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档案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557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档案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档案馆。



背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而形成的网络环境,深刻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档案馆正在逐步迈入数字档案馆的发展阶段。

其中,在公开号为cn102637268a、发明名称为“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该档案信息资源都以信息化的方式存储在数字档案馆服务器上,然而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有限,当同时有大量用户访问档案资源时,会造成服务器瘫痪的问题;而在公开号为cn107194527a、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档案”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档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3d、vr等技术,实现档案馆档案实体的智能化存储与管理。但该智慧档案也采用集中式存储和信息服务方式同样面临着处理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档案馆,突破传统的单一型及区域型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借助云计算平台打破数字档案馆的“孤岛”建设模式,避免it资源重复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为多个档案馆提供信息化应用,实现it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为档案资源的统筹管理以及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已开放的档案资源。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案馆包括:数字档案馆、云平台和多个用户终端;所述数字档案馆接入所述云平台,所述数字档案馆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所述云平台由云服务提供商构建及运营,利用数字档案馆提供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为个人消费者、企业机构用户等所有社会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国家的充分利用;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和统计等全过程;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利用云计算架构模式构建起的档案云平台,把分散的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上,覆盖了档案数字资源“收、管、存、用”各工作环节,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终端层,所述基础设施对应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述平台层对应平台即服务(paas),所述应用层对应软件即服务(saas);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包括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所述公共云通常由某个云服务提供商自己构建及运营,同时向个人消费者、企业机构用户等所有社会用户提供云服务;所述私有云是针对某个机构特别定制的,云基础设施只为该机构运行服务,可以是该机构或某个第三方负责管理;所述合云由多个私有云或公共云组成,各个云独立存在,但是通过标准的技术绑定在一起。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公众用户,所述单位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接收、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所述公众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包括参考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用户终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web页面、微信小程序来开展档案整理、编研、统计等业务工作。

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的档案馆,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述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档案馆,突破传统的单一型及区域型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借助云计算平台打破数字档案馆的“孤岛”建设模式,避免it资源重复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为多个档案馆提供信息化应用,实现it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为档案资源的统筹管理以及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已开放的档案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档案馆图;

图2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云平台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图;

图4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位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内容图;

图5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公众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档案馆图。如图1所示,所述云平台连接数字档案馆,所述档案馆包括:数字档案馆、云平台和多个用户终端;所述数字档案馆接入所述云平台,所述数字档案馆是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所述云平台由云服务提供商构建及运营,利用数字档案馆提供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为个人消费者、企业机构用户等所有社会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国家的充分利用;所述多个用户终端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web页面、微信小程序来开展档案整理、编研、统计等业务工作。

图2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云平台架构图;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通过云平台实现it资源、档案数字资源等合理有效的整合,依托于互联网、政务网及局域网的基础之上。各级档案馆(室)、立档单位和社会公众通过预设的用户权限访问数字档案馆的云平台。所述云平台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终端层,所述基础设施对应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所述平台层对应平台即服务(paas),所述应用层对应软件即服务(saas)。

所述基础设施层,该层提供数字档案馆所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来装载相关应用。该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例如将原本一台服务器的资源分配给数台虚拟化的服务器,从而有效利用闲置资源,确保应用程序发挥出最高的性能。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硬件与操作系统分开,允许具有不同操作系统的多个虚拟机在同一物理机上独立并行运行,并且多个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互不影响,从而实现多个档案馆(室)、立档单位共享数字档案馆云平台中的it资源,并且互不干扰。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资源逻辑切分,形成虚拟资源池,为各个档案移交单位提供档案存储、网络传输等所需的相应资源。此外,虚拟机以文件形式保存,有利于进行档案数字资源的备份、移动和复制。

所述平台层,该层是一个应用程序的共享平台,可运行多种应用程序的所有负载,支持现有应用程序的整合并且高效地构建新应用程序,以便于数字档案馆为用户提供多种应用服务,实现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有效控制,包括档案接收、虚拟库房管理、身份认证管理等。该层提供应用中间件、数据库等服务,并且能够观察应用运行的情况,衡量应用的运行状态,提供应用层的管理和业务支撑。该层能够自动调整资源来帮助运行于其上的应用更好地应对突发流量,从而支撑数字档案馆庞大的用户规模。利用多租户技术,能让一个单独的应用实例为多个档案移交单位服务,并且保持良好的隔离性和安全性。通过分布式缓存技术,降低对后台服务器的压力,并且能加快相应的反映速度,从而提高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中各种应用软件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的效率。

所述应用层,该层主要提供综合业务服务,包括档案数字资源公共利用服务、档案政务服务、档案查询支持服务、电子档案身份证查询服务等。该层提供可扩展服务接口,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接口,实现用户对应用层的访问。该层整合了平台层所提供的应用软件,由于支持公开协议(如html4、html5),用户只需一个浏览器就能访问该层的应用,无需安装和升级软件,这对数字档案馆的用户而言非常方便。

所述终端用户层,用户可以利用多种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直接访问应用层,获取相应服务。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有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获取数字档案馆云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一般存储容量较小、计算能力不强,但利用云计算可以降低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需求,移动终端主要承担与用户交互的功能,复杂的计算交由云端处理。因此,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的用户终端不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即可响应用户操作,保证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

图3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图。所述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包括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模式。所述公共云通常由某个云服务提供商自己构建及运营,同时向个人消费者、企业机构用户等所有社会用户提供云服务;所述私有云是针对某个机构特别定制的,云基础设施只为该机构运行服务,可以是该机构或某个第三方负责管理;所述合云由多个私有云或公共云组成,各个云独立存在,但是通过标准的技术绑定在一起。

所述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公众用户,所述用户采用终端的app、微信公众号、web页面、微信小程序来开展档案整理、编研、统计等业务工作。

图4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位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内容图。所述单位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接收、档案管理、档案利用。

所述档案收集,对于纸质档案,用户可提交目录信息,通过数字档案馆规范化的档案著录标引,建立数字化馆藏档案基本目录数据库。对于电子文件,用户可通过云平台中高效、集成的电子文件数据收集交换系统,实现人工监督控制下的归档、移交。

所述档案接收,在档案入库保管之前,用户需对新接收的档案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目、标引等,经审核合格后即可提交入库。

所述档案管理,用户可利用数字档案馆云平台中各种专业数字化工具,对档案进行技术加工。例如,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成图像的文字进行文字识别,以便进一步编辑处理。经技术处理的档案,可根据需要存入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可利用系统提供的软件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管理,包括访问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导入导出、数据恢复备份等功能。

所述档案利用,单位用户查询其自身移交的档案的频率较高,可在系统的档案利用模块便捷地利用自身数字馆藏,开展档案编研等利用工作。对于涉密档案,杜绝上“云”;对于控制使用的档案,需区分使用范围,通过访问控制向其他用户提供利用服务;对于开放档案,需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利用。

图5为本发明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公众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图。所述公众用户的云计算业务服务包括参考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

所述参考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选择自助服务或者求助馆员。自助服务是用户通过操作导航、常见问题解答库等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常见问题解答库包含了用户使用数字档案馆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如某馆的资源介绍、借阅规则等。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由多个实体档案馆为用户提供合作式咨询服务。用户在求助馆员时,可以指定咨询某馆的馆员,以便解决涉及该馆特色档案资源的问题。也可以选择任一在线的馆员,以实时问答的形式进行咨询。另外,用户仍可以选择非实时方式,如e-mail、留言板等,提交问题并可指定某馆馆员或者所有馆员来解答疑问。当涉及专深问题时,馆员还可以求助专家协助解答。专家库由众多学者成员组成,里面存储了他们的个人简介及联络方式。此外,馆员还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协作平台求助其他建立协约关系的数字档案馆。

所述一站式服务,通过云平台的统一服务界面,迅速查询多个档案馆信息资源库中的各种公共资源。例如,涉及某一主题的档案信息,有可能分布于多个档案馆中,若要获取与该主题相关的论文、著作、图像、声音等全面信息,则需实现多个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将多个实体档案馆的信息资源连通,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用户可以享受“一站式”检索,获取来自多个档案馆的开放档案信息资源。

所述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用户所关注的不同档案内容,由用户自行设置定制条件,例如题名包含“姑苏文化”的相关订阅条件,并由云平台将该专题档案信息推送给用户。云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对数字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将最新档案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开展各种个性化服务;为用户量身定做,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包括创建个人的收藏夹、保存检索结果和检索历史、创建个人的数据库检索集和电子档案列表等内容。

所述知识服务,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指导,借助知识管理技术方法进行创新,通过知识服务真正发挥档案的作用,充分实现知识的价值。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中知识服务的实现要求各个档案馆对各自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挖掘其隐藏的知识内容。针对用户不同类型的知识需求,结合系统内整理的信息与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并以知识的形式推送给用户。

所述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