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5476发布日期:2018-06-16 01:1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风险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某些行业中,经常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雇主必须对员工实行最高级别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实现主动安全管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消除或降低隐患及风险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以安全风险为核心,重点建立风险档案,全面分析现有数据、了解相关风险现状。此时需要通过对可能的风险的概率和严重性进行计算评价,能够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制定,从而保障风险管控措施的精准有效。而现有技术中,往往并没用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准确对风险进行评价,从而便于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险评价方法,用于评价一组相关风险A-N中的任一项风险A,所述风险评价方法为:预设表征风险发生概率的剩余概率和表征风险所带来后果严重程度的剩余后果两个维度来评价所述风险A,分别将所述剩余概率和所述剩余后果由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区间并分别对应n个由低到高的不同数值,然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对所述风险A进行主观评估,分别确定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作为初级评价结果;

步骤2: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发生并产生的实际剩余后果所对应的数值修正所述初级评价结果,得到评价一次修正值;

步骤3: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一组相关风险A-N发生的次数以及产生的实际后果所对应的数值,计算所述剩余后果的各个等级区间内所述风险A的标准频率,并确定所述剩余后果的各个等级区间的权重,再根据各个等级区间内所述风险A的标准频率和对应权重计算所述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判断所述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与事故严重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所述评价一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二次修正值;

步骤4: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发生而造成的损失工时天数计算所述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判断所述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与损失工时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所述评价二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三次修正值;

步骤5: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的不合格次数计算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判断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与不合格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所述评价三次修正值,得到评价四次修正值;

步骤6:结合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修正所述评价四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五次修正值;

步骤7:结合对所述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修正所述五次修正值,得到所述风险A的最终评价结果。

优选的,分别将所述剩余概率和所述剩余后果由低到高划分为5个等级区间并分别对应数值1-5。

所述步骤1中,主观评估各个不同地点的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求平均值并四舍五入取整后作为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

所述步骤2中,以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发生并产生的最严重实际剩余后果所对应的数值以及所述步骤1中主观评估的所述风险A的剩余后果中的较大值修正所述初级评价结果中所述剩余后果的数值。

所述步骤3中,根据所述风险A在一个等级区间内的发生次数/该等级区间内所述一组相关风险A-N发生的总次数计算该等级区间内所述风险A的标准频率;根据各个所述等级区间内所述风险A的标准频率与权重乘积再求和计算所述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当所述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事故严重指数阈值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均提升一级;所述事故严重指数阈值为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事故严重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

所述步骤4中,所述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为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发生而造成的损失工时天数之和;所述损失工时指数阈值为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损失工时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当满足以①所述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损失工时指数阈值,②所述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大于或等于5天,③所述步骤3中未调整所述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

所述步骤5中,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为过去一段时间h内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次数之和;所述不合格指数阈值为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不合格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当满足①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大于或等于所述不合格指数阈值,②所述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

所述步骤6中,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分为非常好、好、差、非常差四级;当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非常好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降低一级;当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好时,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维持不变;当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差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当对所述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非常差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两级。

所述步骤7中,对所述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分为一致、部分一致和不一致三级;当对所述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一致时,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维持不变;当对所述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部分一致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当对所述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不一致时,将所述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两级。

优选的,过去一段时间h为过去12个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能够有效、准确、科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评价,其结果可以作为风险评级的主要依据,从而便于实施风险管理,是实现对风险概况全面了解和对风险管控措施准确制定的重要保障,具有深远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一组相关风险A-N中,为了评价其中任一项风险A,采用以下风险评价方法。

该风险评价方法为:在评价前,确定两个用于评价风险的维度,分别为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其中,剩余概率用于表征风险发生概率,剩余后果用于表征风险所带来后果严重程度。分别将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由低到高划分为n个等级区间并分别对应n个由低到高的不同数值。本实施例中,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分别划分为5个等级区间,并分别对应数值1-5。对于剩余概率,将0%-100%的区间均分为5个等级区间,数值1对应概率0%-20%的等级区间,数值2对应概率20%-40%的等级区间,以此类推,直至数值5对应概率80%-100%的等级区间。而对于剩余后果,数值1对应后果严重程度非常低的等级区间,数值2对应后果严重程度低的等级区间,数值3对应后果严重程度中的等级区间,数值4对应后果严重程度高的等级区间,数值5对应后果严重程度非常高的等级区间。具体的后果严重程度可由相关人员依据经验划分。则对于风险A,可以用(m,n)来作为评价结果,其中m为风险A的剩余概率,其取值范围为1-5,n为风险A的剩余后果,其取值范围为1-5。经过上述准备后即可执行以下步骤来具体地评价风险A。

步骤1:对风险A进行主观评估,分别确定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作为初级评价结果。

该步骤由风险相关人员开展风险讨论会而实现。先主观评估出各个不同地点的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例如风险A在场所1至场所7中对应的剩余概率对应数值分别为3、3、1、3、1、2、4,剩余后果对应数值分别为2、2、3、1、3、1、3。在对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数值分别求平均值,则剩余概率对应数值的平均值为(3+3+1+3+1+2+4)/7=2.4,剩余后果对应数值的平均值为(2+2+3+1+3+1+3)/7=2.2。再分别四舍五入取整后作为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即以(2,2)来作为对风险A的初级评价结果。

步骤2: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风险A发生并产生的实际后果所对应的数值修正初级评价结果,得到评价一次修正值。

本实施例中,过去一段时间h为过去12个月。

具体的,以过去一段时间h内风险A发生并产生的最严重的实际剩余后果所对应的数值以及步骤1中主观评估的风险A的剩余后果中的较大值,来修正初级评价结果中剩余后果的数值。例如据统计,过去12个月内共发生75起风险A,其中最严重的剩余后果对应等级数值为4,而步骤1中评估的剩余后果对应数值为2,则取两者中的较大值4进行修正,即剩余后果对应数值修正为4,则以(2,4)作为风险A的评价一次修正值。

步骤3: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一组相关风险A-N发生的次数以及产生的实际后果所对应的数值,计算剩余后果的各个等级区间内风险A的标准频率,并确定剩余后果的各个等级区间的权重,再根据各个等级区间内风险A的标准频率和对应权重计算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判断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与事故严重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评价一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二次修正值。

具体的,先根据风险A在一个等级区间内的发生次数/该等级区间内一组相关风险A-N发生的总次数计算该等级区间内风险A的标准频率。例如,统计过去12个月内,剩余后果对应数值为1的等级区间内风险A发生32次,而一组相关风险A-N合计发生70次,则该剩余后果为1的等级区间内,风险A的标准频率为32/70≈0.4571。照此计算出风险A在剩余后果为2-5的等级区间内的标准频率分别为0.4035、0.6818、0.5555、0。

预先按照权重确定标准方法确定出剩余后果为1-5的等级区间的权重分别为1、4、9、16、25。再根据各个等级区间内风险A的标准频率与权重乘积再求和计算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即对于风险A,其事故严重指数=0.4571×1+0.4035×4+0.6818×9+0.5555×16+0×25=17.0953。按此方法可以计算出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事故严重指数。例如当一组相关风险为7项风险,分别为风险A-G,计算出它们的事故严重指数分别为17.0953、12.124、13.578、3.6589、14.2358、1.8191、5.987。根据这一组相关风险各自的事故严重指数确定事故严重指数阈值,即将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事故严重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作为事故严重指数阈值。则对于风险A-G,事故严重指数最大值为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17.0953,则事故严重指数阈值=17.0953×75%=12.8241。

接着,判断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与事故严重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当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大于或等于事故严重指数阈值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均提升一级,否则不调整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则在本实施例中,风险A的事故严重指数17.0953满足大于或等于事故严重指数阈值12.8241的条件,则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均提升一级,即以(3,5)作为风险A的评价二次修正值。

步骤4: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风险A发生而造成的损失工时天数计算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判断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与损失工时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评价二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三次修正值。

具体的,统计过去12个月内风险A在各场所发生而造成的损失工时天数,求损失工时天数之和作为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按此方式分别求得一组风险A-N中各风险的损失工时指数,例如一组风险A-G中各风险的损失工时指数分别为39、0、2、29、0、52、0。

确定损失工时指数阈值,取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损失工时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作为损失工时指数阈值。则对于一组风险A-G,其损失工时指数阈值为52×75%=39。

再判断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与损失工时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满足:

①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大于或等于损失工时指数阈值;

②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大于或等于5天;

③步骤3中未调整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

则将风险A的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否则不调整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39满足大于或等于损失工时指数阈值39,以及风险A的损失工时指数39大于或等于5天的条件,但由于步骤3中已经调整了风险A的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故本步骤4中,不再调整修正剩余概率和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即保持以(3,5)作为风险A的评价三次修正值。

步骤5:结合过去一段时间h内风险A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的不合格次数计算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判断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与不合格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并据此修正评价三次修正值,得到评价四次修正值。

具体的,统计过去12个月内风险A监督、审计和检查的不合格次数,以不合格次数之和作为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则据此方法得出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不合格指数。例如一组风险A-G中各风险的不合格指数分别为15、12、0、0、19、0、2。

确定不合格指数阈值,以一组相关风险A-N中各风险的不合格指数中的最大值的75%为不合格指数阈值,则本实施例中,不合格指数阈值=19×75%=14.25。

判断判断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与不合格指数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满足:

①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指数阈值;

②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大于或等于10次;

则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否则不调整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

本实施例中,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15满足大于或等于不合格指数阈值14.25以及风险A的不合格指数大于或等于10次的条件,故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以(4,5)作为风险A的评价四次修正值。

步骤6:结合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修正评价四次修正值,得到评价五次修正值。

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由专业审计团队针对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分为非常好、好、差、非常差四级。当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非常好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降低一级;当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好时,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维持不变;当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差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当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非常差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两级。本实施例中,对风险A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差,则需要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故以(5,5)作为风险A的评价五次修正值。

步骤7:结合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修正五次修正值,得到风险A的最终评价结果。

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也由专业审计团队结合法律相关规定进行,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分为一致、部分一致和不一致三级。当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一致时,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维持不变;当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部分一致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一级;当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不一致时,将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提升两级。本实施例中,对风险A的匹配度评价结果为一致,因此风险A的剩余概率对应的数值维持不变,以(5,5)作为风险A的最终评价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各修正评价结果的过程中,若剩余概率或剩余后果对应的数值提升到最大值后则不再继续提升,降低至最小值后也不再继续降低。

从而,对于风险A,其评价结果由原始的(2,2)转变为(5,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