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0232阅读:1365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化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因为其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信息不可伪造和篡改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信息化管理领域。

管理领域的现有能力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行为样本评价模式、现场观察的评价模式、工作绩效评价模式。

行为样本评价模式:通过选取最能体现能力的活动项目并让被评价者完成这些项目。例如学校的考试、职业证书考核等;

现场观察的评价模式:通过被评价者在真实工作的场景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例如技能现场记录与录像评定;

工作绩效评价模式:通过现有工作绩效的记录或追踪从而鉴别能力。例如大学毕业生质量通过毕业生取得成绩及相关追踪调查等方式进行。

目前的能力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能力评价不够全面,往往只针对某部分能力进行评价;

2,评价过程难以被公众看到,不够透明,评价结果容易操控,评价客观性不够;

3,能力评价结果大多取决于评价人的水平与被评价者当时的状态能力,过往的被评价者的相关能力评价不能追溯,仅靠一次的能力评价结果来对评价者下定论,可能有失偏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能力评价方法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区块链技术优势与特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力评价方法,以全流程评价的方式,基于样本、观察与绩效评价全模式,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共识评价机制,并采用梅克尔树、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时间戳等密码学技术,记账于不可篡改的区块链,获得全面、客观、规范、透明、权威且可溯源的评价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步骤如下:1,确定能力评价指标并进行能力评价指标参数设置,将所述能力评价指标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中;2,评价组织者建立能力评价流程,并将所述能力评价流程的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中;3,依据评价流程开启评价,评价结果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能力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多维坐标系模型的方式来确定,每一个评价指标是所述多维坐标系的一个轴,所述多维坐标系某一个空间点代表的是能力指标点,所述能力指标点作为能力评价结果的量化指标,能力评价结果以所述能力评价指标作为变量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建模获得。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评价数据库,包括评审专家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能力评价指标数据库、评价结果数据库。所述评价结果打包记录在区块链的同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换算成被评价人拥有的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用于体现其取得的成绩、成就或能力。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4:在区块链中设置公众反馈程序和动态反馈修正程序,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的反馈结果被记录到区块链中,所述动态反馈修正程序依据所述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的反馈结果数据对所述能力评价指标的数据、所述评价流程的数据、所述评价结果的数据进行修正,反馈结果影响被评价者、评审专家、评价组织者的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正面反馈将获得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负面反馈将损失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5:设置智能评估程序,所述智能评估程序对所述评价数据库进行建模和分析并形成文档供用户查阅和提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力评价指标范围广,更加全面客观。

2,能力评价过程公众都可以看到,评价结果不能被篡改,更加透明化,公众可以对评价进行反馈,并改善评价体系。

3,所有评价记录可追溯,被评价人的综合评价记录更加能够反映评价者的实际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维评价指标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评价组织者建立多维度多层次数学模型的能力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评价指标数据库。

建立多维度多层次数学模型:建立一个多维坐标系代表整个能力标准体系的构成。每一类评价指标可以看成是能力坐标系的一个轴,这类评价指标的划分是坐标轴上的刻度。评价指标还可以进行更多层次的划分,体现为坐标轴上更细微的刻度。能力坐标系多维空间的某一个空间点代表的是能力指标点,能力指标点作为能力评价结果的量化指标,能力评价结果以所述能力评价指标作为变量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建模获得。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三维评价指标模型示意图。对于不同评价对象,根据需要可采用超过三维的多维指标体系。此外,每个维度由不同层次的参数构成。

将能力评价指标分为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

客观评价指标就是可以进行客观评价的各个指标。主观评价指标就是需要人为主观评价的各个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评价对象是一个学生,那么学生的每门课考试成绩就是可以客观评价的。学生的其他能力如思想品德、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等需要人为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指标参数设置包括:

首先确定可以客观考核的各项指标;

其次设定客观评价指标的参数。参数包括客观指标点个数(n)、某个客观指标点权重(w)、某个客观指标点的值(x)、某个客观指标点满分值(p)、客观评价权(t1)。

客观评价权(t1)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客观指标点权重表示当前客观指标点在所有客观评价指标点中所占的比重,反映当前客观指标点在客观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2,主观评价指标建立包括:

首先确定需要主观考核的各项指标以及选出最适合的评委。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评审专家数据库,用户数据库。评委可以通过评价组织者从本领域评审专家数据库与用户数据库中按照最优统计模式随机选择得出;

其次设定主观评价指标的参数。参数包括主观指标个数(d)、评委个数(m)、主观指标点权重(r)、各评委的投票权重(v)、某主观指标点的某评委评分(s)、某主观指标点的所有评委综合评分(z)、指标点满分值(f)、主观评价权(t2)。

若y为评价对象的最终能力评价值,y=t1×t2

根据需要,z值计算也可以另外选择如下计算方法:取平均值、取中位数、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的平均值、基于评价高斯分布曲线的标准化取值、基于蒙特卡罗统计随机分布正则化等。此处不在赘述。

依据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的模型,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评价指标数据库。

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因为评价标准可能会有动态调整与优化,所以可以在区块链上保存多个版本的能力评价指标的子数据库以备选用。

步骤2,评价组织者建立能力评价流程模型,依据能力评价流程模型,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建立去中心化的不可篡改的评价流程数据库。

评价流程包括启动、信息采集和投票表决等各个环节,以流程自动驱动评价过程。

步骤3,评委依据评价流程开启评价,评价后按区块链共识机制,把附加评委数字签名的评价结果数据记账在区块链中,形成带时间戳的不可篡改的评价过程记录,为公众提供可信的信息查询来源。并且通过智能合约将评价结果自动换算成被评价人拥有的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将被评价人能力值量化,从而便于被评价人之间的能力比较。

步骤4,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进行反馈,系统动态反馈修正机制将反馈结果记录到区块链,并将依据反馈结果对能力评价指标、评价流程、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可以实名登录系统,查询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不可篡改的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对本次评价提供意见反馈。系统设定追溯期,在此期间内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可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系统动态反馈修正机制依据反馈结果对能力评价指标、评价流程、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的反馈结果影响被评价者、评审专家、评价组织者等相关方的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正面反馈将获得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负面反馈将损失虚拟货币或能力点值。系统可以通过设定反馈因子参数,确定反馈结果对相关方的影响权重。

步骤5,基于区块链系统,系统智能评估程序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评价数据库进行建模和分析。另外公众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提取系统智能评估结果相关文件。过往评价记录能够实现追溯,可以监控评价参与人能力成长过程进而指导被评价参与人能力水平提升,也便于需求方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拔出能力优秀者。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能力评价方法,能力评价范围广,更加全面客观;能力评价过程公众都可以看到,更加透明化,而且全过程可追溯;评价结果不能被篡改,更加可信;评审专家、用户、被评者以及公众可以对评价进行反馈,并改善评价体系。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