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59929发布日期:2019-08-06 23:4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最简单、方便和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目前使用触摸技术的产品有很多,比如手机、mp4和掌上电脑等。而主流的触摸技术大致有三种,分别为电阻式、电容式和红外式。

电阻式触摸屏价格便宜,反应灵敏度高,其在触摸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管是四线电阻式触摸屏还是五线电阻式触摸屏,它们都是一种相对外界完全隔离的工作环境,不会受到灰尘和水汽的干扰,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稳定性好。

通常在形成电阻式触摸屏时,会在基板和电极之间形成粘结层,但是形成粘结层会增加工艺复杂度,提高生产成本,而且,粘结层的厚度不均还会造成触摸位置的判断不精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导电层;其中,部分所述导电层嵌入所述基板中。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中,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中,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中,所述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嵌入所述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中以形成嵌入交叠区。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中,所述基板中掺杂有银离子。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其中,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嵌入所述第一基板中和/或部分所述第二电极嵌入所述第二基板中。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的材料为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基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纳米线、导电纳米管和导电纳米棒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中掺杂有银离子。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隔垫物。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电结构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其中,部分所述导电层嵌入所述基板中。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基板的材料为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纳米线、导电纳米管和导电纳米棒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具有第一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对所述具有第一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进行烘干处理;在所述具有第一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上形成具有第二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对所述具有第二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进行烘干处理;其中,所述第一电荷和所述第二电荷具有相反的电性。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中掺杂银离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一种基板上设置有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交叠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导电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板的远离第二基板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触摸功能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衬底基板;2-电极;3-粘结层;10-导电结构;11-基板;111-纳米纤维素;12-导电层;121-一维纳米导电材料;13-嵌入交叠区;14-银离子;20-触摸屏;21-第一基板;211-凹陷结构;22-第二基板;23-第一电极;24-第二电极;25-隔垫物;30-显示面板;31-彩膜基板;32-阵列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通常,在制作触摸屏时采用的硬质基板包括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及有机玻璃,柔性基板包含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层(pdm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层(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层(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层(pmma)及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层(pvdc),在采用上述材料制作的衬底基板上形成导电结构时,需要在衬底基板和导电结构之间设置一层粘结层,以使得导电结构和衬底基板之间能够很好的粘结。例如,图1为一种基板上设置有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衬底基板1和电极2之间设置一层粘结层3以形成三层结构,但这样会增加一道工序,使得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此外,涂覆的粘结层3可能不平整,从而影响了电极2的平整度;粘结层3还可能从衬底基板1上滑落导致电极2无法牢固地结合在衬底基板1上,从而影响了触摸屏触摸功能的实现。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导电层;其中,部分导电层嵌入基板中。通过部分导电层嵌入基板中以使得导电结构和基板能够很好的结合,从而节省了制作粘结层的工序,降低了工艺复杂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粘结层的厚度不均匀导致的导电结构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结构,例如,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导电结构10包括:基板11;设置在基板11上的导电层12;其中,部分导电层12嵌入基板11中。这样在导电层12和基板11相接触的界面处形成了嵌入交叠区13,例如,该嵌入交叠区13的厚度为10nm~30nm,例如,该嵌入交叠区13的厚度为10nm、20nm或者30nm。在该嵌入交叠区13中,导电层12的一部分嵌入基板中,导电层12的外表面暴露在外侧(即面向用户的一侧),以保证触摸功能能够正常实现。该嵌入交叠区的形成使得导电层12和基板11之间的粘结更紧密,避免了图1中衬底基板1、电极2和粘结层3形成的三层结构中粘结层3容易从衬底基板1上脱落的技术问题。

例如,该基板11的材料为纳米纤维素,该纳米纤维素呈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纳米纤维素具有层级结构,经处理后纳米纤维素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例如:透明或不透明、多孔或完全密闭、表面粗糙或平滑、柔韧或刚性以及易碎或强韧等,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纳米纤维素进行处理以制备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层结构。

例如,该导电层的材料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相对于其他维度的导电材料,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与纳米纤维素形成的基板进行结合。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嵌入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基板中以形成稳定的嵌入交叠区。

例如,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纳米线、导电纳米管和导电纳米棒中的至少之一。例如,该导电纳米线为导电金属纳米线,该导电金属纳米线包括纳米银线、纳米金线和铜纳米线中的至少之一。例如,该导电纳米管可以为碳纳米管。例如,该导电纳米棒可以为碳纳米棒。

通常的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由于脆性和高昂的制备成本难以制作成柔性显示中的电极,且电极对平整性的要求极高。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导电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和碳纳米棒等柔性可弯折材料。将这些材料的浆料通过成本低廉的印刷方法沉积在纸纤维素纸上,制备得到柔性的导电纸。与透明的纳米纤维素纸相比,导电金属纳米线的厚度非常小,可以保证足够的光线通过该纳米纤维素纸。

例如,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呈致密网络均匀沉积在纳米纤维素纸的表面。随着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在纳米纤维素纸上的沉积量的上升,纳米纤维素纸的表面的电阻极具下降,例如,当碳纳米管的用量为1.5μg/cm2时,纳米纤维素纸的表面电阻可下降到300ω/cm2以内。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表面电阻为200ω/cm2以下的导电结构制备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由于导电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和碳纳米棒等部分呈致密网络覆盖在纤维素纸的表面,部分渗入内部,因此能够兼顾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

例如,可以采用静电交互沉积技术,利用电解质与导电金属纳米线之间的吸附作用(如氢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或静电作用)使导电金属纳米线表面带上不同电性的电荷,之后在层与层之间通过静电作用交互沉积成膜。由于静电力作用,制备得到的薄膜结构规整、分散均匀、层数可控;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满足器件柔性化发展的需要。

例如,碳纳米管和碳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见常规的制备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交叠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121嵌入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111中以形成嵌入交叠区13。例如,该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111由纵横交叉的纤维素搭接而成,该二维平面网络结构中不存在微米尺寸的孔隙,仅仅存在纳米尺寸的孔隙,这样刚好使得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嵌入该纳米尺寸的孔隙中,以形成稳定的结构。

例如,普通的触摸屏在经过多次触摸后,其表面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对使用者的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一般的抗菌方法的抗菌有效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板的原材料中掺杂有银离子,该银离子的加入不会影响基板的性能,银离子同时也可以显著的提高抗菌效果,而且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使得抗菌性减弱。例如,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导电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板11中掺杂有银离子14,例如,该银离子14均匀地分散于基板11中,或者,由于触摸屏的中间区域被触摸的频率较高,该中间区域更容易滋生出大量的细菌,这样可以将银离子的密度设计成从基板的中心到周边逐渐减小。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基板中掺杂银离子。将硝酸银和聚甲基丙烯酸以4:1的摩尔比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得到直径为2nm以下的银纳米团簇,将上述形成的纤维素纸浸泡于银纳米团簇水溶液中10小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压干。该掺杂的银离子可以发出632nm的荧光波长。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例如,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触摸屏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该第一基板21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23,第二基板22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24,部分第一电极23嵌入第一基板21中;例如,还可以是部分第二电极24嵌入第二基板22中;例如,还可以是部分第一电极23嵌入第一基板21中以及部分第二电极24嵌入第二基板22中。

在该触摸屏20中,通过部分第一电极23嵌入插入第一基板21,和/或部分第二电极24嵌入插入第二基板22中,以使得电极和对应的基板能够很好的结合,从而节省了制作粘结层的工序,降低了工艺复杂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粘结层的厚度不均匀导致的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

例如,该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的材料均包括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素。例如,该纳米纤维素的性能可以参见上述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基板21的远离第二基板具有凹凸结构。例如,图6为第一基板的远离第二基板的表面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基板21的远离第二基板的表面凹凸不平,第一基板21的远离第二基板的表面具有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的凹陷结构211;例如,该凹陷结构2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圆形等规则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不规则的形状。该凹凸结构可以提高第一基板21的雾度,当该触摸屏和显示面板结合使用时,用户观看屏幕时会防止给观看者带来眩晕的感觉。例如,第一基板21可以作为触摸屏中的触摸盖板。

例如,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的材料均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相对于其他维度的导电材料,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与纳米纤维素形成的第一基板21和/或第二基板22进行结合。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嵌入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基板中以形成稳定的嵌入交叠区。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的相关具体描述可以参见上述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该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中掺杂有银离子,该银离子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例如,该第一基板21为触摸盖板,第一基板21中掺杂有银离子。当用户多次按压触摸盖板时其表面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对使用者的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一般的抗菌方法的抗菌有效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在第一基板21中掺杂有银离子,可以显著的提高抗菌效果,而且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使得抗菌性减弱。

例如,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触摸屏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该第一基板21的靠近第二基板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23,第二基板22的靠近第一基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24,部分第一电极23嵌入第一基板21中;例如,还可以是部分第二电极24嵌入第二基板22中;例如,还可以是部分第一电极23嵌入第一基板21中以及部分第二电极24嵌入第二基板22中,该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设置有多个隔垫物25。

例如,该隔垫物25为柱状隔垫物ps(postspacer)且具有透明和绝缘的性能,该柱状隔垫物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各个隔垫物25的高度基本相同,以使得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绝缘,同时维持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厚度的均一性,以保证第一基板21的平整度,以使得触摸功能更精准的实现。

例如,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触摸功能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需要实现触摸功能时,使用者可以对触摸屏进行按压,以实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接触,从而实现精准定位。

例如,该隔垫物25的材料可以为感光性的树脂,或非感光性的树脂。

例如,上述触摸屏还可以用于可响应用户的触摸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平板计算机、笔记本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或自动售货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例如,图9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触摸屏20和显示面板30。

例如,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例如,图9以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加以说明,该显示面板3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31和阵列基板32,在彩膜基板31和阵列基板3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33。该触摸显示装置可以同时实现触摸和显示功能。出于简化目的,图9的液晶触摸显示装置中,诸如偏光片、薄膜晶体管等其他部件未在图中示出。

例如,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包含有第一阻性层和第二阻性层,第一阻性层在屏幕的左右边缘各有一条垂直总线,即形成x轴方向的总线;第二阻性层在屏幕的底部和顶部边缘各有一条水平总线,即形成y轴方向的总线。该电阻式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为:当在x轴方向进行测量时,将左侧总线偏置为0v,右侧总线偏置为vref,同时将顶部或底部总线连接到模数转换器(adc),当第一阻性层和第二阻性层接触时即可对x轴方向的电压值进行测量,从而得出x轴方向的坐标值;当在y轴方向进行测量时,需将底部总线偏置为0v,顶部总线偏置为vref,同时将左侧或右侧总线连接到adc的输入端,当第一阻性层和第二阻性层接触时即可对y轴方向的电压值进行测量,从而得出y轴方向的坐标值。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电结构的制备方法,例如,图10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s101:提供基板;

例如,该基板的材料包括纳米纤维素,该纳米纤维素呈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纳米纤维素具有层级结构,经处理后纳米纤维素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例如:透明或不透明、多孔或完全密闭、表面粗糙或平滑、柔韧或刚性以及易碎或强韧等,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纳米纤维素进行处理以制备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层结构。

例如,以下是采用原材料制备具有高透明度、高平整度和高柔韧性的基板的处理方法。首先,将木浆纤维加水溶解,使木浆纤维在水中充分分散;再将该木浆纤维加入四甲基哌啶、次氯酸盐和溴化盐形成的强氧化体系中,以对木浆纤维进行预处理,例如,在该强氧化体系中溴化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14wt%,四甲基哌啶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wt%,次氯酸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4-92wt%,整个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中滴加次氯酸盐使得ph值保持在9.5-11,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后,用蒸馏水调节浆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3wt%,然后采用射频为10000-30000psi的微射流机对上述浆液进行均质处理,对均质处理后的浆液进行过滤并压干制备得到纤维素纸。采用上述强氧化体系预处理和微射流机处理制备的纤维素纸具有很高的纤维素堆积密度,因为在采用微射流机进行处理时,纤维素的中空结构会发生严重的坍塌而形成扁平状的纤维素,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的纤维素又进一步地填充了内部的孔隙,从而使得纤维素纸的表面几乎看不到微米孔隙,减少了纤维素纸对外界光线的散射,从而保证了纤维素纸的高透明度。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纤维素纸的表面具有纤维素搭接形成的凹凸面,从而提高了纤维素纸的雾度。此外,该纤维素纸具有柔性,可以用于制作柔性基板。

s102:在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其中,部分导电层嵌入基板中。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该导电层的材料为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相对于其他维度的导电材料,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与纤维素纸形成的基板进行结合。一维纳米导电材料可以更容易地嵌入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基板中以形成稳定的嵌入交叠区。该一维纳米导电材料的相关具体描述可以参见上述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以导电层的材料为金属纳米线为例,所述在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两份相同的金属纳米线的悬浊液a和b,将其中一份a与阳离子电解质混合使其中的金属纳米线表面携带正电荷,另一份b与阴离子电解质充分混合,使其中的金属纳米线表面携带负电荷;

(2)取溶液a或b,在上述形成的纤维素纸上预先经旋涂法、喷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提拉法制备一层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金属纳米线薄膜,之后充分漂洗烘干;

(3)取溶液b或a,在步骤2中所制备的a或b薄膜上表面采用旋涂法、喷涂法、刮涂法或浸渍-提拉法制备带有相反电性的金属纳米线薄膜,之后漂洗烘干;

(4)重复步骤2和步骤3,可制备得到多层导电金属纳米线。

步骤(4)中,重复步骤2和步骤3的次数为1-20次,所制得的导电金属纳米线的悬浊液浓度为0.01mg/ml-10mg/ml;烘干的温度为50-200℃,烘干时间为1-100分钟。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导电金属纳米线的悬浊液为上述金属纳米线分散在去离子水、乙醇、乙二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之中。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阳离子电解质包括季磷盐型、季胺盐型、叔硫盐型聚电解质,聚氧烯化的伯、仲、叔脂肪胺盐,带有胺根、季胺根、咪唑及三嗪的杂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例如,该阳离子电解质可以为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乙二胺、二乙烯二胺、三乙烯二胺、2-烷基咪唑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乙醇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用到的阴离子电解质包含聚丙烯酸、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磺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烯磷酸,以及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及磷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表面活性剂的烃基基团含有6-300个碳原子。

例如,该阴离子电解质可以为卤酸盐、乙酸盐、柠檬酸盐、乳酸盐、乙醇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根、烷基磷酸酯、氨基酸盐及其组合。

上述导电结构的制备方法,通过利用金属纳米线表面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使金属纳米线带上相反的电荷,之后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交互沉积成膜。由于层与层间通过静电力的作用结合,得到的薄膜层间堆积更为紧密,纳米线间的搭接更加良好,有效的降低了接触电阻,因而能够在确保透光性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薄膜的导电能力。此外,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验条件容易控制,且对基板没有要求,且重复性高,能够满足柔性化发展的需要,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例如,通过部分导电层嵌入基板中以使得导电结构和基板能够很好的结合,从而节省了一道形成粘结层的工序,降低了工艺复杂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粘结层的厚度不均匀导致的导电结构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基板中掺杂银离子。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在基板中掺杂银离子。将硝酸银和聚甲基丙烯酸以4:1的摩尔比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得到直径为2nm以下的银纳米团簇,将上述形成的纤维素纸浸泡于银纳米团簇水溶液中10小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压干。

例如,该掺杂的银离子可以发出632nm的荧光波长。

例如,该银离子均匀地分散于基板中,或者,由于触摸屏的中间区域被触摸的频率较高,该中间区域更容易滋生出大量的细菌,这样可以将该银离子的密度设计成从基板的中心到周边的密度逐渐减小。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板的原材料中掺杂有银离子,该银离子的加入不会影响基板的性能,银离子同时也可以显著的提高抗菌效果,而且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使得抗菌性减弱。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摸屏和触摸显示装置,具有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效果:

(1)在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中,在导电层和基板之间形成了嵌入交叠区,在该嵌入交叠区中,导电层的一部分嵌入基板中,导电层的外表面暴露在外侧,以保证触摸功能能够正常实现,该嵌入交叠区使得导电层和基板之间的粘结更紧密,避免了粘结层容易从衬底基板上脱落的问题。

(2)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节省了制作粘结层的工序,降低了工艺复杂度,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由于粘结层的厚度不均匀导致的导电结构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

(3)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结构,通过在基板的原材料中掺杂银离子,该银离子的加入不会影响基板的性能,银离子同时也可以显著的提高抗菌效果,而且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使得抗菌性减弱。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发明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