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MCU供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5752发布日期:2018-08-31 23:14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能表MCU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式电能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电能表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和成熟,如增加了通信方式RS485通信、红外通信、载波通信、无线公网GPRS、CDMA、3G、4G通信、微功率无线通信等等,而且在电能表的计度器显示、预付费、复费率功能上也在发展和成熟,目前带复费率功能的电能表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全面安装使用。为了保证电能表在复费率功能的正常运作,时钟的准确正常运行是关键。因此,一种基于电池供电的电能表MCU(MCU:单片机)供电电路技术由此产生了。

而现在利用电池供电的电能表MCU供电电路技术,是在市电供电的正常工作条件(电源供电电压5V左右)遇到市电掉电后,此时在MCU外置的电压检测芯片检测到供电电压小于或接近3.6V时,通过开关电路立即切换为电池供电模式。确保在掉电情况下使MCU正常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和保存工作,使数据不产生错误或絮乱,同时也确保时钟正常准确运行以及液晶停电显示。

现有电子式电能表的MCU供电电路主要根据不同的MCU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其原理是当在市电正常供电的条件下(电源供电电压5V左右),电压检测芯片检测到有5V电压时,MCU切换在 VDD供电工作模式;当电压检测芯片检测到小于3.6V电压时,MCU切换在VBAT供电(即电池供电)工作模式。这样使得即使在掉电情况下使 MCU正常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和保存工作,使数据不产生错误或絮乱,同时也使时钟正常准确运行。上述方式的电子式电能表的MCU供电电路技术,在理论上来说在掉电情况下使MCU正常地完成数据的处理和保存工作,使数据不产生错误或絮乱,同时也使时钟正常准确运行;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如下缺陷:

1.在市电供电状态下,电源电路供电的情况下会对时钟电池进行反充电,导致时钟电池过充电,从而导致时钟电池产生爆炸的危险;

2.在生产安装过程中,如果MCU的程序没有初始化以及在没有将运行技术参数设置好的情况下,将时钟电池焊上也就是与MCU进行连接后,电能表的运行往往会不正常的,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电,静态放电电流较大,很容易造成时钟电池过早消耗较大的容量,从而造成过早电池欠压或耗尽,产生电能表的质量差或寿命短问题。

因此,现有的MCU供电电路方式,在供电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利于电能表的长期稳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能表MCU供电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表MCU供电电路,包括MCU和时钟电池,所述MCU和时钟电池连接,还包括二极管D2,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VBAT与二极管 D2负极连接,所述时钟电池正极与二极管D2正极连接。通过在电源电路供电的情况下避免对电池进行反充电了,从而导致电池反充电爆炸的危险,保证电能表的质量及安全性。

进一步,还包括电压检测芯片,MCU的电源输入端VBAT、二极管 D2负极之间的连接线外接所述电压检测芯片,所述电压检测芯片与MCU的电源输入端VDD连接。

更进一步,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电压检测芯片、MCU的电源输入端VDD之间的连接点与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所述MCU、二极管D2 负极之间的连接线与所述二极管D1负极连接。

更进一步,供电端VDD与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VDD连接,两者之间还串联接一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正极、负极分别与供电端VDD、 MCU的电源输入端VDD连接。

进一步,所述时钟电池选用ER14250型号。

进一步,所述时钟电池的负极与焊接接口S1一端连接,所述焊接接口S1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有利于电力部门在没有市电的情况下进行抄表管理,合理进行电力调度;

2、以备电力管理部门查询异常事件;

3、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了产品的安全性;在电源电路供电的情况下避免对电池进行反充电了,从而避免了电池反充电爆炸的危险,保证电能表的质量及安全性;在MCU的程序没有初始化以及在没有将运行技术参数设置好的情况下焊接点不进行焊接,也能保证时钟电池不会过早消耗较大的容量,从而造成过早电池欠压或耗尽,确保电能表的MCU 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电能表的质量或寿命正常;

4、采用本电路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确保计量数据正确可靠存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子式电能表的MCU供电电路;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子式电能表的MCU供电电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能表MCU供电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能表MCU供电电路,MCU 的电源输入端VDD与电压检测芯片、供电端VDD分别连接,所述MCU 的电源输入端VBAT、二极管D2、时钟电池BAT依次连接,二极管D2正极、负极分别与时钟电池正极、MCU的电源输入端VBAT连接;电压检测芯片、MCU的电源输入端VDD之间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1正极连接,MCU 的电源输入端VBAT、二极管D2负极之间的连接线外接二极管D1负极;二极管D3正极、负极分别与供电端VDD、MCU的电源输入端VDD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时钟电池BAT负极与一焊接接口S1一端连接,焊接接口S1另一端接地,该焊接接口S1用于确保MCU的程序没有初始化以及在没有将运行技术参数设置好的情况下,时钟电池BAT负极不接地,进一步保证时钟电池不会过早消耗较大的容量,从而造成过早电池欠压或耗尽,确保电能表的MCU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电能表的质量或寿命正常。焊接接口S1为电池导通焊接口。

本实用新型基于电池供电的电能表MCU供电电路技术,在电源电路供电与电池供电的正极公共点的电池线路一侧增加一个二极管D2,使在电源电路供电的情况下避免对电池进行反充电了,从而导致电池反充电爆炸的危险,保证电能表的质量及安全性。同时在时钟电池的负极与接地端之间增加一个焊接接口S1,在MCU的程序没有初始化以及在没有将运行技术参数设置好的情况下焊接点不进行焊接,保证时钟电池不会过早消耗较大的容量,从而造成过早电池欠压或耗尽,确保电能表的MCU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电能表的质量或寿命正常。

本实施例中的时钟电池选用ER14250型号,其供电为3.6V。本实施例中的MCU电源供电为5V。

使用本实施例的电路的电能表,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1)电压线路功耗:

非通信状态下:<1.5W,6VA;

通信状态下:8W;

2)交流电压试验:线路对地电压4kV;

3)脉冲电压试验:线路对地电压6kV;

4)时钟准确度:

23℃下:±0.5s/d;

-25℃~60℃下:±1.0s/d。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