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及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329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饮食健康领域,具体是分析食物的系统及实现方法,以实现健康营养膳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大众的饮食越来越丰富,但是没有做到合理膳食。人民大众日常饮食途径包括:外出就餐和在家烹饪用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人民大众外出就餐时,餐厅菜单上的菜品信息,往往只有一张图片、名字和价格。这些信息太简易,远远不能让顾客充分了解餐厅的菜品信息。不能了解菜品信息,就不能做到合理选取食物,不能合理膳食;

其次,人民大众外出就餐点菜时,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点菜,没有充分考虑营养健康膳食。这主要是由于没有选取食物的一些参考建议,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和认知选取食物;

最后,人民大众在家做饭时,也只能是根据食欲和意愿烹饪食物,大多不会考虑膳食计划。

综合以上问题可以看出,人民大众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就餐,用餐前,对所选食物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健康膳食建议,十分有必要。

合理平衡膳食,是最大程度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合理膳食,要求人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了解一些食物营养知识。目前,中国的食物营养数据,比较详实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等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该书中所列食物以原料食材为主,并对原料食材分类给出营养元素含量,共包括了1506条食物的31项营养成分数据。本发明中食材信息是基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所列的原料食材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及实现方法,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所选食物供用户参考,辅助用户合理选取食物,让用户做到合理膳食,以便用户营养健康的生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它包括数据服务器和用户移动终端。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存储餐厅菜品、食材信息和用户历史饮食记录,通过互联网接收用户发送的请求,并做出相应响应。菜品信息包括菜品的图片、小视频、名称、价格、总重量、菜品介绍、菜系分类、荤素分类、冷热分类、种类分类、口味分类、组成菜品的食材种类、食材重量及通俗份量、食材营养成分、文化故事、烹饪过程和烹饪乐趣信息;食材信息包括食材的名称、图片、描述和营养元素含量,营养元素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视黄醇当量、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烟酸,vpp)、维生素e、钠、钾、钙、铁、抗坏血酸(vc)和胆固醇。

所述用户移动终端,为安装有应用程序、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其用于加载、展示菜品和食材信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营养膳食搭配分析,并将该分析信息反馈给用户参考,以便用户参考分析结果选择食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系统的实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通过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用餐人数、加载和显示食物信息后,开始自行选取食物;

b.用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对食物的多样性、菜和主食的搭配、荤素搭配和油盐糖酒水评估,分析的主要依据是:

b1.食物多样性:用户选择一种食物,不进行多样性分析;用户选择两个及以上食物,开始多样性分析;原则上,有n种食物,最少应包含n种食材,否则食物多样性不满足;

b2.菜和主食的搭配:食材中包含谷薯类食材,则搭配合理;否则,搭配不合理;

b3.荤素搭配:食材中动物类的食材数量少于非动物性的食材数量,则搭配合理;否则,搭配不合理;

b4.油盐糖酒水的分析,只提示用户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c.用户移动终端读取用户历史饮食记录,默认读取用户前两餐的饮食记录;

d.用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计算用户一人预摄入的食物量,计算公式为:

a=i*e/n

其中,a代表用户预摄入食物量,i代表用户获取食物的修正系数,默认i等于1,e代表所选食物的总量,n代表用餐总人数,默认n为自然数;

e.结合历史饮食记录和本次所选食物,计算出用户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

f.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对比,如果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在设定的区间内,推荐用户选择所选食物;否则不推荐用户选择所选食物;

g.用户用餐完毕后,结合用餐情况,对公式中i和n做出修正,然后保存饮食记录,以便下次用餐时分析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比较详实全面的餐厅菜品和食材信息,让用户能充分了解食物信息;用户选取食物时,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并提供参考建议,以便用户制定膳食计划,做到健康合理膳食。如果用户所选食物为多人用餐食物时,则先估算用户一人预摄入的食物量,用户用餐完毕后,结合用餐情况对计算公式做出修正,然后保存饮食记录,以便下次用餐时分析使用。本发明操作和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尤其适合在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上点外卖、外出就餐电子点菜和在家自助烹饪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中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一种对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分析的系统,包括数据服务器和用户移动终端。

所述数据服务器用于存储餐厅菜品、食材信息和用户历史饮食记录,通过互联网接收用户发送的请求,并做出相应响应。菜品信息包括菜品的图片、小视频、名称、价格、总重量、菜品介绍、菜系分类、荤素分类、冷热分类、种类分类、口味分类、组成菜品的食材种类、食材重量及通俗份量、食材营养成分、文化故事、烹饪过程和烹饪乐趣信息;食材信息包括食材的名称、图片、描述和营养元素含量,营养元素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视黄醇当量、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烟酸,vpp)、维生素e、钠、钾、钙、铁、抗坏血酸(vc)和胆固醇。

所述用户移动终端,为安装有应用程序、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其用于加载、展示菜品和食材信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营养膳食搭配分析,并将该分析信息反馈给用户参考,以便用户参考分析结果选择食物。

本系统的详细工作流程及实现方法如下:

a.本发明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初始化。即数据服务器开启,用户移动终端设备正常运行,设备通过互联网接收发送数据正常。同时,管理人员填写菜品信息和食材信息,并保存到数据服务器;

菜品信息包括菜品的图片、小视频、名称、价格、总重量、菜品介绍、菜系分类、荤素分类、冷热分类、种类分类、口味分类、组成菜品的食材种类、食材重量及通俗份量、食材营养成分、文化故事、烹饪过程和烹饪乐趣信息;

食材信息包括食材的名称、图片、描述和营养元素含量,营养元素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视黄醇当量、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烟酸,vpp)、维生素e、钠、钾、钙、铁、抗坏血酸(vc)和胆固醇。

b.用户通过用户移动终端输入用餐人数。如果是外出就餐,则用户移动终端加载和显示食物信息后,用户开始自行选取食物;如果是在家烹饪食物,则用户输入食材信息和食材重量;

c.用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定性分析,包括对食物的多样性、菜和主食的搭配、荤素搭配和油盐糖酒水评估,分析的主要依据是:

c1.食物多样性:用户选择一种食物,不进行多样性分析;用户选择两个及以上食物,开始多样性分析;原则上,有n种食物,最少应包含n种食材,否则食物多样性不满足;其中计算食材数量时,油盐糖等调料食材不计算在内;

c2.菜和主食的搭配:食材中包含谷薯类食材,则搭配合理;否则,搭配不合理;

c3.荤素搭配:食材中动物类的食材数量少于非动物性的食材数量,则搭配合理;否则,搭配不合理;

c4.油盐糖酒水的分析,只提示用户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d.用户移动终端读取用户历史饮食记录,默认读取用户前两餐的饮食记录;

用户移动终端默认会从数据服务器读取用户前两餐的饮食记录,如果用户前两餐饮食记录为空,则不能进行分析。前两餐是指用户当前时间之前的两次用餐记录。即如果用户分析早餐的食物,则前两餐是指昨天的午餐和昨天的晚餐;如果用户分析午餐的食物,则前两餐是指昨天的晚餐和今早的早餐;如果用户分析晚餐的食物,则前两餐是指早餐和午餐。

e.用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计算用户一人预摄入的食物量,计算公式为:

a=i*e/n

其中,a代表用户预摄入食物量,i代表用户获取食物的修正系数,默认i等于1,e代表所选食物的总量,n代表用餐总人数,默认n为自然数;

f.结合历史饮食记录和本次所选食物,计算出用户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

g.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对比,如果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在设定的区间内,推荐用户选择所选食物;否则不推荐用户选择所选食物;

获取用户前两餐的饮食记录后,再结合本次所选食物,用户移动终端会计算出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对比。如果计算出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低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则提示用户哪些项低于区间值;如果计算出的平均食物的摄入量高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则提示用户哪些项高于区间值;如果计算出的平均食物的摄入量符合设定的区间值,则推荐用户选用该食物。

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一般参考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健康成人平均食物摄入量范围。健康成人平均每天谷薯类食物摄入量为250-400克、蔬菜平均每天摄入量300-500克、新鲜水果平均每天摄入量200-350克、鱼禽蛋瘦肉平均每天摄入量120-200克、盐平均每天摄入量6克以下、烹调油平均每天摄入量25克以下和糖平均每天摄入量50克以下。

h.用户用餐完毕后,结合用餐情况,对公式中i和n做出修正,然后保存饮食记录,以便下次用餐时分析使用。

在用餐完毕后,用户可视实际食物摄入量修改i完成食物摄入量的修正。如果用户认为在用餐人里面吃的较少或食物剩余较多等,可将系数i设置为小于1的系数;如果用户认为在用餐人里面吃的较多,可将系数i设置为大于1的系数;如果用户不修改此项,默认系数为1。

公式中n代表总用餐人数,默认值为自然数,但是如果用餐人中有小孩,用户可使用小数代表总用餐人数。例如2个大人1个小孩用餐时,n可以为2.5代表用餐总人数。

公式中i和n的修正,都是为了用户更准确的修正和记录所摄入的食物量。

更进一步地,用户移动终端计算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时,如果用户选择过去几天的历史饮食记录和当前所选食物一起综合分析,则用户移动终端会先获取用户过去几天的历史饮食记录,然后再结合本次所选食物,计算出平均每天食物的摄入量,然后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间比较,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创造性的技术特征在于:

首先,在本发明中,提供比较详实全面的餐厅菜品和食材信息,让用户能充分了解食物信息;

其次,在本发明中,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进行营养膳食分析,分析结果供用户参考;

再次,在本发明中,营养膳食分析会根据用户历史饮食记录和当前所选食物,计算平均每天食物摄入量,并与设定的平均每天食物摄入区间对比,对比结果供用户参考选取食物;

从次,在本发明中,用户所选食物为多人用餐时,用户移动终端根据用户所选食物计算用户一人预摄入的食物量,计算公式为:

a=i*e/n

其中,a代表用户预摄入食物量,i代表用户获取食物的修正系数,默认i等于1,e代表所选食物的总量,n代表用餐总人数,默认n为自然数;

最后,在本发明中,用户用餐完毕后,结合用餐情况,对公式中i和n做出修正,然后保存饮食记录,以便下次用餐时分析使用。

总之,本发明结合用户所选食物特征和用户历史记录,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所选食物供用户参考,辅助用户合理选取食物,让用户做到合理膳食,以便营养健康的生活。本发明操作和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尤其适合在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上点外卖、外出就餐电子点菜和在家自助烹饪时使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