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进行实物类比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3487发布日期:2019-02-19 18:12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三维动画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进行实物类比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动画制作是利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3d人物形象,并使3d人物形象进行运动,实现三维动画的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包括:手绘动画图形结构、构建3d角色模型、贴图材质、骨骼蒙皮和分镜头动画步骤,手绘动画图形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文学作品构思动画人物的形象外观,并使用铅笔人工将动画人物绘画出来,再进行修改后定稿上色,以制作出最初的动画人物原型;绘制好动画人物原型之后,再根据绘制完成的动画人物原型利用3d绘图软件构建动画人物模型,方便将动画人物模型绘制在计算机上进行动画制作;贴图材质是根据制作好的3d角色模型,对模型进行装扮,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的设定工作,这样才能让主角们更加生动,各具特色;骨骼蒙皮是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进行动画前的一些变形、动作驱动的相关设置,为动画师做好预备工作,提供动画解决方案;最后进行分镜头动画制作,需要根据剧本、分镜头故事板,动画师通过镜头和时间,给角色或其他的需要活动的对象制作出每一个镜头的表演动画。

但是,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

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的方法在对动画人物进行动作的绘制的时候直接在构建的三维模型上进行修改和绘制,因此绘制出来的三维动画角色的动作较为僵硬,动作幅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都无法得到直观的对比验证,因此在动画人物的动作制作好后往往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实物类比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以解决绘制出来的三维动画角色的动作较为僵硬,动作幅度无法得到直观的对比验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进行实物类比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绘制动画原型:

首先,根据事先创作好的文学作品构思动画角色的具体形象,其次,利用铅笔手动对动画角色进行绘画,然后根据他人给出的修改意见对创作出来的动画角色形象进行修改,直到将动画角色的形象绘画的与文学作品描述的相同;最后根据艺术需要对绘画出来的作品进行上色,使动画角色具有真实效果;

s2、构建数字模型:

测量出人工绘制动画角色的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由工作人员根据手绘作品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构建3d模型,使得构建出的动画角色的比例更加协调、美观和形象;其次,在建立好的3d模型中将动画主角的肢体之间互相分离,使动画主角的各个肢体从关节处分开,以便于将动画主角各个肢体分开制作;

s3、制作角色实物:

将绘制好的动画人物各个肢体的模型分别导入3d打印机,由3d打印机将动画人物的肢体进行打印,并对打印出来的肢体部件进行上色,最后将上色后肢体部件进行组装,使组装成的动画人物实物模型的肢体各个组件能够转动,从而做出各种动作;

s4、建立动画人物模型:

利用3d绘图软件绘制出动画人物角色模型,并使绘制出的人物模型与制作出来的角色实物模型相同,然后再进行贴图材质,根据制作好的3d角色模型,对模型进行装扮,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的设定工作;最后进行骨骼蒙皮,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进行动画前的一些变形、动作驱动的相关设置,为动画师做好预备工作,提供动画解决方案;

s5、动画角色动作调整:

在对3d模型的动作进行调整的时候,利用s3中制作出来的角色实物模型摆出需要的动作,并利用三维扫描设备扫描角色实物模型,获取角色的动作素材,并在3d绘图软件中根据s4中建立的动画人物模型对所获取的角色动作素材进行修改、调整,以便于绘制出的3d动作能够较为逼真。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用于绘制角色3d模型的绘图软件是solidwork、3dmax、pro-engineer中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在将动画主角的各个肢体从关节处分开后,再利用绘图软件在肢体断开的关节处设置万向球形接头和安装槽,便于将制作出来的实物进行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利用3d打印机对动画人物的肢体进行打印时,采用硅胶、软质橡胶、软质塑料中任意一种作为打印原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角色实物模型的各个肢体组件内部分别放置有铜制金属芯,且铜制金属芯能够被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在进行绘制动画原型的时候需要根据文学作品描述的内容进行绘制,且绘制出的动画原型需要具有艺术性。

进一步的,所述s5中在对动画角色的动作进行修改、调整的时候,能够以角色实物模型的动作作为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3d绘图软件绘制动画角色的动作之前,首先根据动画角色建模绘制出角色人物肢体拆分结构图,并利用绘制的人物肢体拆分图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动画角色实物模型,在绘制动作的时候首先利用动画角色实物模型捏出需要的动作,再利用三维扫描设备对动画角色实物模型进行扫描,获取三维素材,能够节省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其次在对动作进行修改的时候也能够依据动画角色实物模型判定绘制出来的动作是否标准,使得绘制的动作更加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进行实物类比的三维动画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绘制动画原型:

首先,根据事先创作好的文学作品构思动画角色的具体形象,其次,利用铅笔手动对动画角色进行绘画,然后根据他人给出的修改意见对创作出来的动画角色形象进行修改,直到将动画角色的形象绘画的与文学作品描述的相同;最后根据艺术需要对绘画出来的作品进行上色,使动画角色具有真实效果;

s2、构建数字模型:

测量出人工绘制动画角色的各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再由工作人员根据手绘作品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构建3d模型,使得构建出的动画角色的比例更加协调、美观和形象;其次,在建立好的3d模型中将动画主角的肢体之间互相分离,使动画主角的各个肢体从关节处分开,以便于将动画主角各个肢体分开制作;

s3、制作角色实物:

将绘制好的动画人物各个肢体的模型分别导入3d打印机,由3d打印机将动画人物的肢体进行打印,并对打印出来的肢体部件进行上色,最后将上色后肢体部件进行组装,使组装成的动画人物实物模型的肢体各个组件能够转动,从而做出各种动作;

s4、建立动画人物模型:

利用3d绘图软件绘制出动画人物角色模型,并使绘制出的人物模型与制作出来的角色实物模型相同,然后再进行贴图材质,根据制作好的3d角色模型,对模型进行装扮,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的设定工作;最后进行骨骼蒙皮,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进行动画前的一些变形、动作驱动的相关设置,为动画师做好预备工作,提供动画解决方案;

s5、动画角色动作调整:

在对3d模型的动作进行调整的时候,利用s3中制作出来的角色实物模型摆出需要的动作,并利用三维扫描设备扫描角色实物模型,获取角色的动作素材,并在3d绘图软件中根据s4中建立的动画人物模型对所获取的角色动作素材进行修改、调整,以便于绘制出的3d动作能够较为逼真。

其中,所述s2中用于绘制角色3d模型的绘图软件是solidwork、3dmax、pro-engineer中任意一种,由于3d绘图软件较多,每个3d绘图软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3d绘图软件来进行3d模型的绘制。

其中,所述s2中在将动画主角的各个肢体从关节处分开后,再利用绘图软件在肢体断开的关节处设置万向球形接头和安装槽,便于将制作出来的实物进行组装,由于在肢体断开的关节处设置万向球星接头和安装槽,方便肢体之间的组装,使得肢体之间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转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在对动画角色的动作进行绘制的时候,先将动画角色实物模型的肢体进行转动,得到需要的角色的动作,方便利用三维扫描设备将实物模型的动作进行扫描,作为动画人物的动作素材进行使用,也可以让作为工作人员在绘制动画人物动作的时候以实物模型作为动作参考,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所绘制的动画人物动作是否符合实际。

其中,所述s3中利用3d打印机对动画人物的肢体进行打印时,采用硅胶、软质橡胶、软质塑料中任意一种作为打印原材料,由于这些软质材料便于转动,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实物模型能够做出更多的动作。

其中,所述角色实物模型的各个肢体组件内部分别放置有铜制金属芯,且铜制金属芯能够被弯折;方便在使用动画角色实物模型进行对比动作时候,人工将动画角色实物模型捏成需要的动作,且有利于动画角色实物模型反复使用。

其中,所述s1中在进行绘制动画原型的时候需要根据文学作品描述的内容进行绘制,且绘制出的动画原型需要具有艺术性,由于动画制作需要贴合文学作品内容,因此动画原型需要贴近文学作品的描述。

其中,所述s5中在对动画角色的动作进行修改、调整的时候,能够以角色实物模型的动作作为标准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得对动画角色的动作进行修改、调整更加标准和更加贴合实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等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