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74888阅读:1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中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cmm(三次元量测仪),主要是指通过三维取点来进行量测的一种仪器,市场上也有叫三维坐标量测仪,主要原理是:将被测物体置于三次元量测空间,可获得被测物体上各测点的坐标位置,根据这些点的空间坐标值,经计算求出被测物体的几何尺寸,形状和位置。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探测传感器(探头)与量测空间轴线运动的配合,对被测几何元素进行离散的空间点位置的获取,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完成对所测得点(点群)的分析拟合,最终还原出被测的几何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与理论值(名义值)之间的偏差,从而完成对被测零件的检验工作。

市场上有多个品牌的cmm量测仪,最终cmm量测结果会显示到与cmm相连接的主机界面上。检测者通过在cmm的控制主机界面中进行查看,或者将主机界面上的量测图片结果截图查看。由于cmm量测仪运行费用较高,直接在主机界面查看的话会耗费过多cmm量测仪的运行时间,且在主机界面上查看cmm量测结果意味着cmm量测仪必须暂停量测工作,严重拖慢量测进度降低设备稼动率;为了便于以后查看有时会采取截图保存方式,但保存的图片无法旋转且量测数据重叠无法区分。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包括成品量测点选定、cmm量测结果及判定、判定及上传量测结果、调取图档与量测数据、分析点数据、查看点数据,一种用于查看量测结果的软件,包括包括与局域网的数据库相连的3d图档显示界面,及在图档显示界面上的图档工序命名模块、公差设定模块、量测点选取模块、保存选项、偏差值计算模块、cmm量测数据组显示框、超差分析模块、超差颜色显示模块,利用所述软件及软件运行方法将cmm量测结果及对比结果上传到数据库,由查看软件从数据库中提取各加工工序中的测试数据组显示在软件界面上,并在3d图档中显示点数据的相关信息,对图档进行放大、缩小、旋转、拖动等操作清楚查看cmm量测结果,避免占用cmm量测仪的量测时间,提高cmm量测仪的稼动率,同时无需人为计算,可直观查看各量测点的加工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具体执行步骤包括:

成品量测点选定:将成品的3d图档传送到该软件中,先创建加工工序文档并命名,在命名后的文档中利用该软件中的公差设定模块设定后续选取的量测点的公差值,然后利用测定点选取模块选则每个量测工序中需量测的点并保存该文档,此时其中选取点的尺寸坐标值及公差值已经确定;

cmm量测结果:每步次加工工序完成后的半成品放到cmm量测仪中对选定点进行三坐标检测,并得到各选定点的量测结果数据,其中量测装夹原点即为3d图档中的模型原点;

判定及上传量测结果:软件根据在3d图档中提前设定的理想尺寸数据与cmm量测得到的真实数据作对比,得到各点的矢量偏差值并将cmm量测结果及对比结果上传到局域网的数据库中;

调取图档与量测数据:在软件中打开3d图档,启动图档中的查看窗体界面,软件会在窗体界面的数据组显示窗中会显示多个cmm量测结果数据组,找到并点击需要查看的数据组后点数据(即各点的矢量偏差值)会对应显示在打开的3d图档中;

分析点数据:软件对显示在图档界面上的点数据进行分析,将矢量偏差值与设定的点公差进行对比并分析超差情况,并将正超差点、负超差点、非超差点的点数据分别显示为红色、黄色、绿色;

查看点数据:软件中设有放大、缩小、旋转、拖动图档中的3d模型模块,通过所述操作可以清楚的查看各工序中对应点的点数据;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所述图档的命名名称包括工件总名称、分部件名称、精加工或粗加工编号、版本号且各名称中的相邻组块之间用下划线分隔,图档中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在图档名称的基础上扩展到加工方向名称。每个工件包括多个分部件,往往需要分别加工各分部件,所以上述命名方法便于车间操作人员区分各分部件的归属。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图档名称中的各命名模块均为相同位数、相同来源式命名,其中用于cmm量测结果的查看软件中设有以下划线为分割点的名称自动捕捉模块。例如,总工件名称都是由两位数字组成分部件名称由三位阿拉伯数字构成,版本号均由以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组成等,上述命名方式便于操作者从工件名称获知该部件的详细信息,以免混淆;同时,名称自动捕捉模块便于软件从数据库中寻找与图档名称相同的cmm数据组的名称,以免操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搜寻与图档相匹配的数据组。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数据库中各工序cmm量测结果数据组的名称包括在图当中各加工工序名称的基础上扩展的量测测数排号,且根据量测数据的上传时间依次在相同的加工工序名称后增加下划线及阿拉伯数字,其中,阿拉伯数字为从1开始的公差为1的递增等差数列。一次加工程序完成后可能会进行多次量测,会产生多组量测结果数据,按多次量测的先后顺序依次将量测数据组编号便于后期的区分、查看、对比等操作。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该软件的运行界面中包括正超差点显示模块、负超差点显示模块且两个显示模块分别对应数据组中负公差、正公差对应的点数据。每道工序加工后多会存在多个超差点(包括正负超差点),分别隐藏方便操作者观察对比每道工序的加工结果。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可将同一加工工序的多次量测结果来回切换,便于对比查看。

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包括与局域网的数据库相连的3d图档显示界面,及在图档显示界面上的图档工序命名模块、公差设定模块、量测点选取模块、保存选项、偏差值计算模块、cmm量测数据组显示框、超差分析模块、超差颜色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中,还包括数据组图档名称自动捕捉模块,当打开固定的命名图档后,数据组图档名称自动捕捉模块可以在数据库中自动寻找并优先显示以相同名称命名的cmm量测数据组名称。

优选的,所述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中,还包括正超差点显示模块、负超差点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中,所述软件可与现今多种制图软件相兼容或作为多种制图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

优选的,所述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中,可从数据库连接多台装有所述查看软件的电脑,便于多个生产加工车间同时查看。

附图说明:

图1为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2为所示本发明涉及的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的逻辑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方法,具体包括:

成品量测点选定:将成品的3d图档传送到该软件中,先创建加工工序文档并命名,在命名后的文档中利用该软件中的公差设定模块设定后续选取的量测点的公差值,然后利用测定点选取模块选则每个量测工序中需量测的点并保存该文档,此时其中选取点的尺寸坐标值及公差值已经确定;

cmm量测结果:每步次加工工序完成后的半成品放到cmm量测仪中对选定点进行三坐标检测,并得到各选定点的量测结果数据,其中量测装夹原点即为3d图档中的模型原点;

判定及上传量测结果:软件根据3d图档中提前设定的理想尺寸数据与cmm量测得到的真实数据作对比,计算得到各量测点的矢量偏差值并将cmm量测结果及矢量偏差值上传到局域网数据库中;

调取图档与量测数据:在该软件中打开3d图档,启动图档中的查看窗体界面,软件在窗体界面的数据组显示窗中会显示由数据库查到的多个cmm量测结果数据组,找到并点击需要查看的数据组后点数据会对应显示在打开的3d图档中;

分析点数据:软件对显示在图档界面上的点数据进行分析,将矢量偏差值与设定的点公差进行对比并分析超差情况,将正超差点、负超差点、非超差点的点数据分别显示为红色、黄色、绿色;

查看点数据:软件中设有放大、缩小、旋转、拖动图档中的3d模型模块,通过所述操作可以清楚的查看各工序中对应点的点数据;

先对3d图档进行命名,再对图档由毛坯到成品的多次加工工序进行分别命名,每道加工工序过后都需要该软件中设定的对应工序中选定点的进行cmm量测,并利用软件对cmm量测结果进行分析查看,其中与图档中命名的各工序名称在3d图档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命名,各工序对应的量测数据组在各工序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命名,将图档名称、图档中的各工序名称、各工序对应的cmm量测数据组的名称一一对应起来,便于查看软件的自动捕捉,避免操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在数据库中查找与图档相对应的工序cmm量测结果数据组。

一种用于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包括与局域网的数据库相连的3d图档显示界面,及在图档显示界面上的图档工序命名模块、公差设定模块、量测点选取模块、保存选项、偏差值计算模块、cmm量测数据组显示框、超差分析模块、超差颜色显示模块。除此之外,该软件还包括数据组图档名称自动捕捉模块、正超差点显示模块、负超差点显示模块,该软件可与市面上多种3d制图软件相兼容,也可作为多种3d制图软件的二次开发模块。

利用查看cmm量测结果的软件运行相应逻辑程序,优势在于可自行选择需量测的点,并将cmm量测仪中的量测结果进行初步判断后上传到局域网的数据库,利用查看软件从数据库中调出数据组即可将点数据信息显示在软件中的图档界面中,避免因查看量测结果频繁中止cmm量测仪的量测工作,延误后续工件的量测;其次,方便操作者照图直观比对量测结果,避免量测点较多时造成的数据重叠无法区分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