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4604发布日期:2018-09-04 22:3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和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 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完成身份识别。未来的身份识别,用户只需将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插入通用智能卡读卡器并输入密码或贴近带有NFC(近场通信)功能手机的背面后,网站在后台可在线辨别eID的真伪和有效性,但并不掌握eID持有人的身份信息,也没必要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然而eID信息需要利用芯片作为载体,当人们忘记携带或者遗失所述芯片载体时,将影响和阻碍人们的身份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和保护系统,所述保护装置和保护系统均能满足eID身份识别和指纹身份识别这两种身份验证方式,能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的当芯片未携带时或遗失时的身份识别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第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包括读卡器、指纹识别器、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读卡器用于读取卡片上的eID信息,所述指纹识别器用于指纹录入,所述控制器用于对读取的eID信息和录入的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验证失败时触发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设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验证结果,方便用户查看。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还包括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给远程手机终端。通过设置所述无线发射器,方便安全系统管理者远程掌握各用户的验证结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包括读卡器、指纹识别器、控制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报警器和服务器,所述读卡器用于读取卡片上的eID信息,所述指纹识别器用于指纹录入,所述无线发射器用于将读取的eID信息和录入的指纹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验证结果,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验证失败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设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验证结果,方便用户查看。

进一步地,所述读卡器、指纹识别器、控制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报警器和显示器集成于一个壳体内。通过设置所述壳体,提高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的集成性和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护装置和保护系统通过设置读卡器和指纹识别器这两种身份信息采集模块,其中读卡器可作为身份验证的第一选择,指纹识别器可作为身份验证的第二选择,当用户未携带或者遗失eID芯片载体时,可选用指纹识别器进行身份识别,进而能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和保护系统的外观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壳体;20-读卡器;30-指纹识别器;40-显示器;5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读卡器20、指纹识别器30、控制器和报警器50。

所述读卡器20用于读取卡片上的eID信息,所述指纹识别器 30用于指纹录入,所述控制器用于对读取的eID信息和录入的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报警器50与控制器连接,验证失败时触发报警。

作为举例,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控制板和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有多份eID信息和指纹信息。使用时单片机控制板将接收到的eID信息与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的多份eID信息相比对,若单片机控制板接收到的eID信息与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的多份eID信息中的一份相一致,则身份验证成功,否则身份验证失败。或者使用时单片机控制板将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的多份指纹信息相比对,若单片机控制板接收到的指纹信息与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的多份指纹信息中的一份相一致,则身份验证成功,否则身份验证失败。

应当理解的,所述读卡器20、指纹识别器30、控制器和报警器50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所以本实施例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可应用于家庭、小区、公司或仓库等的门禁系统,用户的eID信息和指纹信息预先被采集并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模块中,用户进门时可刷搭载有eID信息的卡片或者通过输入指纹,验证成功即可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器40,所述显示器40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设置所述显示器40,例如当遇到用户验证失败需要重新验证时,或者当遇到用户的磁卡损坏需要利用指纹验证时,可通过显示器40的文字显示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还可以包括无线发射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将验证结果发送给远程手机终端。通过设置所述无线发射器,方便安全系统管理者远程掌握各用户的验证结果。例如所述无线发射器可将验证结果发送至公司或工厂保安的手机上,保安进而得知进入公司或工厂的人员具有进入的权限。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所述保护系统包括读卡器20、指纹识别器30、控制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报警器50和服务器。

所述读卡器20用于读取卡片上的eID信息,所述指纹识别器 30用于指纹录入,所述无线发射器用于将读取的eID信息和录入的指纹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所述无线接收器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验证结果,报警器50与控制器连接,验证失败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50报警。

应当理解的,所述读卡器20、指纹识别器30、控制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和报警器50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所以本实施例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装置可应用于线上身份识别验证,例如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可与手机、电脑等配合使用。当用户预备登录某一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网站时,可通过所述保护系统刷搭载有eID信息的卡片或者输入指纹,当身份验证成功时,用户即可登录所述网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还可以包括显示器40,所述显示器40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验证结果显示。通过设置所述显示器40,例如当遇到用户验证失败需要重新验证时,或者当遇到用户的磁卡损坏需要利用指纹验证时,可通过显示器40的文字显示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

为了提供所述基于指纹及eID技术的保护系统的集成性和稳定性,所述读卡器20、指纹识别器30、控制器、无线发射器、无线接收器、报警器50和显示器40可集成于一个壳体10内。所述读卡器20的读写模块、指纹识别器30的指纹采集模块以及显示器40的显示屏均暴露在所述壳体10表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