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658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存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粮食存储过程中,粮虫是一个很大威胁,而对于粮虫的检测,现有市场中的产品只能将多个粮虫诱捕器中的粮虫收集到一个粮虫收集器内,多次的叠加使得用户判断不了每次粮虫收集的数量,对所检测的区域只能有一个估计,大概的参考数据,成像方面多次叠加的粮虫分不清楚种类成像模糊,对所采集区域的粮虫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并且在多次叠加后粮虫收集器内储存的粮虫需要人工清理,大大增加人工使用成本以及劳动强度,并且在熏蒸期间打开粮虫收集器清理瓶内粮虫对安全生产,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粮虫收集检测粗略且需人工清理收集器,人工使用成本高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收集的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包括粮虫分析器、粮虫收集器、真空泵、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上气路、下气路、上电磁阀和下电磁阀;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安装在粮虫分析器的上部;粮虫分析器的上部一端与外部粮虫诱捕器连通,粮虫分析器的上部另一端通过上气路与粮虫收集器连通,上电磁阀设置在上气路上;粮虫分析器的下部通过下气路与粮虫收集器连通,下电磁阀设置在下气路上;粮虫收集器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连通。

所述粮虫分析器包括罐体和罐盖,罐盖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摄像机安装孔,在罐盖的左侧设置有上气路安装孔,罐盖的右侧设置有粮虫诱捕器安装孔,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安装在摄像机安装孔内且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的摄像头与粮虫诱捕器安装孔相对;在罐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气路安装孔。

所述粮虫收集器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盖的右侧设置有气路安装孔,上气路和下气路并联连接后通过输气管道安装在气路安装孔上;瓶盖的左侧设置有抽气管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打开上电磁阀,真空泵通过抽气管、粮虫收集器、上气路和粮虫分析器将外部粮虫诱捕器内的粮虫抽取到粮虫分析器内。在进入粮虫分析器前,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对粮虫进行拍照计数,拍照计数后粮虫落入粮虫分析器内。收集一定数量后,关闭上电磁阀,打开下电磁阀,真空泵通过下气路将粮虫分析器内的粮虫抽取到粮虫存储器内存储。整个过程无需人员参与,智能化程度高,而且,粮虫分析器与粮虫诱捕器是一对一,对所检测区域针对性强,能清楚得知每次粮虫收集的数量,而且,成像清楚,能有效判断检测区域内粮虫种类和数量。并且,粮虫分析器内的粮虫无需人工进行清理,通过真空泵抽取至粮虫存储器内即可,降低了人工使用成本以及劳动强度,使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粮虫分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粮虫存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粮虫识别回收装置,包括粮虫分析器1、粮虫收集器2、真空泵3、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4、上气路5、下气路6、上电磁阀7和下电磁阀8;所述上电磁阀7和下电磁阀8均为XY型电动球阀。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4安装在粮虫分析器1的上部;粮虫分析器1的上部一端与外部粮虫诱捕器连通,粮虫分析器1的上部另一端通过上气路5与粮虫收集器2连通,上电磁阀7设置在上气路5上;粮虫分析器1的下部通过下气路6与粮虫收集器2连通,下电磁阀8设置在下气路6上;粮虫收集器2通过抽气管9与真空泵3连通。

具体地,所述粮虫分析器1包括罐体1-1和罐盖1-2,罐盖1-2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摄像机安装孔1-3,在罐盖1-2的左侧设置有上气路安装孔1-4,罐盖1-2的右侧设置有粮虫诱捕器安装孔1-5,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4安装在摄像机安装孔1-3内且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4的摄像头与粮虫诱捕器安装孔1-5相对;在罐体1-1的下端设置有下气路安装孔1-6。

所述粮虫收集器2包括瓶体2-1和瓶盖2-2,所述瓶盖2-2的右侧设置有气路安装孔2-3,上气路5和下气路6并联连接后通过输气管道10安装在气路安装孔2-3上;瓶盖2-2的左侧设置有抽气管安装孔2-4。

打开上电磁阀,真空泵通过抽气管、粮虫收集器、上气路和粮虫分析器将外部粮虫诱捕器内的粮虫抽取到粮虫分析器内。在进入粮虫分析器前,红外成像计数摄像机对粮虫进行拍照计数,拍照计数后粮虫落入粮虫分析器内。收集一定数量后,关闭上电磁阀,打开下电磁阀,真空泵通过下气路将粮虫分析器内的粮虫抽取到粮虫存储器内存储。粮虫存储器容积大,可连续存储多年不用清理,在熏蒸环境下绝对密封,相对于市场现有的粮虫收集装置又无需人工清理,从而保证人员安全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