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融开放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信贷解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37890发布日期:2018-08-24 07:4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线上金融交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融开放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信贷解决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银行信贷业务是在线下进行,是基于线下网点的地推,face-to-face面签模式,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原因限制,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银行大数据风控能力限制,这使得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业务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大规模、批量的对广大互联网用户授信,目前全国仅有三家批准从事纯线上个人信贷业务的银行,从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传统银行都希望能借助这三家银行的线上金融能力,扩展自己的业务半径,触达更多的金融用户。

现有传统银行与线上网上银行的对接方式是联合信贷放款,传统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把资金拆借给网上银行,然后以一定比例放出去,这种方式传统银行能借助网上银行的业务能力,扩大自己信贷规模,但是其自身对信贷产品运营、管控或归属感几乎没有,传统银行特别希望能直接触达用户,拥有线上信贷产品的所有权。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让传统银行直接拥有线上信贷能力的解决方法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银行线下信贷业务范围有限,在借助网上银行扩大规模时却不能直接管理和运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融开放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信贷解决方法,借助网上金融开放平台的能力,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的客户端形式,让每个传统银行都能有自己的独立产品,具有让传统银行能够直接对网上信贷业务及产品进行运营和把控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基于金融开放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信贷解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银行接入金融开放平台;

s2:银行在所述金融开放平台中进行配置并对应配置内容显示在客户端上;

s3:用户利用所述客户端与银行进行交易。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银行与金融开放平台安全对接的目的,所述s1的具体内容如下:

s101:银行请求所述金融开放平台分配特有身份信息;

s102:所述金融开放平台根据特有身份信息确认对接银行身份并进行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特有身份信息包括:二维码、身份证书和开发者秘钥。

进一步地,所述s2中,包括银行管理后台配置和产品运营后台配置。

所述银行管理后台配置包括有:

1):构建用户与银行的交易界面;

2):设置资信数据接口并从所述资信数据接口将风险模型导入至资信平台;

3):构建用于展示和调整风险控制结果的操作平台。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银行能够自主配置不同产品的目的,所述产品运营后台配置为银行配置其产品运营参数,然后交易界面会根据银行渠道以及对应的后台数据将不同产品展示给用户。

进一步地,为了顺利完成用户与银行间的授信交易,所述s3中,交易的具体过程如下:

s301:银行将二维码推送至客户端;

s302:用户扫描客户端上的二维码,客户端得到用户的openid,并与银行的渠道id绑定得到渠道属性,金融开放平台利用所述渠道属性确认用户与银行的对应关系,用户进入交易界面时展示银行不同产品的界面;

s303:银行将与用户交易的资信数据上传到资信平台,所述资信平台根据预先上传好的风险模型计算所述资信数据的结果,并将该结果展示到操作平台后,由银行确定最终风控结果,完成授信操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借助金融开放平台,利用微信客户端的形式,让传统银行拥有独立产品,能够独立运营和管理,相比于借助其他网上银行的平台,该种方法能够直接触达用户,方便管理,自由度更高。

2.本发明中,银行与金融开放平台对接时采用了开发者秘钥、身份证书验证的身份认证措施,防止不同银行间信息交叉泄露,信息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3.本发明中的银行管理后台有多套框架,可自由组成不同的交易界面显示在客户端上,具有前端产品页面能灵活管理配置的优点。

4.本发明方法中,银行可在银行管理后台和产品运营后台中进行个性化配置,只用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拥有自己的具有线上信贷业务能力的微信公众号及管理后台。

5.本发明通过绑定用户微信公众号openid和银行二维码对应的渠道id,得到一个渠道属性,该渠道属性贯穿整个交易周期,使得每个用户在整个交易周期都会对应所属银行,给接入的银行以及所属用户以完整、独立的业务功能体验。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银行与平台对接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银行管理后台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银行与用户交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融开放平台的传统金融机构线上信贷解决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银行接入金融开放平台;

s2:银行在所述金融开放平台中进行配置并对应配置内容显示在客户端上;

s3:用户利用所述客户端与银行进行交易。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s1的具体内容如下:

s101:银行请求所述金融开放平台分配特有身份信息;

s102:所述金融开放平台根据特有身份信息确认对接银行身份并进行对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特有身份信息包括:二维码、身份证书和开发者秘钥,所述二维码是根据银行接入金融开放平台时获得的系统id,自动调用微信的渠道二维码生产功能生成,该二维码由渠道推广方放到线上或者线下进行推广,不具有私密性,不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s2中,包括银行管理后台配置和产品运营后台配置。

银行管理后台配置包括:

1):构建用户与银行的交易界面,在银行管理后台有多套前端框架,此框架是由css+html+js+部分静态资源组成的不同的交易界面,能够根据银行的选择,使得同一业务流程可以匹配多个不同的交易界面,比如银行能设置他们自己的logo、标语等页面元素,让银行能个性化设置属于自己的ui界面。

2):所述银行管理后台会提供各银行自己的资信数据入口,将各自风险模型导入银行管理后台中的资信平台;

3):构建用于展示和控制风险控制结果的操作平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产品运营后台配置为银行配置其产品运营参数,如:贷款能贷多长时间,等额本息还是先息后本等,配置好参数后,交易界面会根据银行渠道以及对应的后台数据将不同产品展示给用户。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s3中,交易的具体过程如下:

s031:银行将由金融开放平台分配的专属二维码推送至微信客户端上。

s302:户扫描客户端上的二维码,该二维码是所述金融开放平台分配给银行的一个身份认证,用户通过扫描此二维码成为银行粉丝,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的设置二维码渠道接口和获取二维码参数接口,拉取二维码渠道信息,并在用户扫描的时候拉取用户的微信公众号openid,绑定openid和银行二维码对应的渠道id,得到渠道属性,用户进入交易界面时,所述金融开放平台利用绑定的渠道属性,确认用户与银行的对应关系,展示不同的银行产品界面。

当用户在银行对应的前段交易界面发起交易的时候,会拉取用户-银行的渠道属性,这个渠道属性会在整个交易的生命周期透传的金融开放平台的各个系统,每个系统拿到这个渠道属性后,会根据银行预先配置的参数、逻辑,进行不同的业务处理,从而实现从交易界面到后台业务处理执行不同的预设指令的目的,给接入银行以完整、独立的业务功能体验。

s303:行将与用户交易的资信数据通过金融开放平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传输各自的资信数据或者使用现成的管理后台手动传输资信数据(如白名单数据)到资信平台,所述资信数据在预先上传好的风险模型中计算得到不同的结果,该结果将展示到一个管理用户授信的操作平台,银行再自己进行手动控制,确认最终风控结果,最终完成对用户的完成授信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做一些优化,在客户端的选择上,可不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同时可以在qq等主流实时通讯客户端上,实现用户与银行的交互,在所述金融开放平台与银行进行对接时,为了保证平台与银行双方的信息安全,可增设更多的身份认证措施。如:银行请求报文的加解密,平台对银行进行签名验签,ip白名单控制。

以上所述得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