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46567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工艺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对象进行抽象并在信息系统中建立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将工艺业务在系统中进行管理。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工艺对象的建模难度也随之增加,工艺模型及模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工艺结构模型构建技术,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依据面向对象的思想,分析工艺业务,通过编写代码的方式,在系统中创建工艺对象。在数据库中,按照程序定义的工艺对象,创建对应的数据表,并根据业务需要在表中创建各种字段,然后将两者映射,构成工艺结构化模型。

当前的结构建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对简单的单个专业的工艺对象的建模要求。但是,随着产品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专业的工艺业务对象层出不穷。采用传统的建模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对象分析、编码和数据库建设,根本无法实现快速构建工艺的要求。另外,由于多专业工艺业务的协同工作和并行开展,使得工艺业务场景比以往的单一业务也变得更为复杂,依靠传统的建模方式已几乎不可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一致性。这就要求有一种全新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构建出复杂业务场景的工艺结构化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mda架构,实现元模型的多视图建模技术。目的是在工艺业务规则约束控制机制下,快速实现对各类工艺基础信息建模。同时,利用多视图技术构建符合工艺业务要求的各种工艺结构树、工艺任务流程、工序路线图表、实时bom等,实现对复杂工艺业务场景和工艺过程的准确和直观表达。本方法在完整表达工艺业务的基础上,提高了业务建模的效率和可扩展能力。对打通整体工艺业务环节、保障工艺各业务集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包括:

(1)分析工艺业务场景,总结场景涉及到的各种工艺业务对象以及工艺业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2)对步骤(1)得到的工艺业务对象进行抽象和提炼,利用图形建模工具依据建模规范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然后根据工艺业务对象的特征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

(3)基于步骤(2)得到的工艺模型,依据工艺流程和业务逻辑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然后根据工艺业务模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的属性;

(4)使用视图构建工具,对各种业务场景和流程用视图进行表示;

(5)将工艺模型按照模型关系和业务逻辑配置到对应的视图中,形成对应场景的业务视图;

(6)在视图中构建工艺业务操作和管理,完成建模过程。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各种工艺业务对象包括工艺方案、技术指令、材料定额、工装物料、车间指令、工艺路线、工艺模型、工序模型、刀具信息、nc程序、工艺仿真模型、工艺文档、工艺更改记录、工艺合格证。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工艺业务对象以结构化模型的方式进行表达,每一个结构化模型设定一个唯一的类型id并同时在数据库中自动创建对应的表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包括普通属性、引用属性和组合属性。

进一步地,步骤(2)中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包括以下步骤:

(21)、创建普通属性,用整型和/或浮点和/或字符和/或布尔表达工艺业务对象的一个特征;

(22)创建引用属性,设置一种工艺业务模型作为属性用于表达其与其它工艺业务的被引用关系;

(23)创建组合属性,将两种以上的普通或引用属性配置到组合属性,使多个属性能够组合作为一个属性整体配置到工艺业务模型;

(24)、将创建的属性配置到工艺业务模型,用于描述工艺业务模型的信息;

(25)、设定属性在工艺业务模型中的显示方式、缺省值、存储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3)的工艺关系模型包括工艺业务模型之间、工艺业务模型与文档文件、工艺业务模型与流程节点、工艺业务模型与元模型、工艺业务模型与图片、工艺业务模型与三维仿真的动态表示。

进一步地,步骤(3)中利用图形化工具创建工艺关系模型,工艺关系模型包括了起始端和终止端,将相关的工艺业务模型分别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以满足工艺业务逻辑的要求,并在工艺关系模型上设置属性,用于表达工艺关系模型及起始端、终止端的特征值。

进一步地,步骤(3)中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的属性包括以下步骤:

(31)、创建普通属性,用整型和/或浮点和/或字符和/或布尔表达两个工艺业务对象之间业务逻辑的一个特征;

(32)、创建引用属性,设置一种工艺业务模型作为属性用于表达其与工艺关系模型的被引用关系;

(33)、创建组合属性,将两种以上的普通或引用属性配置到组合属性,使多个属性能够组合作为一个属性整体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

(34)、将创建的属性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用于描述工艺关系模型起始端和终止端所配置的工艺业务模型之间业务逻辑关系的特征信息;

(33)设定属性在工艺关系模型中的显示方式、缺省值、存储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41)分析工艺业务场景,按照工艺业务场景的要求选择组织工艺模型的类型和视图类型;

(42)根据业务需求定义视图并在视图节点上组织相关的工艺业务模型;

(43)按照要求通过工艺业务对象管理视图和/或流程管理视图和/或组织结构视图和采集视图和/或功能视图建立工艺设计环境,实现工艺结构树、工艺模型、工序路线图表、实时bom的多视图的互联互动,完成对多专业工艺信息和工艺过程的准确和直观表达。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的结构建模,满足了工艺设计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业务建模的效率和可扩展能力;

2、多视图在实现复杂工艺业务场景构建的同时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视图的工艺结构建模方法,包括:

(1)分析工艺业务场景,总结场景涉及到的各种工艺业务对象以及工艺业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2)对步骤(1)得到的工艺业务对象进行抽象和提炼,利用图形建模工具依据建模规范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然后根据工艺业务对象的特征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

(3)基于步骤(2)得到的工艺模型,依据工艺流程和业务逻辑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然后根据工艺业务模型间的业务逻辑关系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的属性;

(4)使用视图构建工具,对各种业务场景和流程用视图进行表示;

(5)将工艺模型按照模型关系和业务逻辑配置到对应的视图中,形成对应场景的业务视图;

(6)在视图中构建工艺业务操作和管理,完成建模过程。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各种工艺业务对象包括工艺方案、技术指令、材料定额、工装物料、车间指令、工艺路线、工艺模型、工序模型、刀具信息、nc程序、工艺仿真模型、工艺文档、工艺更改记录、工艺合格证。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工艺业务对象以结构化模型的方式进行表达,每一个结构化模型设定一个唯一的类型id并同时在数据库中自动创建对应的表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包括普通属性、引用属性和组合属性。

进一步地,步骤(2)中建立工艺业务模型的属性包括以下步骤:

(21)、创建普通属性,用整型和/或浮点和/或字符和/或布尔表达工艺业务对象的一个特征;

(22)创建引用属性,设置一种工艺业务模型作为属性用于表达其与其它工艺业务的被引用关系;

(23)创建组合属性,将两种以上的普通或引用属性配置到组合属性,使多个属性能够组合作为一个属性整体配置到工艺业务模型;

(24)、将创建的属性配置到工艺业务模型,用于描述工艺业务模型的信息;

(25)、设定属性在工艺业务模型中的显示方式、缺省值、存储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3)的工艺关系模型包括工艺业务模型之间、工艺业务模型与文档文件、工艺业务模型与流程节点、工艺业务模型与元模型、工艺业务模型与图片、工艺业务模型与三维仿真的动态表示。

进一步地,步骤(3)中利用图形化工具创建工艺关系模型,工艺关系模型包括了起始端和终止端,将相关的工艺业务模型分别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以满足工艺业务逻辑的要求,并在工艺关系模型上设置属性,用于表达工艺关系模型及起始端、终止端的特征值。

进一步地,步骤(3)中建立工艺关系模型的属性包括以下步骤:

(31)、创建普通属性,用整型和/或浮点和/或字符和/或布尔表达两个工艺业务对象之间业务逻辑的一个特征;

(32)、创建引用属性,设置一种工艺业务模型作为属性用于表达其与工艺关系模型的被引用关系;

(33)、创建组合属性,将两种以上的普通或引用属性配置到组合属性,使多个属性能够组合作为一个属性整体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

(34)、将创建的属性配置到工艺关系模型,用于描述工艺关系模型起始端和终止端所配置的工艺业务模型之间业务逻辑关系的特征信息;

(33)设定属性在工艺关系模型中的显示方式、缺省值、存储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41)分析工艺业务场景,按照工艺业务场景的要求选择组织工艺模型的类型和视图类型;

(42)根据业务需求定义视图并在视图节点上组织相关的工艺业务模型;

(43)按照要求通过工艺业务对象管理视图和/或流程管理视图和/或组织结构视图和采集视图和/或功能视图建立工艺设计环境,实现工艺结构树、工艺模型、工序路线图表、实时bom的多视图的互联互动,完成对多专业工艺信息和工艺过程的准确和直观表达。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