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5842发布日期:2018-08-10 20:2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流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采购、供应、承运等信息都进行简单的数据化管理,但没有对物流物品的在途状态进行安全监控,容易给不法分子机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此外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不能对物流车辆进行有效地定位跟踪,不知道物流车辆运输的具体货品数量,不利于对货物的进行监管;

尤其是,危险品管理属于重中之重,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监控,操作,比较烦琐,易出错,且人员效率得不到提高,从根本上增加了资金的消耗,不利于大量危险品物流管理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平台包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用户终端、载体、rfid模块、传感器、智能锁控系统和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所述智能锁控系统位于载体上;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包括北斗模块和北斗卫星,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北斗短报文的方式将rfid模块采集到的身份信息,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湿度、震动和光源的实时信息发送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

优选的,所述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固定安装于载体开关门控制面板中,用于控制载体的开关,把控危险品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实时将智能锁控系统中位置信号发送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精确锁定载体所在车道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所述rfid模块的读写芯片用于感应和识别rfid模块标签作为用户合法性认证,所述rfid模块结合用户终端,进行对认证用户载体操作权限的认证,以限定使用rfid模块标签的开关锁、存取货物的信息记录;同时rfid模块包含温度、湿度、震动和光源传感器用来确认载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优选的,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接收来自北斗模块通过短报文发送的实时数据和位置数据,并转换成可读写数据保存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库。

进一步的,对于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接收的每一个位置、信号和实时数据,系统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来提高系统运行时数据传递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与rfid模块和用户终端信息通信之间设有防火墙,通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网关防病毒、流量控制技术,提高平台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锁芯,所述智能操作系统通过rfid模块识别用户身份,并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判断开锁状态是否合法后将结果发送至智能锁控系统实现开锁动作。

进一步的,当锁芯被触动进行开锁状态时,所述智能操作系统采集此时开锁用户身份信息并通过北斗短报文上传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确认用户身份通过则自动弹开锁芯打开载体;确认用户身份失败则通过智能锁控系统上的报警器进行报警警告,并采集用户身份信息保存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黑名单中,以便后期信息取证。

优选的,所述载体包括装有集装箱和/或油罐的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优异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智能锁控系统和后台指挥调度系统三方的信息实时交互保证了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可进行路线规划、运输跟踪、状态监测、综合分析等操作;通过智能锁控系统用户身份认证,其安全性通常认为是不可破译的。因此本发明具有安全、准确、实时定位的特点。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危险品运输智能物流平台,具体为一套基于智能集装箱为载体的运、管一体化完整体系系统,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智能移动操作安防技术(智能锁控系统)、北斗技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分布式应用(集线器接入不同类型数量的传感器)等技术;具体为所述平台包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载体、rfid模块、传感器、智能锁控系统和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所述智能锁控系统位于载体上;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包括北斗模块和北斗卫星,所述北斗模块包括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模块、运营服务模块、数据播发模块;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北斗短报文的方式将rfid模块采集到的身份信息,传感器模块采集到的温度、湿度、震动等实时信息发送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所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用于对载体的控制、监测、定位和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中,后台指挥调度系统为数据管理、监控中心,为平台建立统一的系统规范和标准。

上述技术方案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提供“亚米级”的导航定位功能,军事物流可以精确到车道定位,定位精度可以精确到1厘米,可实现危险品车道级的定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固定安装于载体开关门控制面板中,用于控制载体的开关,把控危险品的安全。其中,可控的智能锁控系统,自主代码率代到80%以上,已在多行业得到应用验证,具有国际最高安全等级eal4。很好的解决了安全性问题,满足自主、可控、安全的同时,在技术创新性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实时将智能锁控系统中位置信号发送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精确锁定载体所在车道的具体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fid模块的读写芯片用于感应和识别rfid模块标签作为用户合法性认证,所述rfid模块结合用户终端,进行对认证用户载体操作权限的认证,以限定使用rfid模块标签的开关锁、存取货物的信息记录;其中,载体周围可扩展的智能感知集线器dtu,接入不同类型数量的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危险气体/烟雾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等),rfid模块采集传感器信息来确认载体周围的环境信息。本发明集线器为支持多数量接入的集线器,能适配不同接口、不同通信协议,完成载体内部系统接入集成。

其中,温湿度传感器、姿态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危险气体/烟雾传感器和光感传感器等用于监测载体内外部环境温湿度、危险气体及烟雾浓度、集装箱姿态、撞击监测等信息。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箱体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可被实时查询,当温湿度值超过设定标准时可发出报警信号。危险气体、烟雾传感器用于检测载体内部或者外部的危险气体浓度,数据可被实时查询,当浓度超过标准时将发出报警信号。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载体姿态,例如载体是否倾斜、倾斜方向、倾斜角度以及箱体翻滚时的角速度和方向等。碰撞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载体是否受到撞击,采用双轴加速传感器分别监测前后方向和侧方向的碰撞强度。本发明利用平台自主可控的优势和智能感知集线器实现紧密、安全的一体化衔接,达到载体箱体高安全、高一体化、统一标准使用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接收来自北斗模块通过短报文发送的实时数据和位置数据,并转换成可读写数据保存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数据库。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于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接收的每一个位置、信号和实时数据,系统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来提高系统运行时数据传递的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组件至少包括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与rfid模块和用户终端信息通信之间设有防火墙,合理利用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网关防病毒、流量控制等安全技术,提高了平台的安全性,隔离来自互联网和内部网络的病毒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威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锁控系统包括智能操作系统和锁芯,所述智能操作系统通过rfid模块识别用户身份,并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所述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判断开锁状态是否合法后将结果发送至智能锁控系统实现开锁动作。

其中,智能锁控系统实现开锁可以通过虹膜识别、指纹识别、nfc、密码、钥匙等方式通过远程或者预设的方式开锁。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锁芯被触动进行开锁状态时,所述智能操作系统采集此时开锁用户身份信息并通过北斗短报文上传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后台指挥调度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确认,确认用户身份通过则自动弹开锁芯打开载体;确认用户身份失败则通过智能锁控系统上的报警器进行报警警告,并采集用户身份信息保存至后台指挥调度系统黑名单中,以便后期信息取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体包括装有集装箱和/或油罐等的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平台还包括供电系统,具备主电池、备用应急电池、电力检测与预警、断点应急锁定等功能。

在上述的详细描述中,各种特征一起组合在单个的实施方案中,以简化本公开。不应该将这种公开方法解释为反映了这样的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实施方案需要清楚地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处于比所公开的单个实施方案的全部特征少的状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特此清楚地被并入详细描述中,其中每项权利要求独自作为本发明单独的优选实施方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