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席位分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1287发布日期:2018-07-13 20:5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席位分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交通工具蓬勃发展,比如地铁、飞机、轮船、火车(包括和谐号、高铁、动车、特快、普快等)等。

对于飞机、轮船、火车这类长途交通工具来说,从乘坐舒适度的角度考虑,通常采取一人一座的方式进行售票,每张客票上标识明确的席位信息(如车厢编号、席位编号、席位类型等)。因此为了有序管理客票的销售,这类交通工具客票的席位分配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算法。

对于飞机和轮船来说,由于不存在中途上下客问题,席位无区间属性,大多可以采用用户自选席位的方式进行售票,因此出售这类客票时的席位分配都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火车来说,在高峰期乘坐需求很大,用户自选席位的售票方式几乎无法实现。

因此,目前需要实现火车售票时的自动席位分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席位分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席位分配策略,实现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的自动席位分配。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席位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客票申请信息;

获取与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包括席别、车票申请张数、乘坐区间的信息,所述席别至少包括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高级软卧、软卧、硬卧、软座、硬座、无座中的一种;

所述获取与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席别、车票张数、乘坐区间的信息,获取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按照车厢编号的正序分配席位;或,

按照车厢编号的逆序分配席位;或,

随机选择车厢分配席位;或,

按照最后分配第一指定车厢的原则,进行席位分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临近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按照进行席位分配的车厢顺序,由先至后确定符合申请的指定数量席位;

根据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车票申请张数,确定最大车票分配张数;

通过指定的加权紧邻席位分配算法,在所述指定数量席位中确定所述最大车票分配张数范围内的临近席位,并在所述临近席位中进行席位分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选择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按照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席别进行席位分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选择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根据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席别,显示席位图示;

获取用户从所述席位图示中选择的席位位置;

按照所述席位位置分配席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选择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确定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第二指定车厢;

在所述第二指定车厢内进行席位分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乘坐区间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在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乘坐区间内分配席位;

在所述根据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席位在所述乘坐区间相邻区间的车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位置分配策略时,所述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包括:

按照预设位置原则分配席位。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预设位置原则包括:

当申请的席位为硬卧,申请一张车票时,优先分配中铺的席位;申请两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一个下铺、一个上铺一个中铺、一个中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三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一个中铺一个下铺、两个中铺一个下铺、一个中铺两个上铺、两个上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四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两个中铺一个下铺、两个中铺两个下铺、两个中铺两个上铺、两个上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五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两个上铺一个中铺两个下铺、三个中铺两个下铺、两个中铺三个上铺、三个上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

当申请的席位为软卧时,申请一张车票时,优先分配中铺的席位;申请两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两个下铺、一个上铺一个下铺、两个上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三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两个下铺、两个上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四张车票时,按照两个中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五张车票时,按照两个上铺三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席位分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客票申请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配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任一方面及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实现的席位分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席位分配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获取客票申请信息后,获取相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后续可以按照席位分配策略,比如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等分配席位,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席位分配策略,实现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的自动席位分配。本发明实施例在无法实现用户自选席位的情况下,有序合理的进行自动席位分配,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并提高席位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席位图示;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坐区间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乘坐区间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席位分配的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席位分配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获取单元等,但这些获取单元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获取单元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获取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获取单元,类似地,第二获取单元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获取单元。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席位分配方法,适用于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售票时的席位分配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获取客票申请信息。

其中,客票申请信息可以包括乘车日期、车次、席别、车票申请张数、乘坐区间(上车站、下车站)以及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具体的,席别是指席位的类别,可以分为商务座、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高级软卧、软卧、硬卧、软座、硬座、无座等类别。

102、获取与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车厢顺序策略指的是按照车厢编号分配席位的策略,可以使各个车厢的席位进行有序出售;席位临近策略指的是当用户有多张车票需求时,使对应的多个席位相互临近的分配策略,可以提高乘客体验;席位选择策略指的是当用户选择指定包厢或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时,按照用户选择的包厢或席位(靠近过道、中间位置、靠近窗等)进行席位分配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满足乘客需求;乘坐区间策略指的是用户不能乘坐全程时,对剩余乘坐区间进行席位再生票的策略,可以提高席位利用率;席位位置分配策略指的是当用户选择卧铺(包括软卧和硬卧)时,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比如先分中铺,后分下铺)进行席位分配的策略,可以有序分配卧铺。

具体的,各种席位分配策略的使用环境如下:

除了客票申请信息中指定某个车厢购票,各类售票都需要使用车厢顺序策略;当用户有大于一张的车票需求时,需要使用席位临近策略;当用户选择指定车厢(比如女宾包厢)或指定席别(比如特等座、一等座、二等座)时,需要使用席位选择策略;当席位车票在一段非全程的乘坐区间内被售出时,需要使用乘坐区间策略;当用户购买卧铺车票时,需要使用席位位置分配策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见下述步骤201,根据客票申请信息中的具体信息,比如席别、车票申请张数、乘坐区间的信息,判断符合何种席位分配策略的使用环境,获取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例如,当席别为二等座、车票申请张数为2张、乘坐区间为全程时,就至少需要车厢顺序策略、席位选择策略、席位临近策略来进行席位分配。例如,当席别为硬座、车票申请张数为1张、乘坐区间为始发站至终点前一站时,就至少需要车厢顺序策略、乘坐区间策略来进行席位分配。

103、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

具体的,根据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所有席位分配策略为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分配席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云服务平台或计算机。

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席位分配方法,在获取客票申请信息后,获取相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后续可以按照席位分配策略,比如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等分配席位,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席位分配策略,实现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的自动席位分配。本发明实施例在无法实现用户自选席位的情况下,有序合理的进行自动席位分配,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并提高席位利用率。

进一步来说,结合前述方法流程,为了进一步解释步骤102中如何获取与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针对步骤102中的实现提供了以下具体的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201、根据所述席别、车票张数、乘坐区间的信息,获取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

进一步来说,结合前述方法流程,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基于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五个角度,分别针对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提供了以下方法流程。

第一角度,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时,如图3所示,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有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301、按照车厢编号的正序分配席位。

其中,车厢编号一般是按照数字01、02、03…09、10、11…依次增大对车厢依次进行的编号。正序即是车厢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

如当有客票申请信息时,首先分配01车厢的席位,01车厢中席位分配完毕后,再分配02车厢,02车厢的席位分配完毕后,再分配03车厢,以此类推。这种实现方式算法简单,席位分配效率高,适用于上座率高的热门车次。

第二种方式:

302、按照车厢编号的逆序分配席位。

其中,逆序是指车厢编号由大到小的顺序。

举例说明,若对总编号16节车厢的车次分配席位,当有客票申请信息时,首先分配16车厢的席位,16车厢中席位分配完毕后,再分配15车厢,15车厢的席位分配完毕后,再分配14车厢,以此类推。该实现方式同第一种实现方法类似,算法简单,席位分配效率高,适用于上座率高的热门车次。

第三种方式:

303、随机选择车厢分配席位。

当有客票申请信息时,随机选择一个编号的车厢进行席位分配。由于每次获取到客票申请信息都是随机选择车厢分配席位,因此这种实现方式可以保证旅客均匀分布在各个车厢,便于车站乘降组织,适用于上座率不高的车次。

第四种实现方式:

304、按照最后分配第一指定车厢的原则,进行席位分配。

其中,第一指定车厢可以是特殊车厢,比如可以说火车的餐厅车厢,或乘务员休息的车厢。

当有客票申请信息时,首先对第一指定车厢之外的车厢的席位进行分配。也即是在其它车厢的席位都分配完毕之后,若还有车票需求,最后再分配第一指定车厢的席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车次,以上四种基于车厢顺序策略的席位分配方式,可以进行排列组合,如按照车厢编号的正序分配席位的同时,第一指定车厢的席位最后分配。

第二角度,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临近策略时,如图4所示,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按照进行席位分配的车厢顺序,由先至后确定符合申请的指定数量席位。

其中,为了能够分配出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席位,保证多个席位的紧邻性,一般会先确定远大于车票申请张数的席位,通常确定的指定数量席位数为200,此时这些席位处于锁定状态。

402、根据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车票申请张数,确定最大车票分配张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席位的选择要求,或卧铺席位的位置分配要求,最大车票分配张数也会大于车票申请张数。比如申请3张车票时,可能按照最大7张车票确定临近席位,当确定出某7个(不限于7,只要不小于3即可)临近席位时,若三张车票的席位均要求靠窗,则选取其中三个靠窗席位。

403、通过指定的加权紧邻席位分配算法,在所述指定数量席位中确定所述最大车票分配张数范围内的临近席位,并在所述临近席位中进行席位分配。

其中,加权紧邻席位分配算法随着席别不同而有所不同,不管是何种席别,加权紧邻席位分配算法基于席别特征,均可以在最大车票张数范围内确定临近席位,并在临近席位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席位进行分配。

具体的,基于席位临近策略对席位分配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当有客票申请信息时,比如5张软卧,首先按照进行席位分配的车厢顺序,由先至后确定200个软卧,其次确定最大配票张数为10张,然后基于软卧的加权紧邻席位分配算法,在200个软卧中确定若干组10个以内临近软卧,最后基于软卧分配原则,在若干组临近软卧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软卧进行分配。

第三角度,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选择策略时,考虑到席位选择的层面不同,比如席别或者车厢或者席位位置的层面,此时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在席别的层面,如图5所示,步骤103包括:

501、按照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席别进行席位分配。

比如用户选择二等座,则在二等座的席位中为用户分配席位。或者用户选择软卧,则在软卧的席位中为用户分配席位。

第二种实现方式,在席位位置的层面,如图6所示,步骤103包括:

601、根据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席别,显示席位图示。

602、获取用户从所述席位图示中选择的席位位置。

603、按照所述席位位置分配席位。

第二种实现方式一般用于动车组和高铁售票时的席位分配。比如申请的席别为商务座时,显示商务座的席位图示,具体见图7中的示例,每排有三个商务座,一般以a、c、f编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席位图示中选择靠近过道或靠近窗,在用户选择后,根据用户的选择分配席位,并且用户在多排选择时,取相对位置,不考虑前后排的因素。对于特等座(一排3个席位,一般以a、c、f编号)、一等座(一排4个席位,一般以a、c、d、f编号)、二等座(一排5个席位,一般以a、b、c、d、f编号)均类似于商务座的分配方法,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种实现方式,在车厢的层面,如图8所示,步骤103包括:

701、确定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第二指定车厢。

其中,第二指定车厢可以是指定编号包厢、家庭包厢、女宾包厢等各类个性化的包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软卧或高级软卧等具有包厢属性的席别,每个包厢进行分组编号,用户购票时可以申请指定编号包厢。并且,有些车次根据乘客实际需求,包厢在功能上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家庭包厢或女宾包厢等,用户购票时可以申请这些类型的包厢。

702、在所述第二指定车厢内进行席位分配。

具体的,在确定客票申请信息中的第二指定包厢后,在席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在第二指定车厢内为用户分配席位。

第四角度,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乘坐区间策略时,如图9所示,

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1、在所述客票申请信息中的乘坐区间内分配席位。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一站直达的飞机类长途交通工具,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在中途通常会有若干停靠站,席位具有区间特征,因此同一席位可以分乘坐区间进行售卖。

在步骤10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4、生成席位在所述乘坐区间相邻区间的车票。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席位利用率,可以采用乘坐区间策略对席位进行复用,即在每分配一张非全程区间的席位后,自动生成席位在相邻区间的车票。如图10所示,某车次有10个停靠站,某席位04到07段被售出后,系统自动生成该席位分别在01到04段和07到10段乘坐区间的两张新车票,供有该乘坐区间出行需求的旅客继续利用。并且新生成的车票沿用相同复用规则,继续重用。如图11所示,新生成的01到04段席位车票中,01到02段被售出后,继续生成该席位在02到04段的新车票;07到10段席位车票中,08到09段被售出后,继续生成该席位分别在07到08段和09到10段的两张新车票。同理,新车票符合上述继续复用的原则。

第五角度,当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包括席位位置分配策略时,如图12所示,步骤103中分配席位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01、按照预设位置原则分配席位。

其中,所述预设位置原则指的是符合乘客需求,并可以合理分配卧铺的预设原则,预设位置原则包括:

当申请的席位为硬卧,申请一张车票时,优先分配中铺的席位;申请两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一个下铺、一个上铺一个中铺、一个中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三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一个中铺一个下铺、两个中铺一个下铺、一个中铺两个上铺、两个上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四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两个中铺一个下铺、两个中铺两个下铺、两个中铺两个上铺、两个上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五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两个上铺一个中铺两个下铺、三个中铺两个下铺、两个中铺三个上铺、三个上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

当申请的席位为软卧时,申请一张车票时,优先分配中铺的席位;申请两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两个下铺、一个上铺一个下铺、两个上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三张车票时,依次按照一个上铺两个下铺、两个上铺一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四张车票时,按照两个中铺两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申请五张车票时,按照两个上铺三个下铺的分配原则分配席位。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卧铺的分配,这里仅列举到为五张车票分配席位的预设位置原则,至于6张、7张甚至更多车票请求时,可以有相应的预设位置原则,这里不再穷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五个角度,多个席位分配策略是结合交叉使用的,对于不同的客票申请信息,可能结合使用的席位分配策略有所不同,使用席位分配策略的先后顺序也有所不同,但是在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的长期大量售票过程中,上述多个席位分配策略都是各有其用,缺一不可的。并且基于多个席位分配策略的结合交叉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以几个典型客票申请情形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例1

用户由兰州去往昆明,需要购买k1504次火车的4张软卧车票(其中k1504次火车的始发站是乌鲁木齐,终到站是昆明)。首先基于车票的有序出售,需要车厢顺序策略,确定为用户分配软卧的车厢顺序;其次基于用户是4张车票,需要席位临近策略,在软卧分配的车厢顺序基础上为用户尽量分配紧邻的软卧,并且基于软卧的分配原则,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分配给用户两个上铺和两个下铺的席位;最后基于乘坐区间策略,在为用户分配4个由兰州去往昆明的软卧后,生成该四个软卧由乌鲁木齐至兰州的车票。

例2

用户由邯郸去往邢台,需要购买g1278次火车的1张二等座车票(g1278次火车的始发站是武汉,终到站是哈尔滨西)。首先基于满足用户的乘坐需求,需要席位选择策略,使用户选择靠窗或靠过道或中间的席位位置;其次基于车票的有序出售,需要车厢顺序策略,确定在为用户分配二等座的车厢;最后基于乘坐区间策略,在为用户分配1个二等座后,生成该二等座由武汉至邯郸的车票,以及由邢台至哈尔滨西的车票。

例3

用户由上海去往天津,需要购买g216次火车的2张一等座(g216次火车的始发站是上海虹桥,终到站是天津西),首先基于满足用户的乘坐需求,需要席位选择策略,使用户选择靠窗或靠过道或中间的席位位置;其次基于车票的有序出售,需要车厢顺序策略,确定为用户分配一等座的车厢顺序;最后基于用户是2张车票,需要席位临近策略,在一等座分配的车厢顺序基础上为用户尽量分配紧邻并满足用户选择的席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席位分配系统,适用于上述方法流程,如图13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客票申请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与所述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每个客票申请信息对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包括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配单元30,用于按照所述席位分配策略分配席位。

上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席位分配系统,在获取客票申请信息后,获取相应的席位分配策略,后续可以按照席位分配策略,比如车厢顺序策略、席位临近策略、席位选择策略、乘坐区间策略、席位位置分配策略等分配席位,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席位分配策略,实现火车类长途交通工具的自动席位分配。本发明实施例在无法实现用户自选席位的情况下,有序合理的进行自动席位分配,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并提高席位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运行时用于执行如上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实现的席位分配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