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0886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文化遗产在定义上可分为有形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无形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生产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特定场所。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特质及价值元素。当前对待文化遗产的方式是简单粗暴的,保护方法也是单一原始的,缺少专项问题专项解决和多元价值多方法对应的成熟体系构架。

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文化回流,备受各国重视和社会力量关的爱,其保护和利用迎来了新契机。随着对文化遗产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身于文化事业开始成为社会热潮,同时逐利行为也逐步蔓延盛行。在原真保护、科学利用、价值多元、普世能效等方面的认知和实行,与欧美、日韩相距甚远。因此,目前我国还缺乏一种能够广泛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保护目标,收集与保护目标相关的信息;

2)对保护目标进行概念分类,对保护目标进行区域分类,界定保护目标的主题和价值;

3)根据保护目标的相关信息,实施一项或是多项操作方法进行对保护目标的规划,所述操作方法至少包括十字法、激活法、生长法以及换位法。

上述方法中,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

11)确认保护目标,包括区域确认以及保护内容确认;

12)保护目标的前期信息收集,包括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现场调研;

13)保护目标信息的统一整理。

上述方法中,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

21)对保护目标进行概念分类,所述概念分类的类别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2)对保护目标进行区域分类,区分核心,所述区域分类的类别包括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商业业态及形态、历史价值及名人民俗文化;

23)对保护目标所在的地点、存在的时间、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进行主题和价值的界定。

上述方法中,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

31)根据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信息,确定对应的操作方法;

32)将一项或是多项操作方法结合,对保护目标进行规划。

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十字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建立与保护目标相关的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

42)以时间纵轴为基础进行对保护目标的分析和界定;

43)以空间横轴为基础进行对保护目标的分析和界定;

44)结合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提出对保护目标的规划。

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激活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对保护目标进行定位和分析,获取代表性主题和核心;

52)以核心为基础,通过刺激代表性主题使其得到持续性发展。

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生长法包括以下步骤:

61)根据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选择相应的类别;

62)以选择类别为基础进行,拓展保护方式,使其能够动态实时调整。

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换位法包括以下步骤:

71)分析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

72)以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为基础,对其进行扩展;

73)对保护目标进行完整化和效益化规划。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适用范围广,能够从整体上保护保护目标以及其所包含的文化遗产;从细节上规划包括任意保护目标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商业业态及形态、历史价值及名人民俗文化,能实现对现有价值的保护,活化文化遗产,完成再造复兴,延续文化传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保护目标,收集与保护目标相关的信息;

2)对保护目标进行概念分类,对保护目标进行区域分类,界定保护目标的主题和价值;

3)根据保护目标的相关信息,实施一项或是多项操作方法进行对保护目标的规划,所述操作方法至少包括十字法、激活法、生长法以及换位法。

上述方法中,步骤1具体包括确认保护目标,包括区域确认以及保护内容确认;保护目标的前期信息收集,包括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现场调研;保护目标信息的统一整理。

上述方法中,步骤2具体包括对保护目标进行概念分类,所述概念分类的类别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目标进行区域分类,区分核心,所述区域分类的类别包括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商业业态及形态、历史价值及名人民俗文化;对保护目标所在的地点、存在的时间、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进行主题和价值的界定。

上述方法中,步骤3具体包括根据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信息,确定对应的操作方法;将一项或是多项操作方法结合,对保护目标进行规划。

该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十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与保护目标相关的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

2)以时间纵轴为基础进行对保护目标的分析和界定;

3)以空间横轴为基础进行对保护目标的分析和界定;

4)结合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提出对保护目标的规划。

该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激活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保护目标进行定位和分析,获取代表性主题和核心;

2)以核心为基础,通过刺激代表性主题使其得到持续性发展。

该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生长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选择相应的类别;

2)以选择类别为基础进行,拓展保护方式,使其能够动态实时调整。

该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换位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

2)以保护目标的区域分类为基础,对其进行扩展;

3)对保护目标进行完整化和效益化规划。

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宁波柴桥地区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首先,确定保护目标,收集与保护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实地调研和资料查询:宁波柴桥历史地段所属柴桥街道,地处宁波北仑区。柴桥街道东至环镇路,西至芦江大河,北至老街北路以北60米,南抵穿咸线,是街区型历史地段。案例地总面积为46.8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9.1公顷,二级保护区37.7公顷,合计46.8公顷,为宁波市八个街区型历史地段之最。柴桥历史悠久至石器时代,在明、清期间柴桥就形成街市。自古商贸繁荣、文人辈出,古有“小宁波”之称。半个多世纪以前水旱码头集市十分繁荣,形成了老街。在繁华的柴桥街比较著名的百年“老字号”有20多家。

从整体来看,宁波柴桥历史地位特殊,属于通商主要的交易地,商贸文化资源与物理空间资源丰富。有效的保护其现有资源,使历史形态的有效的记录,可为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新的可能性,并在北仑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留下资源的物理形态空间与文化架构。资源的基本形态就是价值利用。柴桥资源本身具有很大的文化与经济的价值,对于区域形态的有效复原,从很的程度上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可能性,同时增值区域大环境的价值。

完成资料的收集后,对宁波柴桥进行概念分类和区域分类,界定宁波柴桥的保护主题和历史价值:宁波柴桥可分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10年,统计宁波柴桥共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工83处、古建38处,古遗址3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碑刻3处,古墓1处。其中古桥梁23座,占文物总数的1/3,有五马桥、谢家桥、洪桥、洞桥等。柴桥古镇老街南北走向,l字型,长1300多米,宽4-5米,沿河立市,里弄穿插,悠长发达,市面繁荣,分为“五境”(五段)。往北到石柱叫桥北境,往南到马家弄叫桥南境,马家弄到太平缸叫中境,太平缸到财神殿叫老上境,再往南到栅栏门叫新上镜叫天一街,柴桥五境主街南北走向,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从石柱头到薛家桥为下横街,有四五十家店铺,从石柱头往西为西横街。

该实施例中,经过分析,宁波柴桥应该保护的内容包括有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地形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色彩、建筑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与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根据收集以及调研得到的与宁波柴桥相关的信息,选择相应的操作方法进行对目标的规划。

本实施例中,通过十字法对宁波柴桥进行分析规划,从空间与时间的两个分段出发,整理柴桥段的保护形态:

1)建立与宁波柴桥相关的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

2)以时间纵轴为基础进行对宁波柴桥的分析和界定:

在时间纵轴上分析宁波柴桥的历史沿革以及文化脉络,保护其原有的机理。柴桥现有的文化遗留包含:清代风貌民居、民国建筑线脚、建国后建筑立面以及现代自主建筑。所以从时代特征性和风貌的偏向性上基本定位在清代民居和公社时期左右的建造构成,在时间纵轴上主要定位在明清与公社两大时期左右。从文物保护的方向上,保留原有的街道与巷弄。准确的风貌定点能够增加与现代的认知感与亲近感,有时代带入感。在突出保护原则与重点的基础上,对于柴桥正是通过这种专项的时代原真性,提升了项目保护与修缮的活态动力,实现对宁波柴桥的目标规划。

3)以空间横轴为基础进行对宁波柴桥的分析和界定:

在空间横轴上分析柴桥的物理空间形态与功能构架偏移,形成了一横一纵,一路一河,一商一居的交叉式分割形态。依据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形态的控制,将原有的功能机理复原到实体的建筑与景观之中。所以在柴桥的规划与设计之中,巷弄空间的与街巷空间的还原与修复,是规划中的重点。在研究地方风貌的特色标识,以及当地人生活的活态记忆与商业贸易的老字号的运作手法中,能够解析出保护与修缮的高还原度与传承性,实现对宁波柴桥区域上的文化复兴与风貌再造。

4)结合时间纵轴和空间横轴,提出对宁波柴桥的规划。通过时间纵轴与空间横轴的十字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护了宁波柴桥内文物资源的原真性,有提供了时代理解的更大的可能性,为保护带来的区域再复兴提供可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激活法对宁波柴桥进行分析规划:

1)对宁波柴桥进行定位和分析,获取其代表性主题和核心:

宁波柴桥自身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以进出港为依托,以芦江水系为扶持,使其成为了老甬区域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商贸文化标杆。激活法就是通过刺激使文化遗产得到有持续性的保护,重点为激活区域功能的表现力。

2)以核心为基础,通过刺激代表性主题使其得到持续性发展:

在本实施例中,人作为宁波柴桥表现力的关键,人能为文物传承与保护的延续性带来可能。因此,通过对宁波柴桥的定位和分析,得到激活法的核心在于人的保护与传承性。其中就包括,民俗对于建筑与景观的保护,老字号对于街区与建筑形态的保护,即通过人的行为

本实施例中,通过生长法对宁波柴桥进行分析规划:

1)根据宁波柴桥的区域分类选择相应的类别;

2)以选择类别为基础进行,拓展保护方式,使其能够动态实时调整。推动柴桥的传承与保护,我们要将其与生活形态相互结合。在传统意义的保护基础上,拓新保护的方式与参与性,使保护成为一种具有新生力与新鲜血液活态的行为。体验者与参与者都是修缮保护的见证人与实操人。在固态空间保护的基础上,理解柴桥每一个节点对于整个区域的作用力。不清人,而用人,为古建筑与老巷弄增加使用方法与监督力。能够推行长效的保护机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换位法对宁波柴桥进行分析规划:

1)分析宁波柴桥的区域分类;

2)以宁波柴桥的区域分类为基础,对其进行扩展。

3)对宁波柴桥进行完整化和效益化规划。保护的原则不是维持原状态,而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为保护寻找新的契机。以现有民居与商铺主要还是以原功能进行运营,在资源有效化性上,会形成一定的浪费。所以在保证原有的机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业态,以满足街区形态的完整化与生活片区再效益化。

通过本发明所记述的方法,规划通过对宁波柴桥内街巷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基础设施、商业业态及形态、历史价值及名人民俗文化的保护分析,能够形成完整的柴桥历史地段保护架构和价值体系分布,使宁波柴桥实现保护现有价值,活化文化遗产,完成再造复兴,延续文化传承。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