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46190阅读:1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地方志数字化资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数字化地方志主要基于以文字、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资料方式对志书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多媒体化后的地方志虽然相比于传统的地方志更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多媒体化后的地方志只是强调地方志媒体类型的多样性,并且不具有良好的资源集成整合能力;其次,多媒体化后的地方志只是强调对多种地方志媒体进行展示,而缺乏信息资源的交互性,因此地方志只依赖它是不可靠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地方志富媒化,移动互联网和地方志的组合,大大拓展和改变了地方志功能、形式和应用,增强了地方志资源的互动,实现了各种媒体类型的有机整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地方志文本资源的内容进行分类;

2、根据分类后的地方志文本资源将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多媒体资源的形式;

3、将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内容组织排序,形成允许开发人员在树中导航寻找特定信息的层次结构组织的节点集合;

4、对排版后的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样式描述,用于控制地方志多媒体资源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地方志多媒体内容分离,并选择分离后的内容的显示形式;

5、对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视学交互,对整个页面布局的控制,使得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和用户之间实现一种实时性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关系,使地方志包含更多活跃和精彩的内容;

6、对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元数据对象的资源描述,描述各个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对象的各种属性及相关关系的内容;

7、制作目录导航;

8、添加多媒体资源内容目录;

9、在地方志演示平台上进行演示,通过互动平台的演示手段,用户可以在演示平台上选择需要了解的所有地方志信息,进行了解、查询,层层深入;

10、与用户个性化交互,用户通过选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地方志进行播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的分类类别包括:作品、插图、景观、目次、事件、地名、人物、研究文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中制作目录导航,将地方志多媒体内容分为有层级的关系的信息,用户寻找信息时按照分类的组名查找,即可查看分组里面的内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8中添加多媒体资源内容时根据地方志多媒体资源特征的近似性和相关度来组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富媒体化的地方志通过多媒体形式及运作模式,运用视频指导方式,插入视频,使传统的地方志内容变为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有机结合的形式,以及整个资源的交互,使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使用能更佳直观的了解知识内容;地方志富媒化,移动互联网和地方志的组合,大大拓展和改变了地方志功能、形式和应用,增强了地方志资源的互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以山西介休与介子推地方志为例的制作的简介。

图3为图2中的文字简介的放大图。

图4为介绍介休的地理位置的动画。

图5为点击图4中地图上的圈后显示的内容。

图6为介绍介子推亡命绵山的视频。

图7为一段关于介子推经历改编成的民歌的音频。

图8为一个关于山西介休方言的游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地方志资源的富媒体化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地方志文本资源的内容进行分类;

2、根据分类后的地方志文本资源将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成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多媒体资源的形式;

3、将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内容组织排序,形成允许开发人员在树中导航寻找特定信息的层次结构组织的节点集合;

4、对排版后的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样式描述,用于控制地方志多媒体资源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地方志多媒体内容分离,并选择分离后的内容的显示形式;

5、对地方志多媒体资源进行视学交互,对整个页面布局的控制,使得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和用户之间实现一种实时性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关系,使地方志包含更多活跃和精彩的内容;

6、对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元数据对象的资源描述,描述各个地方志多媒体资源对象的各种属性及相关关系的内容;

7、制作目录导航;

8、添加多媒体资源内容目录;

9、在地方志演示平台上进行演示,用户可以初步了解演示平台上的地方志进行初步了解,然后选择需要的信息进行查询;

10、与用户个性化交互,用户通过选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对地方志进行播放。富媒化后的地方志可以全面使用视觉和听觉,使用户可以感受到方言语言、音频和视频的持续冲击,使用户高度参与身临其境,提高用户阅读兴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的分类类别包括:作品、插图、景观、目次、事件、地名、人物、研究文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7中制作目录导航,将地方志多媒体内容分为有层级的关系的信息,用户寻找信息时按照分类的组名查找,即可查看分组里面的内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8中添加多媒体资源内容时根据地方志多媒体资源特征的近似性和相关度来组织。

如图2和图3所示,以山西介休与介子推地方志为例,遵循基于地方志电子书富媒化的方式,实现地方志电子书的富媒化以达到让用户更容易地了解历史的目的。地方志资源来源于国家图书馆提供的关于山西介休与介子推的地方志文本资源。将原始的地方志资源数据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资源的内容分类为历史事件、遗留古迹、历史人物、历史时间、民族风情五个类别。再根据这五个类别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富媒化的呈现,主要应用到的技术有html5、javascript以及photoshop等。

将介休的相关的地方志资源筛选整合,然后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介休的历史时间用时间轴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现处理,省去之前大段文字中的冗余的、繁杂的部分,留下能体现介休发展历程的主要信息并做成时间轴的图像形式。图1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时间轴的联系来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使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地方志的图像化可以系统、完整的记录介子推的的发展足迹和事迹,将介子推的生平时间从繁杂的文字中将重点挑出来,做成图1这样的时间轴,将一维的抽象时间概念具象成图像时间轴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介子推的人生历程。这样让用户对人物的生平简介一目了然,而且呈现形式直观、清晰,让用户在浏览阅读的时候娱乐互动,增加了电子书的趣味性和体验性。

图3和图4是是介绍介休的地理位置的动画。采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联合技术对圆圈进行编辑,左上角的圆圈作为gif图插入,点击圆圈出现介休位置的地图。地点的一大特点是要求用户把地理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动画的效果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使用户更熟练的掌握介休空间分布,为后面学习介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物古迹的展示和保护有时是矛盾的,深藏阁内不展示于人,没有现实意义,但过多的展示又会对文物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因此选择一种最佳的文物展示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而三维动画恰恰能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三维技术把文物古迹进行复原,这样既有效的展示了古迹文化遗产,还有效了保护了文物古迹。

图7是介绍介子推亡命绵山的视频。将介子推亡命绵山的事件进行概括简化并赋予一定的动画情景中,利用flash动画技术和html5技术将介子推亡命绵山的事件做成视频的表现形式。运用视频资料,可以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文字叙述,让用户可以直接参与其中,以此来调动用户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地方志事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用户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视频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视频再现具体的历史事件,让用户感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让用户与历史事件融为一体,进一步激发了用户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资源,再现历史,贴近历史事件的真实感。用户对地方志事件的情感并不是通过单纯的文字说教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情境烘托。视频资源集声、画于一体,与静态的历史图片相比更能够给用户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更能够激发起用户内在的情感。

图7是一段关于介子推经历改编成的民歌的音频。将介子推的经历概括简化成一段民歌音频。利用录音机录制或者在网上下载一段介子推的民歌的音频材料,利用cooleditpro对原始的声音进行放大、降低噪音、压缩、扩展、回声、失真、延迟等。介子推音频的增加能使用户了解到介子推的相关事件的过程和意趣,能使介子推的形象得以在现。对于介子推的音频陈述,除了享受音韵无穷之美外,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理解人物境况。

图8是一个关于山西介休方言的游戏。利用html5以及css3技术增强方言游戏的界面,javascript增强用户与游戏之间的交互,通过设计游戏视图,使用canvas在屏幕上绘制图形,制作游戏的逻辑,增加捕捉触及事件,添加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修饰游戏外观,添加小特效和插入山西介休方言音频的方法实现游戏。游戏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山西介休方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该游戏是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使用手机这一大众化的工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用户领略山西介休的特色方言,通过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选择答题方式让用户从游戏娱乐的角度感受介休方言独特的魅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