步骤s104: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验证数字货币转移请求的完整性信息,在验证通过之后,完成数字货币转移,再将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转移成功信息发送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本步骤主要是验证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信息,并对数字货币完成转移操作,具体的转移操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5: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向账户行应用系统发送兑换转移成功信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到转移成功信息后,还需要进行数字货币记录操作,具体是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账户行的数字货币记录在账户行的银行库中,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用户的数字货币记录在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中(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兑换用的数字货币金额超过兑换金额,产生找零的情况,当然,这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一些其他的使用场景中也可以不用执行此记录操作)。

步骤s106:账户行应用系统根据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兑换入账请求。本步骤的账户行应用系统在接收到数字货币完成兑换转移成功信息之后,在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兑换入账请求,以便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完成最终的存款兑换操作。

步骤s107: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这里已经完成了对数字货币的兑换过程,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之后,账户行应用系统接收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的入账成功信息,并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发送兑换成功信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内实现安全通道,相互可以认证身份、数据加密且保证完整性,且信息传输的安全认证、加密可以按行业规范选择。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账户行应用系、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以及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加密传输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可以看出,因为采用在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扩展,用户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认证来登录数字货币系统,再通过认证对应的数字货币钱包来向其绑定的银行账户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时安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在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过程中提高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本方案在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进行扩展而不改变现有银行账户的体系,实现用户安全可靠的利用数字货币钱包来实现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的主要模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200包括: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201、账户行应用系统202、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以及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204。其中:

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201用于接收用户的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给账户行应用系统202,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中包含用户数字签名以及兑换金额;账户行应用系统202用于在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接收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发送的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并根据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204发送兑换入账请求;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用于将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转换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并将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205;在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205验证通过数字货币转移请求的完整性信息并完成数字货币转移之后,接收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205发送的带有发钞行数字签名的兑换转移成功信息;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204用于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202还用于:在数字货币钱包访问认证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通过之后,接收数字货币钱包发送的认证通过信息。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应用系统202还用于:在验证通过用户数字签名后,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以及,确认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与通过身份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一致。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还用于:在接收到转移成功信息后,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账户行的数字货币记录在账户行的银行库中,将发钞行生成的所有者为用户的数字货币记录在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中。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203还用于:验证用户指定的数字货币钱包的可用金额不低于兑换金额,验证通过后在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上添加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数字签名。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账户行应用系统202还用于在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204根据兑换入账请求增加用户的银行账户余额之后,接收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204发送的入账成功信息,并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204发送兑换成功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方法可以看出,因为采用在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扩展,用户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认证来登录数字货币系统,再通过认证对应的数字货币钱包来向其绑定的银行账户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时安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在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过程中提高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本方案在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进行扩展而不改变现有银行账户的体系,实现用户安全可靠的利用数字货币钱包来实现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数字货币兑换存款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账户行系统对数字货币钱包中的数字货币进行兑换,其中,账户行系统包括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账户行应用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以及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用户的数字货币钱包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下的账户行数字货币钱包。

下面就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1、用户通过账户行的用户访问系统来发起申请。

2、进行身份认证,在本发明中认证的过程包括以下两步:

a)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用户选择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访问ca系统进行认证。

b)认证通过后,用户就可以访问该认证对应的数字货币钱包(一个或多个,按认证系统访问控制配置而定)

3、认证通过后,用户通过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向账户行应用系统发起数字货币兑换存款请求。该申请兑换信息包括:用户标识、用户入账银行账户标识、用户数字货币钱包标识、兑换金额等,该信息加上用户的数字签名。

4、账户行应用系统验证用户数字签名后,检查用户指定数字货币钱包与用户认证的数字货币钱包一致,将兑换请求发送至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

5、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检查指定入账的银行账户与指定数字货币钱包绑定的银行账户一致,并且指定数字货币钱包的可用金额不低于兑换金额。

6、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兑换请求信息按数字货币系统标准生成数字货币转移请求(这里的数字货币流通机制,以及将用户的数字货币钱包的数字货币转移给账户行银行库的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该数字货币转移请求包括:账户行信息、账户行的数字货币银行库标识、用户信息、用户数字货币钱包标识、转移数字货币字串集、转移金额等,最后,还需要在该数字货币转移请求上添加账户行的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的数字签名,并发送至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

7、发钞行数字货币系统接收转移请求信息,验证账户行信息和账户行银行库信息、账户行数字签名和数字货币钱包数字签名、用户信息和用户数字货币钱包信息、数字货币所有者标识以及金额不低于支付金额等内容后,完成数字货币转移(同样的,这里用到数字货币流通机制同样属于现有技术)。发钞行返回带有数字签名的转移成功信息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该转移成功信息包括:所有者为用户标识的去向币串集、所有者为账户行的去向币串集(如果转移数字货币字串集总额大于转移金额),再将该转移成功信息通过安全通道返回给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

8、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在接收到转移成功信息后,向账户行应用系统发送兑换转移成功信息,该兑换转移成功信息包括:兑换花费的数字货币标识和金额等。

9、账户行应用系统根据兑换转移成功通知,向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发送兑换入账请求,该兑换入账请求包括:兑换转移的数字货币金额,入账银行账户信息等。

10、账户行账户核心系统按兑换金额等额增加入账银行账户余额,向账户行应用系统返回入账成功通知,该账成功通知包括:入账银行账户信息、入账前余额、入账金额、入账后余额等。然后,账户行应用系统向账户行用户访问系统返回兑换成功信息,该兑换成功信息包括:银行账户入账信息(入账前余额、入账金额、入账后余额)、兑换花费数字货币标识和金额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为采用在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扩展,用户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认证来登录数字货币系统,再通过认证对应的数字货币钱包来向其绑定的银行账户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时安全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在将数字货币兑换为存款的过程中提高安全可靠性的技术效果。本方案在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进行扩展而不改变现有银行账户的体系,实现用户安全可靠的利用数字货币钱包来实现将数字货币兑换成其绑定对应的银行账户存款。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