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5704发布日期:2018-06-19 23:5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场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盘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场旅客随身行李通过安检时,会将携带的物品放到托盘里过X光机进行检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工作人员手动发放一个或多个托盘给旅客,旅客将行李物品放置在托盘中过安检,这种人工发放托盘的方式,效率低,并且增加安检人员的数量。在整个安检过程中,托盘及其中物品与旅客信息是不对应的,只有旅客自己才能分辨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即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哪些行李物品对应哪个旅客,行李复查时无法及时正确地对应旅客,给机场安检措施带来了严重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盘设备,便于自动发盘,提高发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盘设备,包括机体和控制器,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托盘放置区、用于识别旅客身份信息的识别装置以及用于发放托盘的发盘机构,所述识别装置和发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旅客在进行安检时,先扫描旅客证件,识别装置通过旅客证件识别旅客身份信息,控制器接收到身份信息后使发盘机构执行一次发盘动作。从而实现自助式发盘,提高发盘效率,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其中旅客证件可以为登机牌、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识别装置可以是条码扫描枪、身份证阅读器等现有设备。

进一步,还包括RFID阅读器和RFID天线,所述RFID天线设置在发盘机构的出口处或者托盘待发区域;用于识别已发放托盘的电子标签信息。该结构,在托盘具有RFID电子标签信息时,可通过天线识别,便于将托盘信息和旅客身份信息关联。

其中,识别托盘电子标签有多种方式,如:进入待发区的托盘都识别,某一个托盘的电子标签识别不到了,就可以认为这个电子标签的托盘已发放;也可以采用仅对发放的托盘进行识别的方式,当发出一个托盘后,识别该托盘的电子标签信息。

进一步,所述发盘机构为重力式发盘机构或托举式发盘机构。

进一步,所述发盘设备还包括用于将已发放的托盘送出的传送机构。将发出的托盘送出机体,以便于旅客放置物品。

进一步,所述托盘放置区位于机体上部,发盘机构位于托盘放置区底部,所述传送机构为设置在发盘机构下方的输送带、电动推送机构或者气动推送机构,如气缸和电机等结构,托盘发放后由气缸或电机驱动推出。

进一步,所述RFID天线设置在发盘机构下方的至少一侧。当托盘落下并经过RFID天线识别区域时,可识别托盘电子标签信息。

进一步,所述机体为箱体结构,机体上设置有托盘回收入口,机体第一侧设置有对应于识别装置的窗口,机体与第一侧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托盘送出口;或者箱体上方设置有对应于识别装置的窗口,箱体下部设置有托盘送出口。可以实现一侧扫码另一侧出盘,或者上面扫码下面出盘。

进一步,所述发盘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托盘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以及用于驱动上支架伸出和退回的上推动机构、用于驱动下支架伸出和退回的下推动机构。

其中上支架和下支架既为托盘存储时的支撑机构,也为托盘的发放时的控制机构。

进一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为两组,两组上支架布置在机体内相对的两侧,所述下支架位于上支架下方,并与上支架之间间隔一个托盘发放位的距离。该结构便于一次发放一个托盘,控制托盘的单次发放数量。

进一步,所述上推动机构和下推动机构为电机、气缸或者电磁驱动结构。电机与控制器连接,便于控制电机执行放盘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旅客在进行安检时,先扫描旅客证件,控制器接收到旅客身份信息后使发盘机构执行一次发盘动作。从而实现自助式发盘,提高发盘效率,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2、在托盘具有RFID电子标签信息时,可通过天线识别,便于将托盘信息和旅客身份信息关联。

3、重力式发盘机构,可减少对应的放盘辅助结构。通过上支架、下支架对托盘进行支撑,通过上推动机构和下推动机构的动作,便于有序放盘以及对单次放盘数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机体

11-托盘放置区

12-托盘送出口

13-识别装置

14-托盘回收入口

2-发盘机构

21-上支架

22-上推动机构

23-下支架

24-下推动机构

3-RFID天线

4-传送机构

5-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盘设备,包括机体1和控制器,在机体1上设置有托盘放置区11、用于识别旅客身份的识别装置13以及用于发放托盘5的发盘机构,识别装置13和发盘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托盘放置区11用于存放托盘5,旅客在进行安检时,先扫描旅客证件,通过识别装置识别旅客身份信息,控制器接收到旅客身份信息后使发盘机构执行一次发盘动作。从而实现自助式发盘,提高发盘效率,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其中旅客证件可以是身份证、登机牌、户口簿、护照等;登机牌可以为带有条码的纸质登机牌也可以为电子登机牌,对应的识别装置为条码扫码枪。旅客扫描一次旅客证件即发放一个托盘5,可根据需要扫描多次而对应发放多个托盘5。从而解决了需要人工发盘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托盘放置区11存储的是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托盘5,在发盘机构的出口处或者托盘的待发区域设置有用于识别托盘电子标签信息的RFID天线3,RFID天线3与RFID阅读器相连。如此设置,在放盘后可通过RFID天线3识别托盘电子标签信息,从而便于将托盘信息和旅客身份信息关联,使托盘与旅客身份信息保持对应关系,便于复查。

托盘电子标签识别有多种方式,如:进入待发区的托盘都识别,某一个托盘的电子标签识别不到了,就可以认为这个电子标签的托盘已发放;也可以采用仅对发放的托盘进行识别的方式,当发出一个托盘后,识别该托盘的电子标签信息。

其中,发盘机构为重力式发盘机构或托举式发盘机构。重力式发盘机构,即发盘时靠托盘重力落下,托举式发盘机构则是通过顶出机构将托盘顶出。两种方式都便于托盘的发放。

为便于托盘的自动送出,发盘设备还包括用于将已发放的托盘送出的传送机构4。将发出的托盘送出机体1,以便于旅客放置物品。

本例中,采用重力式发盘机构,托盘放置区11位于机体1上部,发盘机构位于托盘放置区11底部,传送机构4为对应设置在发盘机构下方的输送带。发放的托盘5在重力作用下落到输送带上,经输送带送出。RFID天线3设置在发盘机构下方的至少一侧。即位于发盘通道上,RFID天线3连接至RFID阅读器。当托盘落下并经过RFID天线3识别区域时,可识别托盘电子标签信息。

作为优选,机体1为矩形箱体结构,机体1第一侧设置有对应于识别装置13的窗口,机体1与第一侧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托盘送出口12,机体1上部对应托盘放置区11的位置设置有托盘回收入口14,托盘回收入口14为机体1第一侧的相对侧。该结构便于托盘5的回收、送出,身份识别窗口与托盘送出口12分布在箱体两侧,避免干涉。其他实施方式中,身份识别窗口可设置在箱体上方,托盘送出口12设置在箱体下部,采用上面扫码,下面出盘的方式。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发盘机构2包括上支架21、下支架23、上推动机构22和下推动机构24。上支架21和下支架23分别为两组,两组上支架21布置在机体1内相对的两侧,所述下支架23位于上支架21下方;上推动机构22和下推动机构24分别用于推动上支架21和下支架23伸出和退回,当上支架21和下支架23伸出时将托盘5支托起,退回时托盘5可落下。上支架21和下支架23既为托盘5存储时的支撑机构,也为托盘5的发放时的控制机构。上推动机构22和下推动机构24为电机、气缸或者电磁驱动结构。上推动机构22和下推动机构24与控制器连接,便于执行放盘动作。其中电磁驱动结构,采用电磁开关的原理,常态时在弹簧作用下顶出(使支架伸出),电磁铁线圈通电后产生电吸力,使支架退回。

其中使用气动驱动结构时,采用气动阀门进行控制,常态下处于顶出位置,另一种状态为吸合位置;其中采用电机驱动结构时,采用电机配合丝杠结构,通过电机转动控制推动机构在丝杠上的位置。

为保证每次只发一个托盘5,控制托盘5的单次发放数量,下支架23与上支架21之间间隔一个托盘发放位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当旅客需要托盘时,扫描旅客证件;控制器发指令给下推动机构24,收回下支架23;托盘A在重力下,自由下落;托盘B紧靠上支架21;托盘A下落同时,位于侧面的RFID天线3记录托盘RFID标签信息,可与乘客身份信息绑定;托盘下落到下方的输送带上,把托盘提供给旅客使用;托盘A离开下支架23区域,下支架23复位;下支架23恢复到位后,上支架21退回,托盘B下落到下支架23位置;托盘C和位于托盘C上方的待发托盘同时下落;上支架21,恢复先前位置,形成循环。

本实用新型,便于旅客自助发盘,以及将托盘信息和旅客身份信息进行关联,便于后续管理或复查。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