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员定位与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4071发布日期:2018-06-08 22:4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计算机技术领域和建筑运营维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将人员定位与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目前,BIM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普遍得到发展,通过BIM技术,建立健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开发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随着BIM在国内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建筑施工模型上,而这部分工作成果——建筑信息模型却很难应用于运营管理期,致使前期成果浪费。

在我国,基于目前的现状,建筑信息模型主要是用于设计和施工阶段,受制于模型庞大的体量以及较高的操作门槛,因此BIM未能在建筑运营管理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基层的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模型的阅读方面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人员定位与建筑运营维护阶段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使用该方法,在运营管理阶段的物业管理人员可以轻松的将自己身处的位置信息定位到模型中,大大降低模型的阅读难度,同时基于此项功能,也可以实现吊顶内设备维修的路径导航,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及的将人员定位与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BIM模型进行修正,使所述BIM模型与建筑现场实际一一对应,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

2)根据建筑运营管理阶段实际需要,将所述BIM模型内所有构件进行编码;

3)将所述BIM模型数据经过轻量化处理后存储于数据库,向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提供查询服务接口,所述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通过调用接口读取数据库,实时将所述BIM模型呈现;

4)在建筑物内部布置蓝牙感应定位接收器;

5)用户手持装有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和具有蓝牙发射功能的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侦测到蓝牙感应定位接收器的场强信息,计算得到用户的当前位置;

6)所述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将用户的当前位置标记于呈现的BIM模型中,用于连续定位或者路径导航。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BIM模型内所有构件编码的过程包括:

21)根据物业管理需要,将运维阶段模型中所有构件进行依次编码,形成用于指代每个构件所属系统、类别和类型的第一编码;

22)根据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需求,将需要一一对应管理的设备、附件进行无序编码,形成用于指代同一类型下不同设备或附件的第二编码,并将所述第二编码附于相应CAD图中相应的设备或附件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包括:

11)根据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图纸构建三维建筑模型;

12)根据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对所述三维建筑模型进行修改,生成施工阶段模型;

13)与施工现场进行比对,对施工阶段模型的尺寸、比例和构件位置进行调整,生成运维阶段模型;所述运维阶段模型的尺寸、比例和构件位置与施工现场一致。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单个蓝牙定位接收器覆盖范围为50平方米,用户根据需要布置点位,蓝牙定位技术的精度要求为1-2米。

优选地,所述步骤21)和步骤22)均采用Revit插件进行编码。

优选地,所述第一编码的编码过程为:

将不同的系统分别赋予系统编码a,将不同系统下的不同类别分别赋予类别编码b,将不同类别下的不同类型分别赋予类型编码c,将系统编码a、类别编码b和类型编码c按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第一编码abc。所述系统编码a和类别编码b均为两位数编码,类型编码c为三位数编码。所述第二编码与第一编码组合使用,所述第一编码指代的设备或附件与第二编码指代的设备或附件属于同一类型。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轻量化处理的过程为将BIM模型数据中符合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需求的数据保留,其他冗余、无用信息剔除。轻量化过程是将步骤1)和2)中所产生的模型数据再处理,将原始模型数据中冗余的、无用信息剔除,仅保留可用信息,从而降低原始模型的体量,使之更易于运营维护阶段使用。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可以根据算法,将处理后的模型重新呈现出来。

本发明通过对BIM模型处理,使之可以用于运营管理阶段,结合建筑内的硬件布置,实现人员定位技术与BIM技术的结合,以低成本的方式和技术门槛向最终用户提供基于BIM或其他功能的服务,增强了第三方软件对BIM的利用效能,同时扩展了BIM的应用范围,由原先的阅读BIM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降低到了人人可以阅读的程度,增强了BIM的价值,在建筑工程运营管理期间提供更具建设性意义的技术基础。本发明通过将人员定位技术与BIM技术结合,降低了BIM技术在运营维护阶段的使用门槛,降低了BIM的阅读难度,提高了建筑信息模型在运维维护阶段的使用效率,拓展和增强了第三方软件的实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将人员定位与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将人员定位与BIM结合的运营维护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BIM模型进行修正,使BIM模型与建筑现场实际一一对应,形成运维阶段BIM模型。具体步骤包括:

11)根据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图纸构建三维建筑模型;

12)根据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三维建筑模型进行修改,生成施工阶段模型;

13)与施工现场进行比对,对施工阶段模型的尺寸、比例和构件位置进行调整,生成运维阶段模型;运维阶段模型的尺寸、比例和构件位置与施工现场一致。

对于综合管线,要求管道横向误差不超过0.5米,纵向误差不超过1米;对于设备及重要阀门、管道附件,横纵误差均不超过0.5米。该步骤中的处理模型,是基于当前建筑环境下,BIM模型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其几何外观以及综合管线排布,而对于机电管线的系统归属、系统名称、管道附件类型、管道附件个体名称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在标准化模型方面,第一步是统一各系统归属、系统名称等,使模型系统类别清晰无误;第二步是模型与现场的比对,通过对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关键附件的一一比对,记录现场与模型的误差,将模型路由调整与现场保持一致,并且将模型颜色调整与现场保持一致。

基于当前建筑环境下,设计及施工阶段所产生的建筑信息模型与实际竣工移交的建筑有误差,这个误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BIM在运营管理阶段的应用范围,因此步骤1)的目的是将设计施工阶段的模型再一次处理,使之与竣工移交的建筑的重合度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将机电管线、设备的形状颜色调整到与现场保持一致。

2)根据建筑运营管理阶段实际需要,将BIM模型内所有构件进行编码。

21)根据物业管理需要,将运维阶段模型中所有构件进行依次编码,形成用于指代每个构件所属系统、类别和类型的第一编码。

根据物业管理需要,使用Revit插件,对建筑内部设备、设施进行编码,编码由系统(水电风)-类别-类型,共计7位编码组成,例如供配电系统的高压进线柜,其编码即为0101001,即第一编码。前两位为大系统分类,共分为:供配电系统01、给排水系统02、消防系统03、空调系统04、排油烟系统05等依次排列,此处编码01、02、03、04、05即为系统编码a;中间两位为大系统分类下的子系统(即类型)分类,如供配电系统01下的高压配电设备01、低压配电设备02等依次排列,此处编码01、02为即为类别编码b;后三位为中间子系统下的末端设备(即类型),如供配电系统01高压配电设备01高压进线柜001,此处编码001即为类型编码c,因此高压进线柜这一末端设备编码即为0101001,其他编码以此类推,该编码作为模型轻量化之后模型类别的唯一识别标记。编码准确率及效率依赖步骤一中的模型处理程度。

22)根据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需求,将需要一一对应管理的设备、附件进行无序编码,形成用于指代同一类型下不同设备或附件的第二编码,并将第二编码附于相应CAD图中相应的设备或附件上。

根据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需求,对于需要一一对应管理的设备、附件等,使用Revit插件,将建模软件随机生成的无序编码即第二编码提取出来,附于相应CAD图中相应的设备、附件上,作为唯一识别该设备、附件的标识。由于一个建筑中同样的设备可能包括很多,仅仅使用第一编码层面无法区别单个设备,为了响应后期运营维护管理需求,对于一些需要单个管理的构件(区别于风管、水管、水阀等批量管理)如制冷机组、消防水泵等,需要更多的标识以区分。本方法采用Revit插件,对需要单个管理的构件分别赋予第二编码,将建模软件中单个设备的随机编号提取出来,将第二编码与第一编码组合起来,使其他信息(步骤3)中的运维阶段模型数据化后的对应数据、电子文件)与之唯一对应。

3)将BIM模型数据经过轻量化处理后存储于数据库,向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提供查询服务接口,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通过调用接口读取数据库,实时将BIM模型呈现。

使用第三方软件系统,将BIM模型数据化存储于数据库存储模块中,通过轻量化处理模块达到轻量化目的,通过网络上传到在线存储平台上的各类数据存储接口中,通过使用数据库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将这些BIM模型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存储模块中,向第三方软件系统提供查询服务接口,第三方软件系统根据单个BIM模型或单个工程构件在存储平台上登记的唯一标识进行对应的BIM模型或工程构件的对应数据。该步骤中提取建筑工程信息数据,由内存中的数据以可持久化的形式序列化为本地数据文件,通过网络上传到在线存储平台上的各类数据存储接口中,通过使用数据库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将这些BIM模型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存储模块中,向第三方软件系统提供查询服务接口,第三方软件系统根据单个BIM模型或单个工程构件在存储平台上登记的唯一标识进行对应的BIM模型或工程构件的对应数据。

电子文件导入模块将设计期间及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可用于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电子文件(纸质文件扫描生成电子图片文件)导入至第三方管理软件的数据库中,利用第一编码和第二编码作为识别目标,用户在使用第三方管理软件时,可随时点击某一构件,从而查看该构件的相关数据,如厂家信息、安装信息、维护信息等。该步骤中将建筑物设计、施工阶段所产生的设计信息、材料信息、施工信息等有益于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数据收集,格式不限于原始电子版表格、纸质版文档扫描件。收集完毕分门别类的导入第三方软件,根据编码一和编码二作为识别标识与模型中的构件、设备、管道等一一对应。

4)在建筑物内部布置蓝牙感应定位接收器。第三方蓝牙定位技术是基于硬件布置所能实现的一种功能,单个蓝牙定位接收器覆盖范围为50平方米,用户可根据需要布置点位,本蓝牙定位技术的精度可达到1-2米。

5)用户手持装有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和具有蓝牙发射功能的移动端,移动端侦测到蓝牙感应定位接收器的场强信息,计算得到用户的当前位置。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集成蓝牙定位技术,用户手持装有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的移动端(如是手机则需要打开蓝牙开关)或与第三方蓝牙定位技术相匹配的ID卡,处于蓝牙感应定位接收器覆盖范围内。用户终端侦测到周边蓝牙设备的场强信息,通过计算得到当前位置。

6)第三方运营维护软件将用户的当前位置标记于呈现的BIM模型中,用于连续定位或者路径导航,进而实现建筑运营维护中反向寻车、自动巡更、可视化布岗、商场导航、维修维护导航的功能。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