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及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5579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及评价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间歇性电源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规模风电、光伏等间歇性电源并网给系统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这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由于这些资源集中的地区往往距离主系统和负荷中心较远,区域的网架结构较为薄弱,加之其有功出力具有随风、光波动的特点,因此风电、光伏外送通道上的潮流变化频繁,这对当地电网的电压水平、线路传输功率、短路电流水平和暂态稳定性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并且渗透比例的增大会使其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加。因此,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准确地评估风电、光伏等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这些间歇性电源发展的历史不长,大规模建设速度的大幅提升使得一些相关理论还没有研究成熟并形成体系,更有部分领域尚处于研究匮乏或缺失的状态。随着我国互联电网的发展壮大,间歇性电源的并网不能停留在单纯考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是否满足要求,而是要综合协调运行稳定性、建设维护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使得间歇性电源的发电的效益得到最大化提升。

目前间歇性电源大多采用分散接入与集中接入相结合;对接入方案须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等原则在满足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实际工程中往往依靠专家经验或采用"就近原则”决定接入点,没有考虑多种因素对方案的影响以及如何结合当地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接入,未能全面考虑间歇性电源接入对系统的多方面影响,而且大多采用人工实现,容易存在一些人为的主观因素在方案的决策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及评价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对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采用专家经验或采用"就近原则”决定接入点,没有考虑多种因素对方案的影响以及如何结合当地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接入,未能全面考虑间歇性电源接入对系统的多方面影响,而且大多采用人工实现等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它包括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火电厂、水电厂、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及输变电线路运检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分别与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分别与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和间歇性电源并网平均系统连接。

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科数据管理系统与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连接。

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与间歇性电源并网平均系统连接。

所述的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的评价方法,它包括:

步骤1、火电厂和水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火电厂和水电厂运行的发电机可靠性参数;所述发电机可靠性参数包括火电厂、水电厂发电机的停运率和修复率;

步骤2、输变电线路运检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输变电线路可靠性参数;所述输变电线路可靠性参数包括输变电线路的停运率和修复率;

步骤3、风电场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风电场可靠性模型参数;所述风电场可靠性模型参数包括风电场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威布尔参数k、威布尔参数c;

步骤4、光伏电站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光伏电站可靠性模型参数;其中,光伏电站可靠性模型参数包括光伏电站的beta分布参数α,beta分布参数β;

步骤5、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性计算需要用的数据用于计算稳态风险指标和暂态风险指标;所述可靠性计算需要用的数据包括收敛条件、效用理论参数和其他参数;收敛条件包括最大模拟次数、失负荷概率方差系数、失负荷期望方差系数、系统电压越线风险方差系数和系统过负荷风险方差系数;效用理论参数包括失负荷因子、过负荷因子、电压越线因子;其他参数包括可靠性参数统计小时数、最大故障重数;

步骤6、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科数据管理系统提供psd-bpa的基础潮流文件和稳定计算文件给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

步骤7、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和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为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提供经济指标计算用数据;

步骤8、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对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可靠性分析、稳态风险分析、暂态风险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四个方面;

步骤9、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将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方案发送给电网公司省级调度服务器;

步骤10、web发布服务器将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方案进行web发布。

步骤8所述的可靠性分析数据由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稳态风险分析和暂态风险分析数据由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提供;经济性分析数据通过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和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经济性分析用原始数据进行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火电厂、水电厂、输变电线路运检公司、风电场、光伏电站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将可靠性参数传送给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作可靠性分析;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科数据管理系统提供psd-bpa的基础潮流文件(.dat格式文件)和稳定计算文件(.swi文件)给省调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作稳态风险和暂态风险分析;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经济指标计算用数据给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作经济性分析;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利用基于自适应权重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综合评价。而且省级电网、地区电网可以根据其调管范围和权限,通过电网公司省级调度服务器和web发布服务器获取最终并网方案。

本发明通过收集可靠性参数、稳定性计算数据、经济性分析用数据等多数据源,综合考虑可靠性、稳定性、经济性等多因素影响,通过自适应权重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对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中就近接入、未能多指标综合评价并网方案等问题。同时,整个评价过程由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自动计算,无需人工参与,解决了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评价中存在人为干预因素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它包括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火电厂、水电厂、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及输变电线路运检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分别与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分别与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和间歇性电源并网平均系统连接。

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科数据管理系统与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连接。

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与间歇性电源并网平均系统连接。

所述连接采用以太网或电力专线网连接。

所述的一种省地级电网间歇性电源并网综合评价平台的评价方法,它包括:

步骤1、火电厂和水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火电厂和水电厂运行的发电机可靠性参数;所述发电机可靠性参数包括火电厂、水电厂发电机的停运率和修复率;

步骤2、输变电线路运检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的输变电线路可靠性参数;所述输变电线路可靠性参数包括输变电线路的停运率和修复率;

步骤3、风电场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风电场可靠性模型参数;所述风电场可靠性模型参数包括风电场风机的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威布尔参数k、威布尔参数c;

步骤4、光伏电站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向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光伏电站可靠性模型参数;其中,光伏电站可靠性模型参数包括光伏电站的beta分布参数α,beta分布参数β;

步骤5、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可靠性计算需要用的数据用于计算稳态风险指标和暂态风险指标;

所述可靠性计算需要用的数据包括收敛条件、效用理论参数和其他参数;收敛条件包括最大模拟次数、失负荷概率方差系数、失负荷期望方差系数、系统电压越线风险方差系数和系统过负荷风险方差系数;效用理论参数包括失负荷因子、过负荷因子、电压越线因子;其他参数包括可靠性参数统计小时数、最大故障重数;

步骤6、电网公司运行方式科数据管理系统提供psd-bpa的基础潮流文件(.dat格式文件)和稳定计算文件(.swi文件)给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

步骤7、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和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为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提供经济指标计算用数据;

其中,经济指标计算用数据包括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风电场/光伏电站成本数据、风电场/光伏电站效益数据,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电网成本数据、电网效益数据。

风电场/光伏电站成本数据包括风电场/光伏电站成本建设参数和风电场/光伏电站运行成本参数。

风电场/光伏电站成本建设参数包括单位建设成本、装机容量、银行年利率、寿命年限。

风电场/光伏电站运行成本参数包括单位运行成本、实际上网电量。

风电场/光伏电站效益数据包括上网电价、风电/光伏国家补贴、实际上网电量。

电网成本数据包括购电成本、风电/光伏并网费用、运行成本。

购电成本包括风电/光伏上网电价、风电/光伏实际上网电量。

风电/光伏并网费用包括输变电线路、变电站间隔、调压设备等的建设成本、寿命年限、银行年利率。

运行成本包括新增网损成本、备用成本、调峰成本。

(1)新增网损成本包括年平均负荷水平、风电/光伏接入前电网网损率、风电/光伏接入后电网网损率、用户侧电价。

(2)备用成本包括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风电/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单位备用成本、一年中负荷高峰时段小时数。

(3)调峰成本包括调峰系数、常规机组装机容量、常规机组实际年发电量。

电网收益数据包括用户侧电价、风电/光伏国家补贴、风电/光伏实际上网电量。

步骤8、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对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包括可靠性分析、稳态风险分析、暂态风险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四个方面;

步骤8所述的可靠性分析数据由电网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系统提供;稳态风险分析和暂态风险分析数据由电网公司潮流计算及稳定计算系统提供;经济性分析数据通过风电场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光伏电站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和电网公司规划部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经济性分析用原始数据进行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到。

间歇性电源并网方案综合评价通过自适应权重ahp的综合评价方法实现。其中,基于自适应权重ahp的综合评价方法步骤如下:

自适应权重ahp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构造梯阶层次结构。将研究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有层次的结构模型。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

步骤2:确定各层元素间相对于上层某一准则的重要度。根据某标度方法,两两比较本层元素相对上层某一元素的相对重要度;

步骤3:形成判断矩阵,求取各指标的相对权值;

步骤4:通过自适应算法,自动获取各层相对于目标的合成权值;

步骤5:计算结果,进行决策。

步骤9、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系统将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方案发送给电网公司省级调度服务器;

步骤10、web发布服务器将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方案进行web发布;方便省调、地调、县调等相关人员通过web浏览其管辖范围内的间歇性电源并网评价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