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01821发布日期:2019-09-03 22:4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认证的身份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都是通过摄像头获取相应用户图像进行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方法,虹膜识别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优点,但由于虹膜尺寸较小,并且亚洲人的虹膜纹理在可见光下不清晰,因此要进行虹膜识别需要在近距离采集红外光下的虹膜图像。

对于人脸识别,现有使用可见光人脸图像或红外人脸图像,使用平面人脸图像或立体人脸图像的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下进行,但相较于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精度较低。

现有的人脸虹膜多模态识别方法普遍是用户在同一位置下采集人脸和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而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最优的识别距离不同,因此未达到最优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身份认证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其包括步骤:

用户进入第一预设区域,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筛选得到匹配用户并形成用户组;

用户进入第二预设区域,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虹膜图像,在筛选得到的用户组内进行虹膜识别,得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

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远,所述第二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近,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在身份认证设备同一侧。

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身份认证设备可以根据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质量动态调节人脸识别匹配阈值,在用户走近设备的时间里,首先进行人脸识别,得到用户所在用户组,然后进行虹膜识别,缩小比对范围,降低用户身份识别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和识别设备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由远及近走向身份认证设备,在此过程中,用户依次进入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和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均为一段距离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远,所述第二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近,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在身份认证设备同一侧并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由远及近走向身份认证设备,待进入第一预设区域后,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识别,在本实施例中,人脸图像具有一匹配阈值,即人脸图像比对时,达到此匹配阈值的用户被筛选出,并形成一用户组。

用户逐渐进入第二预设区域后,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虹膜图像,在筛选得到的用户组内进行虹膜识别,得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

较佳地,由于是在用户无意识且距离较远的状态下采集人脸图像,故可能出现人脸图像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身份认证设备可以根据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质量动态调节人脸识别的匹配阈值,避免人脸图像质量不高时,匹配阈值较高,导致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筛选出用户组。

本发明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主要针对用户基数较大的场景,用户在进行虹膜身份认证前,率先在无意识状态下采集人脸图像,并筛选出在匹配阈值范围内的用户,形成用户组,从而用户在随后进行虹膜识别是,身份认证设备仅需将用户的虹膜图像与用户组内的用户虹膜图像进行比对即可,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识别时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和虹膜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其包括步骤:用户进入第一预设区域,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人脸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得到当前用户所在用户组;用户进入第二预设区域,身份认证设备采集用户虹膜图像,在当前用户所在用户组内进行虹膜识别,得到用户身份识别结果。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远,所述第二预设区域距离身份认证设备较近,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在身份认证设备同一侧;并且所述身份认证设备可以根据采集到的人脸图像质量动态调节人脸识别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宫雅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聚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26
技术公布日:2019.09.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