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37256发布日期:2018-12-01 01:0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专利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的评估在实践中越来越受重视。基于现在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系统。目前专利价值评估主要通过法律参数、经济参数、技术参数、产业化风险、侵权风险等参数进行价值评估。

现有技术中对企业的专利价值评估工作量大,缺乏一套可行的系统,无法判断企业对于专利的购买能力,导致很多专利成果转让找不到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套可行的系统来判断企业对于专利的购买能力,导致很多专利成果转让找不到途径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检索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优选地,所述预定年限的起始年份设定为与当前年份相差3~10年的年份,终止年份设定为当前年份。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类别;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同一所述申请专利类别的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且根据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获得在预定年限内第一平均申请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平均申请数量为所述预定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三检索平台,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中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

第一比对单元,所述第一比对单元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获得单元包括所述预定年限的起始年份设定为与当前年份相差3~10年的年份,终止年份设定为当前年份。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类别;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同一所述申请专利类别的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且根据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获得在预定年限内第一平均申请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平均申请数量为所述预定阈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套可行的系统来判断企业对于专利的购买能力,导致很多专利成果转让找不到途径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准确判断企业对专利的购买能力,提高专利转化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套可行的系统来判断企业对于专利的购买能力,导致很多专利成果转让找不到途径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准确判断企业对专利的购买能力,提高专利转化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三检索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年限的起始年份设定为与当前年份相差3~10年的年份,终止年份设定为当前年份。

具体而言,在预定年限时间范围内通过检索专利的第三检索平台检索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数量。其中,所述预定年限的起始年份设定为与当前年份相差3~10年的年份,终止年份设定为当前年份。举例而言,所述起始年份设定为2015年,所述终止年份为2018年,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检索客户在2015年至2018年三年间的申请专利数量。

步骤120: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类别;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同一所述申请专利类别的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且根据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获得在预定年限内第一平均申请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平均申请数量为所述预定阈值。

具体而言,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申请专利的分类号类别。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同一分类号的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且根据总专利数量与总申请人数量获得在预定年限内第一平均申请数量,其中所述第一平均申请数量为所述预定阈值。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

步骤130: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

步骤150: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如果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其中,根据所述在预定时间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其中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每年申请专利数量,且越靠近当前年份的申请专利数量越多,所述第一重视度的值越大。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检索平台、第二检索平台与第三检索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

步骤110:通过所述第一检索平台,获得第一申请人的软著信息;

步骤120:根据所述第一申请人的软著信息,获得客户的第一加权值;

进一步的,所述软著信息包括软著标识、软著名称和软著时间。进一步的,根据软著标识、软著名称和软著时间分别获得客户的第一权重值f1、第二权重值f2和第三权重值f3;根据所述第一权重值f1、第二权重值f2、第三权重值f3计算客户的第一加权值。

具体而言,通过检索软著的第一检索平台,获得第一申请人的软著信息,其中,所述软著信息包括软著标识、软著名称和软著时间。根据软著标识、软著名称和软著时间分别获得客户的第一权重值f1、第二权重值f2和第三权重值f3,根据软著的内容获得软著的第一分值m,通过公式x1=(f1×m+f2×m+f3×m)÷(f1+f2+f3)计算得出客户的第一加权值x1。

步骤130:通过所述第二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商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检索平台与所述第二检索平台不同;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商标信息,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二加权值;

具体而言,通过检索商标的第二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商标信息,其中,所述商标信息包括商标的图案信息及文字信息。根据所述商标的图案信息、文字信息获得所述商标的第六权重值f4、第七权重值f7,参照步骤120,可计算出客户的第二加权值x2。

步骤150:根据所述第一加权值与第二加权值,确定第一总评分;

步骤160:根据所述第一总评分获得专利的第一购买力指数;

步骤170:通过数据库比对第一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一购买力,所述第一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进一步的,第一总评分为所述第一加权值与第二加权值之和。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软著的第一加权值x1与商标的第二加权值x2求和获得第一总评分n1=x1+x2。根据所述第一总评分n1获得专利的第一购买力指数,通过数据库比对所述第一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一购买力,所述第一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其中,所述第一购买力指数越大,所述专利的第一购买力越大。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与实施例一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

步骤110:通过所述第一检索平台与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软著与所述专利的第一对比度;

步骤120:根据所述第一对比度获得客户对所述专利的第四权重值。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软著信息与专利的第一相关性;如果第一相关性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所述第一相关性获得所述软著与所述专利的第一对比度。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软著信息(软著标识、软著名称和软著时间)判断软著与专利的第一相关性。如果第一相关性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所述第一相关性获得所述软著与所述专利的第一对比度,其中所述第一对比度为所述软著与专利的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对比度获得客户对所述专利的第四权重值f4。

步骤130:通过所述第二检索平台与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商标与所述专利的第二对比度;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二对比度获得客户对所述专利的第五权重值。

具体而言,通过所述商标信息(商标的图案信息及文字信息)判断所述商标与所述专利的第二相关性。如果第二相关性成正相关关系,根据所述第二相关性获得所述商标与所述专利的第二对比度,其中所述第二对比度为所述商标与专利的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第二对比度获得客户对所述专利的第五权重值f5。

步骤150:根据所述第四权重值与第五权重值,获得第二总评分;

步骤160:根据所述第二总评分,获得专利的第二购买力指数;

步骤170: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二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二购买力,所述第二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根据商标信息获得商标的第二分值r,根据所述第四权重值f4、第五权重值f5与软著的第一分值m、商标的第二分值r,获得第二总评分n2=(f4×m+f5×r)÷(f4+f5);根据所述第二总评分n2,获得专利的第二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二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二购买力,所述第二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其中,所述专利的第二购买力指数越大对应的专利的第二购买力越大。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第一对比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对比度;如果所述第一对比度大于所述第二对比度,获得第三总评分;根据所述第三总评分,获得专利的第三购买力指数。

进一步的,判断所述第三购买力指数是否大于第二购买力指数;如果所述第三购买力指数大于第二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三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三购买力,所述第三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对比度与所述第二对比度的大小,以此判断所述软著与专利的相关性大小与所述商标与专利的相关性大小。如果所述第一对比度大于所述第二对比度,获得第三总评分n3,即所述软著与专利的相关性大于所述商标与专利的相关性。根据所述第三总评分n3,获得专利的第三购买力指数。通过判断所述第三购买力指数是否大于第二购买力指数;如果所述第三购买力指数大于第二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三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三购买力,所述第三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实施例四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

步骤110:通过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的申请专利数量;

步骤120:根据所述申请专利数量,确定所述专利的字数;

步骤130: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六权重值;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分别确定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摘要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摘要的字数,分别获得第一修正参数、第二修正系数、第三修正系数;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参数、第二修正系数、第三修正系数及专利的字数确定所述客户的第六权重值。

具体而言,通过检索专利的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的申请专利数量。根据所述申请专利数量,确定所述专利的总字数,且分别确定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摘要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摘要的字数,分别获得第一修正参数q1、第二修正系数q2、第三修正系数q3;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参数q1、第二修正系数q2、第三修正系数q3及专利的字数确定所述客户的第六权重值f6。

步骤140:根据专利的第六权重值,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一质量分数;

步骤150: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一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四购买力指数;

步骤160: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四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四购买力,所述第四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根据专利的第六权重值f6,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一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分数是评判专利质量量化的分数,通过所述第一质量分数可快速获得专利质量的高低。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一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四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四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四购买力,所述第四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其中,所述专利的第四购买力指数越大对应的专利的第四购买力越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申请专利数量,确定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根据客户的第七权重值,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二质量分数;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二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五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五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五购买力,所述第五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还包括: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确定独立权利要求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确定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独立权利要求的字数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第四修正系数;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确定从属权利要求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确定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从属权利要求的字数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第五修正系数;根据所述第四修正系数、第五修正系数与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申请专利数量,确定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f7。其中,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确定独立权利要求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确定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独立权利要求的字数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第四修正系数q4;根据所述专利的字数,确定从属权利要求的字数;根据所述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数量,确定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根据所述从属权利要求的字数与独立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第五修正系数q5;根据所述第四修正系数q4、第五修正系数q5与权利要求的数量获得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f7。所述从属权利要求的数量越多,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f7越大。所述独立权利要求的字数越多,所述客户的第七权重值f7越大。

根据客户的第七权重值f7,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二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二质量分数是评判专利质量量化的分数,通过所述第二质量分数可快速获得专利质量的高低。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二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五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五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五购买力,所述第五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六权重值与第七权重值,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三质量分数;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三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六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六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六购买力,所述第六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第六权重值f6与第七权重值f7,判断所述专利的第三质量分数。其中,所述第三质量分数是评判专利质量量化的分数,通过所述第三质量分数可快速获得专利质量的高低。根据所述专利的第三质量分数,获得专利的第六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六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六购买力,所述第六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实施例五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

步骤110:判断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

步骤120:当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为企业时,确定所述企业的规模;

步骤130:根据所述企业的规模,获得所述企业对专利的第二重视度。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企业的规模确定企业人数、企业销售额、企业类型;根据所述企业人数、企业销售额、企业类型分别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八权重值、第九权重值、第十权重值;通过所述第八权重值、第九权重值、第十权重值与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获得所述企业对专利的第二重视度。

具体而言,判断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其中,所述第一申请人可以是个人或企业。当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为企业时,确定所述企业的规模,所述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公司或中型公司等。根据所述企业的规模确定企业人数、企业销售额、企业类型,根据所述企业人数、企业销售额、企业类型分别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八权重值f8、第九权重值f9、第十权重值f10;通过所述第八权重值f8、第九权重值f9、第十权重值f10与在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获得所述企业对专利的第二重视度。

步骤140:根据所述第二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八购买力指数;

步骤150: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八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八购买力,所述第八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企业对专利的第二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八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八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八购买力,所述第八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

具体而言,在预定年限时间范围内通过检索专利的第三检索平台检索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申请专利数量。其中,所述预定年限的起始年份设定为与当前年份相差3~10年的年份,终止年份设定为当前年份。如果在所述预定时间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重视度与所述第二重视度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一重视度小于所述第二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九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九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九购买力,所述第九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具体而言,判断所述第一重视度与所述第二重视度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一重视度小于所述第二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九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九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九购买力,所述第九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实施例六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所述方法与上述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

步骤110:当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为企业时,获得所述企业的现营业务;

步骤120:根据所述企业的现营业务,获得所述现营业务的第三加权值;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企业的现营业务,确定所述现营业务的种类与投产金额;根据所述现营业务的种类与投产金额分别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十权重值、第十一权重值;通过所述第十权重值、第十一权重值获得所述现营业务的第三加权值。

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申请人的属性为企业时,获得所述企业的现营业务,根据所述企业的现营业务,确定所述现营业务的种类与各个业务种类的投产金额;根据所述现营业务的种类与投产金额分别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十权重值f10、第十一权重值f11,通过所述第十权重值f10、第十一权重值f11获得所述现营业务的第三加权值x3。

步骤130:获得所述企业的规划拓展业务;

步骤140:根据所述企业的规划拓展业务,获得所述规划拓展业务的第四加权值;

步骤150:根据所述第三加权值与第四加权值,获得专利的第十购买力指数;

步骤160: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十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十购买力,所述第十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第三加权值与第四加权值获得第四总评分;根据所述第四总评分获得专利的第十购买力指数。

具体而言,获得所述企业的预计规划拓展业务,根据所述企业的规划拓展业务,获得所述规划拓展业务的第四加权值x4,其中,根据所述企业的规划拓展业务,确定所述规划拓展业务的种类与各个业务种类的投产金额;根据所述规划拓展业务的种类与投产金额分别获得所述客户的第十二权重值f12、第十三权重值f13,且获得所述规划拓展业务的所述第四加权值x4。根据所述第三加权值x3与第四加权值x4之和获得第四总评分;根据所述第四总评分获得专利的第十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十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十购买力,所述第十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实施例七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通过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中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

第一比对单元,所述第一比对单元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

前述图1实施例1中的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八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专利购买力评价方法和装置,通过所述第三检索平台获得所述第一申请人在预定年限内的申请专利数量;判断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是否大于预定阈值;如果在所述预定年限内所述申请专利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确定所述第一申请人对专利的第一重视度;根据所述第一重视度,获得专利的第七购买力指数;通过所述数据库比对第七购买力指数相对应的第七购买力,所述第七购买力为所述客户的购买所述专利的购买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套可行的系统来判断企业对于专利的购买能力,导致很多专利成果转让找不到途径的技术问题,保证了准确判断企业对专利的购买能力,提高专利转化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