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3650发布日期:2018-11-17 00:3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刑事侦查和实时视频监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行人重识别(personre-identification)也称行人再识别,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广泛被认为是一个图像检索的子问题,给定一个监控行人图像,检索跨设备下的该行人图像。旨在弥补目前固定的摄像头的视觉局限,并可与行人检测/行人跟踪技术相结合,可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安保等领域。

在得到行人重识别的结果后,如何利用行人重识别的结果结合固定摄像头的监控结果,实现对目标行人的定位追踪,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及装置,旨在利用行人重识别的结果结合固定摄像头的监控结果,实现对目标行人的定位追踪。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包括:

图片获取步骤,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所述待识别图片库中的行人图片根据地点进行分类;

统一化步骤,对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里的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

重识别步骤,根据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在待识别图片库里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n为正整数;

查询步骤,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

视频获取步骤,获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

定位追踪步骤,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所述行走数据包括行走路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行走数据还包括行走速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析步骤,获取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根据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行走速度,估计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包括:较慢、慢、正常、快、较快。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统一化处理包括尺寸统一化处理、灰度处理、滤波处理、黑白二值化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n=5。

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装置,包括:

图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所述待识别图片库中的行人图片根据地点进行分类;

统一化模块,用于对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里的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

重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在待识别图片库里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n为正整数;

查询模块,用于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

视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

定位追踪模块,用于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所述行走数据包括行走路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行走数据还包括行走速度;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根据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行走速度,估计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包括:较慢、慢、正常、快、较快。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统一化处理包括尺寸统一化处理、灰度处理、滤波处理、黑白二值化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n=5。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及装置,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对全部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之后在图片库中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即与目标行人相似度最高的前n个行人图片,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调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即可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例如行走路线。本发明利用行人重识别的结果结合固定摄像头的监控结果,实现对目标行人的定位追踪,可以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路线。进一步的,还可以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速度,根据行人的身高、步长、行走速度判断行人当时的行走状态。对目标行人的行走分析,包括行走路线和行走状态,可以用于后续的侦察分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包括:

图片获取步骤s101,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所述待识别图片库中的行人图片根据地点进行分类;

统一化步骤s102,对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里的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

重识别步骤s103,根据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在待识别图片库里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n为正整数;

查询步骤s104,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

视频获取步骤s105,获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

定位追踪步骤s106,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所述行走数据包括行走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对全部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之后在图片库中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即与目标行人相似度最高的前n个行人图片,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调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即可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例如行走路线。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行人重识别的结果结合固定摄像头的监控结果,实现对目标行人的定位追踪,可以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路线。对目标行人的行走分析,例如行走路线,可以用于后续的侦察分析。

优选的,所述行走数据还可以包括行走速度;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分析步骤s107,获取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根据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行走速度,估计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判断行人当时的行走状态,行走状态也可以用于后续的侦察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对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可以包括:较慢、慢、正常、快、较快。还可以包括负重状态、快走状态、奔跑状态、无序状态等。

本发明实施例对图片的统一化处理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统一化处理可以包括尺寸统一化处理、灰度处理、滤波处理、黑白二值化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做的好处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预先对图片进行适合的处理,提高行人重识别的准确度和识别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对n的数值不做限定,优选的,n=5。

在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一中,提供了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方法,与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装置。由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行人重识别的定位追踪装置,包括:

图片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所述待识别图片库中的行人图片根据地点进行分类;

统一化模块202,用于对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里的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

重识别模块203,用于根据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在待识别图片库里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n为正整数;

查询模块204,用于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

视频获取模块205,用于获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

定位追踪模块206,用于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所述行走数据包括行走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获取目标行人的初始图片和待识别图片库,对全部图片进行统一化处理,之后在图片库中对目标行人进行行人重识别,找到n个与目标行人最相似的行人图片,即与目标行人相似度最高的前n个行人图片,如果所找到的某一行人图片里有目标行人,则查询与该某一行人图片相应的地点,调取所查询到的地点的监控视频,在监控视频中对目标行人进行定位和追踪,即可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数据例如行走路线。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行人重识别的结果结合固定摄像头的监控结果,实现对目标行人的定位追踪,可以获取目标行人的行走路线。对目标行人的行走分析,例如行走路线,可以用于后续的侦察分析。

优选的,所述行走数据还可以包括行走速度;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分析模块207,用于获取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根据目标行人的身高、步长、行走速度,估计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对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目标行人的行走状态可以包括:较慢、慢、正常、快、较快。

本发明实施例对图片的统一化处理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统一化处理可以包括尺寸统一化处理、灰度处理、滤波处理、黑白二值化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对n的数值不做限定,优选的,n=5。

本发明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己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发明以上的说明及附图,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以此局限本发明,因此,凡一切与本发明构造,装置,待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发明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尽管本发明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