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336发布日期:2019-01-08 19:5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存储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存储市场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视频监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集中存储的需求。高性价比的单控单路网络存储系统,面向视频监控行业,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等,提供ipsan和nas等解决方案。由于单控存储设备的价格和配置等方面的限制,单控存储设备一般不配置bbu等技术进行掉电数据保护,在异常断电后,无法把缓存中的数据落盘,会导致部分丢失。现实设备的工作环境中并不能保证设备一直供电正常。基于这种情况下,在异常断电后,对于丢失数据的衡量是作为研发人员需要明确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测试异常掉电导致数据丢失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测试方法能准确的捕捉存储的数据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方法包括:

步骤一,由疲劳机给存储设备供电;

步骤二,建立存储设备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映射关系,建立数据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步骤三,根据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数据服务器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

步骤四,达到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时间点时,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同时记录文件服务器当前已接收数据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步骤五,疲劳机根据供电控制指令,重新给存储设备供电,使存储设备启动;

步骤六,统计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步骤七,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优选地,步骤七还包括:

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优选地,步骤七还包括:

将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

将文件服务器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

在数据服务器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或者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数据服务器已发送数据块的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优选地,步骤二还包括:

存储设备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文件服务器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优选地,步骤三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在接收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后,分别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发送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

存储设备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

文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

数据服务器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分别接收到存储设备反馈的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以及文件服务器反馈的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后,记录当前时间点,再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

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系统,包括:疲劳机,存储设备,数据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以及数据处理模块;

疲劳机用于给存储设备供电,使存储设备工作;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向数据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设置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时间点,

当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时,记录文件服务器当前已接收数据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还用于疲劳机根据供电控制指令,重新给存储设备供电,使存储设备启动;

还用于统计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还用于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数据服务器用于与存储设备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以及与文件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还用于根据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

优选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优选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

将文件服务器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

在数据服务器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优选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存储设备映射为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还用于将文件服务器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优选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向数据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

数据服务器还用于在接收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后,分别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发送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

存储设备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

文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

数据服务器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分别接收到存储设备反馈的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以及文件服务器反馈的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后,数据处理模块记录当前时间点,数据服务器再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疲劳机的应用,控制存储设备供电的接通与断开,可以实现方便的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异常断电和上电。通过记录已发送的数据量与实际接收量的对比差值,能够精确的计算出一次异常掉电过程中丢失的数据量。可以多次执行,以确定数据量丢失的范围值,并且能确定异常断电后存储设备的存储数据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方法,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s1,由疲劳机给存储设备供电;

s2,建立存储设备与数据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映射关系,建立数据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s3,根据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数据服务器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

s4,达到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时间点时,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同时记录文件服务器当前已接收数据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s5,疲劳机根据供电控制指令,重新给存储设备供电,使存储设备启动;

s6,统计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

s7,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如果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数量相同,则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未缺失。通过将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与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并进行比对就可以获取到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

其中数据服务器可以将发送的每个数据块进行编码,并且每个数据块具有唯一的编码。这样在一一对应时便于对应比较。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除了一一对应的比较数据块,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步骤七还包括: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和已储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相同。这样可以比较文件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各自存储量,这样可以将数据块和数据存储量结合综合评判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也可以获取到数据服务器分别与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情况,是否能够把数据块准确传输至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步骤七还包括:将存储设备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将文件服务器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在数据服务器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其中,系统先配置数据块测试码转换规则,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将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储存的数据块基于配置数据块测试码转换规则将数据块转换成数据块测试码,再将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数据处理模块基于数据服务器接收的数据块测试码与发送的数据块测试码进行比对。即为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数据服务器已发送数据块的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就可以判断测试存储设备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设置疲劳机为ac供电方式;当疲劳机掉电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自动上电;配置疲劳机上电后持续工作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步骤二还包括:存储设备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文件服务器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如果在硬件中实现,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例如可以作为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装置,诸如集成电路芯片或芯片组。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如果软件或固件中实现,所述技术可实现至少部分地由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更多的上述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的数据存储介质可以存储诸如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步骤四还包括:数据服务器分别与存储设备的传输方式和文件服务器的传输方式为采用多路传输通道,传输4m码流,传输的数据块大小为1m。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以及装置。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步骤三还包括:

数据服务器在接收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后,分别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发送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存储设备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文件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反馈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数据服务器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分别接收到存储设备反馈的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以及文件服务器反馈的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后,记录当前时间点,再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传输数据块。这样在保证数据服务器分别与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通信良好时,开启测试过程。而且在测试过程中记录了数据服务器开始发送数据块的时间点和疲劳机断开给存储设备供电时间点。这样可以测试出通信网络的网速是否稳定,通信是否能够保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存储设备2异常断电后存储缺失量的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疲劳机1,存储设备2,数据服务器3,文件服务器4以及数据处理模块5;

疲劳机1用于给存储设备2供电,使存储设备2工作;数据处理模块5用于向数据服务器3发送的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设置疲劳机1断开给存储设备2供电时间点,当疲劳机1断开给存储设备2供电时,记录文件服务器4当前已接收数据服务器3传输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还用于疲劳机1根据供电控制指令,重新给存储设备2供电,使存储设备2启动;还用于统计存储设备2已储入的数据块及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还用于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4的数据块和已储入存储设备2的数据块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数据服务器3用于与存储设备2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以及与文件服务器4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还用于根据数据处理模块5发送的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2和文件服务器4传输数据块。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5还用于将已储入文件服务器4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和已储入存储设备2的数据块的数据总量进行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还用于将存储设备2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3;将文件服务器4已储入的数据块配置成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传输至数据服务器3;在数据服务器3将存储设备数据块测试码与文件服务器数据块测试码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判断是否相同。

数据处理模块5还用于将存储设备2映射为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3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还用于将文件服务器4映射nas卷,以nfs协议与数据服务器3建立数据传输映射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5还用于向数据服务器3发送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还用于在接收数据发送启动控制指令后,分别向存储设备2和文件服务器4发送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

存储设备2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3反馈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文件服务器4接收到数据块传输启动数据文件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向数据服务器3反馈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数据服务器3在预设的时间段内分别接收到存储设备2反馈的存储设备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以及文件服务器4反馈的文件服务器启动数据文件接收成功文件后,数据处理模块5记录当前时间点,数据服务器3再分别同时同步并每经过一预设时间间隔向存储设备2和文件服务器4传输数据块。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